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包忠华专栏:关于普洱茶“自然仓”那些事?

包忠华专栏:关于普洱茶“自然仓”那些事?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包忠华专栏:关于普洱茶“自然仓”那些事?

关于“自然仓”那些事?前文我讲了云南作为普洱茶原产地,具有“茶树资源、加工工艺、自然仓储”三个核心价值(点击《包忠华专栏:什么是普洱茶原产地的核心价值?》可阅读)。能讲是核心价值,首先是特殊存在的主客观条件,一句话“你不具有我具有”。核心价值如何体现?如何转化成现有生产力及经济价值?

云南只要有古茶山,名茶山的地方,现已成为茶山游、自驾游、茶山体验游的热点,得到国内外游客、茶人的青睐,已成为云南旅游的新亮点、新增长点,这是茶树资源核心价的体现。加工工艺包括茶山上各民族的初制加工工艺和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如以版纳州勐海县、普洱市思茅区、临沧市双江县等地,已形成了普洱茶精深加工工艺及强大的产能基础。

我今天重点谈云南“自然仓储”的价值转化,一个新概念、新体系的形式,能改变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轨迹,形成一个新业态。“自然仓”是包忠华在2013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普洱茶仓分湿仓和干仓,干仓又分自然仓、科技仓、密封仓。

自然仓即在自然的温度、湿度、空气条件下仓储普洱茶,自然仓的最佳温度在10一35度,最佳相对湿度30一75,需有洁净的空气,标准的库房;优点是仓储成本低,回归普洱茶的本质,弱点是转换慢些,也就是茶多酚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相对于湿仓和科技仓慢。

科技仓是用科技手段,设定一定的湿度、温度进行控湿控湿;密封仓是为保存茶叶原有的香气,使茶叶密封保存,但因缺乏普洱茶转化所需的温度、湿度和氧气,转化较慢。这是根据普洱茶的仓储价值和发展趋势提出的,当时的仓储体系混乱,众说纷纭、没有标准体系。

在白马非马、艾文华,方水子等一批茶文化学者,茶文化宣者的不断挖掘、丰富其内函,宣传推介下,如今在普洱茶界已形成云南以“自然仓”为主流的仓储理论体系和示范企业,“自然仓”也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认可,有些州市把“自然仓”建设纳入茶产业扶持范围,在普洱市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如“新华国茶的自然仓”“景谷茶马司的自然仓”“普洱茶集团的自然仓”等一批企业。

多年来普洱茶形成“云南产、广东藏”的格局,云南作为普洱茶原产地长期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我想当一大批云南自然仓形式时,云南至少在自然仓的中期茶和老茶方面逐渐能提高话语权和定价权。

作者简介:包忠华,普洱茶文化学者、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出生于茶马古道旁的小山村,从小看着马帮从门前踏过,驮铃声是最初听到的乐器声,偷喝着爷爷的百抖罐罐茶长大,但不知普洱茶为何物,二十岁前只傻傻的专注于做两件事:读书和放牛。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本文源于今日头条。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品牌一哄而上,严重同质化

  09年一篇"中国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的报道相信很多人至今都记忆犹新,当时国内有7万多家茶叶厂,拥有注册商标的仅有1000家,可谓市场散乱,而正是品牌效应的缺乏,使中国作为茶叶大国的美名多少有些蒙尘。
 
  普洱茶品牌化是顺应潮流的体现
 
  普洱茶市场从散、乱、杂的低级市场向品质、品牌、集中的高等级市场进化,从而带来的普洱茶品牌化,是市场进步和顺应潮流的体现。
 
  在东莞经营普洱茶十多年的叶茂强先生,对于这些年普洱茶市场的变化洞若观火。叶先生对笔者介绍说:"东莞这个地方,普洱茶的收藏氛围太好了,前些年大家比着赛似的往家里拉茶,真正消耗掉的非常少,近两年风头明显变了,普洱茶品牌多了,市场也规范多了,真正喝茶的也多了。从前的普洱茶市场那叫一个乱!尤其是07年,各种垃圾茶顶着天价满市场飞。这两年普洱茶行情渐好,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好多新品牌仿佛一夜之间都涌现出来。"而对于东莞市场各品牌目前的生存环境及可期的局面,叶先生表示:"高端、古树、春茶被反复不停的强调,竞争也相当激烈。不过现在不像前些年时候了,从前懂茶的人不多,垃圾茶都能上天价,现在不光懂茶的人多了,顾客还学会追品牌、看品质了。说到底这是好事儿,说明买家、卖家都在进步,整个市场也就慢慢完善啦!"
 
