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泡普洱茶所用的茶器也是有讲究的

泡普洱茶所用的茶器也是有讲究的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冲泡普洱茶的茶具相对来说比较宽泛,但无论是何种器具都必须保证干净、无异味。这两点是对茶具的基本要求,否则就谈不上泡好茶。即便是清洁的茶具,在冲泡前也要用泡茶水烫洗一下,既有简单的消毒作用,亦可去除异味。异味可是冲茶的大忌,车智屏说这个异味也包括我们通常认为是好闻的气味,譬如他是绝对不允许喷过香水的人来泡茶的。

  在云南茶区,原生态的普洱茶冲泡是在搪瓷缸子或土砂罐里进行,而藏区的则习惯用铜壶熬煮普洱茶。不过,对于追求更精致生活的人来说,茶具可以尽量选择些精美而实用的紫砂壶或是盖碗之类的器具。有些人喜欢冲泡时观赏普洱茶的汤色,用玻璃器具冲泡也是一种选择。至于分杯而饮的器具,其样式、质地就可随意了,只要能营造出优雅、静心的氛围就好。
        

  说到紫砂壶冲泡普洱茶,这或许是最佳的选择,因为紫砂壶可以减轻普洱茶中存有的杂味。选用紫砂壶应选择那种壶壁较厚,壶口出水流畅的,这样更能保证每一泡茶的口味均一。壶腹最好选择圆形,茶叶在这样的空间里更容易舒展,从而能把普洱茶都有的圆润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

  至于盖碗,因为出汤方便、更易操作,上手也较简单,可以说是大多数人;中泡普洱茶的最佳选择。冲泡时可以根据喝茶人数的多少而选择盖碗的大小。白瓷盖碗配上普洱茶或红润或栗黄的汤色,无形中会令人更加赏心悦目。

  对于煮水的器具,很多人就不讲究了。也对,只要将水烧开了不就得了嘛。管它是电磁加热还是酒精加热的壶呢。不过,我特意逛了一下北京的马连道茶城,发现了目前为止我认为最漂亮也是在北方最适合冲泡普洱茶的煮水壶——铸铁壶。

  孙海斌在马连道茶城有个自己的店铺,他说自己是个普洱茶的忠实拥趸,铸铁壶便是他多年来终于找到的冲泡普洱茶的独门利器。他说,泡茶讲究水滚茶靓,但往往因海拔、气压、季节等因素影响,沸水的温度有时很难达到沸点,尤其是高原地带。我们都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水的沸点就下降0.6度,水温自然也会跟着降低,但铸铁壶对提升水温有着显著的效果,这与铸铁壶突出的导热’胜和密度不无关系。

  铸铁壶多产于我国和日本,又尤以日本的工艺见长,孙海斌收藏的几款铸铁壶就全是出自日本的名师纯手工打造,他说。即便我们北京海拔不高,水的沸点基本能达到100度,但如果在冬季用它泡茶,无疑对更久地保持水温有极大的帮助。加之铁器煮水能释放出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亚铁为人体所吸收,又可以软化水质,因此用铁壶煮出来的水不仅会微微带甜,更比一般的壶煮出来的水水质更显柔滑。

  听孙海斌如此一说,我顿时就有买把铸铁壶回家的念头,但一打听价钱,好家伙,最普通的一把壶也要两三万块钱,我看还是算了吧,有这钱还是先买两饼好茶来得更实惠一点,至于冲茶嘛,还是先拿我家的“洋铁壶”过渡一下吧。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文革砖

  中茶公司从1967年开始生产砖茶,即将紧茶的原料压制成砖块形。当时,文化大革命伊始,故将“文革”开始后十年左右的茶统称为文革砖。

 

  文革砖在包装上有近百种,并有前、中、后期之分,但口感各异。较为热门的文革砖当属“文革”中后期生产的茶品,该批茶于“文革”即将结束时大量产制,并存放于极度干净的仓储环境中,茶品及口感俱佳,可以说是同时期茶品的典范。

 

  由于文革砖经过了数十年的仓储,而存于仓底、仓中和仓顶的茶叶,其口感及品质相差较大,在收藏时需注意鉴别。优质的文革砖具以下特点:

 

  一、砖形奇、体坚、质松;

 

  二、茶底粗枝大叶、芽头缺,条索细,掺有梗;

 

  三、网纹粗,没钉纹;

 

  四、一分熟,掺熟茶碎。

 

  以上心得供以参考,以期共飨佳品。

普洱茶文化的两种形态(下)

  昨天我们聊了普洱茶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特色文化,今天我们聊关于汉族的文化部分。

 

  普洱茶正式进入汉族腹地大致可以追溯到明代,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我们甚至能发现普洱茶与绿茶的关系。在现代人眼里,普洱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外形,通常情况下绿茶是不会出现茶饼、茶砖这些外形的。但实际上,在宋代甚至更早的唐代这种情况完全是反过来的。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一句“散收无采造法”足以说明普洱茶早期的外形。

 

