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沱茶>下关沱茶:【QC小组成果分享系列三】优化毛茶原料验收流程

下关沱茶:【QC小组成果分享系列三】优化毛茶原料验收流程

2020-01-0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2018年度下关沱茶集团QC小组成果发表会已于2019年1月18日圆满举行。本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就2018年度生产经营部门存在的技术质量、市场服务、内部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跨部门组成QC小组,联合攻关。

过去一年,在各QC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大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研究分析和脚踏实地解决问题,使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今天,小编将继续带领大家深入的了解各QC小组的课题研究,一同分享QC小组取得的累累硕果。

精彩回顾

2018年度下关沱茶集团QC小组成果发表会圆满举行!

【QC小组成果分享系列一】稳定提升沱茶外形质量

【QC小组成果分享系列二】控制边销砖茶含氟量

QC小组成果分享(三)

--优化毛茶原料验收流程--

一、选题理由

公司原料质量目标

1、采购毛茶原料验收入库合格率100%;

2、建立全省最规范、最严格、公平科学的毛茶原料质量验收流程和制度,稳定提高公司原料质量;

3、对每批(车次)进厂原料进行全项指标(感官、理化、食品安全等)检验验收;

4、提高验收、入库工作效率,赶节令收购优质原料,及时按质按量完成春茶收购任务;

5、优选和加强对原料供应商的考核管理。

二、小组概况

三、现状分析

(一)公司自2013年起创新完善了几十年来的毛茶原料质量验收方式,采取了“科学抽样、集体审评”为主导的科学验收流程和方法,但在预评、抽样代表性、评检项目增加、定量包装、非茶类夹杂物、入库数据统计效率、称量和物流设备不够先进效率较低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公司原料来源广泛,荟萃了全省6州市30余县市优质原料,为全省之最。必须有一批专业能力强的技术质量队伍和先进检测设备,必须建立全省最科学、最规范的原料质量验收流程和制度。

(三)优化全省原料供应商队伍,仍需持续完善《公司原料供应商质量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

(四)如果不强化以上措施,可能导致公司的毛茶原料质量不够稳定。

四、因果分析图

五、对策实施

六、效果对比

1、通过采用毛茶原料“科学抽样、集体审评”的方式达到了公平、公正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推广实施,毛茶原料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切实保障了公司采购任务的顺利完成,得到了公司和供方的广泛认可。2018年通过优化流程等活动,拒收全省各地毛茶原料达26%,为全省之最。

2、通过公司每年下发对供方的原料质量要求,不仅增强了供方的质量意识,同时也间接性指导了茶农对茶叶生产加工卫生的自检自查。

3、通过此次QC小组活动,配置了检测、物流等设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验收和入库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4、初步建立完善了全省最规范最严格的毛茶原料验收流程,效果明显,完善了《公司毛茶原料供应商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

5.优选和加强对原料供应商的考核管理。

七、总结巩固措施

1、通过长期以来QC小组开展活动不断进行持续改进,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将活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措施纳入体系文件和相关部门岗位职责中。至今已形成了《毛茶原料质量验收规程》、《年度毛茶原料收购质量要求》、《供方评价和管理制度》、《采购信息管理制度》、《采购物资质量控制规程》及《入库验收制度》等一系列的原料验收和管理制度,并长期坚持。

2、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毛茶原料验收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同时也增强了各部门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小组成员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八、今后打算

1、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验证拼堆机拼堆样品的代表性,对拼堆机拼堆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对《供应商管理考核办法》等进行完善,增加原料新的质量要求;根据国家发布的食品安全质量等标准对供方及验收人员进行定期质量培训。

2、持续改进,持续提升。在以后的原料验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对其分析,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切实提升公司毛茶原料质量,同时不断优化对供应商考核管理,加强供方原料及基地的质量把控。

未完待续

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下关沱茶在努力!

下期QC小组成果分享,

敬请期待......

有用+10
分享

吟春聆乐,春意萌发,下关沱茶上好茶

春节假期在我们的万千不舍与感叹中,

还是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

春,不仅没有走,才刚刚开始。

二月早春,乍暖还寒,

高山烟云游动之间,

连绵不尽的鲜绿即将苏醒,

春茶也将开启新一轮霸屏模式。

最鲜,最嫩,最碧,最润,最水灵......