  普洱茶品牌化是发展的趋势,是大量资金看好普洱茶行业,不断为普洱茶行业注入"活力"的结果。大量资金长期进入,普洱茶市场将长期体现品牌化的竞争格局,于是导致近两年全国各地的茶庄都在竞相寻找品牌做代理,而各地茶庄的这种品牌化经营模式再反馈到行业上游的厂家,又再度加速了普洱茶品牌化的进程,这样环环相扣,推动了普洱茶市场从无序走向有序、散乱杂走向品质品牌化的过程。
 
  普洱茶品牌扎堆上,进入充分竞争模式
 
  作为普洱茶的华尔街的芳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普洱观察",查阅《芳村,中国普洱茶的华尔街》一文),这些年在普洱茶品牌化过程中发生的改变也是十分可观的。芳村近年一方面开辟了启秀茶城、古桥茶街等更多的批发市场,另一方面众多品牌厂家在芳村驻点设立形象店、旗舰店、品鉴中心等,同时,芳村的众多档口的经营模式也在悄然转变,从原有的杂货型批发商转向以品牌化形象示人的品牌渠道商的角色。在芳村观光路、洞企石路、中心馆路等为主的中心地段,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品牌化的店铺招牌和各大品牌的户外广告。
 
  普洱茶的品牌化,其实也就这几两年的功夫开始体现的。各个市场表现强劲、招商势头良好的普洱茶品牌,如雨林古茶坊、润元昌、高顶、七彩孔雀、合和昌、广隆号等,都是近几年涌现的新生代品牌,而多个高端普洱茶品牌扎堆的现实,尤其在2013年到2014年向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展。由于品牌定位和面向人群大致相同,使得这些新生代高端品牌从原料、产品、营销、招商等多个方面展开竞争,而作为普洱茶界的"少林"和"武当",大益和下关也不断调整策略、进行变革来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更不断有新资本、新团队以及新的运营模式加入各方阵营,将普洱茶品牌的发展以及相互间的竞争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层次。
 
  普洱茶品牌严重同质化,缺乏个性表达
 
  品牌发展是一个过程,普洱茶尤其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整个行业呈现出了一种急躁的气氛,普洱茶品牌一哄而上,在定位、产品、包装、广告、推广形式上同质化十分严重。润元昌营销总监王奋斗先生认为,普洱茶品牌有鲜明的个性,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品牌表达的同质化会阻碍消费者建立品牌归属感,甚至会让人审美疲劳,品牌文化就发挥不出相应的效用。
 
  的确,目前普洱茶品牌的严重同质化,体现在了很多方面:
 
  定价区间比较集中:几乎所有新品牌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高价产品,没有中端、大众消费的产品。每次茶行业会议,似乎总有人谈论"中国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这个话题,如今,5年过去了,但这句话的热度一直不减。不过,悖论的地方在于,一边说要学习立顿,一边市场却热衷推出各种高价茶。然而,立顿恰恰走的是平民路线。它的目标市场是年大众消费者,18~35岁的年轻群体,主打商务办公茶。通过袋泡、速溶等简易包装,关注的是市场规模基数最大的终端个体。
 
  立顿的成功是由于我们对于大众消费市场的忽视,而国内的茶叶品牌,则更多地宣扬要打造"普洱茶界的LV"。将品牌等同于高价格,是极端狭窄而势力的认知,其实不忽略中低端大众消费市场,满足各个层面消费者的需求,以产品品质为基,注重消费体验、细节服务等,一样也能做出国际大牌。
 
  产品定位基本上都是古树:近些年扎堆涌现的一些普洱茶品牌,产品多是以古树茶为主打卖点。相应地,导致了近年来,云南茶山的古树原料价格逐年递升,名山名寨原料更是以坐火箭的速度飙升。除了茶山原料一路高涨之外,这两年茶山资源的抢夺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今天一个品牌宣布签约了几百棵古茶树,明天就能有另一个品牌宣布承包了某某茶山。
 
  宣传用语和着力点上比较雷同:润元昌提出"坚持以古树茶、春茶、高山茶为主"的制茶理念,陈升号宣传口号为"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雨林古茶坊除了在品牌名里突显"古树",其宣传口号也是"只做真正的古树茶",七彩孔雀的"专做头春古树茶"也是大同小异......一路看下来,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在用力宣扬的,都是"古树"、"头春"和"高品质"的理念,这些宣传口号几乎没有区别度,很难让人真正记住各家的区别,而这些雷同口号背后对应的,是对品牌文化、个性的塑造乏力。
 
