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什么是普洱茶的“花蜜香”?如何产生的?

什么是普洱茶的“花蜜香”?如何产生的?

2019-03-18 访问量: 36 茶礼仪网
  很多喝茶的茶友,都会听到一句话“花蜜香不错”,问题是花蜜香是什么香?怎么形成?估计有好多小白都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就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参考。

  茶叶中产生香气的物质

 

  每年春季新制的生茶,花蜜香最为明显,这种香型勐库大叶种也是特别有代表性的。其实,新茶中的香气是茶叶本身内部处于优势状态的香气物质决定的,这些物质的种类和比例,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主导茶叶香型的香气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青叶醇(顺-3-己烯醇):在所有的茶叶香气物质中,其含量最高,约占鲜叶芳香物质的60%。当青叶醇浓度较高时,其具有强烈的青草气息;低浓度时,则有清香气息。

 

  ·苯甲醇:产生微弱的苹果香气,在鲜叶和各类茶中均有存在,揉捻和发酵过程会促进其大量形成。

 

  ·苯乙醇、醋酸香叶醇、醋酸橙花醇:产生玫瑰香气。

 

  ·苯丙醇:产生类似水仙花的香气。

 

  ·芳樟醇:产生百合花或兰花香气,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香叶醇: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产生玫瑰香气,含量随嫩度的增加而增加。

 

  ·橙花叔醇:产生木香、水果百合香韵,常见于乌龙茶及高级名优绿茶

 

  ·1-戊烯-1-醇、苯乙醛、n-壬醛、n-癸醛和芳樟醇氧化物、辛二烯酮:产生陈香味。

 

  ·己烯醛:产生花香,红茶和乌龙茶中含量较高。

  ·肉桂醛:产生肉桂香气。

 

  ·香草醛:产生花香味。

 

  ·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产生有紫罗兰气息。

 

  ·茉莉酮:产生茉莉花香,常见于茉莉花茶

 

  ·醋酸香草醇、醋酸芳樟醇、橙花醛:具有柠檬香气,常见于红茶。

 

  ·苯乙酸苯甲酯:有强烈的、甜润的、细腻的蜂蜜香味。

 

  ·蒎烯:产生松木香味。

 

  ·醋酸苯乙酯:产生果香味。

  普洱茶的花蜜香从何而来

 

  从香气类型来看,普洱新生茶里的花香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苯乙酸苯甲酯、醋酸苯乙酯等芳香物质作用的结果。这些芳香物质含量虽少,但对茶叶的香气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的影响

 

  经常喝茶的朋友也会发现,不同区域的新茶香型也会有所区别,一个地方的茶花香比较明显,另一个地方的茶则蜜香浓郁,就比如提到兰花香,很多茶友就会想到景迈茶。再从气候来看,同样产自勐库的生茶,往年的新生茶给人的感觉是蜜香清甜,而今年由于经过了一个暖冬天气,茶叶的花香更显。

  由此可见,新生茶中最常见的花蜜香主要是由茶叶本身的香气物质构成,而花香的种类、蜜香的轻重又会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茶树品种等因素影响,无需人工添加,也与我们所栽培的茶树周边生长着什么样的香气植物没有直接的关系。

有用+10
分享

应该怎样闻普洱茶的香气?

应该怎样闻普洱茶的香气?

普洱茶的香气,吸引了不少普洱茶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普洱茶的香气应该怎样闻。

普洱茶的香气应该怎样闻?

辨别茶叶的香气,主要靠嗅觉来完成。通过浸泡茶叶,使其内含的芳香物质得到挥发,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进行区分。有“干嗅茶香”和“湿嗅叶底”两种方法。

干嗅茶香,是对未浸泡的茶叶进行香气辨别。其方法是双手(或单手)握住茶叶,靠近鼻腔细细嗅别,如遇香气低淡无法嗅到茶香时,可用口对着茶叶呼热气,茶叶受热后,香气就会挥发出来,此时,应及时嗅香,辨别茶叶的香气。

湿嗅叶底,就是趁热对第一次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进行嗅香。由于浸泡后的茶叶在热作用下,其内含的香气物质能充分的挥发出来,所以,趁热湿嗅叶底,最容易辨别出茶叶的香气。

其方法是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汤的茶杯(壶或盖碗),另一手半揭开杯盖(壶盖或碗盖),靠近杯(壶、碗)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可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

为了正确判别茶叶的香气类型、香气高低、香气持续时间的长短,嗅时应重复一两次,每次一般是3秒钟左右。嗅香的时候,杯(壶、碗)盖不得打开。

嗅叶底辨别茶叶的香气,分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相互结合才能准确评定出茶叶的香气特点。每个阶段辨别的重点不同。

马哲峰:我的普洱茶私学之路

马哲峰:我的普洱茶私学之路

2010年6月1日,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诞生了,终于开启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朝夕与学生相处,与茶相伴的日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的名称为我的恩师,已故书画家王九朝先生所起,“行知”一词来自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所倡“知行合一”,“讲习所”是民国时代常用的名称,那时的讲习所大都已经演进为现在高等院校的茶学专业。这是一个教育者投身茶学私学教育的亲身实践经历。知行合一,游学访茶春天不是读书的季节,我们打点起行囊,奔赴云南的茶山,用脚步丈量大地,探访普洱茶的名山名寨,参观普洱茶的企业,拜访普洱茶专家学者,在游历中观察、学习、思考,并将其付诸实践。2011年至2015年,每年的春秋两季,我们都云集云南,用5年的时间遍历云南普洱茶三大产区。拜谒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2700年野生型茶树王,普洱市澜沧县邦崴1000余年过渡性茶树王,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普洱市宁洱县困鹿山清代皇家贡茶园。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曼洒)、蛮砖、革登、莽枝、倚邦,景洪市攸乐山(基诺山)等古六大茶山。勐海县南糯山、勐宋、帕沙、贺开、班章、巴达等江外六大茶山。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临翔区昔归、凤庆县香竹箐等名山名寨。地域广袤的云南,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诘齿拗口的地名。课堂上的讲习,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地名,学生们一个个一筹莫展。放下手中的书本,去实地探访。

作者马哲峰自己就是普洱茶“私学”的积极推动者,每年带领学生无数,一起寻遍茶山,研习茶叶生长环境,制茶工艺,为人师表,在普洱茶私学的贡献极大。正如他本人所说的,“独立的品格、开阔的胸襟、兼纳并蓄的学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是每一个普洱茶学教育者的追求。茶路漫漫,每一个行走在茶路上的人都需要上下求索之。”

全文详见《普洱》杂志2015年7月刊。

普洱茶高手养成记【尝味道】

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1、基本味道
甜味——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涩味——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
酸味、水味——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无味——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
2、汤感: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3、水路:粗糙、滑的、丝滑的
4、喉感:干燥、发干、甘甜、润。
5、回味:持久、中等、短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