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砖茶和普洱茶是同一种茶吗?

砖茶和普洱茶是同一种茶吗?

2019-03-18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在普洱茶中,的确存在砖茶。不过,其他茶叶也有砖茶。除了云南的普洱茶砖,还有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等等。湖北生产的青砖茶、米砖茶,湖南生产的黑砖茶、花砖茶,四川生产的藏茶等等,它们都属于砖茶。在云南的普洱茶砖中,有一种邮票茶,茶砖表面印有邮票图案。

 

  砖茶和普洱茶的区别

  砖茶属于加工方法。砖茶的形状好像一块砖头。砖茶的原料包括了茶叶、茶梗、茶末,原料经过高温压制,变成类似砖块的茶砖。在茶叶当中,除了砖茶这种紧压茶,还有混合了花朵的花茶,方便快捷的速溶茶,包装成一个个小袋子的袋泡茶。

 

  普洱茶和砖茶一样吗

  砖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在西北,有大量的人饮用砖茶,帮助他们消化乳酪。在清代,茶农在交易普洱散茶的时候,需要把茶叶压紧,然后放进竹筐里。为了省略压紧茶叶这个步骤,普洱茶叶以砖块的形式交易。刚刚开始的时候,普洱茶砖由人们手工压制。后来,出现了机械压制。现代的工业技术被运用到了茶砖的制作上面。

 

  砖茶是普洱茶吗

  砖茶经过茶马古道销往外国,其中,包含了边销砖等普洱茶砖。茶砖的表面平整,边缘分明,茶砖各个位置的厚度一致。熟茶茶砖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红亮,味道浓酽甜润,茶香清新纯正。

有用+10
分享

普洱熟茶渥堆发酵的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普洱熟茶渥堆发酵至完全成熟一般需要70天左右的时间。那你知道在普洱熟茶发酵的每个阶段,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吗。

 

  一成熟:10天左右。这时的普洱熟茶若拿来冲泡叶底呈杏黄色且柔软,汤色杏黄色带浑浊多毛质,味度苦涩为主甘感中也带涩。

  二成熟:大约18天左右。这时的普洱熟茶若拿来冲泡叶底呈淡黄色且柔软,汤色黄而浑浊多毫,味度苦涩为主但回甘较快。

 

  三成熟:25天左右。这时的普洱熟茶若拿来冲泡叶底变得黄中偏点红,汤色以黄为主带微微红浑,味度苦涩度为主回甘快,约在20秒。


  四成熟:32天左右。这时的普洱熟茶若拿来冲泡叶底红黄为主带柔软,汤色黄红带浑浊,味度苦涩中带钝感略柔,回甘快。

 

  五成熟:38天左右。此时叶底变成淡淡的红色(像纯干仓15年生普叶底),汤色浅红浅红带微浑,味度一般苦涩,回甘纯快茶。

  六成熟:46天左右。叶底暗红色柔软,汤色变红且不浑,口感是微微的苦涩,回甘比较纯厚。

 

  七成熟:53天左右。叶底红为主偏带点褐色,汤色艳红微清,口感熟味厚重,带点陈甘香。

 

  八成熟:58天左石。叶底全部变得褐色柔软,汤色红浓带清亮,口感陈香味纯厚,回甘中深润感。

  九成熟:64天左右。叶底变得褐黑褐黑的而且有点硬,汤色暗红,口感纯而不活,香闷不爽。

 

  十成熟:70天左右。叶底黑硬且有碳化积象,汤微黑而带碳火味。

高温制程——劣质普洱茶制造者

  普洱茶之得名,一则以其浓酽气韵,一则以其越陈越醇厚的特性,两者成为普洱茶有别于其它茶类茶品的独特辨识度。但若在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不当的制程工序,特别是高温制程,则足以对茶品内质造成负面影响。

 

  普洱茶的高温制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杀青、毛茶干燥和紧压茶干燥。其中尤其高温杀青对茶品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

  普洱茶的传统手工制茶工艺采用锅炒杀青,锅内温度不高(锅内壁约180℃左右,鲜叶温度在60~80℃之间),这就使得茶叶中的活性酶被钝化而不是如绿茶高温杀青一样被彻底灭活,保留下来的活性酶在茶品的后期转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茶品中的儿茶素在转化过程中发生酶促氧化,随时光流逝生成各种氧化产物,使得普洱茶具有了越陈越醇厚的特质。

