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渥堆发酵”注意事项

普洱茶“渥堆发酵”注意事项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众所周知,“渥堆发酵”是形成和奠定普洱熟茶特殊品质的关键工艺。而普洱茶“渥堆发酵”时必须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1、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发酵的目的,是要获得优异的茶品,满足市场需要。优质普洱茶最基本的质量前提是品质的“合格”。什么才是合格的普洱茶?就外形而言,1979年“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试行办法”的规定是:“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完整、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或带灰白色”;就内质而言,2003年普洱熟茶的原料,必须是品质上乘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非如此,采用云南境内中、小叶种茶胚制成的晒青原料。是不可能达到普洱茶“条索粗壮肥大”、“水浸出物含量≥38%”的要求的。

 

  2、合理确定渥堆茶的数量:渥堆茶数量多少、堆的大孝高低,关系到“发酵”茶的温度、微生物种群及数量、茶堆透气性、茶叶多酚类物质转化的速度和程度。渥堆茶数量过少。堆温低,微生物活性不足,酚类物质转化慢,茶叶容易受“沤”、易“馊”,成品叶底软粘稠,汤浊而欠亮;渥堆茶数量过多,通风不足,堆内茶口十在“无氧”状态下,容易还原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易酸、味苦涩,易导致发酵过度而出现“烧心”,汤色浅薄,叶底硬脆,色黑无光泽。渥堆茶数量的多少,应视晒青毛茶的老嫩,二级以上晒青原料,每次渥堆发酵的数量控制在3000~5000千克,最低不少于3000千克,最好不超过5000千克。三级以下的低档原料,视渥堆场地面积、空间大小,控制在6000~25000千克之间。嫩茶量宜少、堆宜低;老茶量多堆大,堆宜高。渥堆高度控制在70~100厘米。

 

  3、控制水份毛茶补水增湿,是普洱茶渥堆发酵的关键技术。水分过多,堆内透气性差,易缺氧、微生物厌氧菌大量产生,茶品易酸馊、叶底易软烂而粘稠;水分过少,好气性细菌多,温低而干烧,转化慢,达不到预期的发酵效果。掌握的原则是:“高档茶宜少,低档茶稍多”。二级以上高档原料毛茶补水量为26%~31%;三级以下中低档原料毛茶回水量操作中,应注意空气湿度对渥堆茶的影响,雨季宜少,旱季宜多;高温量多,低温量少。发堆过程中,如遇干热风或大风天气,使茶堆表面走水过快的,在每次翻堆时,可适当补充水分,量的多少,酌情而定。

 

  4、控制温度:发酵茶堆的温度高低,是普洱茶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关键因素。保持适当的温度范围,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滋生繁殖,微生物分泌酶的活性、催化活性及速度都会增强并加快,茶叶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也能随之快速转化、降解。但是,微生物的发育和繁殖对温度的要求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在40~50℃微生物发育繁殖最为有利,此温度范围,茶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也是最强的。过高,将大量致死微生物,茶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也会被钝化;过低,微生物繁殖速度慢,茶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不足,不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因此,普洱茶的发酵温度,最宜控制在50~60℃的范围内。最低不宜低于40℃,最高不超过65℃。操作中,应注意茶堆温度的平衡,使堆的四周、表面、堆心温度尽可能的趋于均衡。

 

  5、注意通风:通风透气是普洱茶渥堆发酵的又一技术要求。在一定温湿度作用下,发酵茶叶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变化,微生物大量繁殖滋生、高分子化合物逐渐分解、聚合、降解。如果没有氧气的参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醛类、酮类、类脂、维生素C都难以氧化分解,多酚类物质的脱羟氧化也难以完成。相反的,各种厌氧菌、腐败菌将大量产生,直接导致渥堆发酵茶叶发酸、“沤”、“馊”等,破坏普洱茶的品质。因此,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必须保持环境的通风透气和发酵茶堆的良好透气性。

 

