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七子饼的来源三说法

普洱茶七子饼的来源三说法

2019-03-1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七子饼的来源三说法!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谕。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有用+10
分享

喝普洱茶,对于老黄片你知道多少?

        黄片说白了就是老茶树上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老叶时间长了会泛黄,黄片因此得名。其实是指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拣出来的这部分茶箐,俗称为黄片。

  老黄片的形成

 

  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一般不会到第四叶;

 

  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

 

  在这两个情况下,杀青会造成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若不把这部分茶菁拣出,制成的饼、砖、沱、珠的条索观感就不漂亮。

  老黄片有个传说

 

  以前老黄片不是主动采摘下来的,因此要喝到成规模、有产量及品质保证的老黄片还真是不容易。现在因为黄片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一些企业和茶农已开始成批量的制作黄片,这样成批量生产的黄片质量就没有老黄片那么优质了。

 

  老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以甘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

 

  对新茶客来说,也许黄片是陌生的。在众多的普洱茶爱好者甚至是发烧友中,真正弄清楚黄片的也没有多少。所谓黄片,说白了就是茶树上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老叶时间长了会泛黄,就称其为黄片或者老黄片。

  黄片比一芽两叶虽老一点,茶叶虽淡一点,但是甜度却较前者高许多,存放得好的老黄片不论茶气、香气、醇厚感以及润滑度都很有自己的特点。黄片原料来源的树种都很好,基本都是茶友期待的老茶树、野茶树上的叶片。

 

  这是因为在茶叶基地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老黄叶的。老茶树上的茶叶,枝叶高大,量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就显得珍贵了,而且陈化后的黄片绝对滋味出众。黄片转化快,丝爽绵滑,回甘迅速,闻香气似有悠悠馥郁兰香。

 

品鉴选购普洱熟茶,清晰区分熟普级别!

  普洱熟茶不同等级的划分依据

 

  普洱茶熟茶(散茶)传统等级划分是以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越高;级别分为特级和一到十级,为满足市场需求在特级以上衍生的宫廷普洱、礼茶、普洱金芽,甚至更独特的普洱皇等,派生副茶小类老茶头等。

 

  普洱茶品质的鉴定,就是识别质量的优劣。普洱熟茶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各自有着不同的品质特征。

 

  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标准有三点:芽头含量的多少,条索紧结、紧实的程度,色泽光润的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普洱茶的质量的优劣除了看外形,更重要的是看内质(即开汤审评)。内质审评主要看四个方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因此,不同级别的普洱茶有着各自的特点,即使同一级别的普洱茶也存在品质差异。

  不同等级的普洱熟茶及品质特征

 

  ▼

  普洱皇

 

  单芽类茶,全部为金黄色的芽头组成。采摘单芽制作,芽头肥壮,原料较难获得,是极为名贵的茶中珍品。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甘,叶底柔嫩匀亮。

  ▼

  普洱金芽

 

  单芽类茶,是精制加工分筛、精选出来的单芽茶,芽叶锋苗紧细秀丽,色泽褐红亮。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回甘,叶底细嫩、匀亮。

 

  ▼

  宫廷普洱

 

  外形条索紧细嫩,金毫显露,色泽褐红(或深棕)光润;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浓郁(或有槟榔香、桂园香、甜香),滋味浓醇、回甘,叶底细嫩、褐红、匀亮。

  ▼

  礼茶

 

  外形条索紧直秀丽,锋苗完整,金毫显露,嫩度接近宫廷普洱,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浓,滋味浓醇,叶底褐红、细匀。

 

  ▼

  特级

 

  外形条索紧细,金毫显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浓郁,滋味浓醇,叶底褐红细嫩。

  ▼

  一级

 

  外形条索紧结肥嫩,金毫显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浓纯,滋味浓醇,叶底褐红肥嫩。

 

  ▼

  三级

 

  外形条索紧结,尚显毫。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浓纯,滋味醇厚,叶底褐红柔软。

 

  ▼

  五级

 

  外形条索紧实,略显毫。内质汤色深红,陈香纯正,滋味醇和,叶底褐红欠匀。

 

  ▼

  七级

 

  外形条索肥壮,紧实。内质汤色深红,陈香纯和,滋味醇和,叶底褐红欠匀。

 

  ▼

  八级

 

  外形条索粗壮,尚紧实。内质汤色深红,陈香纯和,滋味醇和,叶底褐红欠匀。

 

  ▼

  九级

 

  外形条索粗大,松泡,色泽褐红。内质汤色深红,陈香纯和,滋味平和甘甜,叶底褐红欠匀较硬。

 

  ▼

  十级

 

  外形条索粗大松泡,色泽枯褐红稍花。内质汤色深红,陈香平和带粗老,滋味平和甘甜,叶底褐红,粗硬。

 

  ▼

  普洱团茶(老茶头)

