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以“莞仓”茶解读普洱茶仓储的“通风”门道

以“莞仓”茶解读普洱茶仓储的“通风”门道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通风可以有效避免仓味的产生

 

  茶仓里的普洱茶在后发酵阶段会不断排出一些代谢物“气息”,这种代谢物“气息”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及时把它排放出去。有些普洱茶仓没有这种意识,任凭这种“气息”累积。时间长了,在温湿度的辅助作用下,杂味就产生了,甚至还会演变成霉味。这种杂味就是市场上所谓的“仓味”。为了避免茶叶产生“仓味”,我们在日常打理茶仓时,尤其要注意通风。只有为茶仓适时通风才能让茶叶一直充满能量,而这个能量就是新鲜空气中的氧气和活性酶带来的。当然这就会对茶仓外部环境的空气质量有一个很高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生态茶仓就要求周围的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并且茶仓要远离气味污染源。

  通风有利于茶仓顺应四季变化

 

  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其内含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有益微生物菌群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酶促反应的过程。通风可以更换掉茶仓里含氧量不足的空气,并带来因季节不同而种类不同的活性酶,从而使得茶叶后发酵所需的有益微生物种类更多,后发酵变得更富层次,口感滋味更为丰富饱满。所以好的仓储要根据环境、气候和茶仓需求去严格把控通风,使普洱茶得以接触四季变换的自然气息。

  通风可以调节茶仓温湿度

 

  通风同时也是调节茶仓温度和湿度的重要手段。以夏季为例,早上或者傍晚的时候,外界的温度比仓内低,而湿度则相差不大,这个时候通风就相当于降温。贮藏普洱茶温度的合理范围是20℃至33℃,湿度范围是50%至75%。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就会影响普洱茶的陈化,也不能让普洱茶健康发酵以实现越陈越香的效果!

 

  通风小贴士:不同地区的茶仓通风还要考虑风向。以东莞为例,刮北风和东北风的天气,空气干燥清爽比较适合通风;而刮南风的天气,风中会夹带太多的湿气而不适合通风。有些地区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梅雨季节或者空气湿度过高时,应暂时密封茶仓门窗,减少出入茶仓次数,预防茶品吸收湿气而受潮。遵循茶的生命规律,通过合理的通风技术,为茶叶输送活力,保证茶叶品质持续正向增长,是通风的终极目的。茶,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仓贮亦当归于生态,归于自然。

有用+10
分享

2012年细说普洱—产量与价格(六十四)



易武地区的古茶园,生长在森林里面,高大的是一些古杂木。
     上篇说到雨水与产量是正比的关系。雨水多产量大;雨水小,产量小。西双版纳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极利植物生长,只要雨水充足,茶叶长得很快,产量就大。假如需求是某定量,茶叶产量增大,价格就下降;茶叶产量减少,价格就升高。也就是产量与价格是成反比的关系。雨水跟价格也是成反比的关系。按以往的经验所得,下完雨茶叶就会降价,雨越下得多,下得大,价格就越降得利害。
 
易武地区的古茶园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西双版纳的气候,西双版纳四季如春,年温差不大,只是昼夜温差大,四季并不明显。当地人只是分旱季和雨季两季,每年的5、6月至11、12月为雨季,11、12月至明年的5、6月为旱季。一般情况,清明节之前很少下雨,春节到清明节正常会下一、二场雨,清明节过后才开始下雨,到5、6月雨水就多起来,有时会连续下几天,甚至十几天。清明节前后的茶,我们叫春茶,其实当地人叫第一波茶。春茶价格跟夏茶(当地人叫雨水茶)基本相差一半,这就是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但春茶与夏茶的质量,不在同一层次上,应该说前者物有所值,后者价格相适。关于此我们在后文慢慢细说。
 
易武地区的台地茶
     所以很多人,如果要价格便宜,量大会等到清明节下雨后才出手。但今年是打破常规的,由于没有雨水、极度干旱,不但清明节前没有雨水,清明节后也等不到雨水,茶价不降反升,由于产量极少,需求的人又多。今年的春茶,由于太干旱,茶叶既长得慢又发得少,所以量很少。茶农每家的茶都是几公斤几公斤的,基本一晒干就被买走。光是旅游,朝圣,买茶板的,都供不应求。像这样的购买,不太在乎价钱。上两种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价格不降反升了。这几年古树茶悄然走俏,追古树茶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产量聚降,导致了今年古树茶价格成倍上涨。今年价格虽成倍上涨,不见得茶农收入成倍上涨,因为产量减少了1/3至1/2。了解上述情况,就知道,今年茶价暴涨、跟07年不同,它是由产量,需求引出的。
 