春天,

可以看见茶最美的样子。

这个春天,带上爱茶的好心情

做喜欢做的事

喝喜欢喝的

——下关茶——

下关沱茶,做你喜欢的茶。

2018年三月,

开春大作,即将御风而来!

要喝好茶,架势可不能少,

有诗有好茶,

不负春一场。

看看文人笔下的春茶,

到处是轻盈飘逸的自由,

吟春聆乐,

杯中一抹茶香,心中一份安然。

仙山灵草湿行云,

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

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一》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怎么样,你的诗兴大发了吗?

你还想到哪些关于“春茶”、“春天”的优美诗词句?

来留言区唠唠呗。

【云南沱茶】盒甲重生:我是您等了十年的那枚茶

自勉斋随笔

我是这枚茶 创制于1902年,陈邦贤在《自勉斋随笔》这样记述我的璀璨……。那时我就是松鹤延年的商标,那时我就叫下关沱茶。

红印沱茶

我是这枚茶早在1995年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一书中就炫耀了我的身世,红印沱茶是我满血复活的基因,尽管有人想质疑她的存在来为自己吸粉,但虚言怎能抹得去历史的辉煌!

▲红印沱茶

▲1963年云南沱茶

我是这枚茶我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最早穿上金黄的马甲,环绕我全身的是绽放的牡丹。

▲1963年云南沱茶

▲三角商检

▲黑商检

我是这枚茶我是那些被普洱茶人引以为傲的“三角商检”、“黑商检”、“红商检”……的兄长,商检不是我的名号,而是代表我出口免检的品质胸章。

▲红商检

▲1981年下关沱茶公司荣获“国家质量奖”的产品和奖牌

(现藏于下关沱茶博物馆)

我是这枚茶三次国家银质奖只是我的一个注释,因为我几乎集齐了改革开放40年来所有名正言顺的奖状。我是云南茶界的三大名片(普洱茶、滇红、下关沱茶)之一,而只有我在这三大名片中是有名有姓的传扬。

▲1985年国家质量银质奖证书

(现藏于下关沱茶博物馆)

▲1990年国家质量银质奖证书

(现藏于下关沱茶博物馆)

▲2004年云南沱茶

我是这枚茶在2007年那场人所共知的疯狂之后,我隐姓埋名十年,把一切的荣誉与华彩当作历史,只为了再现我自己优良的传承,典雅的修养和高贵的身价。

我是这枚茶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是知己,原料品质与口感需求相得益彰。邦东、勐库、景谷、易武……1-4等传统的晒青大叶种原料核心区,一个山头也不会少;三年轮转,五载陈化,清洁、标准、科学的高原仓储;一个世纪的拼配技艺,当然少不了传世的烟香。

▲60年代下关沱茶加工入库计划表

▲原料等级拼配图

我是这枚茶

我是这枚茶为了你的形象,为了你的口感,为了与你长远的陪伴,我搭乘在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之上,在长三角、珠三角与云贵高原之间徜徉。

我不只是一枚茶,

我必须是一羽涅磐的凤凰!

下关沱茶:【独家】解放初的云南茶叶概况(上)

注:文中所有数据及计量单位均忠实于原始材料记录,部分错误亦未进行校订。

云南的茶叶过去大部分销往四川、西藏,也曾销到南洋,1926年至1936年为产销最盛时期,当时川销、藏销达十余万担,侨销一万余担。抗战期间产销量逐渐下降,1949年,大陆发生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于云南而言,这种巨变实际上是从1950年才开始的。

1949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影响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这种变化对于云南而言,实际上是从1950年才开始的。

后人对这一历史变化初期云南茶叶概况的认识,首先,来源于保存在云南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机构的档案资料和史志;

▲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档案和史志

其次,1956年起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了若干调查组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和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8年逐步形成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刋》,成为后人研究包括茶叶在内的民族经济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再次,各级政协部门编写的文史资料汇编以及很多当事人撰写的回忆录,也被广泛的编辑和转录。

过去几年来,我们试图寻找一个更权威的资料,以期比较全面的了解50年代初云南茶叶的真实情况。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商业厅编印,1952年12月面世的《云南省土特产概况》一书。