  而茶砖、茶饼在唐代就有了,到了宋太祖设立北苑贡茶之后,绿茶更有了独特的外形。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龙团凤饼是采用福建北苑产的鲜嫩茶芽精制压印而成,因茶饼表面在上印有凹凸龙或凤的图形纹饰而得名,有些茶饼表面的还用纯金镂刻金花点缀,华美之极。

 

  汉族与云南少数民族的茶马贸易也是在宋代才开始繁荣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云南少数民族来到汉地,看到了龙团、凤饼这些绿茶的样式后,才开始研究普洱茶采摘加工。所以才慢慢有了现在普洱茶的这些样式。

 

  到了明代,由于龙团凤饼造价过于高昂,被崇尚简谱的明太祖朱元璋取缔。喝茶采用民间的方式,散茶冲泡就可以,至于宋代流行的点茶法一概不用。这就演变成云南人学习了汉族的制茶技术,而汉族本身因为历史原因放弃了与之相似的绿茶加工技术。

 

  有人谈普洱茶文化,总希望将普洱茶与绿茶、红茶这些传统中国茶类分开对待。尤其是人工发酵技术带来的熟茶更促使普洱茶成为一个独立的分类。

 

  茶可以有类别,文化不应有界限。普洱茶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更应该求同存异。脱离了整个中国茶文化体系,普洱茶很难走远。

普洱茶故乡的浪漫品茶之旅

怀着对普洱茶的强烈好奇,2006年国庆大假期间,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思茅的普洱探访之旅。

乘着晨雾,我们穿行在原生态的森林中,群山连绵起伏,茶叶飘香。在景色秀丽的茶海中,一组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弥漫着强烈的中原文化与思茅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相交融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身着拉祜族民族服饰的导游小陈带我们走进普洱茶博览苑,首先参观的是雄伟的普洱茶博物馆,博物馆左边楼梯旁挂着直径2米的普洱茶圆饼,右边悬挂着胡锦涛总书记今年7月份参观茶博苑的照片;上了二楼,3540万年前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普洱茶的先祖、云南多处古茶树的照片和标本、马帮和茶马古道的实物与照片、2000年来普洱茶的史料实物与放大照片、珍稀普洱茶茶饼及茶具向我们展示了悠久的普洱茶文化

相邻的“村村寨寨”以傣、拉祜、佤、彝、哈尼五种民族民居式样建设,组成了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村落。与村村寨寨紧挨的是嘉烩坊,这里的建筑物古色古香,街面上的普洱茶和相关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人在街中行,仿佛又回到久远的古代。博览苑里规模最大的建筑要数品鉴楼,亭台楼阁全仿中原的古建筑式样。茶楼中的茶室宽敞典雅,配以与普洱茶相关的屏风、对联、匾额、石刻装饰,构成高品位的品茶、赏茶环境,在品茶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多姿多彩的茶艺表演和民族歌舞节目,领略普洱茶的神韵。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采茶区和制作坊,亲身感受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在导游小陈的示范下,我们头戴草帽、腰挎背篓像模像样的采茶。采茶归来,将茶叶放入铁锅中,戴上手套翻炒,炒后的茶叶失去鲜活的脉络,娇嫩的叶片变得柔软,略为发黄卷曲,散发着青叶的浓香。继续戴上手套揉茶,用手顺一个方向揉捻茶叶,揉出茶汁、捻出条索,揉茶工序完成后,基本固定了茶叶的形、色、味。放进消毒烘烤机内灭菌干燥,然后装入蒸筒内湿蒸十多分钟,放上内飞,倒入纱布袋中,收拢纱布袋后挤紧,成一个团饼,放到压茶石下压饼,人站石上,左右扭转,均匀压饼,最后从纱布袋中小心谨慎取出压好的茶饼,棉纸包装完毕后,历时三个多小时的一个普洱茶生饼就做好了,接下来需要等待的就是自然发酵的过程。茶在一天天成长、在变化,让它见证着我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晚上,我们住在茶博苑的“村村寨寨”中的拉祜人家,漂亮的拉祜姐妹茶艺师为我们制作地道的拉祜烤茶,她们先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放入茶叶(大叶种绿茶)边抖边烤,到茶色焦黄时,用稍大土罐中的开水冲入小土罐,煮沸后倒入小土陶茶杯中饮用,喝上一口,甘甜中有焦香,别具特色。

导游小陈怕我们不习惯,晚饭后来陪我们品茶,讲茶祖的传说、拉祜族崇拜葫芦的故事、佤族祭人头的典故、布朗族接天水的故事和板山贡茶的传奇,故事随烛光忽明忽暗,穿越千年的时光,也许有一缕叶脉,诉说着经年的陈香与醇厚,让时间有了颜色与味道。

夜渐深,众人散去,窗外亿万星斗,千百虫鸣,月明中秋,薄雾翻卷,吸纳着天地灵气,与万亩茶山共眠,与普洱茶相伴着老去。思茅,多民族边区,万种风情,铸就了普洱茶这一特殊的茶品,让我们有机会在宁静甘甜中感受上苍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