  6、掌握好翻堆时间:翻堆,是普洱茶发酵中,人为调节茶堆温度、湿度、空气等的主要手段,也是控制发酵进程的重要措施。通过茶堆的翻动,观察发酵茶叶的变化,调整发酵茶的位置,使上下、内外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发酵程度的整齐一致。同时,平衡茶堆的温度、湿度,增加透气性,解散“结团”茶条。每次翻堆,解块透气要彻底,严禁简单的移位。操作上,春茶原料发酵的,因叶肉较厚实,不易发酵,翻堆时间间隔较长,次数较多,根据堆的大小,一般10~12天翻动一次。夏秋茶原料发酵的,因叶肉较春茶薄,身骨较轻,容易发酵,翻堆时间间隔较短,根据堆的大小,一般8~10天翻动一次。

 

  7、发酵时间:普洱茶的发酵时间,指从晒青毛茶补水增湿、渥堆开始至发酵适度、茶条呈猪月二F色、陈香显露、汤色红浓明亮,可以“出堆”摊凉所经历的时间。云南属立体气候,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发酵普洱茶所需要的时间不尽相同。春茶一般需60~70天,夏秋茶一般50~60天。低热地区发酵的,时间较短,寒温带地区发酵的,时间较长。大堆较短,小堆较长。

 

  8、发酵程度的掌握:由于市场和消费者喜好的多样性,使普洱茶在“发酵程度”的把握上出现了多样性。半生熟、六成熟、七成熟等关于普洱茶“发酵程度”的描述和与之匹配的产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含混不清。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膏兼具养生保健功效

普洱茶膏兼具养生保健功效!普洱茶膏可以解酒护肝、消食、解牛腻,普洱茶膏的功效很多,今天小编将为您介绍它的养生保健功效。

1、普洱茶膏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它茶类。

它不仅体现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对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果胶类物质可形成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饮用。

2、普洱茶膏经发酵——萃取——发酵——膜过滤后,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

绿茶与乌龙茶则不同,中医所说的绿茶“寒性大”,恐怕都与其内含的大分子有关。同样,未经人工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程的普洱茶(我们俗称普洱生茶),也不能空腹饮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

3、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

普洱茶膏养胃的功效,其关键点在于发酵的品质。实验告诉我们,未发酵的茶叶内含很多大分子物质,在其茶汤温度降下后,导致物质的还原与聚合的化学反应,出现重度混浊或轻度混浊,是发酵过程不够,很多物质没有被充分降解。普洱茶膏属普洱茶深加工的产品,几乎都是小分子,虽然它也存在还原与聚合,但其结果是小分子的聚合,只是茶汤出现偏暗而已。

4、普洱茶膏所含茶叶多酚类(即茶多酚)的含量高于普洱散茶和饼茶。

茶叶多酚类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强血管壁和调节血管壁通透性,从而达到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具有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5、普洱茶膏中所含茶色素是属于水溶性色素,是在普洱茶膏加工过程中由黄酮类化和物和儿茶素氧化聚合的产物。

茶色素能够松弛平滑肌痉挛以解除微动脉高压,协调血管内膜分泌,降低剪性应力而活跃微循环,通过调整红细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黏附性,改善血浆组分以降血黏,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清除自由基以防止脂质过氧化而延缓衰老,因此有很多专家认为茶色素对脑早衰有辅助治疗作用。

6、普洱茶膏含有可溶性总糖(即茶多糖)是目前已知的茶叶中最高的。

这主要是它所采用的原料本身是粗老茶叶所至。普洱茶膏中的茶多糖最明显的生理功能是降血糖,它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浓度,还能够对抗肾上腺素和四氧嘧啶所导致的高血糖,因此,普洱茶膏中所含的茶多糖对人体糖代谢的影响与肝素类似。

