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功效>普洱茶的作用及用法解读

普洱茶的作用及用法解读

2019-03-19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普洱茶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那么普洱茶的作用及用法你们了解有多少呢?知道普洱茶有哪些作用,有什么特色的用法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关于普洱茶的作用及用法的介绍。

  普洱茶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还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叶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种茶叶,茶多酚经研究具有养颜、增加皮肤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线,是皮肤的有效保护剂。茶多酚因含大量亲水性基团,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水份含量。茶多酚还可以使皮肤增白,消除皮肤色斑。

  普洱茶的作用中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的功效尤为突出。

  普洱茶的作用那么丰富,且普洱茶的用法也有很多,下面就讲讲普洱茶的用法。

  一、花式饮用法

  1、冰镇普洱

  普洱茶变冷后也风味十足。可将泡好的普洱茶冷却,置入冰箱冷藏,取出饮用时,口感清凉醇和。普洱茶本就具有良好的解渴、防暑、提神作用,冰镇后更为显著。

  这一款适合夏天饮用。

  2、蜂蜜熟普

  普洱茶早在唐朝就远贩西藏新疆等地。那时西北人喝茶,都会加奶、盐、蜂蜜等调料。现代的蜂蜜熟普,是将冲泡好的普洱熟茶稍微冷却,加入蜂蜜而成。口感甜而不腻。

  普洱熟茶和蜂蜜可谓绝配:两者皆营养丰富,并具清肠排毒等诸多功效。尤其是普洱熟茶温和的茶性及显著的护胃功能,能够抵消蜂蜜对寒性肠胃的刺激。长期喝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这一款适合注重养生的人士。

  需要注意的是:沸水会破坏蜂蜜的营养,所以等普洱茶冷却至50-60℃时加入蜂蜜,营养效果最佳。

  3、熟普奶茶

  将冲泡好的普洱熟茶加入牛奶,制成奶茶,口感醇和润滑。普洱茶以回甘著称,茶入喉后,口中留有阵阵甘甜。而牛奶独有的奶香,则与茶香、茶甘交相映衬,让唇间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这一款适合有喝下午茶习惯的时尚人士,辅以中西茶点更佳。

  4、菊花普洱茶

  用普洱茶叶和贡菊,以3:1的比例置入茶具,一起冲泡,口感清爽。菊花清热解毒,普洱茶性温和,两者同时饮用,性能调和,功效倍增。

  这一款适合热性体质者。

  5、枸杞普洱

  在普洱茶叶中投放枸杞若干粒,共同冲泡,口感清爽。枸杞明目,普洱有抗辐射的功效,两者同时饮用,效果相辅相成。

  这一款适合学生、白领、文化工作者等用眼频繁、使用电脑人士。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不做成散茶的六大原因

普洱生茶不做成散茶的六大原因

喝过普洱茶的朋友们都知道,好的普洱茶一般都是有形状的,常见的有饼茶、沱茶、砖茶瓜茶、散茶等几种形状,我们在超市里经常看到有茶叶柜台,用一个大的玻璃罐子装着的散装的普洱茶,这种一般都是普洱熟茶。而生茶多为饼状、沱状、砖状的,很少有见散茶的。

为什么普洱生茶很少有见散茶存在放的呢?

1.运输

早在几千年之前,我国西南地区的商贸之路“茶马古道”就已经开始担负着西南地区的贸易重任。而在茶马古道上的商队,中国往外输出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云南的普洱茶,古代的物流并不发达,运输基本上全靠的是马或者骡子来驼着走。

如果全部装的是散茶的话体积过大,这样会大大的减小一次能运输的茶叶数量。如果把同等体积的茶叶蒸压成饼或者砖的话,这样可以增加一次马队能够运输的茶叶数量。

2.规范

古代因为外贸交易,政府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做了一些强制的标准,用来标准化茶叶交易,这样可以方便政府收税和更方便的交易。如一提饼茶是7片X每一饼茶是357克约等于2.5公斤。一箱茶叶为12提x2.5公斤一提约等于30公斤。这样一来即方便买卖,又方便收税,同时也方便茶叶厂家的管理。

3.转化

这一原因当然是后来意外发现的。普洱茶属于后发酵的茶叶,特别是生茶,在茶叶制作完成之后,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长时间的陈放期,因为他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自然转化,所以不能和空气接触的过于充分,不然茶叶中的很多微生物都会过快的被氧化掉。不利于酶在其中慢慢转化。

压成饼状可以有效的阻隔里面茶叶与空气的接触,而增加茶叶之间物质的转化和合成。这样就可以让茶叶有一个缓慢的转化时间,后期让茶叶的口感变得更好。

4.防潮

普洱生茶需要长时间陈放,但是茶叶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吸附力强的东西,所以如果过分的和空气接触,很容易就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如果分份过多就会出现受潮发霉的现象。一饼再好的茶叶只要受潮发霉了,基本就没有一点价值可言了。饼状的茶叶可以保证茶叶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尽量少,这样就可能防止茶叶大面积的受潮发霉现象。

5.聚香

陈放时间长的普洱生茶会在自然转化过程中产生特有的香味,如果把茶叶陈放在空气中时间过长,茶叶的香味很快的就会散发掉。这样会十年二十年的普洱生茶没有一点点的香气。这就让普洱少少了一分色彩了。

