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生茶放几年才好喝浅谈生普品饮性

普洱生茶放几年才好喝浅谈生普品饮性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学者最早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在今天早已深入人心。

 

  喝普洱茶的人总是会随口问上一句:这茶几年了?那么,究竟普洱茶存放多久才适宜饮用呢?今天,小编带大家从普洱生茶的品饮性来了解这一问题。

  新茶阶段的普洱生茶不适宜饮用

 

  新茶阶段,是指普洱生茶自生产以后一到三年内的时间段。这个阶段的普洱生茶是不适宜饮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普洱生茶选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压制而成;云南大叶种茶叶的特性是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苦涩感较重、茶性较为寒凉。对于人们来说,过多饮用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茶叶,容易引发低血糖、导致头晕等不良现象。

 

  二是新茶阶段的普洱生茶,尤其在初加工完成的阶段,带有一定的火气;饮用新茶容易导致舌头冒泡、上火等不良反应。普洱生茶通常需要静置一段时间以后,火气才会逐渐退去。

  从品饮性谈普洱生茶年份

 

  那么,为什么还是很多人喜欢喝普洱生茶呢?因为普洱生茶存放到一定阶段以后,其香气、滋味、体感都会呈现出丰富的变化,给饮茶的人充分的感官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叶的“品饮性”。

 

  从我们已经了解的情况来看,普洱生茶根据年份的不同,存放五年左右的普洱生茶会开始凸显茶叶的个性;存放七年左右的普洱生茶则比较稳定,存放十年的普洱生茶左右则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因而很多茶客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普洱生茶在存放十年以后,品质会有质的飞跃。

 

  从普洱生茶的品饮性来说,新茶阶段的普洱生茶不适宜饮用,七到十年左右的茶则比较适宜用作日常的品饮。普洱茶越沉越香的概念深入人心,但我们应该提醒的是,不能过度迷恋年份所带给茶叶的变化;毕竟茶叶是用来被喝掉的饮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古董。

有用+10
分享

普洱余韵香飘泉城

普洱余韵香飘泉城

导报记者 宁佳彦 济南报道

  3日,“古道丹青 墨韵普洱”舒建新中国画展、“妙曼普洱之夜”、普洱咖啡宣传周系列活动告一段落。为期3天的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舒建新个人画展不仅让泉城人民领略了来自普洱的自然风光,也感受到了普洱茶叶和咖啡氤氲的香气。

  丹青神韵

  “明年我们要在内蒙古、江苏、上海等地进行展出,终点站在北京,画作将来会送给普洱市收藏。”舒建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他表示,一直希望通过画展展现普洱市的秀美风光,并以此为契机把普洱茶叶和咖啡文化传播到各地。

  舒建新是山东省青州市人,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致公党中央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2012年8月任云南省普洱市政府副市长(挂职)。2010年,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丹青云南神韵楚雄”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其作品被国家级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多本个人画集。与本次画展同期推出的,还有《茶马古道漫笔》一书。

  他的作品以山色自然风光为主,妙曼的民族风情,古老的茶山,苍茫的茶马古道让人流连忘返。隐身山中沧桑古老的茶树,一棵棵都铭刻着历史岁月,在等待人们从一条条盘曲在幽深峡谷和原野丛林中走来,那里也是当年马帮铃声回响的地方。这种孤独而又怡然自得的境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平和。

  据了解,为防止山中上千年的古茶树遭到破坏,当地对每日进山的游客数量进行限制。通过舒建新的描绘,更多的人得以欣赏到了茶马古道上的秀美风光。

  “明年我将主要进行水墨写生的创作。云南的16个州市都太美了,在云南,我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源泉、创作素材和创作语言。”舒建新对导报记者说。

  余韵飘香

  在“妙曼普洱之夜” 的活动上,青岛澜沧古茶品鉴有限公司经销经理王秀慧女士告诉导报记者,他们打算在青岛开设4家分店。“我们的茶就是从普洱直接运过来的,希望能够把云南最原生态、最好的茶呈现给山东人。”她说。

  普洱市因茶而名扬,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从普洱出发接内地、通邻国,是亚洲大陆上以茶叶为纽带的古代交通网络,也是一条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财富之路。

  鲜为人知的是,普洱的小粒咖啡有着醇厚的口感,也具有一流的竞争力。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全省的一半以上,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也是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2012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65万亩,投产27万亩,产量3.6万吨,产值9亿元,出口2.47万吨,创汇9994万美元,并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咖啡之都”。普洱市咖啡办的人士表示,青岛的咖啡文化相对成熟,也是未来合作的重点城市之一。

  除了茶叶和咖啡的原料,相关的衍生品也在增加。活动现场还展示了添加普洱茶叶成分的成套护肤品,如面膜、爽肤水、乳液,以及添加了普洱茶叶成分的牙膏等。

  “茶马古道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山形地貌。在茶马古道,我学习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茶马古道是商贸之道,也是文化之道,承载着文化的大交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精神也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山东是我的老家,普洱市的画展是一个开始。我希望山东老乡能够更多地品尝云南普洱的茶和咖啡。”舒建新说。

普洱茶不要直接喝,多一个小动作,让茶更好喝

普洱茶不要直接喝,多一个小动作,让茶更好喝

普洱茶的世界很大,讲究也很多。

拿到普洱茶时,不妨先学一招,在喝之前多做一个小动作,可能会好喝百倍喔!

