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普洱茶的鉴别:年份篇

普洱茶的鉴别:年份篇

2019-03-19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鉴别:年份  “普洱茶鉴别”这个话题不太好写。一是一己之见和喜爱,难免偏颇。二是如果不举例说明,很难用具体茶品让读者去理解和对照。但举例又会有褒贬之嫌疑。特别在等级鉴别这个话题上。既然想起这个话题,就写吧,一起交流。如果不认同,您就一笑而过。


  普洱茶是后发酵的茶,其陈化过程更多的是菌类参与的发酵,是普洱茶有别于别的茶类最重要的特点。在后发酵的不同阶段,普洱茶的风味会有不同的特点。这里把在实际存茶、品茶过程中的经验分享。

 

  熟茶

 

  1-3年:因为渥堆发酵,发酵产生的不稳定杂味和渥堆味会比较明显。茶汤不清澈。如果发酵技术成熟,茶品质量选择好,渥堆味相对会比较轻,比如:2013年今大福普洱的熟茶发酵,让人误认为已经有三年的陈期。

 

  4-5年:茶品陈化相对稳定了,杂味明显减轻,茶汤较清澈。但顺滑度和甜度还未达到理想口感。如,2005年福今珍藏普饼,在2010年品饮时,大家觉得是一款可以喝了的茶,但还不是一款会经常想起来去喝的茶。

 

  图为新熟茶汤色

 

  5-10年:变化比较稳定,每年会感觉到茶的顺滑度增强,甜度增强。茶汤开始透澈清亮。

 

  10年开始:茶汤中明显感觉到一种米汤一样的酽稠感,甜度更加明显。口感顺滑,有明显的愉悦感。其陈化具体原理可以参看以前文章《普洱熟茶的功效》。还是拿2005年福今珍藏普饼举例,在2015年开始,成了茶友的日常手边品饮茶,顺手就会拿这个茶喝了。

  图为十年熟茶汤

 

  15年开始:明显有一种透彻的感觉让身体舒服,胃里有明显暖贴感,体感很舒服。因为以前留下的大多数熟茶的茶叶等级不是很高,所以在口感上会有遗憾,滋味会平淡一些,口腔的愉悦度会差些。目前,等级较高的熟茶是2000年的“大白菜班章”熟茶,口感和体感都比较均衡。我自己喝过最老的熟茶是七十年代末的,存放良好的茶真是让身体很舒服。在此,感恩资深茶友的分享,他对普洱茶几十年的深爱,才让我们有机会喝到这些茶。

 

  以上喝过的茶的叶底,均是柔软有弹性,有光泽。如果发现茶底发黑发硬,一般是发酵过度,或者受过潮。

 

  生茶

 

  1-3年:有明显清香味,茶汤黄绿,茶力直接,容易让人产生饥饿感,稍过量还会引起低血糖。第三年的时候,还会有返青的现象,有类似青草的味道。这个年份的茶,大家很容易找到。

 

  4-5年:出现蜜香,茶汤呈淡黄色。茶汤开始变得柔和一些,但茶力依旧很强,霸气不减,原来新茶本身的苦涩味依旧。可以找大益、福今、岁月知味等品牌2011年左右的茶比较。

  图为新茶茶汤

 

  5-10年:茶力并没有随时间而减弱,只是在感觉上生涩感渐弱,茶汤醇和感增加,没有了新茶高冷气场,显得亲切柔和很多,茶力弱的人也容易接受了。打个比喻,和新酒老酒的区别一样。可以用大益、福今、茶在堂体系的茶比较,选择的范围还是比较多。

 

  10-15年:喝过的很多茶,在第十年开始,变化比较激烈,滋味不稳定,甚至会有杂味出现,然后,就有淡淡类似药香的香气出现,逐渐稳定下来后,茶汤明显在稠厚感上加强,体感上会有温暖的表现,茶力弱的人也更加容易接受了。茶汤呈红黄色,如果茶量大,或者闷泡时间久一点,茶汤出现亮红带褐色。十年左右的茶,可以选择大益、福今体系的茶比较,级别不高的茶的价位还是很容易入手的。十五年的茶,价位会比较贵些了,一般也在大几千的价位了,可以找有小量装的茶尝试,如茶在堂的“远年竹筒茶”。

