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安化黑茶消费掀热潮茶叶产业发展日趋完美

安化黑茶消费掀热潮茶叶产业发展日趋完美

2019-03-14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2006年12月,随着国内茶叶市场转旺,安化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县茶产业茶文化开发领导小组、县茶业协会和茶业局,统筹协调全县茶产业发展。该县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关于在全县统一打造“安化黑茶”品牌的通知》等文件,编制了中远期安化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将黑茶产业列入“3+2”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要内容强力推进。随着“百佳茶馆”颁奖典礼和高峰论坛的举行,安化黑茶再次掀起热潮。

  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地貌多样,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为茶树生长和茶叶加工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安化黑茶作为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指采用特定区域的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各类黑茶成品,主要系列产品有“三尖三砖一千两”。安化黑茶在一定的陈化期内,其品质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日趋完美,且价值更高。

  同时,黑茶在补充膳食营养、消食降脂、调理肠胃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这是黑茶的消费基础。茶企还不断推出各种方便饮用的名优黑茶、黑茶饮料及深加工产品,使安化黑茶可以满足不同市场、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安化黑茶正从传统的边销市场逐步转向国内外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沿海城市形成消费热潮。

  政策上,安化县是全国优势产茶区、重点产茶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已将安化黑茶产业列入特色农业给予扶持。湖南省正全力打造千亿湘茶产业,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安化黑茶产业作为极具带动和增长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目前,安化黑茶产业拥有119项专利和3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安化县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通过构建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全程清洁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线和无公害黑毛茶原料示范基地。  

有用+10
分享

走进中国黑茶之乡,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走进中国黑茶之乡,感受悠久而厚重的黑茶文化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非常悠久的采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据说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而且随着一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后,饮茶更是从人们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上升上文化的层次,也随之渗透到宫庭及社会的各个阶层。

中国地大物博,虽然大家都喝茶,但是不同的地域所培育的茶叶种类也有所不同,而且其制作工艺也有所差异,于是便有了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花茶、药茶……之分,很难说哪一种更好喝,但每一种茶都有其特有的历史与韵味。

黑茶,是人们常喝的茶叶品种之一,其种植技术与制作工艺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其中四川的边茶、云南的普洱、广西的六堡茶等都是闻名全国的品牌,但要说中国的黑茶之乡,世人却会首推湖南的安化。

安化是湖南益阳下面的一个大县,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它位于湘中偏北、北纬28度的黄金产茶带上,是中国名符其名的黑茶之乡,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茶路起点。这里群峰对峙,资水横亘,云雾缭绕,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茶树生长在六亿年前形成的冰碛岩风化土壤中,微量元素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安化黑茶独一无二的质量,也是安化能成为黑茶之乡的最大优势和基础。

在安化,种植与制作黑茶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记载,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元明时期“云雾茶”、“芙蓉茶”驰名中外,成为朝廷贡品;(上图为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渝帆摄于安化的中国黑茶博物馆)

黑茶因其独特的清脂去油功效,古往今来,受到众多名家喜爱,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土生土长的安化当地人)曾写诗道:“茶品喜轻新,安茶独严冷。古光郁深黑,入口殊生梗。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时有此语,至今犹能道。”(上图为黑茶制作的大型屏风,渝帆摄于中国黑茶博物馆)

尽管只是寥寥数句,却道尽了安化茶之独到特点,“宁吃安化草”,充分说明安化茶的质量比外地茶犹胜许多,“茶品喜轻新,安茶独严冷”,说明安化茶的口感和气韵更为深沉和刺激,把饮茶提升到品茶的境界。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记》中记有“附(茯)茶者,商为官制易马之茶”,“唯附茶性暖能缓解之”,道出了黑茶解腥食的独有功效。

黑茶在历史上也是著名的宫廷用茶,而且极为悠久,安化的渠江薄片茶与蒙顶山茶一样,唐朝就进入朝廷成为贡茶。西汉的张良、三国的关羽、隋文帝杨坚、明太祖朱元璋都留下了许多与黑茶有关的曲故。

