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普洱茶台地茶和乔木茶的区别

普洱茶台地茶和乔木茶的区别

2019-03-19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台地茶和乔木茶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区别有小编详细为大家介绍。

 

  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侯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

 

  乔木(古树)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这种茶树是乔木茶。这些老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老树茶。也可以说是天然茶,其产量当然较台地茶低得多了。

 

  台地茶和乔木(古树)茶的区别:

 

  1、看外观:乔木(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2、品香气:乔木(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3、凭口感:乔木(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4、观叶底:乔木(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5、论韵味:乔木(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贵在自然,存放亦然

  干仓茶:干燥仓库存放的茶,转化缓慢,保留茶叶的本身香气,茶面光泽度好,是购茶首选,此类茶,存放过程中,每半年翻动一下,有利于转化,干仓茶转化自然,香气保留得好,苦味、涩味慢慢转化,变得协调,品饮时,滋味不会大起大落。

  普洱茶的陈化贵在自然,无需人为的“拔苗助长”,茶中的有益成份经过长年的转化,对人体有刺激性的茶碱,多酚类物质趋于平和,喝来顺口甘甜,但作为茶,苦和涩为本,老茶之所以能生津回甘,就是这些成份并非消失,而只是减弱。

  湿仓茶:在高温和高湿的南方仓库存放,过去还存放在四壁流水的防空洞里,霉菌大量滋生,茶表面有可能产生过霉变,这样的茶,经过干仓退仓后,茶表面黯淡无光泽,嗅干茶,“呛”的感觉明显,开汤,汤色转红,甚至很透亮,但无香气,滋味中,有明显“挂喉”的刺激,很不舒服,轻度感冒的人,饮后,咳嗽加剧。

  高温高湿双重刺激下,茶叶中本该保留的成份却损失殆尽,留下一些多分子糖类,喝来软弱无力,生津回甘全无,只有些仓味,谓之“老茶”,不过是些有色的,溶解了霉菌代谢物的,无口味的,很“软”的,很“陈”的纤维水而已。湿仓茶已为市场所抛弃,仅在南方局部市场销售,多拿来冒充老茶,茶友们要注意。

  所谓的樟香、药香、参香,大多在湿仓茶里才有,干仓茶极少见。

  湿仓茶,结块严重,不人为解散的话,泡到尾水也不散开,这一点,很好辨认。

  普洱茶在经历岁月的洗礼之后,最终留下的就是“精”(茶滋,茶韵),“气”(茶香),“神”(茶味,茶本质)。

  只有干仓茶才能如此“长命百岁,还能活力依旧”。

  普洱茶贵在自然,存放亦然。

普洱茶确保人体营养的均衡

  酸奶、泡菜、甜面酱,红酒、纳豆、干乳酪……如今,发酵食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这不仅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历史韵味,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独特的口味,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人们带来了营养和健康。日本科研人员在对发酵食品长期研究后表明:发酵食品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拥有与药品相媲美的奇特功效,因而日本的保健医师建议,现代人应该提醒自己,每天摄取一种发酵食品,这样可以保持健康、长寿。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的微生物,成就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发酵食品,那些数以万计的有益菌,正是它们的参与,赋予了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发酵食品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特有的香气、色泽和口感。然而,在国际公布的五个领域发酵食品集群名录中,作为最典型的发酵食品之一的普洱茶却被忽略了。本期独家关注《普洱茶:发酵食品的又一座巅峰》,陈杰博士以洋洋洒洒的论述和佐证,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巧妙地利用微生物,使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并产生新的独特风味的过程。更展示了发酵食品中最经典、最具发酵特色的普洱茶充满魅力的发酵流程。李扬先生的《发酵食品:人类健康之盾》列数发酵食品的至少五点特质,并将其称之为人类健康之盾。悉心品读,掩卷沉思,你会发现,我们真的是受益者。

 

  一片普通的树叶,千百年来飘逸在人们的杯中,它的芳香,在千百年的流淌中,已融化为一种精神、一种文明,更重要的是它自身不断叠加的科学性给人们带来了健康。本刊记者的文章《茶香漫过大海--普洱日韩纪行》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描述了帝泊洱和传统普洱茶在东亚的一次经历,这种科学健康的饮品,蓄积起了巨大的能量,带着淡雅的茶香,正在向世界浸润、蔓延……

