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我所了解的普洱茶

我所了解的普洱茶

2020-01-0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什么?

普洱茶是极具历史底蕴的一个茶品。

普洱茶是中国茶叶史上最古老的一个品种。无论是从外观形态,还是从工艺技法,都遗留下唐宋时期制茶的影子。从云南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的丰富的饮茶习俗来看,云南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吃茶记忆。普洱茶历史的厚重与精彩,让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打开。

普洱茶是极具魅力的一个茶品。

极具云南特色的气候与区域环境,造就了普洱茶的百山百味。布朗茶之霸气刚烈,易武茶之柔美顺和,倚邦茶之妖娆美艳,南糯茶之温婉香醇……一山一味,成就了普洱茶最独特的魅力。在时光的沉淀中,新的衍生物,后发酵的过程,让普洱茶在不同的年份阶段,形成不同的独特韵味。“愈陈愈香”的生命线,让一切不可捉摸,又可循可探。未知而不知,独具生命变化之美,生命成长力量之美,生命不可思议之美。

普洱茶是极具健康的一个茶品。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使普洱茶具备了极其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高海拔低纬度,是优质普洱茶的生长密码,也是普洱茶异于其他茶类的关键。西双版纳茶区,连片的古茶园与莽莽原始森林相依偎,呼吸共存。来自森林的基因遗传,造就了普洱茶独有的自然灵性与活性的生命能量,也决定了普洱茶内质本性的生态健康与自然无染。

普洱茶是极具生命力的一个茶品。

普洱茶的所有特性,最大的秘密不是人为发明的,而是大自然赐予的。云南大叶种,树龄几百年,依然勃勃生机,生命力强大。茶的信息来自自然,带着宇宙自然之强大的信息场,在岁月变迁中流动变化。普洱茶其实一直就是存活在一个原始本真的生态环境中,从来都不属于光影交错的舞台。任何外界的质疑与争辩,都无法改变普洱茶的这种本真。历经百年,风骨尤劲,绝世独立的普洱精神与普洱茶同在。我们相信,任何一场争论之后,必定会给行业内带来新的思考,给消费者一份加深认识的关注。无论如何,在未来,普洱茶新的繁荣不可阻挡。

普洱茶是极需市场自律的一个茶品。

茶企们对自己品牌的定位,茶人们对所从事的茶行业的定位,茶商们对自己所售卖茶品的选取,消费者的选择与妥善收藏,都是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行为。如果每一个环节都能带着对茶的虔诚,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普洱茶市场将要良性健康很多。做好自己,市场自会有机制淘汰劣质茶品与人品。

秋茶即将不期而至,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力,你来吗?

有用+10
分享

你喝的普洱茶入口即化?

  常常会听到有些人在描述某款茶的时候说“入口即化”,实在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于是查询各种资料,最终依旧没能够体会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但却也十分肯定:不仅我没有,应该说很少有人体会到入口即化。


  这不就是说那些人在骗人?可以这么说。为什么?因为种种资料显示,要真能达到入口即化得效果,茶品至少需要有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化期,而且需要够理想的环境。如此一来,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来说,入口即化就只能是奢望了。

  再来说到底什么是入口即化?入口即化其实就是“无味之味”,入口无苦涩,喝了就像没喝,入口就像没入,说得不好听点,这茶不是入口即化,而是就没有过什么滋味。但是却有人说“无味之味”是品饮普洱茶的较高境界,因此入口即化也成为了普洱茶转化的较高境界,其实这有些禅境在里面了。而且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普洱茶“越陈越香,时间越久越好”,因此当一款普洱茶存放六七十年后,不管什么滋味,人们还是认为这是好的。

  另外,入口即化,什么化?当然是苦和涩了,然而存放六七十年的茶哪里还有什么苦涩,于是入口即化其实说明了这样一种状况: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所以很多人常说茶品入口即化,其实应该是表达苦涩化得很快的意思,但是是否真能够一瞬间褪去,达到“即”的效果,就跟个人感官有很大的关系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清楚入口即化的普洱茶不是我们所能喝到的,即使喝到我们也未必欣赏得来这种独特的“无味之味”,因此,对于那些苦涩化得快、比较滑的茶我们就应该感到满足了。