近代,毛主席也曾对黑茶赞赏有佳,据说1917年7月,当时尚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主席,为了解社会,“改造中国与世界”,在暑期邀了师兄肖子升外出“游学”。两人分文没带,历时一个多月,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当他与肖子升到了安化县城,见街道上店铺、茶馆林立,他俩便进入一家名为“来去茶馆”的茶馆饮茶,茶上桌上,香气扑鼻,品上一口,味美香醇,连称“好!”“妙!”“黑茶之乡,名不虚传!”茶馆老板听罢,高兴不已,得知他们是来自省府学堂的学生非常钦佩,便向他们索得对联一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现在,安化人已将黑茶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整个安化的茶园面积超过30万亩,从事黑茶及相关产业的人员更是多达34万人,建起了茶叶加工企业150余家,而且还建有中国最大的黑茶博物馆,黑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150亿,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域前四强、黑茶产量第一县。种茶、制茶、品茶更是成为安化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文章来源:聊茶具,图片来源,南茗佳人)

安化茶产业基本情况介绍

安化茶产业基本情况介绍

我县地处湘中,雪峰山北端,资水中游,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个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山清水秀,沟壑纵横,气候、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茶叶在我县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0.6万亩,年产茶12万担以上。茶叶面积之大、产量之多、质量之好,早已闻名国内外。

一、安化茶叶发展历史

安化县是全国著名的茶乡,因产茶而名扬中外。唐(公元856年)杨晔《膳夫经手录》记录安化渠江薄片茶“以多为贵”享誉全国。清同治《安化县志》记载,始于元末明初的安化黑茶在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朝庭正式将安化黑茶定为官茶,主宰西北茶叶市场。清朝中叶的安化红茶作为“湖红”的代表,与安徽的祁红、福建的建红齐名,于19世纪中叶以“安化”字样进入国际市场,在西洋市场享有崇高声誉,以致有“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历史记录。1862年,安化“三和公”茶行创制的千两茶,以其独特的工艺享有“世界茶王”、“中国茶文化化身”的盛誉。1886年,安化红茶出口达40万箱(12000吨),占当时全国出口总量的12.1%。当时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设庄收茶,形成茶行雏形。县内沿资江上起渠江、下至夫溪的200华里的范围内,各埠形成茶行群落,盛时达300余家,极大地促进了茶业的蓬勃发展,并作为安化的支柱产业在四百余年的历史阶段中留下了景象壮观的辉煌篇章。

数百年来,各地来安茶商,利用县内优良而丰富的茶叶资源,通过茶行这种平台,创造出一系列茶叶品牌,特别是晋商的“汇通天下、货通天下”格局形成以后,茶行经营更加灵活畅通,使安化的茶叶由“草”变成“宝”,对安化当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使我国对外贸易在茶叶领域日趋发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二、安化黑茶历史地位

安化黑茶是湖南黑茶的代表,最早产于资江边上的苞芷园,品质则以高家溪和马溪为最著名。

安化是湖南黑茶的原产地。安化黑毛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而制造成。黑毛茶分为4个级,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一级茶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二级茶条索尚紧,色泽黑褐尚润。三级茶条索欠紧,呈泥鳅条,色泽纯净呈竹叶青带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级茶叶张宽大粗老,条松扁皱折,色黄褐。安化黑毛茶内质要求香味醇厚,带松烟香,无粗涩味,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三、安化黑茶制作方法

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 为了避免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杀青能杀匀杀透。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备好草把和油桐树枝丫制成的三叉状炒茶叉,三叉各长16~24厘米,柄长约5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鲜叶下锅后,立即以双手匀翻快炒,至烫手时改用炒茶叉抖抄,称为“亮叉”。当出现水蒸气时,则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将炒叶转滚闷炒,称为“渥叉”。亮叉与渥叉交替进行,历时2分钟左右。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决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茶坯解决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干燥判断标准:茶梗易折断,手捏叶可成粉末,干茶色泽油黑,松烟香气扑鼻时,即为适度。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

四、安化黑茶种类

安化黑茶成品有“三尖”和“三砖”。“三砖”指黑砖、花砖和茯砖。“三尖”指天尖(湘尖一号)、贡尖(湘尖二号)、生尖(湘尖三号)。“三尖”又叫“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号的总称。

