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春尖普洱茶介绍

春尖普洱茶介绍

2019-12-0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春尖普洱,指的是谷雨前采摘的普洱茶。春茶,是立春节令至立夏节令期间采摘加工的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明前茶为清明节以前生产的春茶,称早春茶,它芽叶细嫩多白毫,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它又可分两拨,第一次萌发第一次采制的春茶称“头拨茶”,第二次抽芽后采制的叫“二拨茶”,又叫“春尖”。雨前茶,即谷雨节令以前采制的春茶,又叫“春中茶”谷雨至夏节令所采制的茶叶称“春尾茶”。

普洱茶中以春尖品质最佳,香味浓郁,耐泡,汤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浓。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名茶,不仅滋味醇美,还兼具养生功效,素有“减肥茶”“美容茶”之称。常饮可起到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

有用+10
分享

知识:解析普洱茶的日晒干燥

知识:解析普洱茶的日晒干燥

导读:普洱茶之所以能越陈越香,变成能喝的古董,是其制作工艺决定的。普洱茶晒青毛茶的工艺是决定普洱茶成品茶品质的重要因素。那普洱茶晒青环节,究竟暗藏什么玄机?本文作者杨中跃老师与众茶友共同探讨普洱茶“日晒干燥”的相关知识。

日晒干燥是普洱茶与其它茶类制作工艺中最重要的区别,也是普洱茶独特风味形成的关键。

日晒的温度是30~40度,这种温度正是最有利于活性酶活跃的温度,自然干燥后的茶体保存了百分之十左右的细胞水分,这个比例的水分可以保证活性酶的活性,又不够微生物生长的需要,让茶不会长霉。

知识:解析普洱茶的日晒干燥

而其他茶类使用100多度的高温烘、炒干燥,把茶叶中的活性酶基本杀死,而且高温干燥后的茶体水分在百分之七以下,茶叶失去了变化的条件,这些高温制作的茶叶,香味主要靠高温烘、炒形成,极易失去,必须密封,甚至要真空、冷藏来保存。

普洱茶的日晒干燥保证了茶叶以后的继续变化,同时日光会让茶叶内部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形成普洱茶独特风味,也让普洱茶在以后的存放过程中较长时间的进行内部反应,不断释放普洱茶的独特香味,这种香味释放可以长达多年。

普洱茶的日晒,如果在光照太好的日子可以一天晒干,但这种快速干燥后的茶叶,干茶发绿,叶底也发绿,因此在光照太好的时候采用散射光晒更好,就是用遮阴网之类的设备将日光遮去百分之三十左右最好。 

知识:解析普洱茶的日晒干燥

作者简介:杨中跃,男,1960年生于普洱县,1982年云南大学毕业。1995年开始研究普洱茶。

2000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材奖。2007年专著《品鉴普洱》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获云南省教育功勋奖。国家级高级评茶员,普洱茶收藏协会副会长。《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专家组成员。在《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发表普洱茶专文十余篇。

2011年专著《新普洱茶典》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新普洱茶典》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13年《新普洱茶典》评为全国百部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2013年《新普洱茶典》韩文版在韩国出版。2013年应邀到韩国茶博会作普洱茶专题演讲。

2012年在云南电视台“云南讲坛”讲六期普洱茶讲座。2014年应邀在西安茶博会作“大师讲茶”普洱茶专题讲座。2015年在普洱电视台“普洱讲坛”讲六集普洱茶。2015年普洱茶叶节斗茶大赛评委。 

普洱茶什么样的好普洱茶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达16米,胸径90厘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

普洱茶什么样的好普洱茶形态特征

  叶薄革质,椭圆形,长8-14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网脉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细锯齿,叶柄5-7毫米,被柔毛。

普洱茶什么样的好普洱茶形态特征

  花腋生,直径2.5-3厘米,花柄长6-8毫米,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长3-4毫米,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长1-1.8厘米,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

普洱茶什么样的好普洱茶形态特征

  蒴果扁三角球形,直径约2厘米,3爿裂开,果爿厚1-1.5毫米。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


细说普洱茶七子饼茶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