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是生茶还是熟茶?国标为什么要这么制定?

普洱茶是生茶还是熟茶?国标为什么要这么制定?

2019-03-18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生熟之争所牵扯历史、传统、标准等等话题在业内很热门。但很多时候,大家的讨论都陷入了文字游戏之争。这篇文章要讨论的范畴是:在历史的纵向维度上,什么是“普洱茶”?

 

  这个维度上,普洱茶这不是简单地翻开国家标准找定义。从我们所处的点往更早的历史往回看——普洱茶并不是一个工艺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文化概念会随着历史演进而发生流变和漂移。

 

  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施展对“中国”这个概念的讲解。

 

  有一种说法是“崖山之后无中国”,那么元朝、清朝这样的非汉人政权就不是中国么?事实上,古代历史上,能够稳定可持续地同时统治长城南北的朝代,都不是纯汉族。那么,是不是认同汉文化的就是中国人,还是只要在这个复合文化经济体中的人就是中国人?

  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答案。概念是演化的,漂移的。普洱茶在不同阶段,也会以不同的面目示人。用这样的方法去思考,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文章比较长,这里先给出一个简单框和标题答案。依据时间和发展大概可分为五个时期:

 

  1、原生期

 

  普洱茶尚未进入汉文化体系,作为云南南方民族的特有物产而存在。这个阶段里,普洱茶并不是生茶也不是熟茶。我们今天从竹筒茶和罐罐烤茶上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2、初始期

 

  1729年改土归流,汉文化与云南地方文化的交融结合,使得“普洱茶”这个词汇进入汉语。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普洱茶形态也渐渐开始呈现。

  3、繁荣期

 

  从康乾盛世到民国末期,因为茶马古道的繁荣,普洱茶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巨大产业。这一时期,普洱茶不但有生茶(绿汤茶),也有发酵茶(红汤茶)。

 

  4、断代期

 

  从二战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普洱茶被封闭。相关文化萎缩。但在这一时期,现代普洱茶熟茶发明。

 

  5、复兴期

 

  9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的稳定和开放,普洱茶又迎来了再次发展。很多有效概念被重新激活。

  正文:

 

  原生期

 

  细细梳理一遍历史,普洱茶最早诞生于何处呢?

 

  要知道“puer”这个词汇开始不是汉语,用汉语作为工具去寻找源头是无效的。1729年的改土归流作为普洱茶诞生点的这一类结论,汉文化中心主义的痕迹太重。

 

  “puer”这个发音,最早出现在云南南方民族的言说中。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语言学工具才能较为精确地了解。杨海潮老师的《“普洱”音义考》以及北京大学教授汪峰、魏久乔的《语义演变、语言接触与词汇传播——*la“茶”的起源于传播》就是相关内容较为深刻的语言学解读。

  这些论文阅读难度很大,有兴趣可以学习了解。只需要记住,“puer”这个发音来自于傣族或者是彝族,这一点尚不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普洱茶”最初不是汉文化的产物。

 

  初始期

 

  之后到了1729年,故事就不再赘述了。总之,改土归流事件使得汉文化灌注到了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岸的区域。这一片区域现在叫古六大茶山,历史上属于普洱府。到了这里,汉族的制茶工艺和审美习惯与当地资源结合,我们今天看到的普洱茶的形态也就渐渐开始呈现出来。

 

  繁荣期

 

  需要注意的是,有需求才有产品。普洱茶在此之后同时满足西藏、南洋、中原三个方向的需求。三个方向其实是三种不同的文化,而同一种产品形态是无法同时满足的。

 

  比如运往西藏的茶,是有一定发酵度的茶,我们今天在下关沱上可以看出端倪;运往南洋的,则是红汤茶,这在李拂一《佛海县茶业概况》中就记载了“铸茶”这种发酵方式;运往中原的则是绿汤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茶”。

  云南和中原内地之间,隔着各种大山,路很难走。反倒由于各种大河的联系,云南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经常比和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古代的中华帝国为了经略南洋,就必须经略云南,否则帝国就只能龟缩在中原地区。要想成为一个亚洲帝国,就必须以云南作为一个战略区。

 

  普洱茶就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物资。茶马古道链接了云南和中原,将云南和中原绑成一块,然后汉文化秩序又以云南为出口,链接了康藏和南洋。

 

  这样的意义决定了普洱茶发展的动力,“入山制茶者数十万人”就是当时茶产业风风火火的场景。

 

  断代期

 

  普洱茶大发展到民国末年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茶马古道断裂,整个普洱茶历史突然中断。由于没有了通向南洋和中原的茶马古道,这两个方向的普洱茶也就没有存在的空间。只有通往藏区的茶叶形态(下关沱)还在存续。

 

  从这一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港台茶商来到云南重新激活普洱茶贸易前的这五十年,我们可称其为断代期。这一时期的普洱茶仅由中茶公司按照出口计划勉强维系,普洱茶已不复昔日的光辉。

  断档期之后普洱茶衰落到什么程度呢?90年代中期,“茶马古道”概念的提出人木霁弘教授在现在的普洱地区访问,采访的那些老人,问十个人,十个人都不知道什么叫普洱茶。至于“越陈越香”就更是不知道了。

 

  现代熟茶是在1973年诞生,它的工艺由来与历史上的繁荣已经无关。溯源现代熟茶的发展,是从南洋的泼水茶发展而来,这段历史这里不再赘述。

 

  但我们需要知道,现代熟茶的发明和存在维系了南洋与云南的茶叶秩序,使得普洱茶这个概念得以存在。

 

  复兴期

 

  和平以及相对开放的环境一旦维持,经济就要开始发展,更为畅通的现代通讯及物流系统重新激活了茶马古道。于是我们迎来了普洱茶概念的回归,到了2000年前后,普洱茶经济已经开始了不可抑制的爆发式增长。

  理解国标为什么这么制定?

