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浅析普洱茶的储存温度特点

浅析普洱茶的储存温度特点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普洱茶之储存温度特点:

 

  1、流通的空气

 

  a: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或阳光直射,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

 

  b: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

 

  c: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容易吸收异味,是会变味的。

 

  d: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2、恒定的温度

 

  a: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b: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

 

  a:“现在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

 

  b: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

 

  c: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

 

  d: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

 

  e: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普洱茶的存放温度最好在20度到45度之间。

 

  如果低于20底普洱茶的自然酶促作用就中止,高于60度的普洱茶的自然酶保作用就会抑制或停止,茶体内的自带水分被高温烘干流失了。

 

  为了让茶叶基质处于最有效的熟成状态,就在是晒干燥的40度到50度之间的阳光温度最佳的情况。太高的温度也很容易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

有用+10
分享

什么是古法制作工艺?为何那么多普洱茶厂商都打着古法制作?

  讲清古法这件事,首先回到我们的第一定律:原料+工艺+仓储,三要素成就了普洱茶。分析问题,自然也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原料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所以古法的原料,制作紧压茶,是芽茶和女儿茶。

 

  叶少而柔嫩者,为芽茶,可见,这是当时最顶级的紧压茶。大体相当于一芽一叶或者全芽。采摘时间是农历二月,即公历3月左右。女儿茶,大致是小满前的茶即可,即农历4月,新历5月20日之前。约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春尾夏初茶,或者夏茶头一波。

 

  所以,若按古法来制作,要么全芽,要么一芽一叶。制作芽茶,另外一种就是截止小满前的茶,制作女儿茶。所以,有台湾茶人每年在新历4月20日-5月20日之间收茶,大致是正春茶结束之后才收茶。

 

  如果标称正确的话,那么可以推论,现在这些打着古法的厂家,实际上并没有搞明白古法是什么意思。如果真的是古法,那么,其用料既然不是春茶一芽一叶或者全芽,就可以推断有夏茶头一波的嫌疑。

 

  就原料的理解来说,古法里的原料,都是如今说的古树或者乔木原料,这是第一点。那么,很多台地料就不能打古法。第二点,春茶无疑是最好的原料。从实际生产过程来看,古树茶春天这一波采茶周期大致从3月15日-4月20日。除了少量茶区,发芽较晚,从4月15日后才陆续采摘。就大多数情况来说,5月份的茶,并不好。按照古法未必正确。

  二、工艺

 

  1、杀青

 

  古代应该是没有厚锅的,用很薄的锅来炒茶,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所以,制茶师,是一个狠角色,社会地位相当高。尤其是贡茶的制作师傅,那更是万里挑一。用古法,用一口炒菜锅炒出好茶,这份功力大部分人达不到。这也是很多年前有烟味的原因。基本上是做工不良的标志。

 

  2、压制前处理

 

  众所周知,古法里面,毛茶压制前需要发酵,即所谓筑茶。这使得普洱茶利于现喝。所以,一直截止到1990年之前,普洱茶行业并未有越陈越香的说法。而有越陈越香说法的时候,普洱茶已经普遍采用了目前的工艺,并非古法。

 

  五十年代的印级茶到88青、96真淳雅、99易昌号、01绿大树、03班章大白菜等,这些印证了越陈越香的名茶,正是采用了现代工艺。

 

  我们现在所谈的号级茶,就真实性来说,不值一提。因为作为标杆那些茶,更多只具备象征意义,而非现实意义。一日在某店里看见的各种号级印级茶都是假的,甚至进去的时候,店主正在包装着崭新的印级茶。

 

  所以,古法这个词,轻易说不得。若说下去,就要改写整个普洱茶的历史。目前库存的数十万吨普洱茶,都不属于古法,岂不是要死的很惨?

  三、仓储

 

  古法里,没有太多仓储的概念,大致采用石磨压制,压饼较松。由于筑茶的缘故,所以多半可以现喝。

 

  有传说认为,马帮从云南运到北京或者西藏,即已经完成了普洱茶的后发酵。实则大谬不然。普洱茶运到北京,多半是贡茶,散茶。运到西藏,最多一年时间吧,这个转化过程是不可能完成的。

 

  存储方面,古法石磨压制的饼,因为饼面较松,转化要迅速得多。并非爷爷制茶,孙子喝茶。若依照现代机器压制铁饼,倒真有可能爷爷制茶,孙子喝茶了。

 

