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游资窥探茶市福鼎白茶拒做“下一个普洱”

游资窥探茶市福鼎白茶拒做“下一个普洱”

2019-03-14 访问量: 36 茶礼仪网

   记者 刘翔 福建福鼎报道

   清明前后,又逢一年采茶季。在“中国白茶之乡”———福建省福鼎市,春茶交易较往年热闹了许多。

   山东茶商张元坤,此前一直做普洱茶贸易,今年却携1000多万元的茶资,早早来到福鼎收囤。吸引他的,是福鼎白茶认可度的提升和近两年来连续50%的涨幅。

   价格尚低,以及保健功效、产量有限、产地特殊,加之可多年存储的收藏性,在张元坤等投资客看来,白茶与当年的云南普洱颇为类似,具备投资、炒作的特质。

  但福鼎当地管理者的头脑却相当清醒。“当年普洱茶的大涨大跌,对茶农及品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福鼎白茶而言,需要的是稳健前行。”9日,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兴华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白茶价格提升是在合理范围内的价格补涨。

  此前,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甚至山东生姜等农产品都曾遭游资爆炒,众多农户受损的惨痛经历仍历历在目。对于同样相对小众的白茶,福鼎当地政府及茶企的诸多做法值得借鉴。

  价格两年翻一番

   纪相炳,纪生缘(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福鼎白茶龙头企业之一,近两年他的茶园规模扩大了近一倍,如今已近5000亩。伴随他越做越大的生意,是福鼎白茶最近两年的快速发展。

   采访中导报记者注意到,从福鼎市中心通往点头镇的盘山公路上,挂有山西、浙江等外省牌照的车辆不断往返。

  8日上午10时,福鼎点头镇的茶叶交易市场已是人头攒动。当地茶农以及本地和外地茶商会集于此。当地茶商缪水丹介绍说,最近两年白茶已逐步取代绿茶花茶等,成为当地主要的交易品种。仅去年一年,交易市场从事茶贸易的商铺数量便新增100多家。

  “从市场反应来看,白茶确实已经到了迅速发展的时期。”陈兴华介绍说,今年在全国春茶原料普遍下跌的局面下,白茶产量和销量都取得了逆市增长。

  而对多数茶商而言,白茶走俏的速度,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相对同为中国六大茶类的红茶、绿茶、乌龙茶而言,白茶此前在国内市场显得颇为低调,甚至落寞。

   以纪相炳为例。虽然作为第十代纪族白茶传人,纪氏几代人与白茶打交道,但在其经营茶叶前期,主营却并非白茶。直到近几年,才逐步推销自己的白茶,并主销白茶。

  当下,白茶正成长为茶行业的一匹黑马。从茶青收购价的大幅上涨,到拍卖市场的高价涌动,再到各家白茶产品层出不穷,加上当地政府以及企业对白茶元素的推动,目前白茶的投资性已成业内共识。

  不蹈普洱覆辙

   作为一款相对小众的茶品,白茶的确具备炒作的特质。

   与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甚至山东生姜等曾遭游资爆炒的农产品类似,白茶也具备产地集中、产量有限的特点。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茶叶产量约160万吨,白茶产量仅1万吨左右,其中六成出自福鼎。

   “白茶产量较小,多产于福鼎,其特别之处在于制作工艺沿用古法,不炒不揉,天然萎凋,制茶技术安全而要求极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白茶研究中心主任、福鼎市茶业协会会长林立慈介绍说,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年份越高的白茶,保健效果越佳。

   而这些特质,也使得白茶具备了投资炒作的价值。加之价格相对较低,嗅觉敏锐的游资难免窥探。与张元坤类似,许多外地茶商也来到福鼎收茶、囤茶。

  大量资本涌入白茶产业,但白茶会重蹈普洱的覆辙么?林立慈非常明确地认为“不可能”。

  “过去福鼎白茶缺的就是营销,茶农纷纷放弃种植白茶。而随着资本的介入,也带来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对当地传统茶产业的改造提升很有帮助。”林立慈说,有普洱的前车之鉴,当地政府及协会将做好行业管理和风险防范。

