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红茶类饮品成茶友新宠

红茶类饮品成茶友新宠

2019-03-12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一阵冬雨一阵寒,随着气温的每况愈下,福州茶市也出现了新的卖点红茶热销,茶饮热卖。近日,在榕城大大小小茶饮店,随着温度的降低,热呼呼的茶类饮品成了新宠。滚烫时尚红茶、各类花茶、水果茶、养生茶的销量有了大幅提升。

  红茶热饮销售增长明显

  “从上个月起,红茶屋内的中国经典红茶、花草茶、奶茶等茶饮就开始热卖了起来,同比销售增长至少50%以上。”元泰红茶屋吧台长池文斌说。据了解,入冬以来,店内的热饮,尤其是以醇厚红茶、酸甜柚子茶为主的茶饮品的销量出现了明显的增加。

  同时,星巴克的工作人员也证实,温度的降低给店里茶类饮品带来了不少的销量,特别是店内的红茶类饮品,如印度红茶、英式红茶、伯爵红茶都是顾客的热门之选。无独有偶,街边的小型饮品吧也出现了类似情况,除了红茶、水果茶热销外,枸杞红枣茶、山楂桂圆茶、决明子茶等养生茶类也受到广大消费的追捧。

  不少消费者表示,选择购买茶类饮品主要是出于减肥、养生等目的。“之所以喝红茶或绿茶,主要是因为茶饮口感清新,而奶茶和咖啡口感偏甜腻。此外,购买含茶饮料,主要是因为茶类饮品的温度可以做到较高,很适合冬日暖身饮用。”消费者林女士表示。

  择茶要视个人体质而定

  事实上,茶需热饮。唐朝药学家陈藏器就曾在《本草拾遗》中说:“茗苦,茶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之宜热,冷则聚痰……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说明喝茶宜热,冷茶容易生湿聚痰。

  此外,据了解,从中医的角度上看并非所有的红茶产品都适合在冬日饮用,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冬天饮红茶。据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梅之凌介绍,喝茶首先要学会辨别个人体质状况和疾病情况,以及各种茶类的性质,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如,绿茶、白茶、清香型铁观音类发酵程度很轻,甚至不发酵,性较寒凉。而浓香型铁观音、武夷岩茶、红茶、熟普等,由于发酵程度较重,所以性质偏平性,或者是温性。 

有用+10
分享

红茶的配饮和禁忌加奶有损红茶功效吗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红茶的配饮和禁忌加奶有损红茶功效吗

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种红茶,并且价格异常得昂贵,唯有豪门富室方能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

柏林大学查理特医院的心脏病专家VerenaStangl和研究人员挑选了16名健康女性,分别饮用不加牛奶的红茶、加奶红茶和白开水,并用超声波检测受试者喝茶前及喝茶后两小时的前臂血管扩张能力水平。结果发现,与喝白开水相比,喝红茶的人血管扩张能力明显增强,而牛奶则会完全抵消红茶的这种功效。

研究人员认为,红茶中含有的儿茶酚有增加心肌和加强血管壁弹性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有效预防心脏疾病,而牛奶中一种称为干酪素的蛋白质会破坏儿茶酚,从而降低红茶的保健功效。

与偏爱红茶的西方相比,在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饮用绿茶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而绿茶中所含的儿茶酚更为丰富。此项研究并没有涉及绿茶。最新的研究结果也解释了为何英国等国家的居民常饮红茶,但心脏病和中风的患病率并未降低的原因,因为他们习惯在茶中加奶。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喜欢的茶: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以其香浓滋味俘虏了不少人,连英国女王也非常喜欢喝,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喜欢的茶:英德红茶

历史概况

英德红茶产自广东,在唐朝已有记载,因极佳的味道而广受人们好评,在90后代初,英德红茶研发出来的“金毫茶”产品更成红茶之最,被称为“东方金美人”。

据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非常喜欢喝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被英国皇室认为是靓茶,而且英德红茶远销海外各国,备受人们喜欢。

英德红茶的作用

英德红茶具有抵抗衰老、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和美白、保健等作用,而且它还有助于减肥。

英德红茶的特点

英德红茶乌润亮泽,而且颗粒结实,冲泡出来的茶汤红亮,品尝起来香韵清爽,如果再往里面加上白糖和牛奶,那更具风味。

以上就是关于英德红茶的介绍。

白琳工夫红茶文化历史渊源介绍

白琳工夫红茶文化历史渊源介绍

白琳工夫红茶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属于闽红工夫。

1 历史渊源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2 区域环境

 白琳工夫主产地白琳镇位于福鼎市中部,陆地与点头、磻溪、店下、秦屿,以及柘荣县乍洋等乡镇相邻,水路主要通八尺门内海。白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状况,揭示了工夫红茶的历史背景。白琳出产工夫红茶辉煌景状,在朱挺光先生(1917—2004)所撰《白琳后岐商港前景在望》一文有过细致的描写。茶叶是白琳特产,每值新春,必有来自泉州、厦门的客商,称为“南帮”,和来自广州、香港的客商,称为“广帮”,他们来到白琳,和当地茶商一同设馆制茶。当时正式茶馆包括客商多达二十四家。本地茶商“双春隆”、“恒和春”、“合义利”等闻名内外。

3 更替历程

 白琳工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民国初期,茶业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民国中期至解放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工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业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工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工夫红茶水运至营口,转运满州里销往苏联。解放后至六七十年代是工夫红茶兴盛式微期。五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七十年代初,红茶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