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盖碗与飘逸杯泡出来的普洱不是一个味儿的

盖碗与飘逸杯泡出来的普洱不是一个味儿的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自述:为了在单位喝普洱方便,买了个好点的飘逸杯。但泡起来味道明显不一样了,还是盖碗泡出来的好喝。不知道是自己还不会用飘逸杯,还是真的茶具不一样导致的?
       

  普洱似毒:和投茶量有关系。

  波婆摸佛:飘逸杯比盖碗要闷一些,茶味没有盖碗还原的好。

  木可:单位喝茶叫解渴,家里喝茶称品味,壶朋茶友在一起为品茗。

  静电之海:有区别。首先器皿材质不一样,导致泡茶方式、方法也不一样的,具体说就多了,慢慢琢磨吧。另:飘逸杯要选食用级塑料和食品级304钢珠。

  清庐:通常飘逸杯都比盖碗大,加大投茶量,加个公道杯,即泡即出。

  不语:不能闷茶,公道杯很要紧,飘逸杯应该用玻璃材质的,塑料的不锈钢的,实在太糟蹋茶了。随手烧和公道杯一定得有,不然太痛苦了。

  藏茶:飘逸杯比保温铁杯塑料杯好多了啊,我上班就飘逸杯。简单,能控制。看到有人用铁杯子泡绿茶就不寒而栗。

  茶扬茶逸:飘逸杯适合牛饮。碗盖适合品饮。

有用+10
分享

如何鉴别普洱茶新茶的陈化价值?(下)

如何鉴别普洱茶新茶的陈化价值?(上)
 

  足够长的个人存茶历史

 

  为何需要强调在建立信息库后需要有足够长的个人存茶历史?因为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说,在决定开始个人存茶后,往往便会买一堆茶回来先放着再说。那么,这个时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计划。因为只有持续地跟踪一片新茶的转化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品饮一番,了解这片茶的变化,才能够有效地掌握这片茶的陈化脉络。

 

  不管这片茶是往好的方向转化还是越变越差。通过持续地跟踪记录,除了了解这款茶之外,如果茶友的个人信息库建立得足够完善,还可以通过这款茶来了解这一类普洱茶的陈化脉络。那么,这个时间需要多长?

 

  笔者觉得这个时间至少需要5年以上。为何是5年?而不是3年?8年?因为按照现在普洱茶后发酵主流观点来说,5年时间是可以判断一片茶是否可以“越陈越香”的一个时间点,也就是说一片茶是否有前途,在第五年时候,大部分人都可以下结论。而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在其刚出厂时候就加以判断。

  若是等到市场认可了某款茶的陈化潜力,那么其价格往往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假定一个人从2009年开始存茶,2009年他购入一片大益的2009年第一批次的7542普洱生茶,经过5年的变化,他如果能过坚持做到每隔一段时间就品饮一次,那么他对这片茶的转化脉络肯定非常清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这片茶,对于这一类型的茶的前期转化将会有非常“立体”的认知。

 

  当然,没有人是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去鉴别普洱新茶的陈化潜力。所以,学费茶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学费茶就是买错了的茶,称之为交学费。事实上,学费茶是所有人,包括喝茶人,包括茶商都会遇到的。笔者相信所有具备个人茶仓的茶友以及存有大量普洱茶的茶商都有过判断错误、买错茶的经验。不过不要紧,交学费只是为了避免将来浪费更多的金钱、时间以及精力。

 

  在建立完个人信息库以及具备一定年限的存茶历史外,还需要有足够好的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存个茶而已,判断一片新茶是否具备陈化潜力而已,怎么会跟归纳能力、逻辑思维扯上关系?事实上,归纳能力与逻辑思维对于鉴别普洱新茶陈化潜力而言,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个人信息库以及存茶历史。

  足够好的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

 

  对于人类而言,归纳能力与逻辑思维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因素之一。对于鉴别普洱新茶陈化潜力而言,足够好的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存茶人将每天喝茶、存茶中所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脑海里。

 

  因为从尝试不同的新茶,跟踪一款茶的陈化经历中,是会获得大量信息的。如何将这些信息按照规则存储于脑海之中,是建立个人信息库以及从存茶历史中获得经验、知识的基础。如果不懂得或者不善于将信息分门别类,那么,你的个人信息库将仅仅是一堆信息的胡乱堆栈,而无法对信息形成有效应用。如果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去归纳信息,那么当你要调用信息的时候,就会发现十分的迅速有效。

 

  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了上述的一、二、三点,便会发现原来判断一片普洱新茶的陈化潜力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笔者举个例子,比如以市场热门茶品2003年301批次金大益为例,因为在这片茶还是新茶的时候(2004年),笔者就喝过,并且购买了一些,而且笔者每年时不时拿出来喝一下。所以,这片茶(2003年301批次金大益)对笔者而言,从新茶到今天的变化脉络都很了解也很清晰,并且储存在脑海里。

 

  所以,当笔者以后再喝到一款新茶的味道如果跟当初2004年时候喝到的301批次金大益味道类似,那么笔者便知道这片茶将来的陈化脉络为跟2003年301批次金大益接近。

 

  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子里具备了足够多的从新茶变成老茶的样本的时候,你也就发现自己在喝到每一款新茶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拿这款茶跟你以前接触过的一些茶(这些茶应该都已经变成老茶,无论转好了还是转差了),那么你必然也可以大致地判断出这片茶有没有陈化的潜力。

  总结

 

