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崇阳县850亩白茶基地已正式进入开采期

崇阳县850亩白茶基地已正式进入开采期

2019-03-14 访问量: 38 茶礼仪网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采茶好时节。3月21日,记者在崇阳县青山镇磨刀村隽水源白茶基地上看到,连绵的山头上,随处可见挎着竹篓采摘茶鲜叶的身影,只见她们动作娴熟的将一朵朵鲜绿采摘下来,随即缀入篮中,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

  据了解,青山镇磨刀村隽水源白茶基地面积达500亩,今年聘请了400个采茶个人,每个人的采摘量在4斤左右,一天的鲜叶总量上千斤,一旦到了采摘高峰期,一天的鲜叶量会上升至近万斤。这些鲜叶将被加工后销往江苏、浙江等地,由于市场行情看好,每斤白茶价格达到1000-2000元。

  据悉,崇阳县850亩白茶已于日前进入开采期。今年,崇阳县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两茶产业,预计新增茶叶面积1万多亩,力争建成高产示范茶园2万亩,全力推进湖北茶叶大县建设。

有用+10
分享

白茶保质期有多久?

茶叶因其含有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亲水成分及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且本身组织结构多孔,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吸昧性;同时,由于其富含维生素C、茶多酚等易氧化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受到氧气、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影响,随保管时间延长会逐渐陈化,甚至变味而失去品饮价值。因此,茶叶品质与其保管方式及贮存时间长短的关系甚为密切。

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规定,预包装食品应清晰地标示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也可以附加标示保存期。目前对茶叶的保质期或保存期没有统一的标准,生产者、经销商标识随意性极大,茶叶品质信誉和消费者权益难有保障。

白茶有保质期的,但是白茶保质期有多久??我们现在很对其作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只要将白茶保存的好,一样可以长时间存放,不变质的。

白茶的冲茶步骤如何正确泡好一壶白茶

白茶是极具观赏性的特种茶,想要泡出一壶好茶,就要做好冲泡前的准备。一般为了便于观赏,都会选用透明的玻璃杯,那么白茶的冲茶步骤是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准备用具,准备好冲泡要用到的茶具和水。透明玻璃杯、水壶、茶荷、茶叶等。

2.刚刚我们提到,白茶是极具观赏性的,在冲茶前,我们先好好观赏茶叶。双手执起盛有白茶的茶荷,请客人观赏颜色外形。

3.白茶的冲茶步骤就开始了,首先温杯。倒入少许开水再茶杯里,双手捧杯,旋转后将水倒掉,如果茶具比较多,也要一次将茶具都逐个洗净。

4.放茶叶。将放在茶荷的茶叶,向每个玻璃杯投入3克的白茶量。

5.提起水壶,将水沿着杯壁冲入杯子里,水量大约为杯子的四成,为的是能够浸润茶叶,使其初步展开。然后右手扶着杯子,左手托着杯底,将茶杯往顺时针方向轻轻地转动,使得茶叶进一步的吸收水分,令香气充分发挥,这就是摇香,大约三十秒。

白茶的冲茶步骤如何正确泡好一壶白茶

6.冲泡的时候采用的是回旋注水法,开水温度为90-95℃,先用回转冲泡法按照逆时针顺序冲入每碗中水量的三成到四成,接着静置2-3分钟。

7.白茶的冲茶步骤就结束了,接着便是品茶了。品饮白茶时候先闻茶香,再观看汤色和杯里上下浮动的芽叶,然后小口品饮。茶味鲜爽,回味甘甜。

白茶本身呈现白色,经过正确冲茶步骤后,其香气清雅,姿态优美。另外由于白茶含有非常丰富的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功效,在夏季喝一杯白茶非常适宜。

白茶的冲茶步骤如何正确泡好一壶白茶

白茶历史演变发展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

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2]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3]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4]

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因为茶叶具有良好的解毒功效被神农发现,所以茶叶最初的身份是药材。上古时期,人类采集茶叶如同中草药,自然晾晒,与现在的白茶晾晒萎凋工艺吻合。原始的白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5000年历史。

根据民间传说:神农氏生于姜水、葬于湖南长沙之尾的茶陵。炎帝与黄帝结盟在河北逐鹿大战蚩尤后,两个部落联合开创5000年华夏文明。神农氏在神农架发现茶叶,开创人类认知和利用茶叶的先河。因为北方很少产茶,结合神农的活动范围,我认为:白茶发源地应在湖北省神农架,或湖南一带。在此之前,人们对于白茶发源地普遍认为有政和以及福鼎两个版本,而两地为此也争论不休。

据史料记载:政和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与宋元时期着名的建安“北苑贡茶”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宋徽宗赵佶时代的政和龙团凤饼名扬天下。但政和大白茶历史不长,其原产政和铁山乡,栽培历史仅100余年。据安徽农业大学已故教授陈椽考证,大白茶树最早发现在政和。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光绪五年(1879年),另一说是在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政和县志》记载:“清咸同年间(1851年至1874年)草茶最盛,均制红茶,以销外洋。嗣后逐渐衰落,邑人改植大白茶。”

福鼎产茶历史闻于隋唐,兴于明清。太姥山有一株树龄170多年的原始母树“绿雪芽”,被公认为福鼎大白茶始祖,传说是光绪十一年或十二年(1885年左右)柏柳乡陈焕在太姥山发现并移植的福鼎大白茶。福鼎白茶工艺始自150多年前,当时的白毫银针为菜茶,福鼎在1885年发现大白茶后始制白毫银针;1891年至1912年,福鼎白茶供应外销出口;1962年,始制白牡丹;1963年,低温萎凋生产白茶;1968年,开拓新工艺白茶;1969年,大量生产白茶。

白茶是茶业界公认的最原始、最古老的茶类,起源于神农尝百草时代,距今有五千年历史。但是,纵观政和以及福鼎的产茶历史始于隋唐且不足1500年,政和白茶或福鼎白茶的历史仅百余年,都难以托起白茶凝重沉淀的历史,两地自认为是白茶发源地之说有些牵强附会。可以肯定的是,政和铁山是政和白茶的发源地,福鼎太姥山是福鼎白茶的发源地,政和以及福鼎是白茶历史工艺最有力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两地茶人对宣传白茶文化、推广白茶市场、促进白茶产业复苏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当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