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购买普洱茶掌握“五原则”

购买普洱茶掌握“五原则”

2019-03-14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云南普洱茶既不同于红茶,也不同于绿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红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云南普洱茶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踏访茶马古道”报道组采访时建议,消费者购买普洱茶要掌握“五个原则”。

购买普洱茶掌握“五原则”

  --不要以为年代越久远越好。“年代只能参考,不能尽信”,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党委书记杨庆先说,普洱生茶的生产历史有数百年了,但第一批通过人工(渥堆)后发酵技术的熟茶是该厂在1973年生产的,“因此,市面上超过35年的普洱熟茶大多是假冒的”。

  --不要相信伪造的包装。杨庆先说,消费者要注意购买普洱茶时价格与茶叶的年代和包装是否合理,比如几十年的老茶现在已经很稀少了,但市场上却是要多少有多少;红印茶也是很珍贵的,但市场上批发的所谓“红印”却便宜得很,这怎么可能是真货呢?“年代、价钱、包装不符合逻辑概念,报价不合乎市场行情的普洱茶,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不要仅看开汤颜色的深浅。杨庆先说,普洱生茶只要在干净、通风好的空间陈放,慢慢发酵后,就算放上50年或者100年,茶的汤色依然不可能变黑或者变混浊,绝对是油光气十足,色金黄转枣红才对。因此,如果卖家以“汤色颜色深说明是老茶”来叫卖茶叶的话,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

  --不要相信添加的味道。普洱生茶唯一的味道就是樟香味,陈年普洱老味老韵。而分辨普洱熟茶的最好方法是渥堆发酵越少的茶品及拼配蒸压时间越短的越佳。”杨庆先说,如果茶叶有霉味和其他异味,就是已经霉变的茶叶或质量较差的茶叶。

  --不要以为树龄叶种越老越好。当下众多的消费者大多以为大叶就是野生。仔细观察叶子如果是大大的,平平的,薄薄的,一定不可能是野生种,而是在某种商业利益的需求下人工种植出来的,真正云南野生的普洱茶是没有施放肥料及农药的,所以消费者千万不要迷信茶叶的树龄和叶种。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知识:饼茶散茶谁好?


  普洱茶通常根据外形的区别,将普洱茶紧压茶分为饼茶、沱茶、方茶、砖茶几种。据析之前说法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然则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与其质量早就无关了,砖、饼、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那么,普洱散茶和饼茶哪个更好呢?

 

  普洱茶外形上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支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普洱熟茶关键在于渥堆发酵的技术,水分过多,堆内透气性差,容易缺少氧气,厌氧微生物大量产生,茶质有所影响。

  散放的普洱生茶受到水分轻微变化时吸收与蒸发的影响比较直接,从而茶叶的物质和香气都会较易地散失于空气中,而留下的内含物中更多的为甜味物质,而紧压茶却因紧团而较少地受到外界水分的轻微变化而变化,较于散茶而处于较为稳定的湿度,不仅物质及香气变化平和均衡而不易散失,更有利于微生物的存活作用于茶叶间物质交换。

 

  温度的高低变化对于散茶来说也是随即易高易低变化很大,而微生物随着温度的大起大落而很难存活,不利于茶叶变化中的微生物作用转化。紧压茶则变化不大,特别是团茶内部温度较为稳定,当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会使微生物大量滋生,微生物分泌酶的活性也保持均衡,茶叶口感变化也均衡。

 

  氧气、光线能使茶叶中的多酚类、酮类、叶绿素等物质进行自动氧化和光氧化反应。散茶比紧压茶更多地暴露于空气中,更易于与氧气聚合而自动氧气,其中苦涩物质过分氧化反应而不能与其他物质聚合形成丰富口感,而茶黄素和茶红素却过早地含量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汤色过于红褐而汤质下降。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散摆的普洱茶,在甜滑汤色方面比同期的紧压茶要稍优,但在综合口感的丰富性和香气保持上却不及紧压茶。

 

  散茶: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者仔细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茶条完整而少断碎,能够清楚地看到原料的品质。因为没有再加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香和鲜甜,取用方便,从这个角度来说,散茶更好些。

 

  茶饼: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如圆形饼状,大小不同的沱型,方茶,砖茶等等。长时间被压制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而使得其有更好的口感,有利于收藏。普洱茶后期存储转化,转化一段时间后口感才会更好,生茶更是如此。两者之间,从这个角度讲,普洱茶还是饼茶更好。

 

  一些稀有的陈年普洱茶,售价高达数十万元,但对于普通人饮用来说,价格在每斤200—300元的当年普洱茶也是较好的。

 

  和绿茶、红茶比,普洱茶具有的特点也就是大叶茶种的一些特点,比如茶色素与茶多酚的含量相对较高。但普洱茶经过熟化发酵,其中的茶多酚会逐渐氧化,这样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反而比普洱茶高。但是绿茶性寒,容易刺激胃,普洱茶相对温和,胃不好的人可以喝点。

 

  上述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不管是散茶还是饼茶,如果不是出于收藏的角度考虑,那么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选择即可,当然要收藏的话自然饼茶要更好。并且,我们在购买普洱茶的时候也是要认真的挑选,以免购买到劣质的普洱茶。

普洱茶汤浑浊是好还是坏?