该书全面的记录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云南省的工业原料、食品、药材、油脂、畜产等土特产概况,同时还完整的附录了1951年土特产会议、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2年第一次物资交流大会的会议文件。从宋任穷、陈赓、周保中、卢汉等当时的西南军政要员为两次大会及《概况》一书的题词,也可感受到内容的权威性。

▲宋任穷、陈赓、周保中、卢汉等军政要员为

两次大会及《概况》一书的题词

通过这些资料和文件,结合前述文献比较,笔者整理了50年代初云南茶叶的史料概况。为了更真实的反应1952年前后,云南省商业厅代表云南省人民政府对土特产概况的评价,我们尽可能采用当时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当时的实际状况。

五十年代初,新的宪法尚未制定,指导工作的经济政策是以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客观描述“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云南茶叶就是从这样实事求是的经济政策指导下重新起步了。

▲《共同纲领》第二十六条

一、历史情形和五十年代初的概况

云南的茶叶过去大部销四川、西藏等地,也曾销到南洋。1926年至1936年为产销最盛时期,当时川销、藏销达十余万担,侨销一万余担,抗战期间产销量逐渐下降,更由当时的通货膨胀,商家经营困难。

到1948年和1949年,销量锐减,“普洱、顺宁的茶价不如柴价,连采摘工资都不够,有些茶农宁愿让茶叶枯落,也不愿采摘,有些把茶树也砍掉了,中耕施肥,更是少见”。公营云南茶业公司及所属的几个茶厂,无力开展扶植生产和鼓励运销的作用,“1949年该公司所属的顺宁茶厂,只开工了八天”。

云南省1952年第一次物资交流大会报告认为“云南的茶叶品质优良,普洱茶闻名国内。我国大叶种的唯一产地即在云南,全省茶叶年产量约十余万担。云南所产的茶叶,滋味浓厚,叶身肥硕,颜色鲜艳,既具有我国茶叶的风味,又兼有印度锡兰茶叶的优点。假使与香气特高的祁门茶相结合,可成为全世界最优良的出品。去年和今年本省所制造出来的红茶,运销苏联及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就特别受欢迎”。

▲土特产大会展出的茶叶及图片

二、生产情形

(一)产地:

五十年代初,云南省本省产茶区域,大都偏于西南部,包括澜沧江两岸山地;哀牢山、蒙乐山及怒山的高坡地带,所产茶叶,品质极好。政府层面将茶叶产地划分为三个区:

1、佛海区:以车里、佛海、南峤、镇越、江城等地为主。这里是本省茶叶的主要产地,以佛海为集散地,产品以紧茶为大宗。

2、顺宁区:以顺宁、双江、景东、景谷、云县、昌宁、缅宁等县为主,下关为集散地,产品以沱茶、紧茶、饼茶为大宗。

3、元江区:墨江、元江等县为主,产量较少,以元江为集散地,产品以七子饼茶为大宗。

(二)产量:

▲1951年的茶叶产地产量统计表(单位:市斤)

(三)生产季节

1、春茶

(1)明前春尖:清明前十天内。

(2)春尖(亦称毛尖、白尖):清明后十天内。

(3)春中尖:清明十天后至谷雨。

(4)春尾:谷雨至立夏。

2、二水——夏茶

3、谷花——秋茶:六七月禾稻杨花时期。

(四)生产过程及主要品种:

1、初制:每次取生叶四、五斤置热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

2、复制:毛茶经筛簸,拣剔去片、梗、茶末,依条索粗细,品质高下加以分别:最细者称“头盖”,用盖于茶团最外面,大部分都是春尖白毫;次级茶称“二盖”,最粗的称“里茶”。分级以后,各种茶按不同成分加以配料。

沱茶重八两,头盖10%,二盖20%,里茶70%。紧茶重六两二钱,底茶二水各半。

饼茶(佛海)重一两六钱,谷花12.5%,春尖29.2%,春尾58.3%。将称好的茶一层一层放入蒸甄,好茶放在外面,蒸后,放入三角布袋,揉成各种大小圆扁不同之形状,然后置放高燥的地方发酵,干后即成。

文章选自《茶艺·普洱壶艺》NO.68

未完待续

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