  形如团块状条索嫩度较高,色金黄或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浓纯,滋味醇厚、叶底褐红柔软。是熟茶发酵中,由于茶叶内部高分子化合物的分解转化,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叶细胞皱褶收缩,部分高嫩度叶条在果胶的参与下皱结成的“团块状”茶叶,品质较好。

 

  新时代的标准

 

  普洱熟茶分级是口感和销售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时代。普洱茶级别划分是为了方便统一管理、调配省公司每年要甄选出标准样发到各级生产单位,所以不同厂家、车间出产的茶的分级基本是一致的。

 

  但茶叶放开经营以后,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这个标准,当时的一些名词被沿用下来,但各厂商各行其是,也就是说,一些比如说都叫宫廷的茶,其实不是一个级别,也许有的厂家把别的厂家叫特级的茶就叫宫廷。同一个级别的茶,在不同的厂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称谓。所以现在光看名称,参考价值不能绝对,按级别划分的方法的天生缺陷是过于注重茶叶的外观和条索,不足以充分的描述茶的整体品质水平,特别是香气和滋味特征,更无法判断目前茶人追求一山一味、不同场域的茶特色。但就同一个发酵出来的“堆子茶”来说,级别越高的越贵是不会有错的。

 

  2008年国家标准明确了普洱茶的概念,即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质量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不同级数的普洱有着不同的气韵风味,茶人以一颗包容之心,广泛接纳不同茶、不同级别的茶。

 

  级数较嫩的普洱条索紧致较细嫩,金毫显露,褐红,冲泡汤色红艳红浓,陈香浓郁,回甘度好,滋味浓醇厚;叶底细柔嫩,褐红色,多半是做成散茶,或是沱茶,压制成饼或砖(宫庭普洱、礼茶、特级、一级、三级)显得较难得,出于便于珍藏考虑。

 

  级数较粗老一些的普洱(五至十级)一般压制成砖或饼,外形条索肥壮,紧实,色泽褐红,九到十级稍带灰色;冲泡汤色深红,滋味醇和,后期转化较多甜润,浑厚,香气纯和;叶底褐红色。

 

  各人口味不同。有人喜欢较老级次的,喜欢它的醇厚;有的喜欢较嫩级次的,喜欢它的回甘和香气;各有不同的韵味。不能与劣等或优等来绝对化。

 

  熟普最大的特点是陈香高远、色褐红、茶汤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甘滑;最忌讳酸、麻、辣、挂等。这些特点,都是茶品内在品质的表现。品鉴、选购时,除熟知、对比茶品的等级外形外,注意力重点更应放在内在品质的鉴别上。

普洱茶膏的品质鉴别

普洱茶膏的品质鉴别!茶膏,古为皇帝专享,民间只为传说。现御茗堂茶膏的出现,打破了茶膏只为高端人士尊用才局限,爱茶的消费者均可以享用。现在市场上除了御茗堂茶膏,依然还上市着各种品牌的茶膏,但对于茶膏的品质没有系统的一套辨别方法。

陈化周期

茶膏大多指的是普洱茶膏,普洱茶膏有其独特的陈化周期,最长时间为60年,超过陈化期的茶膏,在其内在物质转化完毕后,伴随所含结晶水的变质,茶膏的品质呈下降的趋势。膏体也产生风化戓霉变。市场上曾出现高年份的“老茶膏”,基本是以前民间沿用大铁锅熬制方法制成的现代“仿品”,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丧失殆尽,没有品饮价值,收藏价值与清宫御茶房的制作工艺出品有非常大的区别。

挂霜现象

茶膏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挂霜。茶膏本来黑如漆,随着时间的陈化,会在膏体表面泛出一层白霜。如果白霜越重,证明陈化时间越长,但是不能依据挂霜的多少来明确年份,因为挂霜的因素有时间、存放等方式有关。如果露在自然条件下,挂霜既少且慢,在密闭的条件下则挂霜很快。挂霜的茶膏算是普洱茶膏中的精品,不挂霜的茶膏并不是不好,只是生产时间没有挂霜的长而已。如果茶膏的外观呈现灰色,则是变质的表现,这样的茶膏冲泡后,汤色表现为混浊、呈暗红色,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不适合饮用。

口感

鉴别茶膏最重要的方式是茶膏的口感,普洱茶膏的口感有醇厚度与滑感及特有的沉香味。好的茶膏一定是醇厚度极强(内含物质多)、且滑感甚佳(果胶含量高)、有淡淡的一股中沉香。只有这样品质的茶膏才能达到入口即化、生津极快和回甘持久的特点。

汤色

茶膏的茶汤是鉴别茶膏的很重要的环节。观汤色注重的是通透性与亮度,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萃取的环节比较严谨,品质较好;汤色发暗,且有悬浮物,无通透性,证明杂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