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碧螺春从何而来

碧螺春从何而来

2019-03-08 访问量: 41 茶礼仪网

碧螺春是我国名优绿茶,具有“色香、唯美、形佳”三绝的特点,因此深受广大茶客亲睐。下文就为您介绍碧螺春由来的传说。

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 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 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 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 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 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 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树上发出来的。

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 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

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口,众人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

从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 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 “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有用+10
分享

碧螺春美食之碧螺春披萨

  碧螺春作为我国传统茶叶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非常有名。碧螺春在茶叶类别划分里面属于绿茶,碧螺春不但能泡水喝,还能用来做美食你可知道?以碧螺春为食材的美食多不甚数,入口清新爽口,今天小编来就为大家介绍一款以碧螺春为主题的美食——碧螺春披萨。

碧螺春美食之碧螺春披萨

  原料准备:

  上等碧螺春茶叶25g,虾仁10只或香肠10片,面粉250g,鸡蛋一个,若干番茄酱,适量砂糖,肉臊子200克,细长青椒1只。

  制作方法:

  1、用温水将茶叶泡开,取芽心备用。肉臊子加番茄酱、糖炒熟成肉酱备用。青椒切小圈圈备用。虾仁或香肠、洋菇都经炒熟备用。面粉和鸡蛋加水调成糊状。

  2、取平底锅加热倒入油后下入面糊待半凝固时,加一层肉酱,四周排上青椒圈,点缀虾仁或香肠、洋菇,最后放茶芽,三对或四对切好上桌,即成。

  碧螺春披萨实际上在中国是比较受欢迎的以茶为基础和原料的食品之一,制作过程不算复杂,谁家都能做,做出来的口感更是风味独特,闻起来也是茶香四溢,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学会了用来招待客人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碧螺春的泡法品味人生的百态百味

冲泡碧螺春绿茶,用上投法,杯泡时选用无花纹透明度好的玻璃杯便于观“茶舞”,也可用瓷杯冲泡,但若观其舞,则只能俯看了。

碧螺春冲泡上投法,冲泡步骤

第一道:沐浴瓯杯。采用回旋斟水法用茶壶里的热水浸润整个茶杯,以提高茶杯的温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挥发出茶的清香之气。

第二道:碧螺亮相。“洞庭无处不飞霞,碧螺春香万里醉”。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有心绝之美誉,即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茶是欣赏碧螺春的第一绝,形美。大约6万个嫩芽才能生产1斤特级碧螺春。仔细观看碧螺舂纤细的条索,卷曲成螺,浑身披毫,银白中略带鲜翠,很像民间传说中善良可爱的碧螺姑娘。

第三道:飞澈甘霖。用右手拿杯,左手托住杯子底部,从左至右南杯底至杯口缓慢旋转一周,然后将杯中的水倒出,经过热水浸润后的茶杯犹如珍宝一样光彩夺目,这样能够更加清晰地欣赏到碧螺春的汤色以及外形。

第四道:雨涨秋池。即向杯中注水,水注到七分满即可,这与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相契合。  

第五道:飞雪飘扬。一般采用上投法冲泡碧螺春。用茶匙把茶荷巾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之中。浑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洁白的雪花般纷纷扬扬飘到玻璃杯中,吸收水分后缓慢沉入杯底,瞬时间银光烁烁,如雪花纷飞,甚是美丽。请您慢慢观茶品茶。  

第六道:喜闻幽香。碧螺春味清香且幽雅,独具天然花果之芳香气息。

第七道:鉴赏茶汤。碧螺春汤色碧绿,清澈见底。

第八道:共品香茗。第一口品饮碧螺春之时我们能体味到汤味鲜雅,色淡香幽;第二口感到茶香更浓,茶汤更绿,味道更淳;品第三口时,我们所品尝的已经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味太湖春天的气息,品味洞庭盎然的生机,品味人生的百态百味。

 

冲泡碧螺春好喝吗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高档的碧螺春茶叶一斤用6~7万个芽叶制成。碧螺春的产地,各种果树与茶树间作种植,这在其他茶区并不多见。碧螺春的鲜叶采摘要求是一芽一叶初展,要采得早、采得嫩、拣得净。冲泡碧螺春要采用上投茶,水温在75℃即可。搓团是碧螺春初制工艺的关键工序,是形成“白毫隐翠,外形卷曲紧细”的关键工序。

冲泡碧螺春绿茶,用上投法,杯泡时选用无花纹透明度好的玻璃杯便于观“茶舞”,也可用瓷杯冲泡,但若观其舞,则只能俯看了。

卷曲呈螺形的碧螺春俗名“吓煞人香”,属炒青绿茶,清朝的康熙皇帝品饮后赐名“碧螺春”,从此更名。碧螺春的原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山(东山、西山),也称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  醇”而闻名的碧螺春,其外形条  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  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有天然的花果香,滋味甘醇,回味绵长。

在当地的茶农眼里,碧螺春可谓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果香味,鲜爽生津”。

目前,许多省份地区都出产碧螺春,如江苏省的溧阳、贵州省、江西省、四川省、福建省等,有些品质也很好,外形和洞庭碧螺春非常相似,只是品饮起来,其香气、滋味区别很大。甚至有些茶叶在加工时添加叶绿素,添加琵琶茸毛等,假冒碧螺春茶。真假碧螺春的辨别,主要从看色泽和闻香气区别,掺假的茶叶会很不自然。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明清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由鼎盛而走向终极的阶段。这期间,由于清代几位皇帝对茶文化的推崇,使得团茶、饼茶逐渐边茶化,末茶几近衰落,而叶茶和芽茶开始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方向。清代康熙帝对“碧螺春”的题名,可以说是品味叶茶和芽茶成为世风时尚的一个标志。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祺《郎潜纪闻》和《清朝野史大观》等书的有关记载说,“碧螺春”原是一种野生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峰石壁缝隙间,此茶清香幽幽,飘忽不散,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于是,当地茶人用吴语惊呼道:“吓煞人香!”于是,“吓煞人香”又成了这种茶的土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南巡到洞庭东山,江苏巡抚宋荦派人购置了当地制茶名手朱正元精制的品质最好的“吓煞人香”进奉皇上。康熙皇帝品尝后,顿觉清香醇甜直透肺腑,好茶!但一听说这茶名叫“吓煞人香”,又觉粗俗不雅,于是很想给它重新取个名。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取个什么名字?

在文化上早已被“汉化”了的康熙皇帝非常熟悉古代的一些咏茶诗词,如苏轼曾说:“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试焙新茶诗)),又如李清照说;“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小重山》)。“武林春”也好,“一瓯春”也好,都是指代茶叶。于是,康熙皇帝根据此茶色泽澄绿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恰好又在春天采制于碧螺峰上,欣然将它题之为“碧螺春”。

这一改,确实富有诗意,文雅得多,也贴切得多。“碧螺春”从此成为贡茶,当地官吏每年必采办朝贡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