  统一标准维护品牌

   白茶价格的增长,的确带来了资本的涌动。纪相炳介绍说,他现在已经接到了来自天津等地多家投行的邀请,计划与他的企业合作,涉足白茶产业,但他并没有盲目答应。

  采访中,导报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纪相炳等茶商还是福鼎当地政府,面对不断趋火的白茶市场,都将眼光放到了一盘更大、更长远的棋———做好“福鼎白茶”的产业化发展。

   相较普洱乱象,福鼎茶叶协会对白茶行业监管和干预更为明显。对于“福鼎白茶”这一区域地理品牌的使用,协会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如此一来,不仅保证了生产、销售环节的品质,也维护了品牌形象。

  此前白茶多数是外销,如今内销的渠道增加许多,福鼎茶商遍布全国。内销和外销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市场竞争更充分。

   这些举措,均有效避免了游资对白茶产业链的控制。

    “从普洱茶炒作过程来看,在游资炒作的过程中,处于产业链前端的茶农和茶企并未获得最大利益。”纪相炳介绍说,政府、企业主导,茶农抱团,围绕白茶文化深挖白茶价值,研发白茶衍生品和打造白茶产业链,才是产业发展长远之所在。

  除了提升产品品质,福鼎白茶生产企业还围绕北方市场大做文章。采访中,导报记者注意到,尽管产地在福建,北方城市却是白茶消费的主要市场。

  “白茶在京津鲁以及东北地区,销量最好。”福鼎规模最大的白茶生产企业———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邵克平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白茶订单来自山东,公司也在青岛、济南设立了办事处。

有用+10
分享

福建福鼎举办第三届白茶斗茶赛

   9月21日, 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联合主办、福鼎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福鼎白茶斗茶赛在福鼎市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比赛参赛茶样为当年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个系列,每个参赛茶样1公斤。全市共有45家茶企参赛,取茶样96份。

  为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参赛茶样真正代表福鼎白茶的正常品质,由组委会组成收样组到各企业取样,参赛茶样由参赛企业确定,确定参赛的每个茶样要求有50公斤堆头,收样组从该堆头中随意取样1公斤,当场包装、加密,带回组委会。获奖茶叶将抽取一定数量茶样由福鼎市质监所进行农残检测,农残检测不合格的参赛茶样取消评奖资格。

  斗茶赛的评委专家特邀鲁成银、陈金水、赵玉香、孙威江、高峰、苏峰、陈銮等7位国内知名茶叶审评专家组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担任评委主任,著名茶叶老专家陈金水担任评委副主任。

  斗茶赛的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按外形25%、香气25%、滋味30%、叶底10%和汤色10%的比例来计算得分。评分方法为每个评委单独打分,并签名落款,然后再统一计算平均成绩。

  最后,斗茶赛将分别决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个系列的状元各1名,金奖各2名,银奖各3名。获奖企业由组委会给予颁发证书、奖杯(奖牌)、奖金。并由组委会邀请名人在媒体共同见证下对获奖茶进行签名封存。

老白茶该如何冲泡?老白茶怎样存放才好喝?

  老白茶该如何冲泡?

  老白茶耐泡是公认的,慢慢泡个十多泡都没问题。但冲泡已经不能完全激发出老白茶的精华,煮饮会更加浓醇。老白茶可以先冲泡到五次左右,置入耐热玻璃壶或者陶壶,煮开之后调成小火,慢煮两分钟,根据个人喜好的浓淡调整茶量和时间即可。煮出来的老白茶,喝起来醇香十足,有淡淡的枣香或者药香,喝完感觉温暖、舒畅,有如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那般幸福与恬静。

  老白茶存放多久才好喝?