很多人有开封马上喝茶的习惯。但像普洱这样的茶类,尤其是经过了多年仓储的老普洱,开封即喝口感不佳,常常能喝出异杂味或是感觉燥喉。

对于老茶客来说,醒茶便是再熟悉不过了!

大部分普洱茶,甚至一些其它的茶类,从密封罐里拆封之后,更好喝的秘密在于,放进透气的陶罐中“醒一醒”。不同的茶类,醒茶时间会有些不同。

一、醒茶的目的和作用。

醒茶分为干醒和湿醒。

干醒则是将仓库存储的普洱茶拆封,用其它的方法进行存储1-3个月,去除异杂气、发散茶气的一种方法。

湿醒是泡第一道茶弃之不饮,提高茶叶的温度,让茶叶充分舒展,茶味更好地呈现。有的人把第一道称为“洗茶”,其实,称为“润茶”或“醒茶”更贴切。

为什么要醒茶

字面意思就是把茶“从沉睡中唤醒”。对生普来说,久存之后需要让其杂味消散,香气“活”起来,其饱满的韵味才能展开来。对于熟普来说,渥堆产生的熟气让人觉得不愉悦,加之包装进行仓储,若一开封便直接冲泡便感觉有点“闷”。

再好的仓储,也需要醒茶。

纯干仓只是理想状态。普洱的存储干湿得当,茶叶不能受潮是底线。干醒是在喝茶之前,改变茶叶的存储方式。茶叶醒得好,口感能提升一个层次。

普洱茶不要直接喝,多一个小动作,让茶更好喝

二、普洱茶如何干醒?

1、茶叶解散

饼茶或其他形状的紧压茶,需要拆除包装,充分解散。从茶饼侧面插入茶刀,上下晃动,轻轻将茶叶撬起,注意沿着茶叶的条索,尽量避免茶叶撬碎。正确的方法撬下来的茶,是呈片状的,茶条完整。

2、通风透气

将解散的普洱茶置于干爽的瓷盘上,放入干燥通风处,为了防止灰尘或杂物掉落,可在茶上盖一张宣纸,透气性较好。茶叶注意隔绝异味,且不可强光直射。这样放2-3天,尘封的味道基本上就消散了,如果是渥堆味比较重的熟普,可加长时间。茶要彻底地“醒”过来,还需要进一步醒茶。

3、茶罐储存

陶罐或紫砂罐透气性好,很适合用来醒茶。过度醒茶也会散尽茶香,需要控制好时间。在空气中已经通风透气过的散茶块,放入茶罐中进一步醒茶,大概存放2-3个月,让茶与空气缓缓接触。茶罐透气性好,导热慢,能保持罐内温度、湿度稳定。

三、普洱茶如何湿醒?

湿醒,便是第一泡的润茶。沸水冲茶后加盖迅速出汤弃掉,避免过度浸泡而使茶浸出物质过多,而致使正式冲泡时茶味变淡。

水温的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嫩度来控制。原料较老的茶,可用沸水醒茶,原料较嫩的茶,适当降低温度醒茶。

时间的控制,可以根据茶叶的紧压程度把握。压得较紧的茶,可以适当延长醒茶时间,让茶叶慢慢展开。一些普洱熟茶、黑茶,如果觉得醒茶不够充分可以进行两次醒茶。

醒茶这件事,本身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的。不管是干醒还是湿醒,醒茶醒得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茶的口感,也只有自己尝试、对比过才能知道。

解密普洱茶仓储之北方仓储

解密普洱茶仓储之北方仓储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认为中国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一些人认为北方地区平均温湿度低,陈化速度过慢。甚至在一些南方茶商或港商的概念之中,云南生产出的生茶,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湿仓的处理后才是成品。

这种概念实际上是片面的——茶品陈化的快慢与优劣,并不能以单一个体的口感作标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茶种正确,制程正常的普洱茶品,其后续的转变品质评价必须以品饮群体的取向为标准。举例来说,北京人对于普洱茶的品饮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体质与习惯为准,而不能以粤港人士的取向为凭依。

从另一角度来说,现代人能够品饮到的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以往多仓储于南方,随着普洱茶的推广方才逐渐进入北方市场,北方人在无从选择(对于同年份普洱茶品而言)之下只有品饮这些茶品,并非是说这样的仓储(相对高温高湿的南方仓储)就是最优选择或仓储的最佳标准。若是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呢?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转化结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对应的茶品进行比对时,不能武断的说“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

仓储的干湿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仓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消费者品饮习惯。对于华南茶友而言,华东仓储就显得“过干”;对于华东茶友而言,华北仓储又显得“过干”;而西北仓储的茶品在华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仓”了。若是以对于仓储的调控而言,实际上在相对低温、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优质的仓储。盖因增湿、增温相对而言较除湿、降温容易且成本低,风险相对更低。——摘自石昆牧老师相关茶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