滚筒杀青

  而高温杀青的普洱茶中活性酶不复存在,儿茶素无法在仓储过程中进行酶促氧化,随时间增加儿茶素中的简单儿茶素缩合为复杂儿茶素,而复杂儿茶素的苦味比简单儿茶素强,所以高温杀青普洱(烘青普洱)和绿茶无法长存久放的原理便在于此。

低温干燥中的茶饼

  同时高温制程还会对茶叶中其它活性物质,如茶氨酸、果胶等加以破坏,造成茶品品饮时茶汤薄,茶质不足,后期转化预期黯淡。因此高温制程可以说是造成普洱茶品质不佳的一大主因。

  高温制程之害以高温杀青为首,若仅仅是两个干燥环节中的某一个采用高温制程,只要不是太过离谱,茶品在制成后茶质会稍减弱,茶汤在第二年会稍微变浊,经过数年仓储后汤色也会恢复。但若两个干燥环节均使用高温制程,或既有高温杀青又有高温干燥,那这种茶品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普洱茶,其内质实际上已然趋近于绿茶。此类茶品鲜饮与绿茶非常类似,从仓储第二年开始茶饼表面暗沉无油光,口感混沌,茶汤浑浊,时间越久、茶质下降速度加快,基本上就是过期绿茶的光景。

普洱茶从历史中走来

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一词的诞生时间,距今并不久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有,如今俨然成为时下世人的口头禅,非此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风雅。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新茶”。自唐陆羽与其所著《茶经》以降,一千多年以来,绿茶一直蔚为中国茶的主体,由绿茶衍生的茶文化一直主导中国茶文化的走向。

在唐以降明以前中国紧团茶的古典时代,普洱茶籍籍无名,以“散收,无采造法”行世。未被《茶经》收录,一直使许多普洱茶学者耿耿于怀。云南本土的学者詹英佩老师专门在自己的书中考究,普洱茶产地在唐代游离于中央政府控制范围以外,由此造就了遗珠之憾。

到了明末清初,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诞生了,承继的却是古典茶时代紧团茶的衣钵。而此时,历经了明代一个王朝,散茶已然成为正统流布天下。负有远见卓识的云南大理白族进士李元阳慨叹普洱茶:“藏之年久,味愈胜也!”而这却与追求新鲜自然为上的主流认识相左,未被时人广泛接纳。为了融入华夏茶文化的正统,普洱茶从未停止过尝试。

清朝后期陷入深重灾难的这个国家,自身犹自难保,更无心与茶,普洱贡茶也戛然而止。惊醒了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全面的学习西方,尤重科学,文化被置诸于一旁。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重又开始构建茶文化。

对于普洱茶与饮食文化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俯瞰中国的版图才发现,传统的地域饮食与茶密不可分。江南之地饮食清淡,却与无味之味的龙井茶颇为相宜。群星拱卫的华夏版图,边疆线上,蒙古地区喜好的湖北黑茶青砖茶;新疆地区嗜好的湖南安化黑茶;川藏地区喜爱的四川黑茶雅安南路边茶;辽阔的西藏地区,尤为钟爱的则是云南的普洱茶。

由此,千百年来,黑茶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而在广阔的华夏腹地,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食则以五谷杂粮,饮则以粗茶,粗茶淡饭保健康。各具地域特色的饮食版图,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被打破。率先与西方世界融汇的港澳台地区的人们,在生活富裕了之后,早早地接受了普洱茶。并将这茶顺带推向了海外,以至于有了后来的销法沱。大陆地区最先开放的广东地区,地缘相近、语言相通、饮食近似,也一并接纳了普洱茶。

从东南沿海到中原地区再到东北地区,普洱茶呈现阶梯状发展趋势,根由全在于饮食结构的改变。从粗茶淡饭到无肉不欢,饮食结构部分少数民族化,部分西方化,全赖普洱茶获得饮食结构的再度平衡。

由此,我们的生活中,每日不可缺者,普洱茶。每天的生活,伴着一杯普洱茶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