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安吉白茶“黄”了

安吉白茶“黄”了

2019-03-14 访问量: 41 茶礼仪网

□文/图 驻安吉记者 杨君左

安吉白茶早已闻名遐迩,安吉“黄茶”却连本地人也少有问津。10年前母本“黄茶树”被发现,直到今年它才迎来了“春天”,当地不少农民开始尝试小规模种植。“黄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茶?它会给安吉白茶的产销带来影响吗?

未经身份认定的安吉“黄茶”

在安吉皈山乡观音桥村,记者见到了已被移植下山的母本“黄茶树”。与绿茶和白茶不同,“黄茶树”的顶端芽叶一年四季均成金黄色。皈山乡五星黄茶专业合作社的苗地,远远看去金黄一片,煞是好看。

周毛毛发现黄茶树,还是在1998年冬天。他在观音桥村郭孝山上承包的170亩绿茶山巡视时,“在绿茶盆中,唯独有一丛茶的叶子全部呈金黄色,当时就觉得非常奇怪。”周毛毛对新发现的茶树品种有些不知所措,“当时我们这里正在大力推广种植安吉白茶,我一个农民没有实力单独去尝试一个新品种。”这棵茶树几乎成了周毛毛接下来几年里最大的心事。

转机出现在安吉“白叶二号”的出现,“在安吉灵峰寺我看见了‘白叶二号’,那是一种芽叶泛黄的茶树,制成干茶后卖得很好。”周毛毛心想,自己山上的茶树比“白叶二号”颜色更深,是金黄色的,应该更有价值。

2006年,周毛毛决定不再等待,从母本茶树上剪下枝条扦插,第一批种了一亩多地800多株“黄茶”。因为没有经过新品种的认定,这种芽叶呈金黄色的茶树便被当地农民称做“黄茶”。

茶农争相试种“金贵”新茶

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安吉“黄茶”已经逐渐被业内人士知晓。去年,徐水荣与他的伙伴一口气投了近500万元,在溪龙乡承包了30亩地种植“黄茶”。

一种身份还待商榷的茶树种为何会让农户冒如此大风险?在徐水荣看来,安吉“黄茶”的稀有和优越品质是他认定的价值所在。在周毛毛家里,他拿出了省农业部对安吉“黄茶”的检测表:其中“黄茶”的氨基酸含量是8.4%-13%,相比安吉白茶5%-10%的含量要略高。周毛毛拿出家里库存的“黄茶”泡了一杯,透明玻璃杯内金黄色的茶叶舒展开来确实非常好看,茶汤略有苦涩味,比绿茶淡比白茶浓。

但目前安吉“黄茶”还以卖茶苗为主,2元钱一棵茶苗,价格相比今年卖2毛5分钱一棵的白茶苗来讲要贵出许多。而“黄茶”的干茶价格也不菲。2011年周毛毛卖出了第一批“黄茶”,共25斤,每斤价格在2400元左右,买主是北京人。“今年江苏、南京、上海等茶商来电话要订‘黄茶’干茶,价格涨到了每斤5000元左右。”徐水荣说。

专家建议审慎推广“黄茶”种植

从去年开始,徐水荣与周毛毛合作,逐渐在安吉溪龙、报福等地承包土地种植“黄茶”,准备大干一场。徐水荣说,接下来两年他将与周毛毛一起努力通过“黄茶”新品种的认定,扩大种植面积,并进一步改进茶叶炒制技术使“黄茶”的香气、汤汁更浓郁。

对于安吉“黄茶”,一级茶艺师钱群英并不看好。她认为,同样作为绿茶变异品种的“黄茶”,不论其内质还是汤汁的口感,都跟安吉白茶不能相比。“‘黄茶’的优势在于外观颜色漂亮,但综合素质却比不上‘安吉白茶’。”钱群英说。

安吉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赖建红认为,安吉白茶发展了30年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而“黄茶”目前茶树品种尚待确认,种植成本又过高,建议农户不要盲目跟风,避免市场波动带来损失。她提出,“黄茶”可作为新品种来进一步培育研发,可将选育好的品种作为农业储备品种。

在省农业厅经作局茶叶科科长罗列万看来,对“黄茶”单株的种性需进一步明确区别,如“黄茶”的生化成分和有效成分与安吉白茶差异性较大的话可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差异性不大则可作为辅助产品开发利用。

