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春茶也讲明前春茶吗?

普洱春茶也讲明前春茶吗?

2019-03-18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三月春茶将上,茶圈子定会刷屏得厉害。

 

  天气转暖,茶已发芽,却不是什么茶都讲究春茶,六大茶类中绿茶普洱茶犹推春茶,特别是绿茶,分明前、雨前、明后等,时间相差没几天,茶叶的滋味和价格却是相差悬殊。

  普洱茶虽也讲究春茶,因为地处高海拔低纬度,普遍是小树茶和台地茶发芽的早,古树茶发芽晚,虽然也有少数茶区可以明前采摘,很多茶区的云南大叶种茶却要等到三月底四月初才采摘,有的甚至要四月中旬才采摘。

  而且如果前面日子的雨水少,发芽量就会骤减,形成茶叶采摘大面积减产,就像2017年春季雨水少发芽低形成春茶减产,如果普洱茶不分茶区也像绿茶一样只讲明前雨前就贻笑大方了。

  但是,如果春茶开始采摘再碰到雨水天却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造成滋味淡薄,加上普洱茶是晒青工艺,没有云南的大山阳光照射也做不出香扬味厚的普洱茶来。

  所以说普洱茶的春茶,不是按明前、雨前来分,而是从春茶开始采摘到谷雨来临前为正春茶。“正”是指“纯,不杂”的意思,这个时间段采的春茶相对来说品质上乘。

有用+10
分享

说茶观|纯料为何能够在现今普洱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说茶观|纯料为何能够在现今普洱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发展,普洱茶的本身的产品在增多,分类在增多,从以前的生茶,熟茶,到如今有古树茶、纯料茶、生熟配、小青柑,还有各种发酵程度的熟茶。茶叶的发展都是随着茶友对茶叶的不同需求在改变和发展的。纯料为何能够在现今普洱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茶小白: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道理。普洱茶纯料具有稀缺性,我们单纯的讲纯料茶,基本就是一个山头,甚至一棵茶树的茶叶,普洱茶又有一山一味的道理,所以纯料本身具有很强的稀缺性,对于这一山的一味,喜欢的人自然就会追逐。

@文怡:因为在一个山头上面,茶叶都处于相同的海拔,相同的小区域气候,相同的湿度和温度,茶叶含有的内物质成分几乎一致,表现出来的香气、滋味、口感都是极其一致的,所以纯料茶带给茶友的是普洱茶纯净的享受。

说茶观|纯料为何能够在现今普洱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帆:在纯料茶上面,茶友可以找到更纯粹的普洱茶享受,所以喜欢甜度好的茶友,自然就可以找到甜度极佳的纯料茶,纯粹的享受纯料茶的极致甜度,其他的自然也是亦然。这样也是纯料茶的一个自然选择。

@元一说茶:古树茶在整个云南的产量是很稀少的,到底有多少呢?云南古树春茶一年的产量不过三百吨左右,你自己对比一下市场上的普洱茶一年产量有多少?无论是制作成生茶还是熟茶,它的产量决定了没办法主导整个普洱茶市场,只能说它在某一方面,代表了普洱茶最高端的原料,是高端市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古一:2007年普洱茶暴跌后,普洱茶要提高产品质量,寻找出路,才兴起了古树茶概念,古树茶概念也是不辱使命,成功的把普洱茶推向下一个高潮。古树不仅代表树龄,更是品质的象征。没有古树茶能有普洱茶的今天吗?这不是主导是什么?

@元首:纯料茶特点的明显,纯料茶处于一山一味的位置上,无论在香气方面、滋味、口感都会出现辨识度非常高的现象。(本文系整理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对话黄小元/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个人标准怎么用?

对话黄小元/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个人标准怎么用?