易武地区的台地茶
图文/无非妙道
 

普洱茶投资分析:普洱茶市场发展长久之计“山头化”

普洱茶投资分析:普洱茶市场发展长久之计“山头化”

普洱茶市场尤其是高端古树茶市场要想往前发展必须去“山头化”,与山头有关的原料信息应该被记录在普洱茶产品的相关信息当中,而不是凌驾于品牌之上的产品标识。

在2013年古树茶市场大热的时候,很多做古树茶的品牌开始尝试从产品的标识中将原料产地边缘化:陈升、合和昌、福今这些一些品牌也开始做这样的尝试。未曾想去山头化这项工作被低迷的行业阻断,以至于很多品牌不得不回到标注山头老路上,这不得不说普洱茶产品去山头化之路波折之多超出想象。

从品茶的角度来看,山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喝一个山头的茶叶,品一个山头的味道,这是喝茶人的追求。但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该有一个优先次序:品牌—产品—产地。这就像法国红酒,首先是拉菲这个品牌,然后是大拉菲这个产品,最后才是波尔多这个地区。也正因为如此,拉菲红酒才成为全世界都认可的“能喝的古董”。

反观古树茶市场,只能用“混乱”二字来形容。以茶王老班章为例,完全就没有所谓的门槛。只要跟茶农的关系差不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做出以老班章为原料的普洱茶简直易如反掌。唯一的区别就是资金雄厚的老板可以多做些,资金薄弱的老板少做些。对于想吃老班章市场这块蛋糕的人,就可以选择放弃利润争取客户的方式来争夺市场。在产品原料有保证的条件下,大部分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因此市场不断上演新品牌挤掉老品牌的惨剧。

如果古树茶市场没有一个稳定且长期存在的品牌,普洱茶收藏永远都是一句空话。一个品牌能够长期稳定发展除了做好自身之外,还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去山头化”,或者说山头地位边缘化。也只有这样,普洱茶市场才不会出现某一年行情大好,大量人群云集茶山,然后将某一个小产区的毛茶炒至天价的现象。因为每一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除了极少数炒家得利之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行业的低迷,茶企以及经销商的全面亏损。亏损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发生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当前普洱茶市场正值寒冬,虽然很多茶企不得不在产品的标识上强调产地。但去山头化的工作依然要继续,这关系未来普洱茶市场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品牌的稳定发展。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图为:像森林一样的古茶园

说起无量山,想到南涧、景东、镇沅,但在镇沅景谷宁洱三县交界处,还有一段雄伟的主脉。在这里隐藏着众多的古茶,而“困鹿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正吸引着众人前来探山品茗。

困鹿山原名“困卢山”,哈尼语“花鸟众多的地方”,第一次听说困鹿山是在表哥的旺隆茶厂。(有个李姓的老师来加工茶叶,一来二去认识了熟了。)我常喝他茶,对困鹿山的感觉总是漂浮不定。那时茶价不高,收了些,就想进山一探究竟。

普洱茶的兴起,各路英豪逐鹿南山。众多原因,让人误认为普洱不产茶,更没有古茶,只是古时的行政中心、茶的聚散交易中心。李老师四处宣传展示困鹿山,表演“金瓜贡茶制作”(当地人称“人头贡”,按人数来核定任务,人人有份,大小不同,因此俗称为“人头贡”)。土豪来了、大亨来了、老茶虫来了!广东来了伙人,不声不响地上了困鹿山,找到李老师,见面一看一喝一品,从此爱上困鹿山,并指定李老师全权负责。从此这隐藏深山的“皇家古茶园”直奔普洱茶热区,成为茶界新宠。

困鹿山有野生型茶、过渡型茶、栽培型茶,可谓是茶的自然博物馆。张国立也慕名前来探山,并认养了一棵野生型古茶树。当地人讲古有东西南北四大茶园,而现在保留得相对较好的是南园,也是唯一能通车的茶园。但只有摩托车能行,极少数拖拉机在干季疏通之后也能险行,一年之中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图为:困鹿山大叶型古茶树

