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陕西紫阳积极创建富硒绿茶知名品牌

陕西紫阳积极创建富硒绿茶知名品牌

2019-03-12 访问量: 66 茶礼仪网

  陕西紫阳积极创建

  富硒绿茶知名品牌

  本报讯 (李 庆 记者王 梅)日前,陕西安康市质监局与陕西紫阳县政府签署了《开展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这标志着紫阳县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紫阳富硒茶早在唐代即为宫廷贡品,在清代成为全国10大名茶之一。它也是我国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天然富硒茶产品。目前,紫阳县是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13个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唯一一个茶叶类示范区,也是全国第一家农业类示范区。

  据悉,为促进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下一步,安康市质监局将与紫阳县政府分别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其中,安康市质监局将从支持实施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强化技术基础工作、实施富硒绿茶产业质量安全监管与监测、开展打假保名牌活动和宣传富硒绿茶产业6个方面,加大服务监管力度;紫阳县政府将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强化区域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加强质量监管能力、提高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水平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强化政策支持。其中,在提高技术检测水平方面,紫阳县将设立乡镇、社区质量监督员,壮大质量监督队伍,并在经费、办公、设备设施、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来源中国质量报)

有用+10
分享

安徽六安:瓜片飘香魅力涌

  安徽六安:瓜片飘香魅力涌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吃的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东西,我想拜年走访亲朋好友送烟酒,还不如送点六安瓜片。”1月29日,在解放路某商场的茶叶柜组正挑选六安瓜片的六安籍青年朱建侨这样对记者说,“这次回六安过年,上海的朋友们都嘱咐我过完年一定要给他们带点六安瓜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抓品牌、品质、品位入手,强力突出“六安瓜片”产地、工艺和品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掘“六安瓜片”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六安瓜片”这一深待闺中的“少女”,再一次焕发出青春亮丽的光彩。据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副秘书长董燕介绍说,六安瓜片产地分内山和外山。目前,内山茶年产约10吨,外山茶30多吨。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以及悠久历史的昔日贡品,“六安瓜片”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据统计,我市目前有茶农60多万人,家庭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六安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弘扬茶文化,做大做强以六安瓜片为龙头的茶产业。据了解,目前六安市正按照安徽省已出台的《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意见》所带来的机会,围绕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做大做强以六安瓜片为龙头的六安茶产业。

信阳毛尖的栗香到底从哪里来的?

信阳毛尖的栗香到底从哪里来的?

如果你买的信阳毛尖能喝出熟板栗的香气,说明你选对了。信阳毛尖的栗香到底从那里来的?今天来为大家解解惑。

信阳毛尖粗略的可分为有花香、嫩香、甜香、清香、板栗香等。同样的香气有纯度、高低、长短的区别

1.花香:

一般指兰花香,有一定海拔高度的高山区,多云雾的环境,比较适合兰花生长。生长在高海拔山区的信阳毛尖,会自带兰花香味。当然这种香气的毛尖属于极品,产量极少。

2.嫩香:

是指柔和、新鲜幽雅的毫茶香,较完整的保留了茶叶鲜叶原有的香味,多用于采制精细的名优信阳毛尖。

嫩香是在制作过程中浅炒青产生的。但火候要把握好,现在许多信阳毛尖有青草气,一是茶树品种影响,二来往往是杀青不足,或为了成茶色泽翠绿,外观漂亮,在干燥上火候不够之故。

信阳毛尖的栗香到底从哪里来的?

3.高锐香:

指香高扑鼻,有锐利感觉,多用于高档信阳毛尖;

4.板栗香:

又称嫩栗香,似熟的板栗的那种甜香。一是在制作过程中杀青较重的原因;二信阳山区有大量板栗树,茶山上的茶树与板栗树一起生长,形成一种外在的香气。

这种茶味道更好,对工艺要求更高。也很容易出现老火香或称火功香,这是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过度、温度过高,使茶叶中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产生焦糖香气。传统的信阳毛尖旱茶,也就是本地种,再由传统的手工炒制工艺,木碳烘焙。才能将毛尖炒制出浓郁的栗香味。

纯正板栗香的信阳毛尖,需要苛刻的条件:

(1)地点要求:采摘于高山中的茶青;

(2)茶树品种要求:必需本地旱茶茶树种,大白茶品种则不行。也就是大家常谈到的“大清浓”(本地旱茶)与“小浑淡”(大白茶);

(3)技术要求:要求制茶师傅非常高的制茶技艺,火功恰到好处,火小一分则制出清香型的信阳毛尖,火大一分则会带火香。

板栗香信阳毛尖特点:茶汤入口柔和,无苦涩,香高味浓,回甘绵长。

恩施玉露介绍|恩施玉露的发展史是什么?

恩施玉露介绍|恩施玉露的发展史是什么?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恩施玉露从创制时的“玉绿”到成名的“玉露”用了240多年时间。通过近10年的努力,如今,恩施玉露以全新的面貌出现,重新焕发青春。恩施玉露从始创的“玉绿”到定名“玉露”,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在恩施历代茶人共同努力下,恩施玉露发展成了恩施的一张名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称号。

时间,赋予恩施玉露厚重

5月21日,恩施市芭蕉乡黄连溪村的群山被云雾环绕,山上满眼苍翠,这里到处有长势良好的茶园及加工茶叶的工厂。恩施玉露创始者蓝氏家族曾有好几代人都在这里生活。

芭蕉蓝氏祖籍江西,自祖上蓝志选为始以经营茶叶等商贸活动为业;后世又迁居贵州省思南府印江县蛮夷司。后经多代繁衍,蓝家后人蓝耀尚因追随儿时“青梅竹马”的文姓女子,来到湖广施州卫芭蕉油茶沟定居。蓝耀尚与文家小女成婚后,充分利用蓝氏家族制茶的优势,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垒灶制茶。

