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福元昌普洱茶:夜话酿酒,正在消逝的草药酒曲

福元昌普洱茶:夜话酿酒,正在消逝的草药酒曲

2019-12-2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老汪会酿酒,会酿只属于贺开的石斛草药酒。在贺开,在更宽广的勐海,他们习惯将酿酒称为“烤酒”,而我,更愿意称之为酿酒,酿是历经时间的发酵,每一天都在变化、升华,每一天都在增加其味、香,如一款好的熟茶的发酵,每一天也更值得期待;烤,虽还原了“烤”的部分工艺环节,但感觉与一杯好酒相距甚远,缺了一杯“浓稠之汤”应有的想象,不管是浓烈,还是温柔。

李逵兄在送我们来贺开的路上,就和我们说:“第一次来贺开的时候,听闻他们会酿酒,称为‘黄叶酒’,我还纳闷什么是黄叶酒,后来才知道他们(贺开的拉祜族)把石斛称为‘黄叶’”。所以外面的人听到黄叶酒并不知道是什么酒,其实就是在酿酒过程中添加了石斛的自烤酒。

老汪过去每年都要酿酒,且量不小,一年能酿3吨的酒;外面的客商会到他家来收购酿好的散酒,再运到景洪市,包装起来作为瓶装酒销售。这3吨的量,对老汪来说并不简单,因为酿酒程序繁琐,加上场地受限、设备受限,一次只能酿出60多市斤——考验的不止是技术,还有体力。

老汪之前并不会酿酒,是来到贺开后,看到当地的老人在酿酒,产生了兴趣,于是跟着学习酿酒技术,并最终学会;而喜欢喝酒的他,也从此多了一门手艺,从此只喝自己酿的黄叶酒。

黄叶酒并不容易酿制,最难的是酒曲的制作——这是中国传统酿酒的核心机密,也是精华所在,这一点可以参看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制作的窖池;并且,贺开酿酒时所需酒曲的制作也确实像武侠世界与旧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样,传男不传女,女人是不能看、不能学的,甚至更为苛刻:年轻人也不准在旁边观看,只能是男性老人,他们能做、能看、能学。

黄叶酒酒曲的制作需要十多种原料,且多为当地所生长的植物,这一点有很多相关的历史文献可以佐证。

拉祜族把“柴胡、香树皮、香蕉皮、橘子皮、草根,带辣味的某些植物的秸秆和果实等和在一起,用铁锅炒熟并煮一夜后,晾干、舂碎,再掺人老酒药,藏捂在稻草中密封发酵,即成酒曲”。(何明、吴明泽,1999年,《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第2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

拉祜族用“白虎草、草炯根、韭菜籽儿、辣子、老姜、米等10余种植物为酒曲的原料”。(云南拉祜族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8年,《拉祜族民间文学集成》,第24页,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

解放前,拉祜族酒曲都是自己配制的,用兰烟根、芭蕉皮、辣椒、胡椒、冬生、岩参等植物,晒干后舂成粉状,黏附在蒸熟的米面饼上发酵后再晒干备用。用时,舂细搅拌在原料上即可。(雷波、刘劲荣,1999年,《拉祜族文化大观》,第67页,云南民族出版社)

老汪带我们去到他存放酿酒所需原料的仓库里,才看到多种原料被他分类、用袋子装好,再用绳子吊在房屋的大梁上,他说这样能够防止老鼠偷吃。老汪取了石斛、荞、树根各一把,放在一个竹簸箕里,抬到阳光下让我们细看;每一种材料仿佛都还在绽放着生命之光,也确实是,晒干后的枯萎状也只是短暂的等待,等待下一次更为重要的旅程与涅槃。

老汪应该没有看过上面提到的历史文献,但在聊天时,他说(制作酒曲)需要很多草药,也提及到了树根、叶子(石斛)、姜、辣椒等原料,并补充说荞一般能放两三年,再长就不能用了。这十多种原料准备好后,全部舂碎,煮一道,煮过的水称为“药水”;提前准备好的地谷米(旱稻的一种,与普通大米有区别,其特征是硬度比一般的大米要高)放在“药水”里浸泡,直至“药水”被泡干,这其实是地谷米充分吸收“药水”的一个过程;之后,再将地谷大米舂碎,经自然光晒过之后(这一过程会轻微发霉),将其捏成团状,这样,贺开黄叶酒的草药酒曲就制作完成了。