有用+10
分享

远安鹿苑寺与鹿苑毛尖,你可能还不知道的关系

远安鹿苑寺与鹿苑毛尖,你可能还不知道的关系

清代咸丰《远安县志》记载,远安茶,以鹿苑为绝品,鹿苑茶因产于鹿苑寺而得名,该寺位于县城西北群山之中的云门山麓。据县志记载,鹿苑茶起初(公元1225年)为鹿苑寺僧在寺侧栽植,产量甚徽。当地村民见茶香味浓,便争相引种,遂扩大到山前屋后种植,从而得到发展。现已在鹿苑一带创制出一种黄茶类的鹿苑毛尖。

鹿苑茶属黄茶类,品质独具风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誉为湖北茶中之佳品。早在情乾隆年间,就选为贡茶。相传乾隆皇帝饮后,顿觉清香扑鼻,精神倍振,饮食大增,即封鹿苑茶为“好淫茶”。清代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高僧金田来到鹿苑巡寺讲法,品茶题诗,称颂鹿苑茶为绝品,诗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

古今流传的“清溪寺的水(今湖北当阳县),鹿苑寺的茶”,正是对鹿苑茶的赞美。

史小溪:海马宫茶乡行

史小溪:海马宫茶乡行

季节上是初冬,黔西北的乌蒙山垭却正像北方的深秋。在霏霏细雨中,我们乘坐的中巴驱离市区,先是向北面的山包攀爬,最后在山间拐来拐去,绕了高高低低好几个青绿的山头,来到一片青翠山包笼围的坳地,等那中巴在缓坡慢下来进入村道,才知道我们已经爬上海拔1600米的高度,到达了地处竹园苗族彝族乡,海马宫。

这里是海马宫万亩茶园。海马宫是汉语谐音,彝族人叫“合莫谷”。

先是一些绿树华盖参差巨干凌空,接着便是夹裹山包山脚、显现地畔地条的一簇簇,一丛丛,一排排,一行行,拥挤的小灌木茶林。蜿蜒曲折,回环缭绕,一直延伸到望也望不到的边际……

诗韵吟高处不胜寒,可对我这个北方之北的人来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寒冷”,我惊奇得两眼圆睁,恍惚亢奋。可惜不是采茶的时候!

在黔西乌蒙一带,自古就盛产茶叶,茶叶生产历史二千多年。海马官年均气温13°C左右,尤其适宜茶叶生长。

据说大山中仍有许多树龄逾千年之上的野生古老茶树留存,福泽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就是说这里也是中华茶树原产地之一。

我们采风团四五人甚至更多人围坐在一起品味“贡茶”。

海马民族兄弟,支部书记、村主任、乡民亲手给我们这些来宾沏茶,倒茶。世代生活在乌蒙大山垭这方诗香画意乡野中的苗、彝人家,还沿袭着古来而纯朴的待客礼仪。

茶自然是出自母土、他们亲手植种的香茶,他们拿出土头土脑的陶器土罐,小小心心取出一撮清香的海马宫新茶,冲上开水,数分钟后我们就慢慢享用了。第一泡茶还是淡淡的鹅黄色;到了第二泡,就开始有了淡褐的色泽,并有了一点点微苦的味道;这才是上佳的颜色。第三泡的时候,颜色就更加沉郁浑厚了,那味道也由淡淡的微苦变成了淡淡的甘冽。每桌都有他们村人相伴招呼。与我同桌的村主任非常趣味,他性格爽朗随和,一副憨厚的脸谱,一身民族服饰,他去过外面不少地方,见过世面,哈哈笑着尽情地给我们叙说着他们从前民族传统敬酒敬茶,渲染那种喜悦的风俗风采:腰一弯,像舀水一样,然后双手髙擎杯子敬献你面前,让我们忍俊不禁。

他咧着大嘴说:喝本土自产的海马宫茶,舒服,感觉浑身自在。其它茶消泯(少了?他的一句土话,我只能意会)这种气息,我理解他的这种感情,是因为熟悉了它的气息,我懂他的这份故乡的情意。