1、湘尖:湘尖是黑茶紧压茶的上品,为安化白沙溪厂所产。“三尖”在历史上称天尖、贡尖和生尖,清朝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曾列为贡品。 湘尖一号、湘尖二号与湘尖三号的主要区别,在于所用原料的嫩度不同。湘尖一号和湘尖二号是用一、二级黑毛茶压制而成,而湘尖三号则主要是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湘尖一号的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湘尖二号的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湘尖三号的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湘尖茶主销陕西,特别为关中一带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此外还畅销华北各地。

2、花砖:“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千两茶”。过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锤筑制在长形筒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做工精细,品质优良。历史上最盛时期的年产量达到过3万多支(即卷)。过去交通困难,茶叶运输不便,这圆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树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两边驮运。但在零售与饮用时,要用钢锯锯成片。这样做,既不方便,茶未又易损失,造成浪费。另外,在制作过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作不易。如此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生产者要求改革,消费者也要求改革。1958年安化沙溪茶厂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将“花卷”改制成为长方形砖茶。规格为35×18×3.5厘米。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匀称,每片花砖净重2公斤。

花砖形状虽然与花卷不同,但内质基本接近,成为黑茶类的新品种,代替了历史上的花茶,受到了销区的赞赏与欢迎。 “花砖”的名称来由,一是由卷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花砖茶的制造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花砖茶原料,过去分洒面茶与包心茶,压制进把差的茶叶压在里面,较好的茶叶压在外面。60年代中后期,白沙溪茶厂再次进行工艺改革,压制花砖的同时,不分面茶和里茶,进行混合压制。压制花砖的原料成份,大部分三级黑毛茶及少量降档的二级黑毛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5%。毛茶进厂后,要经筛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以后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工艺与黑砖茶相同。砖茶销区以太原为中心,并转销晋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3、茯砖: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问世。当时用安化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制作茯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称“泾阳砖”。近代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1年终于在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获得成功。现在茯砖茶集中在安化益阳和临湘两个茶厂加工压制,年产量约2万吨,产品名称改为安化益阳茯砖。80年代初期,湖北蒲圻楼洞茶场,引用安化茯砖制法,获得成功,年产量500吨左右。目前生产的茯砖茶,分特制和普通两个品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而压制普通茯砖的原料中,三级黑毛茶只占到40-45%,四级黑毛茶占5-10%,其他茶占50%。

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因为茯砖特有“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茯砖与黑、花两砖另一个不同之点,是砖从砖模退出后,不直接送进烘房烘干,而是为促使“发花”,先包好商标纸,再送进烘房烘干。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个烘期双黑、花两焙长一倍以上,以求缓慢“发花”。

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5×5厘米。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每片砖净重均为2公斤。1986年起茯砖的规格逐步小型化,茯砖茯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霉菌(俗称“金花”,学名称之为冠突曲霉菌,内含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茶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志。

茯砖由于其独特的工艺和特殊的品质,使其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脂解腻并有良好的解酒作用,,食油腻肉食饮之特别消食解腻,这也是肉食民族特别喜欢这种茶的原因。常在酒肉饱餐这后饮一杯茯砖茶,或以茶佐食,令人有一种极为舒坦的感觉;二是养胃、健胃、通三焦,能利尿、解置,在产地,居民有保存几片茯砖的习惯,遇有腹痛或拉痢,老人习惯以茯砖代药,极为灵验。

茯砖主要是边销,它的营养价值早在10以前就引起了日本的关注,对茯砖作了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进口消费茯砖茶的数量近年大幅度增加。

4、黑砖:产于安化,是一种砖块形的蒸压黑茶,主销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以黑毛茶为原料,经称茶、蒸茶、预压、压砖、冷却、退砖、修砖、检砖等工序而制成。创制于1939年前后,因黑砖面压有“安化省砖茶厂压制”八个字,故又称八字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带涩,汤色红黄稍暗。

五、安化黑茶发展思路及目标

安化黑茶是保键饮料,有很高的药物价值,长期服用黑茶能达到降脂、降糖和降血压的目的。目前茶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消费量不断扩大,市场形势越来越好,2006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中,我县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一篓天尖茶,以48万元的天价成功拍卖。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实需要,安化黑茶及“千两茶”系列产品的开发前景广阔。