图为:2003年大益特级绿大树生茶(本图由南茗佳人提供  掌柜微信:dydy800)

编者按语:古普会会长黄小元于2015年制定了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标准,并在古普会试行。引起了业内高度关注,大家议论纷纷,茶业复兴编辑部对黄小元先生进行了采访,看看他自己如何解读。

问:您国内首个提出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个人标准,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黄小元:我建议您把“国内首个提出”这个高帽子摘掉,它给我很大的压力。提出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古茶行业经过这几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随之而来,乱象丛生,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那么解决乱象的途径在哪里?我想应该有很多条,但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广大古茶爱好者、收藏家提升个人品鉴水平,进而倒逼市场、源头改进方式,提升工艺,提高品质。

第二原因是我会发展的需要。我会刚刚成立不久,第一届理事会提出了“古普壹佰”发展大战略,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打造100款典古树普洱茶收藏精品。那么问题来了,单以08年至2014年7年时间以来,号称古树茶的单品至少数以万款计,如何百里挑一筛选、评定?这需要一个标准的评分体系。

问:那为什么是个人标准?

黄小元:标准的制定是分阶段的,个人、企业、行业组织、地方、国家都可以提出。之所以是个人,是因为这个行业有它的一个特殊性,“古树普洱茶”的定义目前没有标准,需要给它定义,再推行标准,时间跨度会很长,所以我个人先提出,经我会理事会研究决定,该标准由我会广大会员共同参与,率先试行实验,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行业组织标准提供科学参考。

问:那为什么古树普洱茶要单独提列出来呢?

黄小元:首先有一个事实,按照国家相关茶叶感官审评评分标准体系,古树茶,特别是一些高品质的精品古树茶很难得到高分,或者说很难形成共识。所以,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针对高品质古树普洱茶的特性,在原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它的评鉴体系,反复实践。

问:那您的个人标准有哪些主要技术变化?

黄小元:标准整合了GB/T23776-2009,GB/T14487-2008,GB/T18797-2012,GB/T22111-2008,除了编辑性修改外还修改了审评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增加了古树普洱茶的定义,增加了古树普洱茶的感官审评定义,修改了审评条件关于环境、专用杯碗、用水及审评人员的要求,修改了审评内容关于因子及要素的描述,修改了审评内容关于结果及要素的描述。

问:关于古树普洱茶的定义,民间争议很大,您依据什么提出以1949年前人工栽培古茶园定义为古树呢?

黄小元:以多少年为标准来定义“古”字,的确是争议最大的问题。提出以1949年前为界限,我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历史原因。云南大面积推广无性系扦插技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准确地说是1976年后,按此界限,容易划分和考证。二是现实原因。

标准的制定应该要具有指导性和规范化,如果按照坊间提议,二百年、三百年甚至五百年才算作为古树,那事实上,云南并没有那么多,这对云茶产业的发展并不利,特别是对古茶树的保护更不利。

问:关于审评因子中,您首先提出把“气”纳入审评因子,而且还占了很重的系数,有哪些考虑?

黄小元:传统的审评因子为“色、香、味、形”,是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进行综合审评,可以形象概括为“脖子以上”部分。

那么实际上茶叶是喝进肚子里去的,必然会有身体反应以及心灵感受,俗称为体感。但体感是气在人身体中运行的表现形式之一,不是全部,更不能等同。

气是指一款茶关于其生命在不同环境下,不同阶段中整体表现的综合概念。清浊是指气的性质,强弱描述气的力度,顺滞是指气在体内运行的表现方式。

问:您在审评因子中“后期转化”项目里提到的“活性与灵性”应该如何理解?

黄小元: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概念提出已经有些年头了,无数茶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已经得到实践证实。但在自然科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考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人文、哲学方面来探索“越陈越香”也是一个很好路径。

“活性”应该很好理解,泛指生命力。因为有了活性,才会有生命力,有了生命力,才会有变化、转化的源泉动力。

而灵性呢?它是个抽象的概念,与心对应,现阶段无法用现代仪器科学检测。好比如你可以感知一个人面带微笑,但无法确定他内心是否快乐。所以,我更愿意把“灵性”看作是一种境界,于制茶、于习茶,它代表一个高度。

问:听着还是有点玄,能不能再具体一些?

黄小元: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探索,最基本精神之一是批评,它是永无止境的。当今科学解释不清楚的,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我们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再去求证求实,我们崇尚的理性思考绝非简单拒绝或否认人们的非理性精神世界。

人是有灵性的吧,所以才会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还追求情感、信仰、意义和价值。而与茶有关一切的活动都是具备“灵性”的人参与创造的,会不会有相对应的心灵密码在茶身上得以体现呢?听上去像是唯心主义,但唯物主义辩证法最早的提出也是从唯心开始的呀。

我们经常会形容两类人有灵性:一是天真无邪的小孩,二是看破红尘放下嗔痴的修行老者,他们有一个共通性就是人心没有被污染。那我们可不可以想象,当今茶类中有灵性的茶产品少之又少,是不是因为与茶相关的空气、土壤、人心污染得太严重了呢?

