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揭秘龙生普洱茶“龙生味”是如何形成的

揭秘龙生普洱茶“龙生味”是如何形成的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凡是喝过龙生普洱熟茶的人都会觉得它与众不同,有着独特的陈香、滋味顺滑、醇厚且回甘,并把这种独特的味道称之为“龙生味”。甚至有许多喝过龙生茶的人问到“你们龙生的普洱茶怎么会不像有的普洱茶,喝着有明显的酸味、土味、霉味!龙生茶喝着却是陈香、醇厚、回甘、入口顺滑,越喝越想喝,和其他品牌的普洱茶完全不一样!难道你们有什么独特的秘籍吗?”其实,龙生公司自1996年组建起,便开始着力研究普洱茶的后发酵工艺,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调配,才形成了今天大家所说的独特的“龙生味”。

 

  规范的基地管理

 

  造就高品质的生产原料

 

  在葡萄酒行业中有这样一句俗语叫“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茶叶也如此,只有生态、优质的原料加上精湛的工艺才能生产出健康优质的产品。龙生公司的所有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茶园生态环境良好、远离闹市污染。公司于2001年开始承担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的第三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云南大叶种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06年8月,又再次承担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的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级普洱茶原料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所有茶园都按照有机农业有机茶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在种植过程中仅使用有机肥料和农家肥栽培。因此,被称为是最健康、最生态的茶园。

 

  同时,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产品的品质,龙生公司从不向外收购原料,所有普洱茶(熟茶)产品都严格采用公司自有茶叶基地生产的原料进行发酵生产。因此,龙生产品具有较强的质量保证能力。所以,坚持用来自普洱茶核心产区的干净、安全、卫生、合格的原料,是制作龙生普洱的“龙生味”形成的第一个秘籍。

 

  特有工艺

 

  造就卓越品质

 

  为了重振普洱茶雄风,让这绝世名茶再现风采。龙生公司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制和调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独特品质特征——外形金毫显现、光泽棕褐油亮、香气纯正、汤色红亮、滋味醇厚顺滑。在每一道工序上都进行严密把关和技术创新,一是注重产品卫生,茶叶从进厂便由专用的器具和地点摆放、发酵。因此,茶叶中无任何的夹杂物,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放心;二是在技术上勇于创新,发明了晒青棚。彻底解决了雨季茶叶晒干的难题,同时避免茶叶在晒干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卫生质量,该项发明获得了国家新型技术发明专利;三是采用专用的泉水进行发酵,该泉水清澈、甘甜,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用它发酵出的茶叶自然是茶香沁人、醇厚回甘。四是龙生普洱茶的发酵车间在普洱茶的核心产区—普洱市思茅区,产区周围环境条件绝佳,空气、水和周围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普洱茶的发酵。五是龙生普洱茶的发酵时间严格按照传统普洱茶的发酵时间来控制,每一批普洱茶发酵时间严格控制在两个月左右。所以,严格科学的加工工艺、独特的专利技术、普洱茶发酵工厂独特的空气、水、微生物形成的小气候是龙生普洱茶的“龙生味”形成的第二个秘籍。

 

  时间沉淀

 

  越陈越香

 

  龙生公司从1995年开始投入普洱茶研制生产,到目前20年时间里,已经储存发酵好的普洱茶原料超过3000吨。例如“8系列七子饼”中的0608、0618、0638、0708、0718、0738及散茶等熟茶产品经过了时间的沉淀,陈香中带有蜜糖香、滋味顺滑、醇厚回甜。龙生普洱茶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云南名牌农产品”。所以,科学的态度,雄厚的实力是龙生普洱的“龙生味”形成的第三个秘籍。

 

  如今的龙生普洱茶在市场中已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消费者对“龙生味”情有独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它有着独特的内在品质特征和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

有用+10
分享

耐泡的普洱就一定好?



  于其他茶类而言,这个话题简单得不值得讨论。于普洱而言,这却是个莫衷一是的话题。

  由于上天赋予的卓异品质,普洱茶耐泡得似乎有点过分。

  科学数据的比对,咱就不一一列举了。实际操作一下,胜过许多言语。

  耐泡,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个福音。比起龙井、毛尖、观音等而言,物超所值不知合几。

  太耐泡,对于厂家和销售来说,这就不是个好事了。你想想,一泡茶随便泡个十几一二十泡,甚至二十几泡,一饼茶得喝上几个月?如此一来,云南普洱茶,厂家手里的货岂不是要积压成灾?

  那么,如何在消费者和厂家之间寻找个平衡,究竟多少泡才算合适呢?

