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正山小种>祁红、滇红、正山小种区别产地与历史

祁红、滇红、正山小种区别产地与历史

2020-03-23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我国作为茶叶的故乡,茶叶的品种繁多。就如红茶来说,由于产地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导致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上有区别。那三大红茶中,祁红、滇红、正山小种怎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

祁红、滇红、正山小种区别

1、产地与历史

祁红:产自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光绪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光绪元年,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

滇红:产自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

正山小种: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

正山小种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世界红茶的鼻祖,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2、品种

这三种红茶的原料都是选自当地的优良茶树品种,品种和地域特征差异大,因此做出来的茶风味大不相同。

祁红:选用祁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

滇红:选用云南当地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

正山小种:选用桐木村当地野生、半野生的菜茶群体种。

3、工艺

祁红与滇红基本上按一般的工夫红茶工艺加工。而正山小种有两个独特的工艺,一是过红锅:将发酵过的茶放到锅中炒制,钝化酶活性,保持正山小种的香气和口感;二是熏焙:用马尾松进行熏焙,干燥茶叶的同时引入正山小种特有的松香。

祁红: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

滇红: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

正山小种:采摘-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精制

4、外形

从外形就能很轻松地辨别三种茶。条索细小的是祁红,条索粗大且紧结,有明显金毫的是滇红,条索粗大且乌黑的是正山小种。

祁红:条索紧细,外形秀丽,有锋苗,稍弯曲,色泽乌润带灰光。

滇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色泽乌润带红褐,金毫显露,如果是纯芽滇红则满披金毫。

正山小种:条索粗壮长实,身骨重实,色泽乌黑油润。

5、香气

从香气上来说,三种茶的区别也很明显。产地、品种、加工工艺都是决定香气的重要因素,正山小种的松烟香是最独特的,祁红的花果香偏清甜,滇红香浓而鲜。

祁红:香气丰富且清新,似花似果又似蜜,有类似玫瑰或苹果的清香。

滇红:香气来的更浓,高扬、鲜爽,带蜜香。

正山小种:带高雅的花香和独特的松烟香,香气持久。

6、汤色

从汤色上看,在同样的冲泡方法下,一般来说滇红的汤色是最浓的,一般形容为红艳或红浓,在白瓷杯中可见明显的金圈。祁红与正山小种的汤色比滇红淡一些,对比而言,祁红偏红而正山小种偏金色。

祁红:汤色红亮清澈。

滇红:汤色红艳,有稠度,金圈明显。

正山小种:汤色呈糖浆状的深金黄色。

7、滋味

从滋味来说,滇红最鲜爽浓烈,祁红最甜润,正山小种的甜比较独特,且回味悠长。初学者只要多喝几次很容易就能记住这三种红茶的典型滋味。

祁红:滋味鲜醇而甜,顺滑润喉。

滇红:鲜、浓、强,口感饱满稠厚。

正山小种:滋味醇厚,带有桂圆般的香甜,喉韵明显。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大家对祁红、滇红、正山小种的区别是否了解了呢?祁红、滇红、正山小种虽然同属红茶,但本质上有着诸多的差别,要注意区分开来。不过,无论哪一种红茶,都是健康的茶饮,饮用对身体健康都有好处。

有用+10
分享

正山小种红茶可以用来烹调吗


  名闻遐迩的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武夷山旅游区的御正山小种红茶园、九龙窠、武夷宫都可以享受到品正山小种红茶之乐。我在御正山小种红茶园正山小种红茶艺馆体验了一下其中奥妙,获益良多。之品,始得自出于榛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负瑰伟绝特者,未尝不遇时而后兴,况于人乎?


正山小种红茶可以用来烹调吗


  御正山小种红茶园是隋代生产贡品正山小种红茶的基地,后来荒废,近年修复正山小种红茶园,并且建造了国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正山小种红茶艺馆。苏轼《书黄道辅(品正山小种红茶要录)后》:黄君道辅讳儒,建安人,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正山小种红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皆陆鸿渐以来论正山小种红茶者所未及。非至静无求,虚中不留,乌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详哉?这里环境优雅,设施讲究。台椅均为钜木树椿所造,正山小种红茶具则是潮汕大炉、宜兴正山小种红茶壶、景德镇有盖扎盘,台湾变色龙凤杯。室内还焚香播乐,营造和谐的正山小种红茶文化氛围。

  正山小种红茶艺表演共分3道:“迎客正山小种红茶”、“留客正山小种红茶”、“送客正山小种红茶”。历时约2个小时。叶清臣《煮正山小种红茶泉品》: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正山小种红茶藓。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白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产禹穴者以天章显,茂钱塘者以径山稀。至于桐庐之岩,云衢之麓,雅山著于宣、歙,蒙顶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