问:您的评分体系中还出现了加分项目,您所指的“特殊意义”有哪些考虑?

黄小元:特殊意义是指该款茶在推动整个古树普洱茶行业中突显的个性、地位及价值。直白一点说就是“传承与创新”。古树普洱茶行业发展时间短、问题多,解决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沉下心来思考并付诸行动来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它需要不断实验,需要成本,也会有风险。

我们理当在情感上要为这类人或企业加分,鼓励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一步一步接近真理。

问:个人标准提出后,该如何应用推广呢?

黄小元:标准经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理事会研究同意,于2015年3月18日在我会平台发布了,我会广大会员将参照标准实验试行,待收集意见或建议后进一步修订,形成古普会组织标准。

我们计划将依此标准把我省08年至14年7年时间段的古树普洱茶产品进行客观的审评,把评分在80分以上的高品质古树普洱茶产品收录成集,总结阶段成果,梳理行业脉络,向广大茶叶爱好者推荐一批高品质古树茶品。

原注:黄小元,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创会会长,制茶工程师。

云南普洱春茶茶贩“蹲点儿”茶叶“包圆儿”

 文/周白石
虽然受天气影响,茶叶的产量不高,但是茶农并不担心自家茶叶的销路。

  “我们这里的人喝茶,嘴特别刁,不是从有名气的古茶树采来的,一定不会喝。”2年前,独家深读记者在普洱市采访时,一名茶商如此说道。不过今年,这位茶商恐怕不敢这样说话了。尽管临近采茶旺季,可普洱茶的主产地——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一些地区茶田的产量仍未增加。

  刚刚上市,春茶的价格已经同比增长了20%,每公斤破千元的春茶比比皆是,这样的现象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普洱市南屏镇的山间,遍布着漫山遍野的茶树。清晨的雾水散去,一望无际翠绿的嫩叶,似乎在告诉人们春的脚步已经悄然到来。不过,满山绿色很快又要变成光秃秃的茶树枝那样的深色——这是因为,产量急剧减少的嫩叶,早早被求购期货,或是等着现货的茶贩预订。

  背着自己编的竹筐,戴着自己编的斗笠,穿着轻便的衣裤,住在山下、山间的采茶工,三三两两来到田间。已经36岁的郑武娜熟练地在茶树丛中,一手拨弄着枝叶,一手择出最为饱满的嫩芽,迅速放进竹筐。

  这里的茶树,横向成排,十分紧凑,纵向间隔约2米,恰好沿着山腰的坡度,隔出“天然”的行距。从最高端第一棵茶树采起,在茶田走完“之”字形路线,直至山底,再原路返回寻找捡漏。这是2月和3月里,郑武娜每天的工作。临近晌午,她身后的竹筐里,还没装满嫩叶。若在早些年的这个时段,她每天都得“返场”。她和丈夫承包了约10亩茶田,几乎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11年来,她觉得收成最为糟糕的,是2010年那次干旱时,今年也不乐观。

  南屏镇的祖祥高山茶厂的三四千亩茶田,今年收成也不乐观。一般来说,每年2月底开始至清明节之前,是普洱明前茶采摘的好时期。从3月底到清明前夕,是产茶旺季。今年到现在为止,茶厂每天平均采鲜茶4吨左右,可以制作成干茶1吨左右。往年这个时候,鲜茶日产量约为5吨,旺季可以到6吨。他现在面临的成本包括3个方面,比重最多的是人工费及鲜茶的制作成本,其次是公司运营日常开销,还有就是茶田日常养护、除虫等费用。

  在成本没有减少的情况下,鲜茶的价格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该茶厂经营者董继忠说,每公斤鲜茶,他们批发给来收茶的茶贩时,就要增加6元,去年的价格是19元/公斤。茶贩支付鲜茶的费用与去年同比,要增加近2万元。加工后干茶的收购价,同比约上涨3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