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细品绿茶与白茶

细品绿茶与白茶

2019-11-0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白牡丹白毫银针,龙井、毛峰……同时品鉴绿茶白茶,吸收了很多爱茶之人。茶友林师长教师说,素日里他多品乌龙茶,对于乌龙茶的理解也绝对较多,关于绿茶与白茶,很多的常识仍是盲点,这次间接与专家背靠背地扳谈与品鉴,他也想对于绿茶与白茶的无关质量特点,更多多少分看法与了解。

差别年份与嫩度的五种白茶同时冲泡,福州品品喷鼻茶行供给的白牡丹与白毫银针茶样失掉了茶友们分歧的好评。"这泡白毫银针茶汤鲜爽,白牡丹味道鲜醇,两沏茶都没有失为一泡好茶".陈郁榕教师说,白茶养分丰厚,一泡好的白茶内质汤色杏黄,明澈亮堂,毫喷鼻显,味道鲜醇,叶底浅灰,绿面白底,而品品喷鼻供给的茶样都具有了这些特点。

白茶的话题让现场的气氛一度炽热,而第二轮冲泡绿茶的步地,更是让很多茶友到场了剧烈的评论辩论。龙井、毛峰、翠芽闽蜜喷鼻、炒青绿茶、碧螺春,品尝五泡绿茶的差别特点,每一位茶友也辨别说出了各自对于差别绿茶味道的见地。五个茶样中,陈郁榕教师最承认翠芽闽蜜喷鼻,陈教师说,这一泡翠芽闽蜜喷鼻具备绿茶的喷鼻气特色,还具备非凡的喷鼻型,没有失为一泡很好的绿茶。

专家来解好茶特点

品鉴着茶汤差别的味道,陈教师通知年夜伙,我国消费的六年夜茶类次要是制法的差别,使鲜叶中次要化学成份出格是多酚类中的一些儿茶素发作差别水平的酶性或者非酶性的氧化,其氧化产品的性子也差别,从而构成差别作风的茶类。绿茶正在初制中经过低温达成、毁坏鲜叶子中的酶活性,因而具备了清汤绿叶之特点。而白茶正在初制进程中,先颠末长期的萎凋后枯燥,多酚类迟缓地发作酶性氧化,因而构成了红色芽毫多,汤嫩黄、毫喷鼻毫味显的特点。

陈教师说,白茶消费已经有200年摆布的汗青,最先产于福鼎县。产区有优秀种类的茶树---福鼎明白茶以及水仙,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质料,最后用这类茶芽消费出白茶。而白茶的茶色为何呈雪白色呢?这是因为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没有炒没有揉,晒干或者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正在茶的表面完好地保存上去,这便是它呈雪白色的来由。白茶最次要的特色是毫色雪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瘦弱,汤色杏黄亮,味道清鲜,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味,味道鲜醇适口,还能起药理感化,西医药理证实,白茶性清冷,具备退热降火之成效,海内侨胞常常将银针茶视为车载斗量的珍品。而白茶的次要种类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特别是白毫银针,满是披满红色茸毛的芽尖,外形挺直如针,和白牡丹芽叶连枝,成叶片抱心形似花朵状,正在浩繁的茶叶中,它是形状最美丽 者之一,使人喜欢,它的汤色杏黄,鲜醇爽口,饮后使人耐人寻味。

再说绿茶。陈郁榕说,绿茶较多地保存了鲜叶内的自然物资。此中茶多酚咖啡碱保存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存50%摆布,维生素丧失也较少,从而构成了绿茶"清汤绿叶,味道收敛性强"的特色。而喝绿茶也有很多益处呢,此中还保存了很多自然物资成份,对于防朽迈、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非凡后果。名品绿茶不单喷鼻高味长,质量优良,且外型共同,具备较高的艺术观赏代价,品鉴一泡好绿茶对于人有很好的协助感化呢!

有用+10
分享

夏日高温导致安吉白茶旱情严重

  7月1日出梅后,我县连续高温,尽管上周末下了一场雨,但是大暑一过,气温又蹭蹭地往上爬。连日来,不少茶农反映,高温导致白茶旱情严重,灼伤茶叶。情况究竟如何?昨日,记者深入茶山一探究竟。

  现场察看:灼伤的茶叶随处可见

  昨天早上,记者来到开发区(递铺镇)古城村采访,村民忧心忡忡地介绍说,村里很多白茶被晒干了。“山顶上比较多,朝南的山坡更多,真是急死人,这天不知道何时会下雨。” 

  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记者走进一个山坳,只见两边都是白茶,朝北的茶叶看上去绿绿的,很有生机,但是朝南的茶叶有点白。记者爬上一座白茶山,山脚下并未看到灼伤严重的白茶树,爬到半山腰却发现情况让人忧心,部分茶叶半张都被烤焦,部分叶子周边已经变色,用手一摸,有枯叶感,还有的茶叶已经卷曲。越往山上爬,发现茶叶被灼伤的现象越多。

  在白茶山上,记者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很干,还有热感,尤其是里面的小石子有点烫手。在另一座白茶山上,记者发现,茶垄之间没有杂草,茶树被修剪过,有几株被修剪过分的茶树上,茶叶大部分变成红褐色或呈现黄色。

  村干部介绍:“剃光头”的茶山情况比较严重

  开发区(递铺镇)古城村有1万多亩白茶。村党支部书记张康钱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确有村民反映茶叶被太阳烤焦的现象,相比较而言,朝北的茶园还好,朝南或者朝西的茶园情况严重些,估计50亩茶园的话,大概有两、三亩茶树灼伤。”