  “迎客正山小种红茶”是序幕,目的是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先安定下来,并且吃些点心,以防空腹品浓正山小种红茶引致的“正山小种红茶醉”。这道正山小种红茶品啜的是用“呼来泉”泉水冲沏的武夷山桐木关出产的正山小种红正山小种红茶。周绛《补正山小种红茶经》:芽正山小种红茶,只作早正山小种红茶,一枪,可谓奇正山小种红茶也。“留客正山小种红茶”是重点,共有18个程序。品啜的是武夷山名产“金边兰”,用的是专门从台湾订造的“变色杯”。杯身绘青龙的高身杯叫龙杯,用来闻香;绘画青凤的宽口杯叫凤杯,用来品正山小种红茶。

  18个程序中,与龙凤杯有关的占了12个。例如“夫妻和合,鲤鱼翻身”,是将香气四溢的正山小种红茶倒在龙杯里,再倒于凤杯中,让客人先闻正山小种红茶香,再品正山小种红茶味;又如,“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则是在品正山小种红茶数杯之后,用凤杯装白开水奉给客人小饮,让客人尝淡生甘,感受“此时无正山小种红茶胜有正山小种红茶”的美妙。再如,“正山小种红茶探趣,游龙戏水”,则是将水泡后的正山小种红茶叶放入龙凤杯中的清水里,让客人观赏乌龙正山小种红茶叶来回晃动的奇妙情景。这道正山小种红茶充分展现了武夷岩正山小种红茶“清、香、甘、活”的韵味。

  在表演过程中,正山小种红茶艺小姐不时把有关正山小种红茶的知识、诗文灌输给客人。比如“再斟流霞,二探芷兰”时,借用“全唐诗•题武夷”诗中的“流霞”一词来比喻武夷岩正山小种红茶的精美。以范仲淹诗句“斗正山小种红茶香会薄芷兰”来形容武夷岩正山小种红茶的本香。表演到“孔雀开屏,嘉叶酬宾”时,则引用苏东坡的拟人诗句来称赞正山小种红茶叶的嘉美。

  胡致堂日:正山小种红茶者,生人之所日用也。其急甚于酒。陈师道《正山小种红茶经丛谈》:正山小种红茶,洪之双井,越之日注,莫能相先后,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送客正山小种红茶”是令客人余兴未尽的“压轴戏”。正山小种红茶艺小姐以红正山小种红茶奉客时,用银匙随意将小金橘盛进客人杯中。客人饮正山小种红茶时发现有多少个金橘,说出数目,正山小种红茶艺小姐立即奉赠相关的祝福辞。如果是1个金橘,则说“一生平安”,2个金橘则说“双喜临门”,3个金橘则说“三星高照”,4个金橘则说“四季发财”……这与《红楼梦》里所描写的行酒令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武夷山品正山小种红茶,令客人们感受到中国正山小种红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现代“正山小种红茶叶泰斗”吴觉农诗云:“廉俭清淳国饮风,美真康乐韵无穷”,正是“国饮”美与乐的真实写照。陈师道《正山小种红茶经序》:夫正山小种红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正山小种红茶者也。


正山小种红茶的好处?可止渴消暑

  在炎炎的夏季,如果有一杯红茶的话,真的就是这个季节里最佳的饮品了。因为红茶最适合在夏季时候喝了,而且好处多多哦。很多人都喜欢喝红茶,尤其是正山小种红茶,因为正山小种红茶的好处是很多的。

  夏天饮正山小种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硷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这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好处之一。

正山小种红茶的好处

  经由医学实验发现,正山小种红茶中的咖啡硷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这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好处之二。

  正山小红红茶的好处不只上面的两条,其实它的好处还体现在红茶还具有防龋、红茶还是很好的运动饮料,除了可消暑解渴及补充水分外,如果能在剧烈运动前喝上一杯的话,会让你的体力更加有持久力。因为茶中的咖啡硷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运动进行中促成身体先燃烧脂肪供应热能而保留肝醋。

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纪事


一片小小的茶叶,竟能反映大至国家的兴衰,小至村落的沉浮和百姓的贫富,不由人感慨万千。

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桐木村,是一个因茶而闻名世界的小山村,却也曾因茶路的兴衰,被卷入起伏跌宕的历史轮回中。

桐木村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的西部,隶属于闽东最高的峰峦—白云山的东麓。“桐木”这个名字最早见于1762年。这里常年烟雨蒙蒙,使得四周山青水秀,景色十分怡人。村前清流如带,村后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绿。锣鼓争鸣、龟蛇遥望、云桂飘香、清溪飞凤、玉笔尖峰、骏马飞天、天台洞府、蒙井清泉、石门弄月、鲤鱼朝天这“桐木十景”就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清人郭苹野有《桐木村记》云:“至桐木,四山排闼,一水中流,鸡犬相闻,圜阓茂盛。产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风,外邦称为小武夷是也。”