深秋初冬的雨淅淅沥沥的飘在遮阳、当雨的大雨伞上,海马宫茶热气袅袅的飘散出一缕缕诱人的的清香。我们围拢圆桌品就着一杯杯香茶,五六张桌子茶香悠悠,一呼一吸间,阵阵清香使你会感觉心境清雅起来,眼前不远目之所及的山野也开阔起来,明朗起来。

《中国茶经》记载海马官茶“一饮生津破闷,再饮情思朗爽,三饮得道通灵使君融入和、静、清、圆之境地”。

相传奢香夫人以海马宫茶上贡明太祖朱元璋,朱品饮甚喜,大加赞赏,夫人修筑黔中大道,不但是茶马古道,也为西南开辟了一条经济文化发展之道。又有清朝简贵朝官员,为海马宫带来“竹叶青”制作工艺,加工成“竹叶青”茶送大定府品尝,深得官府赞赏,遂作为大定府的贡品,岁岁上贡。

黔西北人本来祖祖辈辈就对喝茶情有独钟,乌蒙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傍,不种自生”的野性,自由不羁的茶,自然也就有了一种原汁原味的野味,就像乌蒙山野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女子,纯朴而又丰润。所以,这种茶固然会成为当时宫廷和上层人士的首选佳茗。

奢香夫人,我并不很清楚其人,好像断断续续看过一个电视剧。后在百度搜索,才知自己孤陋寡闻!奢香是古蔺彝族部落的女儿,才能出众,自古川东南黔西北一体,后嫁给黔北大方宣慰使、彝族首领陇赞·霭翠,常辅佐丈夫处理政事,丈夫病逝后,她摄理宣慰使一职,执掌黔西北权政,兴汉学,纳汉儒,励耕织,筑路,设驿站,通九驿,安边陲,为沟通中央王朝和西南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展西南经济文化,做出卓越的贡献。她是元末明初黔西北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她病逝后,朱元璋特遣专使吊祭,赐予朝衣锦帛;按正三品规格礼葬,并敕建陵园、祠堂……

可以说,开拓黔西北茶马古道,宫廷贡茶“海马宫茶”,自然也有她的功绩。而民间的极品名茗——“海马宫茶”的源头,遥远的让我们看到元末明初时中国茶文化的一缕亮光。

先茶,后酒。好客的彝、苗人家在上茶时,也会为你倒上一碗烧酒,端上来他们的农家饭。茶与酒同时招待,更见那一份厚朴的盛情。

我知道,这多年来乡村海阔天空自由了,再不像那时,给农民每月制定二十七八个必须完成的工日,加上各省、全国的统一粮票制,农民很难(全民都很难)轻易的流动他乡异地,而是死死地捆绑在那个旧篱笆中!长年困守那种僵硬的合作化大集体。想起我的故乡,好多农人都纷纷离开了祖先世世代代收获的故土,都进城打工闯荡了。有闯荡好的,也有命途多舛混的及其惨况的,好多偏远乡村已是空洞、索然寡味一片萧瑟……问及此事,村主任说,这一带大山也有一些人出去了,但大部分还在。有些出去以后又回来了。这使我坦然,想起黔贵大地,精准扶贫,不断引导农民开发产业,通过各种渠径吸引农人回乡,扎扎实实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也赞叹在这远天远地故乡山水的逃匿者与穿越者中,像海马宫村书记、村主任这些众多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守望者,他们在自己故乡的生活气象中长大、结婚生子、吵闹、仇恨、欢乐,在自己的土地上,与茶相伴,水乳交融,终了一生。

二十多年前有关部门在海马宫茶厂新建茶园3400多亩,当地政府异常重视这一致富产业的开发,海马宫茶叶有限公司的“海马宫”茶被列为“乌蒙山宝,毕节珍品”名优农特产品,并进入中国名茶排行榜。

乌蒙海马宫茶,在沉寂了很长一段岁月之后,在这个中国伟大复兴的时代又青春再现,又重新带着它特有的皇室至尊,寄托黔西北儿女的愫愿,再次散发出跨越时空的千年幽香。

曾经,在洞庭湖君山茶乡的朋友说,只要你留心,每一片茶叶里都深藏着一个缤纷灿烂的民族魂灵。现在,我恍若就看到了黔西——整个乌蒙大山彝、苗、回、汉各族儿女,他们的灵魂。在一杯杯清韵流连、香意浓浓的海马宫热茶中,认识了他们。