  我也拿名头最响的老班章,和比较细嫩的藤条茶做过比较。

  真比较下来,一二十泡,其实已经差不多了。15泡上下,比较合适。20泡,该封顶了。

  对于级别比较高的宫廷熟普,或者一芽一叶的生普,10泡也足够了。

  当然了,我说的这些,是按常规投茶量,或者是稍多一点而言的。具体实操中,完全可以根据投茶量的多少,级别的高低来灵活掌握。大可不必循规蹈矩。

  我有一个基于个人小情绪的看法。对于我来说,走出我的门,在外边喝茶,看别人在那奔出了一二十泡还在那里使劲闷啊闷的,我一般是起身走人了。要不,是别人不欢迎你,不想换茶了;要不,是别人有事,要撵人而不好意思说出口了。有点眼色,走吧。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也不排除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别人是在那里展示他的茶有多耐泡,普洱茶有多实惠。有一个做茶的朋友就这样,老在那里宣扬普洱茶如何如何的耐泡,一路拼命拼命的闷啊,非得给整到二三十泡不罢休,我就老提醒他,得了得了,要再这样泡我可要走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喝茶,尤其普洱,喝的就是个茶味、韵味、山头味,泡的多了,茶味没了,韵味不在了,山头味更无从言起了,还喝什么。咱又不缺那几泡茶,十几泡,得了。

  而实际上,排除个人的商业考虑在里面,带点科学的说法,茶泡多了,也不是好事。茶里面有些不溶于水的物质,是对身体有害的,在适度的情况下,这些物质一般不会溶解。而随着你泡数的增加,它就被泡出来了。所以,太耐泡,有时候是人为的。要适可而止,凡事有度。

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是什么?

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是什么?

很多茶友也许听说过,什么渥堆味、仓味等等,可其实并不知道它具体是怎样的,今天就带大家去深刻了解一下吧。

堆味:

熟茶渥堆产生的特殊味道,不同的发酵地区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即使采用同种原料),传统国营厂时代的三个大厂勐海、下关、昆明正式三种发酵风格的代表。一般而言,新制熟茶堆味最重,经过长时间陈化堆味会逐渐逸散。

仓味:

与堆味有区别。渥堆熟茶工艺创制目的便是仿制港仓老生茶以满足香港市场需要,但生茶做仓与渥堆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差别(渥堆工艺可近似看做超越极致的湿仓),同样的发酵菌种(黑曲霉)产生了不同的产物,进而使得茶品呈味不同。

仓味实际上还可进行具体区分,港仓和广东仓(发酵菌种为白地霉)具有明显区别。但现今市场以干仓为主流,不少人没有品饮过正路的老茶,或是仅仅喝过造假的仿制老生茶,便以抨击湿仓为己任,实在贻笑大方。

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是什么?

腥味:

熟茶渥堆风格中勐海厂的传统风格——勐海味,一般而言会认为其近似鱼腥味。熟茶味道的区分传统上是按照三大厂进行大的划分,然后每个厂的茶品再根据不同的唛号(拼配嫩度,发酵度)进行区隔。现在国营厂早已不存在,且工艺、原料等与旧时相比多有创新,此时味道的区分并不重要,在具备足够的品鉴能力后根据品质和个人喜好(再结合价格)进行取舍即可。

注:熟茶在国营厂时代没有区分山头一说(一则国营厂茶品从不以山头为卖点——晚期茶商订制茶另说,另外熟茶渥堆的最终风格受发酵地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水影响更大,勐海茶厂也有使用临沧地区毛料发酵),现在则因山头村寨概念的兴起和工艺的多样化,确实有不少新的风格产生,不过依旧与产地关联不大。印象中仅有南伞料渥堆后会带所谓“野樟香”因而受香港茶商欢迎。

糯米味:

熟茶在发酵得宜散堆到位且经过一定时期仓储后,会产生近似糯米香的味道,但并不是特别相同,迷你沱茶中的糯米香系在茶品中掺入糯米草所致,在今天买普洱茶饼送了一袋迷你沱,里面有糯香熟沱,这种茶是怎么做的?

迷你沱茶在普洱茶中本来就是相当不入流的货色(绝大多数茶品都是用碎末、副茶甚至“扫地茶”制作),在茶品中靠添加外来物增加香气,起码在中国饮茶观念中也多被认为是入了下乘。因此不是糯米香“不太上讲”,而是“迷你沱茶”、“糯米香茶”是不入流货。

如何挑选普洱茶呢

普洱茶是一种味道香醇,口感浓郁的茶叶,在市场上也非常受欢迎。普洱茶不仅在口感上让人非常享受,而且还具有很多其他的功效,例如美容养颜以及促进减肥等,不少女性平时也会喝普洱茶。而普洱茶之间也是有品级的,正宗的普洱茶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那么,如何挑选普洱茶呢?

普洱茶怎么选?选普洱茶注意这4点

1.看普洱茶的外观

在挑选普洱茶时要看先外观,看茶叶的条形是否完整,茶叶是老还是嫩,老叶会比较大,嫩叶则较细。如果茶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条形,那么可能就是次级品制作的。

2.要看普洱茶茶叶的颜色

还要仔细查看普洱茶茶叶的颜色是深还是浅,光泽度如何。正宗的普洱茶茶叶是是猪肝色,如果是五年以上陈茶会有黑中泛红的颜色。

3.要看普洱茶茶汤的汤色

在选购普洱茶时最好取少量茶叶泡茶,质量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汤是透明发亮的,茶汤上有类似油珠形状的膜。品质不佳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汤则会发黑、发乌。

4.要闻普洱茶的气味

选购普洱茶时还要闻一闻,质量好的普洱茶有一股清香味,陈茶则会有一种独特的陈味,是一种比较甘爽的味道。

如果购买的是茶饼,还要注意茶饼是否内外品质如一,有些不良商家会在茶饼内参杂质量差的茶叶造成“盖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