  产品规格的雷同:普洱茶从早期以中茶大益为代表的84饼/件的传统规格,一路进化到后来的42饼/件、28饼/件,而在高端品牌市场,每提不再是传统的7饼,不约而同地改成了5饼,最为常见的规格是20饼/件,某些精贵品种甚至只有10饼/件。高端茶件装规格越做越小,几乎成了高端品牌间不成文的规则。
 
  各种茶品样板试喝装,大同小异。无论大牌小牌,各品牌都纷纷推出试喝装,是一种体验先行的营销方式。包装形式通常是一个精美的小盒子,如润元昌叫"小金盒",合和昌的"小红盒",都是其试喝装的昵称,新秀高顶在尚无产品面市的情况下也推出了金色铁盒的试喝装。雨林古茶坊的纸盒装小沱叫分享装、宝和祥也有盒装小砖、黎明、普秀等品牌都做过各种小盒茶样,七彩孔雀直接压一个小饼作为茶样,个别品牌甚至推出过木盒的茶样。总体来说,各种类型试喝装茶样表面上五花八门,实际上大同小异,背后"基于体验的试喝式营销"的思路趋同。

2016春茶上市播报:普洱茶山行见闻及思路

2016春茶上市播报:普洱茶山行见闻及思路

2016年4月初,笔者从昆明出发去到以下普洱茶山:临沧市主要产区、大理南涧、保山昌宁。在此感谢接待的所有人。一路转下来,从茶山、茶场、集市,感触颇多,在此以此文分享给大家。

一、见闻:

1、关于茶树、茶地、茶场

茶树,由于品种的不同,所在地的土壤、气候、人工管理方式等不同,有着多种形态。而在消费端,我们熟悉的是茶树年龄,但这在茶区,目前也只能目测,目测多少年随便说,反正你没办法证明。另一个就是近年来被追捧的“百年古树单株”概念,其实也仅仅是一个概念。因为很多大茶树的树龄,笔者认为并没有百年,因为在临沧的大雪山保护林中的那些参天大树茶才真的是百年。因为百年的树一般来说都是参天大树。当然,由于树种的不同,地域等不同,也会有列外。

在临沧的茶山中,常见到的茶地大多是台地的,台地仅从地形上来说,是由坡地改造成的。目的是方便种植管理作物。所以,不要一听到台地茶就摇头,冰岛最大那些茶树地都是台地的,并且还是村前屋后的。台地与否并不能说明树叶的品质。关键在于茶地中“套种”的作物。笔者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在茶山明明地很宽,为什么茶地里非要“套种”上其他作物来跟茶争营养呢?其他短期作物,是需要施肥才能有收获的。而在纯茶地的一些地方,那些茶农又懒得管理茶地和茶树,任凭茶地里的作物(包括茶树)自然生死。

在临沧的茶场,也就是初制所,相对版纳地区,满满地是落后,设备不齐全,卫生环境不理想。或许是茶场老板没赚钱吧,也就抱着能用就行的理念。

2、关于制茶、茶价、喝茶

在我所去到的茶山里,关于制茶,其实很多人还是懂的。正经说起来,制茶并不难,难的是要有力气。手工制茶真的很耗力气。于是很多茶农不自己制茶,采摘了鲜叶(树叶子)就拿去卖了。以前我就说过茶农相对是没啥成本的,只用花力气把茶树叶子采摘去卖了就能变现了。只不过价格高低而已。在这里简单的说下,临沧大部分茶区的茶价是:鲜叶价+运费+工费+杂费(燃料、场地投入、包装等)+过手费(几道手之间的利润)相加的总额。这些茶价的组成都是不可或缺的。2016年的普通茶价格相比去年有大比例的下降,而这个下降时间来得比往年早,往年一般是尾春,今年清明一过就在掉价。有一个地方(混采)普通茶,去年鲜叶价是5块元一市斤(500g),今年直接掉到3块钱一市斤;而另一地的(混采)老树茶,去年鲜叶价是20元一市斤,今年掉到15元一市斤。按4kg鲜叶制作1kg干毛茶算的话。前者去年的鲜叶折算干毛茶茶价是40元/kg,今年的鲜叶折算干毛茶茶价是24元/kg。仅是从鲜叶折算茶价就掉了40%。而后者的则是掉了25%。而这个折算价并不是最终的茶价,最终的茶价还要加上以上的几个参数。所以,可能来到市场上价格掉的幅度不会很夸张。