6.酶促

普洱生茶的后发酵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氧化的过程,这个反常反应中主要是外部酶在期中起作用,从而推进茶叶内部的物质发生变化。外部酶更喜欢在紧压茶的环境中生存和作用,如果茶叶以散茶的形式存放,那么整个氧化过程就会变成酶自身的氧化过程,这样会让茶叶内的有益菌很快的消失死亡,茶叶的转化结果也很难有非常好的成果。

读完以上的文章您应该知道,普洱生茶几千年来都要压成饼砖沱这些形状,其中还是有很大的学问的。

普洱熟茶怎么评审?手把手带你审评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怎么评审?手把手带你审评普洱熟茶

上期与大家聊到了生普茶的审评,我们知道茶叶审评与让你身心愉悦,色、香、味俱全的泡茶不同。审评是将茶叶的优缺点全部挖掘出来,一览无余的展示在你的眼前。再通过你的感官,以不同茶类的特定标准,来衡量一款茶叶的优劣,并找寻这款茶叶在工艺过程中的缺陷。

本期,我们将带领大家审评熟普茶。熟普是后发酵茶,出世的时间相对不长,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长达近两个月的渥堆时间。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人为的干预下,有控制的让茶叶长菌的过程。但这菌长得好不好,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会因为不同茶厂的“控制能力”不同,茶叶呈现千差万别的姿态。

茶叶审评不仅仅限于口感滋味的和谐度,主要由5个因子来决定,分别是干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每一项的比重依据不同茶类的特点,略有不同。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来评评不同厂家生产的熟普洱。

首先是干茶外形,依靠视觉触觉来鉴定。级别的划分是以嫩度为基础的,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二是看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是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完成第一印象后,便是开汤审评了。生普茶通常采用称取5g茶样,使用100℃的过滤水或纯净水,在250mL的审评杯中冲泡5分钟,再将茶汤倒入审评碗中备用。

首先嗅香气,以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贯穿审评始终。开汤后首先是热嗅了,此时主要判断香气的纯度,特别是区别杂味、霉味异味。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汤的审评杯,另一手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杯盖不能完全打开,只能在鼻子靠近处,打开一半,并迅速地嗅一下,立即盖好。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长,因嗅觉易疲劳,易失去灵敏度。

然后看汤色,普洱熟茶汤色一般以红浓明亮为佳。好的普洱熟茶的汤色就其品质的不同,呈现宝石、红酒、玫瑰一般艳丽,似琥珀一样晶莹。如果汤色黄、橙色过浅或深暗发黑为不正常,汤色混浊不清属品质劣变。

然后是温嗅了,此时主要判断普洱茶香味类型。普洱熟茶陈香浓郁,或似槟榔香、枣香、甜香。

接着审评滋味,品质上乘的普洱熟茶的滋味应具备甘、滑、醇、厚、顺、柔、甜、活、洁、稠的特点,反之,如果茶汤中品尝到麻、叮、刺、刮、挂、酸、苦、涩、燥、干、杂、怪、异、霉、辛、飘(浮)等的普洱茶,均为品质不佳的普洱茶。审评滋味一般以50℃左右较符合评味要求,如茶汤太烫或茶汤温度过低都会影响正常评味。

最后是评叶底,要充分发挥眼睛和手指的作用,手指按揿叶底的软硬、厚薄等,再看芽头和嫩叶含量,叶张卷摊、光糙、色泽及匀度等区别好坏。普洱熟茶叶底色泽以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碳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都属品质不好。

盖碗冲泡普洱茶的方法普洱茶的冲泡

盖碗冲泡普洱茶到底有哪些技巧方法呢?小编今天就根据普洱茶的特点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盖碗冲泡普洱茶的方法普洱茶的冲泡

一. 温茶器

泡茶前先将沸水注入盖碗,一来有清洁茶具之效能,二来能提高茶具之温度令其完全发挥茶叶之色、香、味的本质。

二. 洗杯

使用杯洗清洁

洗杯方法有两种,使用杯洗或只用品茗杯清洗。两种方法都是先置热水于杯洗或品茗杯中,再置放品茗杯于上面转动,务求使整个品茗杯清洁干净,如果独饮的时候便只可用杯洗。

三. 置茶

可以直接用茶则置茶,投茶量则视乎所冲泡之茶类与及个人之口味。

四. 洗茶

茶叶是农产品,需要洗茶,只需注水于盖碗中,3秒倒出茶汤便可。

五. 注水

注水时最重要是注意水温,因为不同的茶叶要不同的水温,普洱茶适合用沸水冲泡,如要降温则可能要用茶海或公道杯降温。注水于盖碗时可高冲,使茶叶滚动。

六. 浸泡

盖碗浸泡时可用盖来翻动茶叶,使茶叶更易散开。

七. 出茶

关公巡城

出茶时可先倒入公道杯中,再倒入品茗杯。亦可直接倒入品茗杯,先将品茗杯整齐排列,以打圈式倒茶 (亦叫作关公巡城),令每个茶杯都平均注满,直到后来每滴倒下时 (亦叫韩信点兵)也要平均滴下,使每杯的茶色及茶味浓度亦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