普洱茶汤浑浊是好还是坏?

1、泡茶注水过猛过急:

水流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因此,茶汤中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明亮,还会稍显浑浊。不仅会令香气高扬,也会使得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

2、新制熟茶马上冲泡:

茶叶本身的嫩度是影响茶汤浓度的又一因素。茶叶嫩度越高,越容易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季节也是影响茶汤汤色的一大因素。在比较潮湿的季节,冲泡熟茶也会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所以新熟茶泡出来的汤色是比较浑浊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普洱熟茶本身的茶性渐渐地趋向稳定,这时泡出来的汤色就较为明亮了。

3、发霉过、仓储通风不良:

茶叶霉变一般是指茶叶中长出白毛,闻之带有霉味,严重霉变的茶叶会腐烂结块,上面长出绿毛,普洱茶还会有黑色的霉变。

茶仓里的普洱茶在后发酵阶段会不断排出一些代谢物“气息”,这种代谢物“气息”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及时把它排放出去。但是若长时间不给茶仓通风透气,任凭这种“气息”累积的话,时间长了,在温湿度的辅助作用下,杂味就产生了,甚至还会演变成霉味。

那么在冲泡的时候,霉变、腐烂结块、杂味这些不好的物质在一起,会呈现在茶汤中,就会使得茶汤变得比较浑浊。

4、茶叶上显毫多,绒毛较多:

茶毫多的茶,经冲泡后,于茶汤里的绒毛,此时称之为茶绒。一般情况下,新茶茶毫多的,开汤后茶汤内的茶绒较多,茶汤较浑,不明亮,即便是原料非常好的也要到第五泡以后才慢慢变清澈明亮;而有一定年份的普洱茶,经仓储陈化等一系列过程的转变,即便是茶毫多,开汤后茶汤也是非常透亮的。

5、撬茶太碎,或投茶的碎茶末较多:

不同的紧压茶有不同的撬法,撬茶撬不好会导致撬得太碎,那么在投茶的时候碎茶末就会较多,那么冲泡的时候茶汤中碎末也就相对较多,自然茶汤会浑。

因此,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或是某种形状,在撬茶的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慢一点,沿茶叶的间隙和茶叶条索的纹理方向来撬,这样可以把茶撬得更完整,不会把茶撬得太碎,更有利于冲泡,更利于茶汤的观赏程度。

6、品质越好的普洱茶,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

“冷后浑”,其实也就是茶乳酪;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40摄氏度以下)呈乳凝沉淀状态。

冷后浑的程度、色泽往往与茶的品质有很高的相关性。冷后变浑的现象,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上常有表现,而且只出现在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里。因此,品质好的普洱茶,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

检出黄曲霉毒素,喝普洱茶真的致癌吗?

检出黄曲霉毒素,喝普洱茶真的致癌吗?

最近,普洱茶因为“致癌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持这一说法的人称普洱茶里有黄曲霉毒素,所以喝普洱茶会很快致癌。普洱茶中真的普遍检出黄曲霉毒素吗?咱们还能不能放心喝茶了?

就此,我联系了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权威科学家陈君石院士,他认为:首先,“普洱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并不是普遍现象;其次,国内权威机构的专家已经对可能检出的情况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有明确结论。

100%检出黄曲霉毒素?结论很可能是“差错”

要探讨“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毒素是否会危害健康”,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普洱茶中到底会不会普遍检出黄曲霉毒素。

这个问题比大家想的要复杂一些。大家最早知道的是广州疾控中心做的一项调查,该调查取样时间是2009年,共70份样品,全部检出了黄曲霉毒素B1。这个调查在2010年就被媒体报道过。由于成为舆论热点,该项目参与人——广州市疾控中心毒理学检验科博士朱伟在电视上公开解释,此次采样的茶叶价格都在4-15元每公斤,有的采样时就能闻到霉味,本身就属于劣质茶,在正规商店、超市是没有这种茶叶的。

另外,2012年南昌大学一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也与此相似,都是取劣质普洱茶样品,检测结果也是全部阳性。

实际上,还有更多针对普洱茶中的真菌毒素的调查,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可以说是差异非常大的结果。比如,2014年,广州市荔湾区疾控中心从茶叶批发市场随机购买了140份普洱茶样品,其中8份检出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5。7%,换言之,没有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普洱茶样品占94。3%。

2014年,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授周红杰的一项研究,取了云南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15个普洱茶样本,其中包括已经受潮发霉的样本,但全部没有检出黄曲霉毒素。如果说中国人的调查不可信,还有2013年,澳大利亚Haas等分析了36份普洱茶样品的8种真菌毒素,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

可以看出,不同调查的结论处于两个极端。其中一种解释是,广州疾控中心和南昌大学硕士论文的调查都取的是劣质茶,从样本的代表性来说,不能反映市场上普洱茶的整体情况。

但是,这种说法也还有疑点,如广州疾控中心的采样,其样本来自不同的仓库,虽然劣质,但并不全是发霉的样品;此外,2014年周红杰的调查中包括了三个明显发霉以及一个三次受潮再烘干的样品,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这说明,发霉也未必就是发的“黄曲霉”。

