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

“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在制作过程,对原材料的产区是十分重视的,入仓与回仓也是制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那对于普洱茶的“入仓”和“回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入仓”,是指普洱茶在后期存放中为加快化学反应而人为提供的一个高温高湿的存贮环境。入仓普洱茶的氧化速度是不入仓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由这种快速氧化形成的“特殊口感”和“特殊香味”被叫做“仓味”,这种“仓味”有少部分人能够接受,但大多数人都不认同,于是想办法来消除,这个消除的过程就被叫做“回仓”。

 

  “回仓”有多种办法和手段,最典型的是用微波炉烤炙或在太阳下暴晒,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将仓茶移至正常的自然环境存放来慢慢消除“仓味”。那么,“回仓”真的有用吗?

 

  从普洱茶的氧化原理可知,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是:各种碳水化合物分解还原为糖,糖与酵母反应,产生醇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再与各种各样的酸反应,形成酯类化合物。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的环境是内含物质缓慢的链式转化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内含物质的转化就会因“越轨”而产生“异化”,“仓味”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结果。“入仓”是为了加快转化,而这种转化的载体是微生物的“胞外酶”。高温高湿在造就有益菌的同时,有害菌也大量繁殖起来。当茶叶中的“青霉菌”不能抵御“白霉菌”、“黑霉菌”和“黄球菌”时,有害菌群就成了普洱茶“异化”的主角。

 

  “入仓”的普洱茶,轻者表面灰暗无光、有“仓味”。重者表面挂白霜(白霉菌覆盖),中间现“金花”(点状或面积更大的黄球菌),最严重的是整个茶体“褐变”,有机物大量损失而过早碳化。

 

  “回仓”对于遭受轻度破坏的普洱茶来说,兴许有一点点效果,但决无可能恢复其应有的品质。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冷知识,你知道的都有哪些?

  

 

  喝普洱茶,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了……

 

  在喝茶的过程中,不由得会对一些细节和概念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但事实上是怎么回事?

 

  1、普洱茶的第一道是洗茶水?

 

  普洱茶的第一道茶汤基本上是不喝的。一般认为这泡茶汤是用来洗去茶叶的灰尘杂质,这叫做洗茶。

 

  茶叶捡剔,保证茶品的干净卫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茶企重视茶叶生产卫生,在各个环节严格按照食品的标准制作。

 

  2、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

 

  有人认为,生茶对胃刺激性大不能喝。众多生茶粉可能不爱听了……

 

  生茶内含物质高,刺激性稍强。哪怕是肠胃不好的茶友,生茶都是可以适量饮用的。尤其是在午后或者夏日,人体燥的时段饮生茶,清热解暑,让人精神百倍。

 

  3、浓茶可以帮助解酒?

 

  常听人说,酒后喝浓茶,有“醒酒”的作用,这是一种误解,茶叶确实有解酒的作用,但是过浓的茶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相比浓茶,淡一些的茶解酒效果更好,且不伤身体。

 

  4、普洱茶与牛奶同喝会造成骨质疏松?

 

  有说法是茶叶中的鞣酸,能与牛奶中的钙结合,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长久造成骨质疏松。与其不然,与蔬菜相比,茶并不是鞣酸的主要来源,一泡茶中所含的鞣酸是4-6毫克,半杯牛奶中含有120毫克左右的钙,相溶钙的损失不到十分之一,不可能造成骨质疏松。

普洱茶干仓和湿仓会影响消费

  普洱茶的复杂性在于,有太多的因素干扰者消费者,导致消费者的决策成本过高。

  在这个到处都是替代品的时代,决策成本越高,获得的市场机会越小。

  普洱茶的干仓和湿仓的提法,正是干扰决策成本的因素之一。

  当消费者在自己没有弄清干仓和湿仓之前,对于普洱茶产品,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它是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可自己不会购买它,因为买它并消费它会冒很大的风险!

  我们曾经谈到过湿仓茶(见《湿仓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湿仓茶造成了两个不好的结果——
       

  一、假茶泛滥。

  市场上众多的老茶,其实大部分是用湿仓茶假冒的。这种“老茶”不仅外观难以辨别,即便是味道,也存在以假乱真。因为,真正喝过老茶,懂老茶的消费者,实在是少之又少,连大多数的普洱茶经营者,也没有机会品尝到老茶,更别说自己卖老茶了。

  二、消费教育。

  湿仓茶在广东和香港较为普遍,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了一大批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脆弱的心智当中,固执地认为只有湿仓茶的味道才是纯正的普洱茶味道,因此当他们真正喝到好的普洱茶时,反倒认为那是不正常的。

  其实,认为湿仓茶就是普洱茶正宗的味道也没什么不好,关键在于湿仓茶在制作的过程中,造成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残留其中,对身体不是有益而是有害,这与普洱茶健康的特性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我是反对湿仓茶的。

  干仓茶是对应湿仓茶而产生的概念。

  现在主流的消费观念认为,干仓才是普洱茶储存的最佳形式,认为干仓滋味正宗,是真正的普洱茶的味道。

  我不否认这样的说法,相对于湿仓而存在的干仓,在普洱茶的卫生和安全方面,自然比湿仓要好得多。

  问题在于,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要想让其明白什么是干仓,什么是湿仓,所要花费的教育成本,恐怕不是某几个企业就能完成的。道理是很简单,作为普通消费者,买茶叶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解渴和待客,基于这两点简单的需求,还要花时间去了解这么复杂的产品知识,这样的决策成本和冒险,使普洱茶在竞争还没开始就失去了机会,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论是干仓还是湿仓,不论储存条件和技术怎么样,这些都是普洱茶成为商品之前的基本功,是属于制造商品的环节,按理说是不需要告知消费者的。但普洱茶的营销偏偏将这些企业应该做的事情,摆在消费者面前使其决策,而消费者一旦决策失误,便会承担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宁愿选择替代品也不会去冒险!

  另外,不论干仓还是湿仓,都是民间的说法,没有明文规定什么是干仓而什么是湿仓。

  综上,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干仓优于湿仓。但在营销上,强调干仓或者强调湿仓,都会增加消费者购买的决策难度。所以,最好什么都不提。来自云南普洱茶论坛,文/娄自田

云南普洱茶资源及茶文化作系统的实地采访考查

  作为“植物王国”的云南,创造了影响深远的栽培种植、食用饮用、交流传播文化。这当中,茶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

        2005年10月13日,《云南日报·文史哲》推出《云南古茶树的重要性与文化价值》一文提出:茶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对开展我省茶文化旅游有重要的价值。

         次年,云南日报与昆明五华房地产公司联合,对云南普洱茶资源及茶文化作系统的实地采访考查,编出了《正本清源说普洱》《茶马古道:从普洱出发》《普洱茶都品普洱》《“丢落人”:永不丢落的茶》《谁是帮崴古茶的历史主人》《易武制茶》《“瑞贡天朝”:易武茶的最高荣誉》《景迈芒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茶园》共10多篇系列文章。

        其中,《板山祭茶》一文,用田野考察报告的形式,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宁洱县勐先乡板山“祭茶祖”习俗的全过程。随后,陆续刊出了《“普茶”“普洱茶”即“濮茶”》等深度研究性文章,提出云南古代“濮人”(布朗族先民)是最早的种茶人的观点,得到学术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