  图为十四年茶茶汤

 

  15-20年:茶的涩感基本消失,茶汤红亮,还是会看出褐黄色,不同于熟茶的酒红色。虽然生茶的霸气已去,但依旧是生茶的感觉,和熟茶是完全不同的滋味。老茶让人体感发暖、胃里贴烫的感觉更加明显。茶力强的茶,力度还是很足,比如“大白菜班章”系列的高端茶。90年代下关沱、97水蓝印、2000年7042等可以作为一个尝试选择。

 

  20-30年:这个时期的茶品,可以用干净仓储的88青做一个比较。茶汤红亮,滋味柔和,老茶的气场会让人微汗细出,体感舒服。因为那个年代的普洱茶,在选料上并不精细,所以在口感上的愉悦度会略差一些。

  30年以上的茶:本人因机缘喝过的几款,如大益厂样品茶、干净仓储“红印”。体感的感觉很舒服,有种放松的暖和,喝了后很想念。即使放了这么多年,还是生茶的口感,当然不会变成很多人想象的熟茶。

 

  年份的鉴别,一定是建立在干净自然仓储的基础上。不同仓储条件下,陈化的过程会有稍微的差别。受过潮和湿仓茶的鉴别,因为变化条件复杂,年份的鉴别会有一定困难。

 

  以上例举的茶,不论什么年份,茶底均是柔软有弹性,茶汤滋润。如果茶汤颜色已呈红色,而茶汤生硬,一定要仔细品评茶汤和茶底,因为存在造假的可能。

有用+10
分享

大多数普洱茶为什么不以散茶存储且离不开棉纸?

  很多茶的包装极其精美,但是普洱茶的包装却相对很简单,而且我们见到的普洱茶基本都是紧压茶。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东西,我们在购物的时候也容易被精美的包装所吸引。那么为什么普洱茶还要用一张简单又掉价的棉纸来包装,为什么都要压成饼、砖等形态呢?其实这里面自有道理。

 

  首先来谈谈普洱茶不能以散茶存储的原因:

 

  1、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个缓慢、渐进的传递式氧化过程,它主要依靠外在生物酶促进其内含物质产生变化,茶叶之间一旦被空气隔离开来(如果茶叶以散茶的方式存放),氧化就变成了单一的自身的酶促氧化,这种孤立的氧化结果是有益内含物的散失,茶叶过早碳化。

 

  2、由于散茶空气接触面过大,氧化会加快,香味物质因分子结构较小就很容易在空气中散失。而且氧化速度太快,容易散失不同氧化阶段的口感。

 

  3、普洱茶最有价值的衍生物(大量对人体含有保健功能的化合物)却是在厌氧状态下出现的,也是厌氧发酵的结果。普洱茶是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连续转换的发酵模式,离开厌氧发酵,普洱茶的功能性将大打折扣。而普洱茶的厌氧发酵必须依赖一种特殊的物理形态作为发酵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紧压模式”,即我们经常看到饼茶、沱茶、砖茶等形态。“紧压模式”更容易造就优质普洱茶。

 

  然后再来谈谈以棉纸包装的科学性:

 

  1、棉纸透气性强

 

  相比于其他茶对密封的要求来说,普洱茶可不需要与空气隔绝,相反,一定量地与空气接触反而能够促进普洱茶的后期转化。因此,透气性强的棉纸可就满足了普洱茶的要求,既不会大面积直接与空气接触,又能够达到不密封的状态,可以说是普洱茶包装的不二之选。

 

  2、棉纸能吸异味

 

  茶的吸附性很强,容易沾染上其他的味道,一不小心就会串味,从而影响一饼好茶的品质。而棉纸正好有着很好的吸异味功能,能够一定限度地将异味隔绝在外,保持茶饼香味纯正。

 

  3、棉纸利于长期储存

 

  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它并不像其它茶类容易过期。很多人买回去都会放上一段时间再饮用,还有很多收藏者更是将一饼茶收藏十几二十年。这个时候金属罐子等就不太适合了。而棉纸却有经久耐放的特点。只要保存得当,就算放个几十年,棉纸也能够让茶很好地存放下去。