  正是因为如果要具备一定的普洱新茶陈化潜力的判断力所需要的时间、精力都不菲。所以,大家才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在网络论坛上发问“某款茶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当然,即便一个人具备了足够长的存茶经验、足够大的茶叶信息库,依然无法对所有新茶都做出陈化判定。原因很简单:a、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收藏及品饮所有普洱茶;b、普洱茶的乐趣就在于变化。

 

  所以,从笔者开始接触普洱至今,有不少茶是被看好后但是转化不甚理想的。同样,也有茶一开始是不被大家看好的,然后又异军突起的。因此,笔者一直强调对于新茶友而言,多喝,多看,多想,少买才是正确的习茶之路。学习茶,不管是普洱还是其他茶,没有终南快捷方式。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多思考,才会有所得。

 

  当然,最惨的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甚至付出大把金钱,却得到一堆错误信息。身边并不是没有这样的茶友。( 凹凸/图)

普洱七子饼茶冲泡程序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产于云南,属于紧压茶,其外形美观,熟饼色泽红褐油润(俗称猪肝色),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厚回甘,带有特殊陈香或桂圆香。其普洱七子饼茶喝法及冲泡程序及其讲究的。
 
普洱七子饼茶冲泡程序:
 
1、将切开的茶饼置入滤杯中,约10克,再煮开的沸水注入约茶具容量1/4的位置,盖末茶叶。
 
2、等待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3、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第一杯香浓醇和的七子茶就泡好了。4、在品茶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不用弃掉,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七子茶又泡好了。
 
5、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6、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往后推。

【普洱茶再发现】香竹箐:穿越时空的证明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常常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就像茶树的起源说,在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一系列野生大茶树被发现之前,不少人以为茶树起源于印度,理由是1824年英军少校勃鲁士,在印度的沙地耶发现一棵树高13.1米、树围0.914米、树干直径0.29米的沙地耶野生古茶树,并据此认定印度是茶树的原生地。当然,这个偏颇的判断,早已为无数有力的证据所驳倒。

香竹箐大茶树,就是一个穿越时空的证明。

位于凤庆县小湾镇华峰村香竹箐的栽培型古茶树,据专家科考鉴定,认为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的大茶树,它生长在海拔2170米的香竹箐山坡上,树围5.28米,树干直径1.85米,尽管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可香竹箐古茶树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它树冠如盖,树幅达7×8米,被民间誉为茶王之母。

被称为“茶祖母”的树龄3200年的香竹箐古茶树

至于古茶树的树龄,由于目前仍然没有十分精确的方法,因此只能是推测。据北京市农展馆馆长王广志先生用同位素方法推断,香竹箐古茶树的树龄已达3200年以上;2004年初,日本农学博士、茶叶研究专家大森正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博士等对香竹箐古茶树进行测定,均认为树龄在3200至3500年之间。

在云南,现今还生长着世界上最大、最粗、年代最久远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

思茅市镇沅县千家寨干径1.2米的野生型古茶树、思茅市澜沧县富东乡邦葳村干径1.14米的过渡型古茶树、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干径达1.84米的栽培型古茶树,这些跨越时空的巨大古茶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尤其是香竹箐大茶树。

作者与守护茶王的村民合影

香竹箐大茶树不仅是生活在凤庆的先民们贡献给世界栽培最早、成活最久、树干最粗的古茶树,更是人类发现、利用、驯化、栽培、传播古茶树种质资源最早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有力证据之一,是人类种植史上鲜见的、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它与千家寨的野生型古茶树和邦葳的过渡型古茶树一道,构成了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区域、云南西南部的澜沧江沿岸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无可辩驳的活证明。

种植香竹箐古茶树的人们早已消逝在时光中,没有人能够看得清他们远去的背影,只有依然屹立着的古茶树,传递着一丝远逝的生命气息。把名字写在树上,名字与树一样的长久。

作者测量香竹箐古茶树

香竹箐古茶树的生命力,与其说是茶树本身具有的,还不如说是因为凤庆这块土地是茶树生长的天然乐土,它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征,保证了大茶树生命的延续,使其能够向我们展现三千多年不凡的成长演化史。

字光亮先生在《论世界之最的云南凤庆香竹箐古茶树》一文中说,

中国和印度都有野生茶树生存,但印度的野生茶树很小,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的时候,中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进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香竹箐古茶树3750年来健壮地屹立在中国云南凤庆这块神奇的沃土上,向世界充分展示古茶树种质资源天然宝库独有的丰富的最原始的茶种;是世界茶树起源、驯化、栽培、利用最早的活见证,坚实地铸就起了中国是茶树的原生地,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区域,云南西南部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云南西南部的凤庆县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带之一的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的确,香竹箐大茶树,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活着的茶叶发展史,以它为代表的大量栽培型古茶树的存在,完好地保存着茶树不同进化阶段的种性、种质特征,为科学研究世界茶树的进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标本”。

作者考察香竹箐大茶树与村民交流

对于植物科学来说,大量不同阶段类型“活标本”的存在,就为植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丰厚的物质基础,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香竹箐古茶树生长在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水分充足、土壤优质的U字型澜沧江江湾地域,千百年来极少受到污染,长到世界第一粗,仍枝繁叶茂、形如华盖,它的种质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虫、生存能力强、生命年限长,适应性广等优点;为当今世界发展无公害的高优生态茶园,提供不可再生的最佳的活“祖种”,为培育无公害的高优生态茶种提供了基因源,也为科学研究有性、无性、杂交、细胞等培育无公害的高优生态茶树良种,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和利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