很多人喜欢普洱茶是其涨价的原因


  普洱茶新茶“迟到”价格上涨近两成

  昨日上午,在沈阳北方茶城一家主营普洱茶的档口,女店员正忙着将刚刚到货的普洱茶新茶摆上展柜。

  “今年普洱茶新茶到货比去年晚了半个月,价格要比去年贵两成。”女店员一边摆货,一边向身旁的买茶顾客介绍普洱茶近期的行情。

  女店员拿起一块7两重的茶饼举例说,她手中的普洱茶新茶饼现售价为150元,而去年同期,同样规格和品质的茶饼售价为125元。

  据沈阳茶城和沈阳北方茶城多位茶商透露,普洱茶产地遭遇干旱天气,造成今年普洱茶集中上市时间较去年推迟半个月,此外,由于运输成本的上升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普洱茶产地普遍调高了收购价。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普洱茶产地收购价上涨,新茶终端零售价水涨船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在15%~20%之间,此外,普洱茶陈茶的身价也出现15%左右的涨幅。

  上述茶商认为,如果综合天气原因及运输和人工成本上涨因素分析,今年普洱茶价格走高是正常的,15%~20%的涨幅符合市场规律,普洱茶在沈阳市场并不会上演2007年的“疯狂”。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云南省茶叶生产办公室主任杨善禧曾对媒体表示,去年收上来的9万吨普洱茶已经收储,基本能够保证今年的市场供应。

  再现炒作苗头茶商担心“炒风”重演

  提起普洱茶,对茶叶感兴趣的市民不禁会想起数年前普洱茶暴涨暴跌的疯狂行情。

  在辽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陆可俊的印象中,2007年,由于大量炒作资金涌入,普洱茶陷入恶性竞争,原本价值百元的普洱茶身价被炒高到数千元,2007年底,普洱茶市场迅速崩盘,有人血本无归,也有一大批普洱茶生产企业关停。

  据沈阳茶叶市场一业内人士透露,2007年沈阳曾有一房地产老板被普洱茶不断飙涨的身价所吸引,当年共储存近4吨新茶,后期普洱茶泡沫被捅破,地产老板亏了20多万元。

  近日,国内有媒体报道称,南方旱灾造成普洱减产进而影响价格,今年以来,有不少南方游资开始囤积普洱茶,广东省囤茶资金高达上百亿元,其中不乏炒作资金。不少北方资金也开始进入普洱茶市场,囤积茶原料、抢购原料和炒茶等。

  云南一家茶叶公司东北地区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近期,沈阳一企业老板购买了数十万元普洱茶用于投资,为了招揽生意,企业为大客户提供免费一年专业储存的服务,储存地点在广东。

  “普洱茶经过一年的专业储存,茶叶散发的陈茶味和正常条件下储存三年相当。”上述负责人称。

  采访中,不少茶商直言,普洱茶价格上涨并不能排除人为炒作的因素,由于普洱茶减产,今年不少南方游资开始囤积普洱茶,造成普洱茶终端市场供应量减少,价格随后被推高。

  事实上,茶商们也不希望看到普洱茶被“爆炒”,多数茶商表示,2007年普洱茶经历暴涨暴跌后,普洱茶一直卖不动,销售惨淡的局面持续了两三年,面对经营压力,一些茶商低价甩货后转型做了其他生意。

  此轮涨价以质论价

  高档普洱茶成为游资焦点

  最近在云南出差的茶商金女士明显感觉往来于当地的茶商多于往年。

  据她了解,春茶刚上市那几周,在云南双江县,大大小小的酒店几乎全部被茶商占领。和前几年不同,今年的茶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而且出手阔绰。国内茶商中,来自北方的茶商是主力,广东茶商紧随其后。

  与需求量增加相比,普洱茶春茶产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特别是高档的普洱茶因为老茶树暴晒死亡,减产更加明显。因此高档普洱茶自然成为游资关注的焦点。

  一位茶商透露,从南到北都有资金进入普洱茶市场,囤积茶原料、参与炒茶等,保守估计资金已超过数十亿元。

  不过在多年经营普洱茶的茶商陈建雄看来,此轮涨价与2007年之前的炒作有着本质的区别,“2007年凡是普洱茶都贵,价格混乱。这轮涨价主要是以质论价。”