普洱茶知识汇:生茶与熟茶有哪些区别

渥堆是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70厘米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普洱茶又分为生茶与熟茶,生茶是未经渥堆发酵的,刺激性比较大;熟茶是经渥堆发酵的,不寒不热。

普洱茶知识汇:生茶与熟茶有哪些区别

【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制作工艺”】生茶制作工艺是指将鲜叶进行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后成为生散茶(晒青毛茶);将晒青毛茶高温蒸软后放入模具定型,压制成砖、饼、沱的形状,经过烘干或自然晾干后成为紧压茶品。熟茶制作工艺是将晒青毛茶进行人工洒水渥堆发酵成熟散茶,其他工序与生茶一样。

【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外观”】生茶的茶叶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分转为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熟茶的茶叶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类似于霉味,发酵轻者有类似龙眼的味道,发酵重者有闷湿的草席味。

生茶的茶汤以黄绿、青黄、金黄色为主,好的陈年生茶的汤色一般橙黄明亮。熟茶发酵度轻者多为栗红色,发酵度重者以暗红色为主。

【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口感”】生茶的口感强烈、茶气足、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冲泡,茶汤清香、水甜而薄、略有苦涩味(好的生茶苦能回甘、涩能生津)。熟茶浓稠水甜,入口醇厚、绵软,回甘、生津自然,几乎没有苦涩味,新的熟茶有渥堆味或略带水味。

新制生茶的叶底以绿色、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把叶条像扭橡皮筋一样扭转,一般会回过来的是好茶。熟茶渥堆发酵度轻的叶底是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度发酵的叶底多呈深褐色或黑色,叶片硬而易碎。

【今日话题】:对于普洱茶“圆茶”的思考


  现在,在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茶包装上很少看到“圆茶”这两个字了。严格意义名称上来说,普洱茶的历史蛮短的,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在包装纸上,往前是“云南七子饼茶”,再往前是“圆茶”,有时也写作“七子圆茶”、“七子元茶”。为什么不说“云南七子饼茶”呢?最主要的是两种茶工艺上大同小异,是相连的两个渐渐顺序发展而来。

 

  今天,我们看到市面上普洱茶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生茶越做越接近熟茶,熟茶越做越接近生茶。当然,这种只是无限接近,并不能融合成一种茶。

 

  这种现象让我想起了早期的“圆茶”,也就是还没有大规模茶厂之前——1938年之前。那时云南的茶叶都是茶庄茶号形式在制作。而在那时就出现“红汤”这个情况。那时销售“圆茶”都要注明汤色和价格。在前面的文章中我贴过那个图片。大家想看的去翻翻。

 

  记不得是在普洱茶内票还是什么地方看到过“汤红味糯”这四个字。虽然我们现在并不能知道当时的“圆茶”滋味,因为那时没有网络,喝茶的人也很少写茶评。就算写了如果不能出书也不会留到现在。因为茶评在那时来说不重要,或者说那时是靠口碑传递信息。请注意,那时是没有渥堆发酵这个工艺的。具体情况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杨凯:云茶古代工艺“红汤”的问题》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89703.html

 

  也就是在那时,虽然不分生熟茶,但是从工艺上来看,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种情况。汤色说明制茶的时候一定经过发酵,而这种发酵跟现在的发酵目的不一样。1、当时制茶条件不好(离初制所远),制前发酵是不可避免的。制茶的时候为了去掉苦涩味或者说满足一些客户的需求,在运输的时候怕茶叶碎了,洒水造成了发酵。这三个环节的发酵,已经跟现在的发酵不一样了。

 

  那么以前的“圆茶”才生产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滋味呢?大家有制茶条件的可以自己试试。言归正传,我们看现在市面上的这些轻发酵生熟茶。不知道大家喝过后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而我本人是感觉轻发酵还是得看原料品质,生茶好的还挺好喝,不好的就几乎没有味道。熟茶则是无法入口,这已不仅仅是好不好喝的问题了,而是喝不喝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