 

  到了2008年,普洱茶国标正式颁布,其中囊括了生茶和熟茶,这一标准自颁布以来,不断受到质疑。最典型的观点就是从工艺上看,生茶和熟茶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为何在同一标准中?

 

  但是如果理解了我们上述讲解的内容,也就是普洱茶历史演进的逻辑,就会发现这样的标准或许不完美(事实上也没有完美的标准),却可串联起整个普洱茶的有效文化记忆,这是当下最有效率的标准。

 

  你只需要明白,普洱茶是什么工艺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而普洱茶概念则有更广泛的文化意义。

有用+10
分享

普洱熟茶的香气有哪些?丨第三十四期

 
    不管是刚接触茶的“新手小白”,还是已经饮茶多年的“老茶友”,对于普洱茶,不同时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及不解。

 

  为解决茶友们的各类问题,携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太璞品牌、云南省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每周五推出《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专家讲堂。由专家学者坐镇亲自解答,还原科学客观的普洱茶知识。

 

  诚邀各位新老茶友参与话题讨论,一起探究众说纷纭的茶叶百态。

 

  本期专家

  1、普洱熟茶的香气有哪些?

 

  普洱熟茶的香气类型随着储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香气独特,总的规律是:“以陈香为主导,透其它植物特殊香气。”主要的香气类型有:陈香、荷香、焦糖香、甜香、参香、枣香、桂圆香等。

 

  熟茶制作出来之后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放置,才会有更好的滋味出现。

  刚刚制作出来的普洱熟茶,“陈香”低淡,多带“水味”,这是“渥堆发酵”后普洱熟茶香气的正常表现。随着干燥储存时间延长,香气逐渐醇和,“水味”渐次减退,“陈香”凸显。

 

  放置半年左右的普洱熟茶,“水气”基本消失,“陈香”渐显。此时,香气类型因原料差异和储存环境的变化而复杂多样,主要有枣香、参香、焦糖香等。

 

  存放一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陈香浓郁,香气渐趋纯正。受不同储存环境影响,香气类型复杂,主要有桂圆香、樟香等。

  2、如何看一款茶到底耐不耐泡?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那什么是决定茶叶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联合策划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太璞品牌

 

  云南省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

 

  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

 

  合作媒体

 

  

 

  由携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太璞品牌、云南省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每周五推出的《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专家讲堂,将进行改版,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往期问题回顾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一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二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三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四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五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六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七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八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九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三十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三十一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三十二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三十三期

普洱茶饼撬开有很多碎末和梗是什么原因?

  这是正常的,尤其是陈年的普洱茶茶饼,茶渣会很多。有可能你的茶芽多,加上开茶的功夫也有关系。不一定碎就是差。像下关沱,有谁敢保证开着不碎呢,再者就是你在撬开的时候用针的技术还没到位,把茶也弄碎了。

 

  为什么普洱茶看外形并没有茶梗一样的东西,泡过几次之后的普洱茶中有很多梗杆呢?那么这个问题是不对很多喝普洱茶的朋友是一个一直困扰的问题。

 

  普洱茶依外型来看就有分好多种,有紧茶、散茶、沱茶等,而这些茶一眼看上去都像没有茶梗一样。由于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却不知道普洱茶茶梗的功效有多少,对茶叶的品质有多重要,总是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都说普洱茶而泡,泡了七泡之后汤色还是浓厚,殊不知普洱耐泡的原因都是因为茶梗的关系。

 

  普洱茶新茶常见泡过一两泡之后会看见一些梗杆,很多人会吹毛求疵说制程不好,有前发酵,其实不然。

 

  多年与会茶人,尤其是许多老茶人说:过去的普洱茶新茶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的普遍,也成就了普洱茶黄红透亮的特点和独特的风味。现代人过度最求普洱茶的完美,形成了现在的毛茶出水后,普洱茶梗杆现象越来越少,却失去了过去的那种自然之韵味。茶汤也显单薄,新茶也没有了黄亮的特点。

 

  其实有点普洱茶中的梗杆不可怕,只要茶的品质好,来路正,茶汤透亮不浑浊,还是好茶的,并不会影响后期的存放。现在遗存的那些动辄几万几十万一片的“号级茶”都是这样做的。

 

  以上了解了为什么泡过的普洱茶中会有很多碎沫和梗问题后。再是一个初来咋到的茶友也不会评判说普洱茶中有梗是好是坏了。普洱茶中的梗杆不但不说明普洱茶不好。而且普洱茶中的很多梗杆还可以有更好的功效。普洱茶耐泡,味道浓厚等优点。

你知道这14种喝普洱茶禁忌吗?

  

  在喝普洱茶的时候,你是否犯了这些禁忌呢?

 

  1.不宜空腹喝浓普洱茶,宜因人择时而饮

 

  2.普洱茶随泡随饮,不宜茶水浸泡过久再饮,忌饮隔夜普洱茶

 

  3.刚做好的普洱茶不宜多喝

 

  4.保持茶具清洁很重要,饮普洱茶莫忘勤洗杯

 

  5.普洱茶宜兼饮,不宜偏饮

 

  6.普洱茶宜长饮,不宜间断

 

  7.普洱茶宜温饮,不宜烫饮、冷饮

 

  8.普洱茶宜淡饮,不宜浓饮

 

  9.忌饭前后大量饮普洱茶

 

  10.睡前饮普洱茶要适量

 

  11.忌饮劣质茶或变质茶

 

  12.忌饮冲泡次数过多的普洱茶

 

  14.饮普洱茶分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