我蓦然想起一位乌蒙山少数民族诗人的诗句,她在四方漂泊中渴盼自己精神的还乡:

就让我迷失吧,做个古茶园之梦

就让我迷失吧,迷失在心中的最后一片茶叶

让我有时间,让我摸一摸小虫,

看清它们温和的表情、精灵的眼睛

让我在白云的影子下好好睡一觉

管它地球几亿年的沉重

采风的文友们喝酒正酣。我不胜酒力,就邀村主任陪我到茶山茶坡茶园转转。

我们穿行在青绿青碧的茶林,缓坡低坳的茶林深邃地静着。这时已是午时,弥漫的山雾慢慢游移着,细雨似乎停歇了,静谧寥廓的田野逐渐生动起来,一片碧绿与一片云海连接出天地的大美。迷雾中,茶园随着山势,满是浪漫情调.有的坡地茶丛分布也很随意,或密集,或疏落,并不太规则。这样的景致是足可以让心绪燃烧的,我能偶然来到这里探寻茶文化的源头,这其实已是我命途的幸运。只是现在清幽茶林里没有茶农,只有轻纱一样的薄雾弥漫这里。

我说,我在西子湖畔的茶园看过采茶。村主任听了兴致很高,说采茶季节很热闹,那些穿着花布衣裳的女人们日夜赶时光采摘,小道上到处是那些挑着一篓篓茶叶的山民,那季节的茶鹅黄黄娇嫩嫩一天一个香呢!

然后采回来的茶要用一道一道精细的工序,将其精心加工成多种形状的茶片。原生态的极品名茶“海马宫”就是这样制作的,最后被小小心心装在典雅的青花瓷罐密封,或细竹枝条精心密编的精巧小竹器皿珍藏。

我是北方之北人,究其不能更深的感觉诸如茶道这些东西,现代化的进程和交通工具已经遮蔽了远古的许多的传奇与惊叹,抛弃了更多为人知晓的宝贵!迫使我们有时只能在一些传说和支离破碎的文字中想象和索取。但是在“海马宫”极品茶园故地,在这漫山遍野的茶林。我寻觅到了那一缕茶魂,也更想珍藏那一缕永久的茶魂。

透过那腾飘在大山上的雾霭,远远地,我仿佛看到,那条千年前的古道宛然就是一缕沉淀在时光里的绵长的文化思绪:

一千多年前的乌蒙大山那些采茶女的俏丽容颜;黔西北茶马古道挑着茶叶往山下行走的挑夫们急匆匆的脚步;乌江上游顺流而下的那些竹排竹筏;然后再由这些竹排送到泸州,遵义或贵阳,装进大商船,再顺长江而下,一路辗转芜湖、南京,扬州;辗转大海岸一艘艘起航远去西亚、欧洲的洋商船上……

我脚下的这块古老土地就是岁月的直接见证者,我想。

我的深邃而又遥远的让人读不透的乌蒙山呀!(

黄茶介绍

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品质特征。这种黄色是在泡茶过程中闷黄堆发酵产生的。黄茶的芽和叶嫩而细,有清新醇厚的香味。由于品种不同,油茶各种黄茶的选择和加工工艺有很大差异..例如,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珍”茶是由饱满的芽头制成的。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包括杀青、摊放、一次烘烤、摊放、一次包装、二次烘烤、摊放、二次包装、干燥和分级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覆盖着皮毛,色泽金黄明亮。

黄茶可分为三种类型:黄茶、黄茶和黄芽茶。其中,安徽霍山黄达茶和广东大营茶属于黄达茶。湖南宁乡巍山毛尖、湖南岳阳北港毛尖、湖北余安安鹿苑、浙江平阳唐璜属于黄茶。湖南岳阳君山银镇、四川孟定黄崖、安徽霍山霍山黄崖、浙江德清莫干黄崖属于黄崖茶。

著名的黄茶包括君山银珍、孟定黄牙、北港毛尖、鹿源毛尖和霍山黄鹤茶。事实上,谈到肥胖,许多人会想到腹部脂肪,也就是腹部脂肪。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然而,喝红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红茶能抑制腹部脂肪的积累,所以红茶能很好地抑制腹部脂肪的增加,起到减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