3、关于茶农、茶商、茶企

走了一圈过来,发现茶商、茶企今年都显得很谨慎,有订单了才做一些高端货,普通货到在承受范围内收购。在茶产地,最不愁的就是茶叶,愁的是客户,今年我到过的很多茶山(非著名),碰到的茶商同行几乎没有,我去的时间段正是大树茶大量开采的时候。一般茶农在开采的茶叶几乎都是拿去茶企初制所销售,这期间,我们尝试着收购一些鲜叶,由于没有人争抢,茶农也是按行市的价格卖给我们。而茶叶大品牌大厂,这段时间大多都没有出手收料。据带我去茶山的初制所老板说,大品牌大厂一般要到尾春才会出手收购干毛茶。

二、思考:

1、关于利益分配的方式

从茶叶下树到制成成品茶这一过程中,牵涉到利益链条相对较长。如果仅从角色来看的话:茶农——初制茶商——茶企——销售茶商。仅从这个关系上来看,其中茶农的收益是最高的,冒的风险是最小的。按上面去年普通茶的价格来看。茶农仅采摘茶树叶卖,不算人工的话,纯收入是5元/市斤x8市斤=40元,初制茶商收购原料过去,加上各种成本后到60元,1kg干毛茶加上5元的利润。这时茶价到65元。假设这时茶企按成本65元的3倍销售成品茶叶,也就是195元/kg。大家可以猜猜这其中谁的利润最高?答案是茶企,虽然茶企和初制茶商都是批量分发,但初制茶商的损耗比茶企的要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茶商茶企要去茶山上建茶厂,因为只有离茶树相对最近,才能减少期间的损耗。收益:茶企>茶商>茶农。那么,这种形式的利益分配是否就一定是好的,有没有更好的呢?能否颠覆呢?

2、关于环境生态的矫情

对于茶叶的影响,很多人在工艺之后就往往认为是环境生态,但我们是否想过?这种影响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按离茶树的距离近远来给环境生态列出来几种情况:

第一、茶地中有无作物

第二、茶园中有无作物(等等)

第三、茶园外有无作物(油桉林、橡胶树林等)

第四、茶园外有无工业工厂

注:作物指农作物和经济林,包括包谷、麦子、豌豆、核桃树、橡胶树、油桉等。

也就说这些茶树并不是原生态下的,而是人为改造过的,那么当以上这些情况中有几种,是不是说明生态不好了?对茶叶会有什么影响呢?而在原生态环境下,某些野生的茶喝了会让人中毒,这也说明纯原生态环境并不是最好的。

3、关于茶叶价值的思考

这次茶山行,仅这几个产区就让我不得不感慨云南茶叶资源的丰富。一个小小的自然村,每年的干毛茶总量都上10吨。这么多的茶叶资源,而各地的茶叶品质又参差不齐。仅在原料制作工艺上来提升已经不能满足云南茶叶的价值提升,未来,必须在成品的制作工艺和仓储上来提升茶品的价值。虽然茶叶最终的价值归于在茶叶品牌上,但茶叶品牌(生产企业)的话,竞争的最高阵地并不是在茶地上,而是在茶叶的品质价值上。而茶叶品质则只能通过工艺技术来提升。从2014年以来,普洱茶的滋味口感多元化已经基本受到了相应的消费者认可。这或许是一种机遇,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目前普洱茶的口感大方向在于现喝。

普洱茶收藏 紧压茶优于散茶

从普洱茶追求“越陈越香”的特点来看,收藏普洱散茶较有利于品质的陈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那么普洱茶存放是散茶好还是紧压茶好?笔者认为,如果考虑到喝普洱茶是“品味历史”的精神享受、考虑到普洱茶以茶品年代久远为珍贵、考虑到普洱紧压茶有别于其它茶叶形制带来的鉴赏愉悦以及收藏爱好者储藏空间的局限等,那么,家庭收藏普洱茶,则应以收藏压制以后的普洱紧压茶为好。

首先,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品质、实现价值增值。同一时间生产的普洱茶,不论生茶或熟茶,经高温蒸压、烘焙过的紧压茶,除比散茶卫生外,其滋味远比散茶来得醇厚、甘爽,一些低沸点青涩味物质,也随高温蒸、烘、焙而挥发减少。奠定了紧压茶收藏时品质的初始基础优于散茶。

其次,紧压茶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有利于较小空间的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紧压茶茶体内部的温、湿度比较稳定、陈化均匀持久、耐储藏。

再次,紧压茶因有一定的形制,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品饮时,比有“草茶”之称的散茶多了把玩、鉴赏的快乐。何况普洱紧压茶多为“方”、“圆”两种形制(沱茶亦圆、茶拄亦圆),它巧妙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圆”的饼茶是宇宙孕育世界的“天”的象形,“方”的砖茶是承载万物的“地”的象形。爱茶人在这“天”与“地”的交融、庇佑下,悠悠然不亦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