  顺便说下,石磨压制和机器压制,各有优劣。机械压茶一般较紧(可控制调整),陈化慢,但是口感气味比同样材料而古法石磨压制者浓郁,大体是因为茶多酚的氧化不完全增加了茶的鲜爽度,使得茶味更足,更香。这个很简单,你用同样原料,10年的铁饼和5年的石磨饼PK,石磨饼的汤色也许还要比机器饼要深,而机器饼明显转化慢,滋味更接近于毛茶的状况,涩更足,叶底更加鲜爽。

 

  后语:古法,只是商家一个说辞,大体上标明用了手工石磨压制,最多说是手工杀青,再往下,就不必细究了,作为一个商业嘘头判断就行了。古法不古法,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茶质。

 

  中华文化里,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扬古抑今。古代的一切都是好的,古人都是英明的,都是圣人,今日都是世风日下,一概不行。所以,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被奉若珍宝,本草纲目简直是医学圣经。我们不否认这些东西在当时具备积极的意义,但几百几千后还认为里面每一句都是正确的,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我们的祖先领先于他们那个时代,我们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个都是事实,我们自己不努力,指望用祖先来战胜这个时代,让我们的祖先跟武装到牙齿的美帝、日寇、欧美列强去PK,于心何忍?祖先的荣光属于他们那个时代,我们无需再盲目遵循古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是出路。

普洱茶的“陈”字概念(下)

  普洱茶的香气,是学术界涉及最少、学术成果最少,也是最难分析的一个领域。

  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三个原因促成:

  一是茶叶的香气类型或香气的高低,决定于香气前体物质。香气前体物质是指茶叶中含有的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类、氨基酸类、糖类等物质。云南普洱茶产区众多,其内含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自然形成一山一茶、一茶一味。虽然普洱茶界一直将普洱茶的香气分为四种,即樟香、兰香、荷香、枣香。但这种划分的依据基本是源于感官审评,缺少化学分析手段的认证,或者说“证据”不足。就云南普洱茶产区和种类而言,也绝非四种香气类型能够概括。到底是多少,目前还是个迷。有待学术界深入的研讨;

  二是普洱茶缺少高温提香的过程和工艺。几乎所有的茶叶都内含多种香气物质,但很多香气物质必需在高温状态下才能生成(如吡嗪类物质的生成就是在100℃以上)。因此,绿茶的高温提香基本都在110℃以上。而普洱茶则不同,它的所有过程几乎都是在常温下完成,其最高温度也不超过60℃,大量的香气物质因缺乏高温的条件没能生成。这就造成普洱茶的香气相比绿茶而言,高香类的物质不如绿茶;

  三是绿茶在经过高温提香后,其香气可基本固定,并保留一段时间。但普洱茶的香气则不同,普洱茶在自然发酵中,伴随大量酚类物质的降解、络合和转化,其原有的香气也产生改变。普洱茶存在的樟香戓兰香、荷香、枣香等香气,在普洱茶陈化过程中只能是“间段存在”,不可能持久。换句话说,你今天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樟香,但将这饼茶存放二十年后再品尝,可能又转变成枣香。因此,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其香气不同,不同陈化条件或陈化方式的普洱茶,其香气也各不相同。

  但有两点,是我们必需了解的:

  一是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它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含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二是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同时,普洱茶的香气也随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续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其发酵度在20%----30%,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度在40%----50%,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戓木香等;当发酵度处在60%----70%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度达到80%----90%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香气快速减弱;当发酵度达到100%时,只剩下淡薄的焦糖香。所谓普洱茶最高境界----“无味之味”,并不是一点香气和味道都不存在。焦糖香的出现,证明普洱茶的发酵走到了尽头,再向后延伸,不是发酵的持续,而是碳化和变质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有时间概念的,并非没有终点。同样,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也有时间范畴,不会“持续到永远”。

  由于普洱茶的香气是一个繁杂庞大的体系,我们目前对这一体系还知之甚少,更缺少大量的化学分析做为依据。还有待普洱茶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才能解决。 

大益普洱茶独家发酵技术

大益普洱茶独家发酵技术


发酵是形成普洱茶熟茶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普月茶熟茶品质的好坏。普洱茶第一代发酵技术是指茶叶自然发酵过程。第二代发醉技术是指人工渥堆发醉技术。第三代发酵技术是在第一代、第二代发酵技术的基础上,以保持传统“动海味”品质特征为基准点,以健康为导向。

大益普洱茶是从原料开始就注重其驯化,万吨级的原料醉化,根据每批原料的特点,设定各自的醇化方案,争取达到其品质最佳的表现方式。历经时间的自然陈化,让大家品味陈韵,连释的不仅是茶之真味,更是时间的力量。口感更醇、保健更精、陈韵更长。

更多关于普洱茶知识资讯请访问普洱茶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