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班章普洱茶熟茶特点

班章普洱茶熟茶特点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经常喝普洱茶的茶友,自然就对不同的普洱茶有一定的了解,不管是从真假鉴别,还是保健功效以及品饮方面都有一定的认知。而对于新茶友来说,就了解的不是很多了。那么,本次就针对班章普洱熟茶来看,我们大概的了解下班章普洱茶熟茶特点。

  1、班章普洱茶熟茶特点

 

  老班章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因此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很少有其他茶区的茶有如此壮的条索、芽头的。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3年内的老班章汤色金黄明亮,3年之后金黄开始向黄红转变。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

 

  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2、老班章普洱茶冲泡技法

 

  醒茶:

 

  短期内要喝的茶,应拆开放入茶罐中醒茶3个月至半年。醒茶罐内装茶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二,如有可能应定期将茶倒出翻动以利于醒茶。没有茶罐也可以将拆开的茶临时放入牛皮纸袋或大的信封中醒茶。醒茶时要注意避光避异味。

 

  出茶:

 

  熟茶一般按100毫升水投茶8.5克、生茶一般按100毫升水投茶8克的比例出茶。紧压茶处理成指甲盖大小,越薄越好;散茶则顺其自然,尽量保持干茶外形。

  润茶:

 

  熟茶,一般润茶两遍,第一遍20至30秒出水,紧压茶时间稍长,散茶可适当缩短时间,一般为5至10秒,第二遍快冲快出。生茶一般润茶一遍,紧压茶20至30秒出水,散茶时间稍短。十年以上生茶在润茶前可进行适度水烘,即将干茶置入紫砂壶中,壶外用开水冲淋,以提高壶温、驱散壶内干茶的杂味。

 

  冲泡:

 

  前五泡一般随冲随出,第六泡开始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尽量保持沸水冲泡。如果是陈期在七八年以内的次新生茶,则可在前五泡用随手泡烧沸后停顿5秒再行冲泡,第六泡起以沸水或者铁壶沸水直接冲泡。需要注意的是,前五六泡冲泡时,每泡茶之间的间隔停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分钟,如有间隔停顿时间过长则可相应缩短后一泡的浸泡时间。

  上述内容当中,我们对班章普洱熟的特点和喝茶都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班章普洱熟茶是有很高的品饮价值的,但是要注意区分它的品质优劣,以免买到假的熟茶。

有用+10
分享

体质虚寒与普洱茶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生茶汤色偏绿,新制生茶味苦性刻,对于胃不好的人或体质虚寒的人来讲不太适合。而熟茶经过了发酵工艺,一此地工茶或老茶也经过较充分的后发酵,茶性温和,体质虚寒的人适当喝喝这些茶,对身体还是有益处的。

  生茶不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熟茶则有益。

  《本草纲目》中对茶性格的总结有:“苦寒无毒,性冷……”等句,现代人的饮茶经验也告诉我们,汤色青绿的茶偏寒性,而乌龙茶和红茶等经过发酵的茶,较温和,比较适合体质虚寒的人饮用。

买普洱茶,不能只认名山茶不认口感


  一个朋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两款古树茶,风格都是老班章古树茶。一款是由老班章村古树茶毛茶做成的产品,另外一款是老班章村周边寨子,经过精心拼配而成的产品。

 

  两者口感大致相当,价格相差数倍,但是包装上都印着老班章,你喝哪一款。

 

  朋友的问题很犀利,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名山到底是喝口感还是喝名气。从实际角度出发,喝茶就是喝茶叶的味道,既然二者口感高度相似,自然是哪款便宜喝哪款,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放纵名山造假。

  您选产地还是品质?

 

  如果喝茶只喝产地,我们是否能够忽略茶叶本身只去追求产地。不管这一年降水如何,茶树是否过度采摘,茶树发芽情况好坏,哪怕茶叶品质再糟糕,只要产地对这就是好茶。这与掩耳盗铃又有何分别?

 

  这是一个挺无解的问题,不管你怎么做,都能找到支持或是反对的理由。我甚至在想,长期以来,茶圈对于名山的划分是不是不太合理。口感高度接近的产区应该划分到一起,然后再去制定行业标准。从茶叶的外观,条索,颜色等,再到茶叶的内在,口感具体的细微差别,从而分成特级、一级、二级...

 

  这样会不会更科学,更合理一些?

  这是个错误?

 

  只认名山不论口感与只论口感不看名山,都是错误。前者脱离喝茶本身,后者就是在纵容造假。现在市场当中有一类产品就是这样,论品质不逊于名山茶,口感也高度接近甚至是完全一致,只不过产地有所不同。

 

  这样的产品一直是个尴尬的存在。

 

  标注本身的产地,则身价不符合它的品质,标注名山,又是很明显的"造假”。现在真应该为这些具有名山特色的非名山古树茶正名,一是在不降低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来扩大产品数量,二是在降低单品价格的前提下来提高所有茶商的整体利润。

 

  这样做既可以解决文章开头所说的品茶悖论,又能推动古树茶市场的实际进步,何乐而不为?

喝普洱养生之道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是中国的台湾人,和日本人,他们的一日三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香港,台湾,日本的普洱茶很盛行也就不怪了。

 

养生应该是个常话常新的题目。谁不想拥有健康的身体,谁都懂得健康之于我们生活的意义。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社会上存在着数量可观的“亚健康”人群。统计资料显示,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成年人中各种与饮食、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人群日益增加,青少年的体质、身心健康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在今天,如何科学养生,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专家告诉我们,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即促进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传统养生古已有之。民谚就有“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在民众中拥有广泛认知度和可行性的养生之道。因此,为了体现本版的服务功能,今天我们就请专家从如何吃、喝、睡、行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些科学养生的具体做法。

 

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养生的宝库中汲取知识,有助于科学地保持健康体魄。

  实际上,传统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饮食起居无处不养生。

  在此着重谈谈吃、喝、睡、行的养生之道。

 

吃:宜清淡讲五性

 饮食一是要适量清淡。《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喝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间气候燥热,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耳聋、耳鸣等症。

 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体。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

  

 

  喝:酒适量茶有别

 

  饮酒要遵循规律: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损害内脏。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

 

  喝茶有益健康。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身的异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

 

  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

 

  花茶。是用茉莉花等熏制的茶叶。茉莉花性温,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

 

  红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喝有助于暖胃。乌龙茶。结合绿茶和红茶的特点,属于平性。

 

  睡:顺四时有节律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是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着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是硬挺着不睡,这是观念出现偏差,不懂得日冬的道理,不懂要符合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皆取决于胆。”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

 

  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起床的时间同样应当顺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一些公务人员晚上常常会因工作搞到很晚才休息,时间长了影响健康。因为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此外,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行:动适度晨散步

 

  行走也要讲辩证。走路时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腿上。神可调动气;气可以调动精,灌注到腿的关节之中。人体中流动的水份叫津液,津比较稀薄贯穿于肌肤之中,体温热时走汗道,体温凉时走尿道。液比较稠贯穿于人的筋骨之中,润滑关节。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些“人体轴承”得不到充足的润滑油,时间久了,会把关节磨坏。

 

  行走还需把握强度。“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如果再加上两个字“适度”,即“生命在于适度运动”,这句话就科学了。走路腿轻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因为腿累了如同汽车发动机缸热了,再发动就会磨损机件。

 

  行走的时间要放在早晨。早晨为春,春主动;肝主动,应春,主管筋脉,早晨动使筋脉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