这种酒曲的配方与制作过于复杂,连我这个听者都几次打断老汪的讲述,因为我没有听明白,不得不承认这个酒曲制作过程是一个烧脑的过程;还以为后面的酿酒环节会轻松很多,结果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接下来的酿酒环节依然复杂。贺开的黄叶酒也可以称为包谷(云南地区玉米往往称为包谷)酒,因为酿酒的主要原料是包谷,在其煮软的时候冷却,再把团状的酒曲舂碎,与冷却后的包谷均匀拌在一起;这个环节就要注意二者的比例,100市斤包谷需要撒两三碗酒曲,凭经验掌控其比例。紧接着,将撒过酒曲的包谷装在袋子里(塑料袋或编织袋)捂两到三天——气温合适的话两天,气温低的话三天——这其实也是一个发酵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太短,无法达到酿酒的标准,还得让包谷继续发酵,大土罐(大缸)开始上场了;可这种大土罐在过去并不易得,当地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会因地制宜在地面上挖一个大坑,用贺开盛产的芭蕉叶铺好,顶部盖上盖子,保证结实、不会渗透——这个土坑就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包谷将会在这个容器里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发酵之旅。

一个月后,人们将发酵好的包谷取出来,再进行烤酒(蒸馏酒)。经多种原料配置的酒曲,经多道工艺制作,经贺开独特的土坑发酵,再经冰与火之歌的烤制、蒸馏,终得20多斤的黄叶酒,酒香馥郁。

在茶山博物馆吃晚饭时,老汪特意打了一壶他前几年酿的黄叶酒放在餐桌上,专门给我们喝;酒杯是土陶杯,很有饮酒的感觉,清冽的黄叶酒倒在土陶杯里,立即飘散出一股淡淡的独特的香,或许是老汪的酒没有勾兑过,度数稍高,有点辣。

黄叶酒不止有贺开、有拉祜族的印记,更有本属于酒的温度与厚度,但正是如此,黄叶酒越来越少见,因为会酿酒的老人越来越少了。贺开,所有的人都在为茶叶而忙,这种出酒率极低的黄叶酒似乎越来越不符合主流:100斤包谷最多出酒20多市斤,从经济效益来说,非常不划算。

即使是现在,当地的一些人为了节约自制酒曲的时间、省去繁琐的酒曲制作环节,而选择了购买市场上的酒曲,如此,简单易得。老汪说一些人会用“江川老酒药(酒曲)”来酿酒,我问是不是一种小纸袋包着的酒曲,他说是,我笑,我说我就是江川人,而他所说的“江川老酒药”,我们家每年过年的时候也都会用,我妈会用这个酒曲给我们酿制甜白酒吃,所出的甜白酒颜色微黄,不像市场上卖的那种好看,但味道极美,哪怕贪嘴多吃了一些,也不会腻,更不会上头。老汪又说,用“江川老酒药”酿出来的酒喝起来没有传统的黄叶酒好喝,口感差着点。

黄叶酒费工费时不说,关键是制作草药酒曲的很多草药找不到了,作为个体来说,掌控酿酒的每个环节并不难,难的是收集生长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草药,这完全是上苍说了算,在大环境及其变迁下,个体是苍白无力的。虽然现在寨子里还有老人掌握这门绝技,但以后要想喝到贺开这种传统的自制草药酒曲所酿的黄叶酒可能有点悬了,不知道将来的某天,黄叶酒会不会成为历史,成为我们追忆的贺开的一朵烈性与温柔并存的花。

因为家里的事情,老汪心情不太好,这两年都没有酿黄叶酒了。

酒成了药,药也是酒。老汪说,适合喝(黄叶酒)的(人),会越喝越舒服;不适合喝(黄叶酒)的(人),喝过后皮肤会痒。我的皮肤没有痒,不知道是适合喝黄叶酒,还是没有喝够。

(未完待续)

有用+10
分享

走进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

走进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

 

讯:2015年6月12日上午九点,在世纪金源大饭店三楼国际厅,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走进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的大型茶会。本次茶会是为参加第13届东盟华商会的华商华侨举办的专场活动,由云南省侨办、大益集团联合举办,大益茶道院承办。茶会不但让海外归来的侨胞感受到云南本土特色,同时也展示了大益茶作为植根云南的全国知名企业、普洱茶行业领军品牌的滋味与魅力。

 

走进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
 

茶会上共品饮两款大益特色茶品:一款是“七子之歌”(熟茶),一款是“勐海孔雀”(生茶)。

 