 

  在本期的访谈栏目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虞富莲教授对茶叶分类学宗师张宏达先生的"德和学"作出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张宏达先生毕生从事植物分类,尤其在山茶科植物分类上作了奠基性研究,是国内外着名的山茶科植物分类专家,亦是国际山茶学会和美国山茶学会的会员;正是他的据理力证,才推翻了印度阿萨姆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错误结论,结束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的争论,从而将世界茶树的原产地锁定在中国云南这片美丽的高原。声名蜚声学坛。在《我所知道的张宏达先生》中,虞富莲教授满怀敬意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为科学真理奋斗一生,为祖国赢得荣誉的故事。

 

  茶性本"凡".日本一茶道宗师曾说过"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国人自古的开门七件事,茶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饮品,半明半暗的光线,梵音袅袅的书屋,一杯香茗,氤氲着热气、闻香、啜饮、再三咂味,直至喉底回甘,体味这样的生活,一生能有几回?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已发生了巨变。富欲起来的人们很难对美酒佳肴产生抵御,而这些美酒佳肴绝大部分是高脂肪、高热量、高营养组成。现代社会很多人存在的"亚健康"现象大都是营养过剩,人体消化负担过重,机体排泄不畅引起的。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另一种思路:既不拒绝美食,又能通过另一种饮食方法,将"营养过剩"的负担"卸掉",以此确保人体营养的均衡。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吃茶!吃发酵的普洱茶!

普洱铁饼,普洱玩家非喝不可

普洱铁饼,普洱玩家非喝不可

导读:普洱茶的文化博大精深,普洱茶的工艺制作上,也有分不同的外形,各个茶友基本上都知道,把普洱茶压制成茶饼是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可是大家有没有留意过普洱茶饼也有铁饼,那什么是铁饼?它具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

普洱茶区别于其它茶类最大的特点就是普洱茶大部分做成了紧压茶。而紧压茶又因为饼的紧实程度、压成的形状而有所不同。一开始把普洱茶压成饼、沱、砖等是为了方便存储和运输,渐渐的这一形态也就成为了普洱茶的一种常态。普洱紧压茶又分为铁饼和泡饼。

普洱茶“铁饼”是用机器压制的紧密似铁的茶饼。有圆茶铁饼和七子铁饼两种。圆茶铁饼是下关茶厂在20世纪50年代从勐海茶厂调来茶菁压制成的铁饼,直径18.5厘米,重量350克。有青樟香,品质较好。七子饼系20世纪60年代由昆明茶厂生产,直径19厘米,重量330克,条索细长均匀,有淡淡樟香。

铁饼:压制紧结,饼形圆实,后有乳钉,以其坚如铁,状如饼而得名。铁饼因在加工成饼时的模具外部压力较大,成形后较一般的茶饼更坚硬。

传统加工圆茶的模具,原是石质的。加工时,布袋里装上茶叶,袋口打个结,置入木模或石模压制。袋口打的结,正好在底部留个坑。技术革新的热潮,一直在鼓励改进模具,试图用机器替代笨重的手工操作。

50年代中,铁制模具出现了,但只试验,没有正式生产。70年代初,开始用机压模具生产饼茶,因未使用布袋,压出的饼茶底部无坑,边缘平直,与传统的泥鳅边大不相同,被称为“齐边”七子饼茶。机压同人压完全是两回事,紧结度比正常饼茶高了许多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多发现了铁饼的优点与价值。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叶会自动氧化,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转化,这些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

茶叶压制成铁饼后,内部的条硕空间非常的紧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非常的小,空气中的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因素对于茶饼的影响不大,茶中的微生物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茶叶的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铁饼更加适合更加长期的储存。

因此铁饼内部的茶叶条索空隙少,与空气接触面相应更小,茶叶更适合长期存放和转化,更有利于其内含物的保留,陈化后的茶汤口感更加甘甜,胶质丰富,滋味醇厚,层次分明,茶气足,富花蜜浓香。

作者简介:茶仁友,哥流浪普洱江湖已久,转眼已有些年头,风雨飘摇的日子不好受,只想喝杯普洱茶压压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愿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走进普洱茶的人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