 

  所以在买普洱茶的时候,切莫以包装的精美程度来选茶。尤其是一些棉纸看似陈旧的普洱茶,其实一般情况下正好说明了茶叶的年头长。

普洱生茶内在转化的关系与因素

  茶树的经济栽培,着重于一心二叶新梢的质与量,而茸毛是评定茶叶品质最明显而重要的标志。历来所谓银针白毫以国际市场上的所谓「F.B.O.P」(Flowerybrokenorangepekoe)等最高级茶叶,均指此茸毛之鲜艳色泽而言。今日茶叶市场中,尤其红茶与乌龙茶,几乎全以茸毛在嫩芽幼叶上所占的比率为评价茶的准绳。然而,对于后发酵之普洱茶贮存年代及空间相对湿度对茶品茸毛产生的影响在此先提出心得:

  鲜采时的茸毛,显而易见。

  日光萎雕后,依然明显。

  热风萎雕后,掉去较多。

  手工炒菁,因为是以传统工序慢慢翻炒,茶品叶面组织完整,相对地茸毛结构排列完整。机械大量产制,为求快速,但茶品之组织结构则易折损,且在高温下擦撞,茸毛组织的完整度即有明显的落差。有关茶菁之茸毛组织密度,乃依据茶芽茸毛长度及茸毛基部来观察。

  茸毛细胞壁内含有多元酚类等物质,而多元酚类是决定茶叶品质最主要的因素,前人的研究中,已知茸毛细胞壁中含有极高量的caffeine,茸毛中所含之polyphe-nols及caffeine,即是构成茶汤香气与滋味的主要成份。经此而发现,得以证明采摘茶树嫩芽的茸毛,不仅因其鲜艳色泽,能提高茶叶之外形品质,亦不仅因嫩叶上的茸毛会间接提高茶汤品质,而是茸毛本身含有的二大化学成份,可直接左右茶叶之品质。

  采收季节与茶菁成熟度有很大关系,高海拔野生茶树的茶质较薄,以经验推测高海拔野生茶树生长在原始树林中,杂木密闭,遮荫度大,日照强度低,最古老之高大野生茶树之锯齿、对数及密度的确较其它各区野生茶树为少而疏。一般来说,野生茶树的叶面较平坦,原始林较荫蔽,日照度较低,野生茶树的花瓣较多6~7片,色白带淡绿,花瓣厚度较厚。

  蒸压过程关系到茶品日后之口感及汤色。传统以石桩进行人为压制,重量有限,所以蒸压之工序与蒸气时间长短、水气含量,皆由一人或二人控制与完成,技术纯熟而稳定,石桩压法最大不同乃茶品松紧适中(蒸压时以铁筒装置,蒸软到一定程度,倒入布袋后放入内飞或印记,捆绑成团,茶饼后面之圆洞即为布球孔,藉由石桩及人体重量压制成型)。完成后并不需要工具扳剥,且拆布袋之时间有一定时效与意义,太快拆会烫手,太慢拆则茶品完整度会失真。因布纤维紧缩,不易拆去,拆去布袋后,待自然干燥数日后(含水量约12%~16%左右),再利用竹箬包装,七饼一筒、12筒一支,待价而沽,等待慢慢陈化发酵,越陈越香,需在环境良好之空间下自然陈放,生茶品贮放30年~50年依然还是生茶品,茶的刺激性将由苦涩自然转成甘醇,茶汤颜色由清淡黄色转为琥珀蜜黄带清亮油光,类似陈年XO酒之鲜明色泽,若贮存环境不佳,温度过高,长期下来会破坏茶品之组织,叶绿素会因氧化作用使茶红质转为茶黑质,且茸毛组织也会掉落,冲泡时汤色深红黑暗混浊,如此下来就变成生茶品中的熟茶品,或是生茶品中的红水气,而不是普洱老手的最爱(生茶气「青水气」,生气活现之舌感)。