公元1680年,蓝耀尚40岁时,蓝耀尚从饭甑上得到灵感,采用当时已经不为人所用的“蒸”的方法制茶。第一批成品虽外形毛糙、杂乱,色暗黑。但是冲泡时却见汤色、叶底嫩绿明亮,入口滋味清香甘醇。蓝耀尚将这种茶免费送给老主顾和权贵们品尝,反馈效果相当好。

后经蓝耀尚多次技术改造,这种工艺于1682年正式定型,其产品品质特征为:外观条索紧、细、圆、直,色泽绿润,形似松针;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明亮、匀齐;香气清鲜,滋味醇爽。绿是这种茶的显著特点,这种茶接近鲜叶的自然绿,是鲜活的绿,玉露工艺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后来,蓝氏族人为了提升茶叶的品质,数次搬迁新居。现芭蕉乡黄连溪村仍有蓝家的遗迹,高坎大屋犹存,当年的盛景仍可窥见一斑。

1938年,中国茶叶公司建成恩施实验茶厂,湖南长沙人杨润之出任厂长,正式将玉露的工艺固定了下来。1939年开始,杨润之在自己管理的茶厂培训授徒,恩施玉露从藏于芭蕉的民间技艺成为扬名茶界的制茶绝技。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也开始由家庭传承演变为社会传承。玉露制作工艺虽然几经兴衰,但最终被传承了下来,成为一项制茶绝技。正是各种的机缘,赋予了玉露茶叶不同寻常的经历,也赋予了她历史厚重感。

传承,让恩施玉露有生命力

1686年,《清一统志》记载:恩施“玉绿”被征为官衙礼品进贡,因当朝皇帝盛赞“胜似玉露琼浆”而得“玉露”之名。1938年对于玉露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玉露工艺正式成型并定名,恩施玉露全新登场,这项技艺传承变为公开化。同时,市场竞争使玉露生产由一家变为多家,不再是独家垄断,也不再是一地生产。1937年出生的杨胜伟今年已经81岁。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杨胜伟老先生因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从开始接触玉露技艺到现在,已经有了60多个年头。

“玉露茶叶在采摘时一定要提采,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茶叶的纯正。”杨胜伟说。杨老虽然已经80多岁,但说起茶叶制作仍头头是道,每个环节都烂熟于心。作为玉露技艺的传承人,杨老经历过恩施玉露的辉煌与衰落。

1983年,在全省组织的地方名茶评比中,玉露荣获第一。1984年,茶叶市场放开,一系列的原因使得恩施玉露的加工销售开始走向混乱。有人买市场上的炒青、珍眉改制成玉露,当地人俗称“改劁”。这样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导致恩施玉露身价大减。到九十年代中期,玉露几乎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即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仍然有一批人坚持传承玉露工艺。翻开玉露的传承谱系图,可以看到,1970-1990这20年间,杨胜伟、王忠德等玉露工艺的传人,不仅坚持传统工艺做法,同时还将这个工艺向下一代传人传承下去,先后传给了吕宗浩、刘云斌、张强、苏学章、黄姚等多位传人。慢慢地,市场又开始认识到玉露茶叶的价值,更多的人加入这个传承大军中来。现在,先后又有了梁金波、吕伟、谭显林、戴居会、何远军、张文旗、刘小英、苏蓝龄龙等数十位传人接过薪火棒,继续让玉露工艺发扬光大。此时,他们已是玉露工艺的十二代传承人。

恩施玉露介绍|恩施玉露的发展史是什么?

在历代茶人的努力下,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发展,成茶品质得到提高,使恩施玉露产地由芭蕉境内传到宣恩庆阳坝,再传到恩施市五峰山、头道水、飞机场、高桥坝及周边县市。恩施玉露历经蓝氏7代家族传承和5代异性社会传承,到1965年入列“中国十大名茶”;2007年,恩施玉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故事,让玉露成为一张名片

80后姑娘刘巧在州城硒都茶城开了一家恩施玉露体验店,客人在她这里可以喝茶,可以体验玉露的简单制作流程,也可以了解恩施玉露的发展历程。“客人通常会在喝茶之余问道:恩施有什么特产,为什么要推荐玉露茶?还有什么好茶?那这个时候,我往往会给他们讲一些玉露的故事,再引申到恩施的风土人情。”刘巧说,这样一些人可能就能够大致了解一下恩施的故事。

发展到今天,恩施玉露已经不再是一片简单的树叶,恩施人已经将历史、人文轶事、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赋予在这片特殊的树叶上,成为推介恩施的一张文化名片。现在,州城已经开设了越来越多的茶叶体验馆,全程提供茶叶制作流程体验服务,体验馆成了外界了解恩施的一个窗口。

2015年7月,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在恩施玉露的发祥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新建了恩施玉露博物馆,博物馆被授予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基地。2016年12月,公司被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授予“湖北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2016年,该公司在沐抚办事处建起恩施硒茶生态园。该园区位于恩施市沐抚办事处木贡村七渡,是恩施大峡谷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交通便利,停车方便,可同时接待1000余人,是游客休闲、观光、养生的理想之地。该园由有机硒茶茶园、硒茶馆、国家级非遗恩施玉露传承基地、硒知识科普厅、名优硒茶产品展厅等部分组成,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硒茶文化和养生文化,游客可免费品茶、享受美食,感受恩施土、苗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玉露茶叶,而玉露也不负众望地成了恩施的一张历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