 

大益普洱熟茶“七子之歌”,名称源于伟大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作品《七子之歌》,她又与现代普洱茶的“侨销圆茶”历史、“七子饼茶”历史一脉相承。在传统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大益普洱茶“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此次茶会选择“七子之歌”为第一道茶,表达了中国与来自东南亚各国家、地区侨胞嘉宾们血脉相连、亲如一家的浓情厚意。


走进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

 

第二道茶“勐海孔雀”也别有深意。孔雀是彩云之南的代表,是美丽的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吉祥之物。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勐海孔雀”是大益茶的经典代表之作,她以优秀的选料及全新的拼配,高度体现大益产品的价值。这款茶品为现场来宾带来了极佳的品感体验。


走进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

 

在品茶过程中,大益集团营销中心培训部林凤燕部长为现场来宾们介绍了普洱茶知识和文化,一边感受普洱茶的醇香滋味,一边体会茶文化的厚重内涵,同时还有大益八式、新茶乐等出色的文化表演,嘉宾们无比陶醉,十分享受。


走进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

 

大益茶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文坚为现场嘉宾介绍了大益集团海外事业的拓展进程。自2011年11月大益韩国株式会社成立,标志着大益集团就已经放眼全球、迈出了中国茶企国际化的第一步。如今,大益集团已经在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并开设数十家海外店。


走进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

部分华侨嘉宾与工作人员合影
 

东南亚华侨、华商对普洱茶并不陌生,普洱圆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份对故乡的怀念和牵挂。未来,大益集团还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让全球所有爱茶之人,都能够享受到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优质普洱茶,让全球所有消费者,都能获益于茶。文章转载自大益官方微信。

 

细谈个人或家庭贮藏普洱茶

   普洱茶与其他茶共相比,特别耐贮藏,且价值随贮藏时间而增长,加之既可品饮又可收藏,且收藏简单易行,故人们普迫热衷收藏,但前题是方法必须正确。作为收藏来说,越是稀少的普洱茶,收截价值越高。

   当然从饮用价值看,也不是无限贮放,普洱茶同样有有效期,普洱茶无限期的长期存放,品质会有下降的趋势。当收改的普洱茶色,香、味达到最佳状态时,较不必再贮存了。而应把握住这个时机适时饮用。

   如何贮存保管普洱茶?一般来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昧、异味即可。如存放数最多,可设专门仓库保管;如数皿少,个人在家中存放,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将普洱散茶紧压后(拆去外包装)宜接置于缸内,封好缸口就行。

   还要避免异味侵入,最好利用竹箸包装。“茶须筑实,仍用厚箸填紧,瓮口再加以箸,以真皮纸包之”。(《伏茶硫》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胶纸皿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大多数人热衷收藏老茶,老茶虽好,但要注意茶龄寿命。普洱茶陈化年代寿命,到底是60年,或100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有器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回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昧是“汤有色,但茶妹陈化、淡薄。”

   总之,通过一些科学的贮藏方法,即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清洁的环境,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优质普洱茶品质的形成。

   更多关于普洱茶知识资讯请访问普洱茶吧网

普洱茶花色品种及特点解析

普洱茶在历史上有所谓毛尖、芽茶、女儿茶之称。清·张泓在《滇南新语》(1755年前后)记载:“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19世纪上半叶,普洱贡茶花色有八。

清·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前后)记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芽,匣盛茶膏共八色。”到了20世纪初,普洱茶是蒸制以竹箬成团裹的竹篓装大宗茶,主要是指晒青茶及其蒸压成型的各种紧压茶。目前生产的普洱茶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种。普洱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十级,共十一个等级。

普洱紧压茶外形有圆饼形、沱形、砖形、树筒形、屏风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普洱茶的特点在于它有六奇,这是它与其他茶类的显著区别。一是产地奇,产于茶树原产地的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二是品种奇,普洱茶的原料来自乔木型的云南大叶种,特别是用千年野生古茶树上采摘的茶叶加工制作的普洱茶,有一种特殊的芬芳香气;三是制作奇,是用晒青茶经后发酵加工而成;四是形状奇,普洱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除散茶外,有小如丸药、圆球、沱茶、圆饼,大如南瓜、屏风、树筒;五是品质奇,普洱茶制作出来后,需经陈化处理,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六是饮用奇,普洱茶可以冲泡、可烹煮。如在茶馆用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可泡2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