周红杰认为,100%检出阳性是存在很大疑点的,其中的问题涉及检测方法,上述几项“100%阳性”项目采用的检测方法是“酶标法”,但“酶标法”会因为茶叶中的酚类物质的干扰而产生“假阳性”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采用这种检测方法,需要去除酚类物质的干扰才会得到准确结论。

可以佐证的是,近日,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官方发文表示,“网上误传茶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很可能是(检测方法)标准缺陷导致。在旧版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标准中,容易把本来不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样品判断为含有黄曲霉毒素,导致结果存在误差。而这些检测漏洞,在2016年最新版的标准中已进行修订。新标准已于2017年6月23日实行。”

此外,文中还称,深圳计量质检院每年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样品约1。5万批次,在每年的风险监测和日常检验中也未发现茶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对这些不同调查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应该可以认为,不能说普洱茶中不会检出黄曲霉毒素,但至少检出黄曲霉毒素不是“普遍现象”。

检出黄曲霉毒素,喝普洱茶真的致癌吗?

普洱茶的生产工艺不适合产生黄曲霉毒素

对普洱茶关键工艺的分析,同样能揭示一些真相。

现代普洱茶的生产,会通过一种叫“渥堆”的方式,在保证普洱茶基本品质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周期。所谓渥堆,就是一个固态发酵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如今已经研究得很清楚,发酵前期以黑曲霉和根霉为主,后期出现了灰绿曲霉、青霉和酵母——这些菌种均对健康无害。黑曲霉是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菌种,约占微生物总数的80%。

研究还表明,当培养基中含有黑曲霉、溜曲霉时,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菌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此外,茶叶中含有的某些化合物如单宁、咖啡因等可以抑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实验显示,当咖啡因含量为0。5mg/ml时可以抑制86%的黄曲霉毒素产生,当达到2mg/ml时则完全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

2003年,台湾地区也有所谓普洱茶“毒台”的流言,为此,台湾大学孙璐西教授等抽验了市场上的44个普洱茶样品,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将黄曲霉接种于云南晒青毛茶,然后模拟“渥堆”过程,但只有灭过菌的A组检出黄曲霉毒素,且含量非常低(1。05微克/公斤),其余B、C组均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这个实验说明,在正常情况下,黄曲霉不易在茶叶中繁殖。

对此,陈君石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完全可以得出,普洱茶不是适合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材料”,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的普洱茶中,是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的。

陈君石说,假如普洱茶中检出了黄曲霉毒素,则有可能是普洱茶在流通等环节中由于条件不佳,导致产品沾染了黄曲霉,而温度和湿度又合适,沾染的黄曲霉乘机生长和繁殖,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不过,这种流通中遇到的污染问题,是很多食品都会有的风险,均需要加以防范和控制。

检出黄曲霉毒素,喝普洱茶真的致癌吗?

喝普洱茶能引发肝癌的结论不成立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管是什么工艺和生产条件,都希望自己购买的食品是安全的,不会危害健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多少少会接触到空气、水、食品中存在的致癌物,例如,香烟、熏肉、酒精、北京烤鸭等。而会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关键在于接触(摄入)的频率和量。

陈君石介绍说,2010年广州疾控中心在普洱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的论文被媒体报道后,国内权威机构的专家对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毒素对人群健康影响开展了科学评估。

简单来说,这一评估用的是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B1检出的最高含量(8。52微克/公斤),并考虑到大致有一半黄曲霉毒素会从茶叶溶出到茶汤里,同时设定的条件是天天喝、长期喝。

评估的结果是,从普洱茶中摄入黄曲霉毒素B1而增加的肝癌年发病率为0。027/10万人,如果按照13。7亿人口计算,则全国每年由于喝普洱茶而增加370例肝癌患者。

如果与2013年中国肝癌新发病率为26-28人/10万人、全国每年大概新发生356200例肝癌相比,则很清楚,普洱茶污染黄曲霉毒素可能造成的肝癌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显然,人们不会天天都喝到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的普洱茶,增加370例肝癌只是一个理论数字”陈君石表示。

陈君石强调,因为普洱茶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就说“普洱茶不能喝了”,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因为上述不少食品都可能含有致癌物,难道熏肉、烤鸭都不能吃了,酒也不能喝了吗?如果只要有一点风险就取消一类食品,那么最后我们就没有食品可以吃了。

另一方面,不管普洱茶是否真的检出黄曲霉毒素,或者说检出的概率是多少,消费者很关心普洱茶的质量安全问题,而且市场也确实可能存在一些劣质的、被污染的普洱茶在流通,因此,陈君石等专家也建议,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加强监管,防止变质的普洱茶进入食品领域,比如,散装变质茶有没有可能会成为奶茶的原料。

当然,食品安全的主要责任在企业。普洱茶生产企业更应该注重生产、运输、储藏中的卫生问题,防止产品被真菌毒素污染,力争把普洱茶中的污染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