  温度过高、过热且空气流通率低的陈化环境易造成茶品熟化(茸毛内含有生命的物质),茶品在发酵期间,茸毛组织被外力影响而熟化呈深红色或暗红色,茸毛之细胞变本质化,呈裂口状,是茸毛枯干死亡而至脱落的主因。而茸毛熟化系从尖端开始,而后渐次至基部,若长期存放在温度过高之处,茸毛因熟化而脱落将对汤色品质影响甚钜。

  而操作大量产制之机具压模通常以5~6人一组,为求快速且讲究利润的经济效益下,秤重一人、装桶一人、蒸软一人、装袋一人、整袋一人、机械压模一人、上架拆布又一人,分工合作,缩短制茶时间,但工序失真,对于茶菁完整、饼身结构、硬度条索、配级陈化、密度等无一讲究,更不用说包装前几项重要的工序了(此乃一些不懂茶,不爱茶,只想求取近利之私人小型加工茶厂的病源),再加上不肖厂商只求降低成本、削价竞争的后果,茶行业者终将自取灭亡。

  早在1980年代初期,陈仓过程问题首次被提出并做出报告。中国尚未开放之时,台湾人欲进入中国大陆,碍于法令限制,所以想品饮好的陈年茶品更是困难,当时好的陈年普洱茶一律都得到港澳地区才可求得些许,然而港澳地区之茶商却少有人会将茶的陈放环境及相对温度做好控制,一般皆将茶品直接置入仓库,一放就是20~30年,然而入仓后的茶品在干净通风处陈放10~20年后,茶品品质一定有其水准及保证,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家都没注意到,假若20年前一饼茶价一百元,投资一万饼,光是茶的成本就高达一百万元,然而一万饼的茶陈放在香港或台湾,光是仓储费用就要多少?等待20年是多么不容易,而且不是投资一年而已,每年都得持续陈放方能货源不断,如此一来便知陈年茶品并非随地可得,随处可买,更非便宜到几百元即可购得的。

  以上是陈放仓储的环境、湿度和陈期的长短问题,再就陈仓技术做一探讨,茶品并非入仓等待即可达到完美境界,还必须不定时将茶品翻动调整,否则静置太久会产生停滞状况。在翻动过程需将茶仓底层、中层、上层依序翻动调整,如此茶品的陈化品质才会均匀,在翻仓时更能了解茶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需不需要调整或更动。相信多数茶友皆会担心一个问题,台湾的湿度较高,茶品要怎么放才不会变质,或茶要怎么包装才能久储。

  上述曾提及过,只要将茶品置放在干净通风处(不要让太阳直接照射,不要置放冰箱,不要放在密封、真空罐,更不可将茶品装箱密封置放固定不通风处),最好能不定时查看或品饮,相信假以时日,即能体会及感受越陈越香的意义及真谛。

云南普洱茶与葡萄酒相同的地方

1、普洱茶原料必须是大叶种,酿造葡萄酒的葡萄与日常吃的也有所不同。

  2、普洱茶原料讲究原产地,不同产地的口感和品质有所不同;葡萄酒也讲究新老世界的不同产区。

  3、普洱茶的原料口感和品质与年份的气候有关;葡萄酒的葡萄品质也如此。

  4、普洱茶原料根据不同山头和分支物种有所不同;葡萄酒酿造原料也有众多葡萄品种。

  5、普洱茶的加工和制作讲究品牌;葡萄酒也讲究著名酒庄或酒厂的品牌。

  6、普洱茶分为单一纯料和拼配两种做法,葡萄酒也分单一葡萄品种和拼配两种工艺,纯料和拼配都有出色的表现。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

  7、普洱茶需要陈化出美味,葡萄酒也需窖藏出好酒。

  8、普洱茶的仓储质量和葡萄酒的窖藏品质有如出一辙的相似性。

  9、普洱茶的品饮与葡萄酒的品饮都具有比较复杂的过程、讲究和口感的丰富性。

  10、普洱茶和葡萄酒都有寿命,在寿命范围内较好饮用,不要错过好时间。

  11、普洱茶和葡萄酒中的自然科学知识都非常丰富,都可以作为一生钻研的对象。

  12、普洱茶和葡萄酒都有溢价的投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