 

  对于白茶来说,适不适合喝,存多少年好喝,都有两个前提条件:原料好工艺好,存储环境得当,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存多久都不会好喝。

 

  01第一个饮品期限(1-2年)

 

  这个时候的白茶青味重,性凉,高温干燥之后的水味还在,但也有白茶独特的毫香甘甜。这个时候喝它,主要是为了试茶,决定一款茶适不适合后期存储。

 

  02第二个饮品期限(3-5年)

 

  三年之后,白茶青味才会褪的差不多,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此时的白茶,可细品其味,感受时光带给它的缓慢变化,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寒凉朝着温润转变,偏热体质适宜常饮。

 

  03第三个饮品期限(7-10年)

 

  七年,十年之后是白茶最适合品饮的时期,茶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香气纯正,饱满丰润,药用价值高,老少皆宜。

  如何存放白茶?

 

  收藏保存法

 

  ①存储环境要干燥、常温,无异味,在水泥地板最好铺层木板;

 

  ②内包装最好用塑料膜和锡箔纸包茶叶,外用纸箱。纸箱周边用胶布封紧;

 

  ③储存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打开包装物,空气进入茶叶中,会加速其氧化。

  日常饮用保存法

 

  ①存储环境要干燥、常温,无异味,很多朋友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抽烟,茶容易吸收异味,所以打开的茶叶要注意密封好;

 

  ②牛皮纸袋是不错的选择,拆开的饼茶或较多的散茶放大袋,一小段时间内够喝的茶放小袋。大袋平常尽量少打开。

白茶的历史由来

白茶是茶叶大家族中的珍品,历史悠久,远负盛名。我国19世纪白茶出口的历史,已为众所周知,然而,白茶起源于何时,却说法不一。

据查,陆羽《茶经》中有“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的记载,文中同时写有“茶坡”、“茶溪”、“茶陵”。茶陵是“永陵谷生茶茗焉”。“白茶山”是生长白茶树的山麓。且不说永嘉县东三百里便是大海,就其“白茶”而言,指的是白茶树的一个品种,而不是白茶产品。

白茶的历史由来

宋代“白茶”颇为盛名。宋庆历年间,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棵,而壅培不甚,茶户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这便是王家白的最早记录。随后王家白闻名天下,但未见“王家白”制法与品质的描述记载,直至宋子安著《东溪试茶录》时,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品种之首:“茶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培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端,取其以为茶端,取其第二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由于“白茶”品质优异,相互转告,繁育扩种,仅建瓯壑源就有“白茶”十多处,数十殊。白茶多出于叶氏,这也许时“叶家白”的出处。

宋代对“白茶”记载,较详细的应属《大观茶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这种“白茶”以其稀有而名贵,被选作宋代贡茶。但就其制法而言,乃属绿茶之范畴,非今日之白茶。

宋代大观年间,继“白茶”之后,又出现三色细芽,即小芽、拣芽、紫芽,在拣芽基础上又创“银线水芽”,其取芽方法与现今白银钱针极为相近。

明代田艺衡“查泉小品”载有“茶之团者片者,皆出碾磴之末,总不差今之芽茶也……”“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这一生晒方法与“抽针”方法相结合,已初步形成现代白茶制法。原来闻龙“茶笺”进一步追述:“田子执以生晒不炒不揉为佳,亦未之试耳”。这种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正是当今白茶的制法特点。将“取芽”、“生晒”、不炒不揉融为一体,即当今白毫银针的制法。而田子执瓯中的“旗枪”,已是白牡丹的雏形。因此,可以推断,白茶制茶法始于12世纪,而迟成于16世纪初叶。

至于白茶的特征,顾名思义,其色泽不如绿茶翠绿,不似红茶乌黑,不象乌龙紫褐;而是色白如银,茶汤素芽浅淡,茶性温凉健脾。白茶发源地在福建福鼎,19世纪初建阳、政和、松溪等地也先后生产,品种又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等。“银针”和“白牡丹”又列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