  记者在溪龙乡黄杜村了解到的情况类似。该村村委会主任张根才说:“我们村的白茶山,大部分是‘剃光头’的,山顶上的茶树,朝南、朝西的茶树容易被灼伤,因为日照时间长,而朝北的茶山日照时间相对少。另外,如果土层厚、土质好,或者山顶还保留一块杂树林的话,茶树的情况相对好些。”

  黄杜村村民丁志明告诉记者,他有6块白茶山,上周没下雨之前,看到一块茶山干旱得实在太厉害,就花了800多元钱,买了高压水泵浇水,15亩茶山,花了2天时间才把茶山浇透。另外一块9亩地的茶山也浇了一遍。“这两块茶山山脚有水潭,可以抽水浇灌,还有4块茶山附近没水源,只能看着茶叶枯萎。”丁志明说,“上周末下了一场雨,水分能够持续一段时间。这几天连续高温,如果再不下雨,茶叶还是会枯的。”

  农业专家:应采取长远补救措施

  “因为持续高温干旱,茶叶得赤叶斑病的现象比较普遍,茶叶枯萎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是还不至于枯死,一旦气温回落、下雨,茶树还是会生长的。”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赖建红介绍说,“从我们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头戴帽、脚穿鞋’,有行道树或者遮阳树的茶园,干旱或者茶叶被太阳灼伤的情况相对少些。”

  干旱、高温不仅是今年才有,只不过今年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雨水偏少。针对这种现象,赖建红建议茶农可以采取补救措施,比如在山顶种植杉树等速生植物,茶垄间套种其他树种,或者种草,改变茶园小气候,目的是涵养茶园水分,保持水土,使泥土不再裸露,茶树灼伤。至于给茶园浇水,她并不十分赞同,水源紧张是一个因素,另外,持续高温天气,一旦给茶树浇水,就必须经常浇水、浇透,否则等于白浇,甚至会造成茶树枯死。

松阳银猴获得过哪些荣誉?

松阳银猴获得过哪些荣誉?

荣誉

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在浦东正大广场七楼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松阳县推荐的“松阳银猴”茶尽显风流,大唱主角,荣获此次中国精品名茶评选结果公布:“松阳银猴”金奖。获得上海市民的青睐。

2007年4月26日,首批松阳银猴白茶启运北京,这标志着松阳银猴白茶正式成为国务院会议、接待指定用茶。

此次加工这批国务院会议、接待指定用茶的企业是浙江省示范茶厂——松阳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国首批通过QS认证的茶叶企业,获得过浙江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等多项殊荣,企业拥有有机和无公害茶叶基地3000多亩,清洁化生产车间1万多平方米。(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婺源绿茶有什么样的前世今生?

婺源绿茶有什么样的前世今生?

朱熹曾云:新安山峭砺、水清激,婺源为尤胜!(宜于茶)唐代陆羽《茶经》(汪士贤后注):“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唐朝杨晔《膳夫经手录.茶》:“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宋朝婺源汪斌《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载:“公諱宗臣,字公輔,號紫巖,唐端公十一代孫也。曾大父諱夢弼,號適安逸人,晚年更號友鹿居士,年十四父喪、奮然自克、務學愈力、六中亞選,補國學内舍,屢試禮闈不第,遂無仕進意。乃遊江淮、歴嵩岱、走關洛以歸,因賈茗於常(常州),不事産業。”

《宋史.食货志.茶下》:“高宗建炎初,于真州印钞,给卖东南茶盐。当是时,茶之产于东南者,浙东西、江东西、湖南北、福建、淮南、广东西,路十,州六十有六,县二百四十有二。霅川顾渚生石上者谓之紫笋,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明崇祯年间,婺源沱川人余闰生完成了徽州历史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大鄣山茶帙》。

清代歙县知县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载:“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约销洋庄三万数千引。歙、休、黟次之,绩溪又次之。该四县每年共计约销洋庄四五万引,均系绿茶。祁门每年可销洋庄一万馀引,专做红茶。各该县中又以婺源北乡所产者为上品!”(见《皇朝经世文统编》卷六十一.理财部六.茶务)

清道光婺源江之纪《熙春行.序》云:“徽茶昔称松萝,近以熙春(婺源)为最,色味双清,价逾闽产,商载南海,鬻诸洋人,岁得番银百万。”又《熙春行》曰:“西洋痴鬼眼晴绿,爱噉新花珍似玉。万里楼船载得归,清芬沁遍兜罗俗”

公元1785年,英国保守党政客Rolle作攻击政敌讽刺诗云:“茶叶色色,何舌能别?武夷与贡熙(婺源),婺绿与祁红;松萝与工夫,白毫与小种,花熏芬馥,珠麻稠浓。”(见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

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云:“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朱美予《中国茶业》(中华书局.1937年版):“皖南产茶区,六县中婺源面积之大,产量之多,推为第一”。俞宁颇《婺源洋庄绿茶概观》(1942年)载:“婺源,向为茶产最著之地,在国际贸易华茶品质中,又以婺源绿茶、祁门红茶为最著名”又云“婺源洋庄绿茶,在国际市场上既占重要地位,每年产量,常达十万担以上”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段莘汪氏在上海创办的“益芳峨眉雨前茶”、延村金氏“鼎盛隆”、龙腾俞氏“协和昌”均获大奖。民国时期,婺源郑鉴源父子在上海创办中国茶叶出口总公司,并在海参崴等地设立办事处,其茶叶出口数量之巨,品质之精,被时人称之为“茶叶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