1、安化茶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文化引路、科技先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龙头带动”为发展方略,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丰富品位”为着力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提升茶叶整体品质和产业整体素质,促进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安化茶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10年内完成投资153873.09万元,到2017年,建成高标准茶园30万亩;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安化茶业集团;实现年产茶叶31578吨,其中黑茶25262吨(高档黑茶5052吨、中档黑茶10105吨、普通黑茶10105吨),名优绿茶5456吨,红茶860吨;实现年销售茶叶31578吨,其中出口9475吨;全面开展茶文化旅游;实现年创产值363232.5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2626.59万元、茶文化旅游收入13412.00万元、出口创汇13660.62万美元。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面建设安化茶叶产业,将安化打造成为“世界黑茶之乡”。

安化县茶业办 贺刚林

陶杯的沉淀OR瓷杯的生动品黑茶怎么选

品普洱茶在品茗者的观察中,孕育直观性的认识:那就是普洱茶的年头问题,关系着普洱茶品质是否能成为价值的关键因素。但,缺乏“陈年”认证的提供,可被视能力的因子,得靠泡饮才足以显出真实茶的潜藏因子:其间正包括了该茶是生饼?熟饼?以及此茶饼存放年限的真实性。

泡好茶汤注入杯的当下,就可由茶的汤色和香气,来突破视能力的局限,甚至直入取得理性的理解,判断年龄的真老陈,或是虚掷的谎报。

注入茶汤的杯子,在贯通茶汤的因循过程中,可由“色”断“茶”,可由香气来判别优劣。那么,承载茶汤的杯器必须建立客观民生,杯色不可夺汤色,更不可掩盖茶汤香气。

瓷杯,是忠实的反映,普洱茶优质与劣质立见高下。

找对茶喝对茶

由于品鉴与品赏的出发点不同,想得到茶汤的效果也不同。品鉴的用杯,宜用白瓷,可见汤色真身,可仰首面向普洱茶的神秘而不迷失;若用他色茶杯,早已蒙蔽的茶质和混淆的茶龄中,失去判别。原本已存在茶面与茶汤里铮铮的事实,成为编故事的借题。

跨越普洱茶迷思,首推是“越老越好”。多久才是老茶?隔一年就算老?那么有三十年的老普洱茶就有三十倍多于新茶的“好”?“老就是好”----感情作祟。

普洱茶掺入“叙述性戏剧”故事,实际只不过是为促进交易罢了。走出“戏剧化”式的说普洱茶故事,放下普洱茶神话,安心去找对杯“研究”汤色;那么野生普洱茶、台地普洱茶也好,渥堆普洱茶、晒青普洱茶也好,便都可以按其客观因子来分辨。

转换阴阳的再生

茶汤明亮,金圈清澈,均是普洱茶品质优异的表现。渥堆与陈化后的晒青普洱茶会出现红亮;但前者易夹带酸气,后者则散发糯米香。同样地观茶汤色不按色差,应用亮度分辨,优质普洱生饼汤色明亮,亦若优质青茶的金黄汤色,茶汤的“亮”隐藏茶背后的采摘天候、制作工序等细节。

耀眼的茶底在杯底

同一种茶树,有形象的原始,接受种植土壤的载体,就分列了各种组成和排列,显示土壤深层强求构的茶地底蕴,有了主权身份的伸张,不容外侵,给茶弄张基因身份证看来是科沉,却违背本质的存在,耀眼的茶底不在远方,不在冰冷的资料库,而在热滚茶汤的杯子里。

白瓷毫无隐瞒

如果想研究茶香气息,茶的形象生命,那么在风里的茶香,在茶杯里让品茗者坠入深深遐思。走出想象的实体,操作是选杯。

以普洱茶汤入杯所选材质,白瓷杯器让汤色尽情表露,毫无隐瞒,这正是今人鉴茶的基本功。而白瓷中又以朴质无华的景德镇素色白瓷,胎薄釉纯,白的显相能力最强,和德化瓷的牙白瓷杯相比,后者因色呈象牙黄光,易使红浓茶汤加深,而失判断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