  据《都市快报》或有人借机抛售库存

  据云南省农业厅茶业产业处王姓负责人介绍,今年普洱茶新茶在产地的上市时间与往年相比并未推后,对于在部分地区终端市场“迟到”的情况,该负责人称,问题可能出现在发货环节。

  在辽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陆可俊看来,近期,国内一些地区再次传出普洱茶被游资盯上,可能是一些茶商想借机抛售前几年囤积在手的普洱茶。据其介绍,目前,普洱茶价格炒作主要集中在南方零售终端,并未蔓延至收购环节,另外,沈阳人投资普洱茶的相对较少,因此,沈阳普洱茶市场整体比较平稳。 

对普洱茶的最大争议,来源大概在这里


  前年曾经发过一篇“普洱茶的十大谣言”(可点击),很多非原创的普洱茶公众号都拷贝过了。令人真正郁闷的不是抄袭,而是改动,很多复制者把原文对古树和台地的区分去掉了,那很多结论就不成立了,拿来误导消费者,就不地道了。

 

  比如很多人说普洱生茶性寒,但是由清代至民国,几乎所有的资料记载普洱茶都是“性温驱寒”。有的人把我搜集的这些资料用来证明普洱茶生茶不是性寒的,但没有提到我的前提说的是古树,而且还建议新茶最好放一年以上再喝。这就带来了误解。

 

  很多朋友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和他们的经验不符合,有的人就是喝了感觉腹空胃酸,或者反而致冷,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些经验是来源于台地茶。说实话,虽然市场上写着古树的茶俯拾皆是,但真正古树纯料反而很难碰到。这是商业模式而非古树茶产量决定的,古树茶虽然产量比台地茶小得多,但还不至于一茶难求,关键是消费者得到纯料古树的渠道并不畅通,在大品牌或加盟店里遇到古树纯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参看《三句话》可点击)。

 

  为什么前人的记载和大家现在的经验完全相反,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前人十几条资料全错了,那样就太傲慢了,因为很多人是实地考察过的第一手资料。更大的可能是喝到的茶压根不是一种,现在所谓台地茶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大面积推广的。就像很多人拿着我校注的《香乘》里沉香的记载去市场上对照,发现不一样,这不是古人乱写,如果我们考察国内顶级藏家的藏品,或者日本皇室香料库藏品,会发现和记载高度吻合。因为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所谓“沉香”,其实在古人那里是没法被称为沉香的。

  古树茶山

  台地茶园

 

  台地茶从品种、扦插育苗的方式、高密度种植的方式,高农药化肥的管理,都和古树有本质不同,和古树是不能放在一起讨论的。有的人说,化学成分不都差不多吗?我们的科学还真没到把这事儿说明白的程度,光说茶多酚,茶多酚那是多少种化合物啊?长了上百年的野生人参和园子种植几年的人参,化学成分上也说不太清楚,都说是人参皂苷,但是效果确实不同,所以价格可能差成千上万倍。

 

  遇到新的茶友,尤其是对普洱茶下了性寒,影响睡眠,刮油,醉茶等等结论的茶友,我不会去争论,只需要请他坐下来安安静静喝上一些真正的古树普洱,所有这些结论,让他自己判断就好,对普洱茶的认识基本都会发生一个大的转变。不只是茗寿堂的古树,尝试几百个品种的古树总是有的,基本都和这些结论不符,只有个别的品种例外。而台地茶,则很多和这些印象吻合。当然刚做好的古树新茶喝多了也会有一些不适,口感也不理想,所以存放一下更好,但仍和台地茶的那种体感有本质不同。

 

  这不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我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原因,只能说我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我不反对台地茶,实际上同样是台地茶也有很大探讨的空间。我反对的是以台地茶来冒充古树茶,无论是原料上冒充,还是功能宣传上冒充,都让人无法接受,因为受伤害的是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