我想,若不是因为茶叶,这里本该是一方净土,仿若世外桃源。可历史偏偏眷顾了这里,桐木村的茶叶,使它名扬海外。

传说在清雍正年间,桐木的胡氏家族中有个叫胡福四的年轻人,有一次受父兄之命,乘水路去广东办事。途中在广州附近水域遇暴风致翻船落水,幸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这艘船的主人恰是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大人见胡福四机灵俊朗,便有意提携他。当听闻这个后生来自茶乡时,大人便指点商机于他,说是洋人喜欢一种红茶,而这种红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特产,因为产量极少,往往重金难求。这位热心的买办大人还将这种红茶的基本制作方法一并传授给了胡福四,并嘱咐其返乡后必如法制作。胡福四回到桐木后,不免一番努力,用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工序精制而得汤色红、味鲜醇、耐冲泡的的红茶,就此,桐木的工夫红茶终于面世了,取名: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

酒香不怕巷子深,茶好引来四方客,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叩开国门,销往海外,从此芳名远播。史料记载,从咸丰年间开始“英商购买华茶,以桐木出产为最”,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一时间风靡英伦三岛。随着1898年三都澳的开埠和“福海关”的成立,三都澳成为福建乃至全中国茶叶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被称为中国近代东南的“海上茶叶之路”。日益发达的水路航运网络,使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与海外的距离大大缩短,往来桐木的茶商也络绎不绝。在鼎盛时,武夷山的茶商甚至斥资成立“福寿轮船公司”,用货轮直接将茶叶运往福州港和三都澳。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除了从水路转运到各国之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和武夷茶一起步入万里茶路。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由晋商从武夷山运达山西大同,然后分为两路,一路运往呼和浩特,另一路经天镇运往张家口。

数量日增的红茶海外贸易为桐木村注入了活力,使它成为八方茶商趋之若鹜的生财之地,村子很快就繁荣起来。从清咸丰到光绪的几十年间,许多茶商、茶农纷纷在此定居置业。桐木村里,茶庄货栈鳞次栉比,长街幽巷庭院深深,从这里先后走出了施光凌、胡大盛、吴步云、施长壎、胡兆江等一批纵横商界、叱咤风云的闽人茶商。最鼎盛时,光桐木村一条街就有三十六家茶行,每年制干茶两万多箱,茶叶收购范围几百里,揽括周围七、八个县,远销二十多个国家,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每逢春季,村中街市便“工兮商兮,攘攘熙熙”,茶香浮动,并且弥月不散,俨然一幅清明茶乡图。民谣唱道:“三月桐木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正是当年桐木村市井繁华、茶季兴盛的写照。

那时候桐木的茶行,临街是铺面式,有两层、三层的建筑,最高到四层。底层用来收购茶叶用;二层用来放置各种制茶设备,作为精制的场所;三层用做仓库。就在这条桐木街上,当年有一家元记茶行,以白云山下的岭下村为根据地,收购初制干茶。茶行由3座房屋组成,共有铺面36间,雇工100余人,拣茶工200多人,一年能制作干茶2000多担。这家茶行在每年发放“茶银”时,需要70多人,挑着140多桶(每桶装1000块)银元,一路从桐木挑到岭下村,发放给当地农民。而岭下村的庄稼汉们见到这些白花花的银子,不禁惊讶地说:“冬天我们挖的番薯还没这么多哩!”

在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鼎盛时期,很多嗜茶的欧洲人,只知有桐木不知有福建,往来书信甚至无需写明省、县的详细名称,只写“中国桐木”,就能准确无误地送到收件人手中。英国的王公小姐们除了喜爱它清甜醇美的口感以外,也对它所代表的茶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英国女王见人们在冲泡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过程中,以扇作为屏风,就赐给桐木茶商一把和扇,成就了一段“一扇屏风”的佳话。“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凭借着它的香气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汤色红亮而名声大噪,被列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首。1915年,“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和贵州茅台酒一起,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概况

然而繁华如梦。第一次世界大战阻隔了海陆交通,再加上当时印度红茶规模化的兴起等原因,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市场瞬间萎缩,桐木村的繁荣也成过眼烟云,坠入了尘封的历史,茶村到处显得民生凋敝,与之前的盛世场景大相径庭。自那时起,桐木村的村民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制作绿茶和花茶,桐木的工夫红茶产量逐渐萎缩。直到改革开放后,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这个白云山麓的红衣佳人,才终于重洗仙颜,再现“生态、和谐、健康、高贵”的品格,它再度以其醇厚的芳香,走向人间世界。————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之祖

作为“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的发源地,今日的桐木村仍遗存有许多与茶有关的古建筑,村内保留着清代风格的古民居、古茶行、炮楼、廊桥、天后宫、施氏祠堂、胡氏祠堂等建筑。漫步于风雨廊桥之上,巡回于青砖黛瓦的坊巷间,游人仿佛穿越时空,重温了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跌宕起伏的历史。一片小小的茶叶,竟能反映大至国家的兴衰,小至村落的沉浮和百姓的贫富,不由人感慨万千。————走进桐木关探访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