普洱市林业局的郑老师因工作之需踏遍普洱众山。由于喜爱,拍了很多茶山记时性的照片,成为普洱山头茶的第一代宣传者。外地茶人到普洱都想方设法的找他咨询,欣赏选用他的老照片。在众多的困鹿山宣传照中郑老师拍的独显风格,被广泛选用。

时间在一天天过,普洱茶越来越热,经过“马帮进京”“百人祭拜困鹿山”“迎百年普洱贡茶回归故里”“普洱市更名纪念”“挑担茶叶上北京”等活动之后,困鹿山是路人皆知。这些人因茶相识、因茶结缘、因茶共事,并深深的爱上了困鹿山。我时常看着郑老的巨型照片发呆,盼想探山。

经2007普洱茶风波之后,人们对普洱茶更加理性,价跌了、面广了、爱普洱茶的人更多了,困鹿山也成了为数不多的下降反升的山头之一。这除了它自有特色之外,也得益于众多茶人的喜爱。广东茶人潘先生、林先生更是对它钟爱有佳;好料得好加工才出好茶,为得好茶他们与民一同探讨,针对它的特性加强了某些环节的管控,品质得到众人肯定,销路大开,名声大振。

困鹿山所在的宽宏村多为李氏,祖籍江西,从镇沅景谷南迁而致,事茶十余代,善制“人头茶”。李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几两的小瓜,过百公斤的大瓜一蹴而就。其外形上有“地圆天方”之感,大得中庸之道,上下皆可摆,各看自有味,深得臧家之爱。社会名流商界大鳄,逢事必定大型金瓜,以此为记,以此为贺。这超大型金瓜非一人所能为,每逢此时总是全厂齐上阵,二十多人齐动手,分工配合,各事其责。那些茶商也会派人来监制、亲临现在观摩、全程摄像记录,场面极其热闹壮观。成后又宾主共饮、其乐融融。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图为:困鹿山中叶型古茶树

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实施,普洱市宁洱县考古论今结合典章,寻访众山,以困鹿山保留的茶技为根基,系统完整理出“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上报获批。它简称“贡八色”,宽宏的金瓜制作独占其优。李老师因高超的技艺,入选传承人之列,由此担起贡茶制作的传承保护之重任,让传统工艺得以再兴当下,造福于民。

天天喝困鹿山看困鹿山确难上困鹿山,心里的向往与日俱增。情至缘归,李老我们一同探山。到茶园一看,所有的疑惑迎刃而解;先前看到的古茶细而黑,芽更少毫不多,不稳定,一批批也有肥芽粗条。原来它是个大中小叶型共生茶园。小叶型茶树长得粗壮高大,枝繁叶茂、花果满枝,在景谷黄草坝、勐腊的倚帮见过,但没它大,更没它花果多。细看之下这小叶型茶树又不尽相同,有的小而圆、有的小而尖、有的确细而长近似柳叶半开张,紧凑着往上张,独显不同。

普洱茶体系建设广存争议,一个“云南大叶种”的届定就历经数年、多认为云南大叶种茶属乔木型茶,树体粗壮、树形高大、持续多年丰产、生命力旺盛、芽肥叶大可遗养千年。而小叶种茶属灌木型茶,芽细叶小、易分枝发蓬,树型不会高大、生产期短、生命力弱,百年之少见树。可到困鹿山一看高大古老,生命力旺盛的小叶型茶树比比皆是,大中小型同园共生,灌木型茶树确长成参天大树,都懵了!所有的一切都得重新认识、重新梳理、重新认识。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①|品茗鉴山

图为:困鹿山小叶型古茶树

小叶型古茶树分种品型与自然退化型两大类,传统上认为云南不会有品种型小叶古树茶,即便有叶不会那么高大久远。自然退化型是大叶种型茶树,在数百年上千年的岁月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叶型渐小所成,仍属于云南大叶种,观困鹿古茶园是两型混生,各有不同。

向往困鹿山还有一因是在制太和时发现澜沧中下游两岸的独特采样法(现被业界总结提升为藤条茶采养法),它的起源地及传播路径还没弄明白。它在镇沅南部已少见,在景谷黄草坝已无,往南的地方没有寻访到。澜沧江东岸最南在易武茶区又有发现,可镇沅往东景谷往南至绿春至易武,这一大区域访了很多茶山,都没发现藤条茶。困鹿山这超高龄古茶树也不见此痕迹,这让我更加坚信他们隶属两种文化,是并非自古就有,而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产业发展。古代云南茶业规模化、专业化的表现,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由此推算藤条茶采样法的发源地及形成期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