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不要直接喝,这样的泡茶方法会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普洱茶不要直接喝,这样的泡茶方法会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2019-03-20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很多人有开封马上喝茶的习惯。但像普洱这样的茶类,尤其是经过了多年仓储的老普洱,开封即喝口感不佳,常常能喝出异杂味或是感觉燥喉。

 

  对于老茶客来说,醒茶便是再熟悉不过了,不止普洱茶,其他茶类从密封罐里拆封之后放进透气的陶罐中“醒一醒”会更好喝,只是不同的茶类醒茶时间不同。

 

  今天想跟大家说说醒茶这件事,为什么要醒茶,醒茶真的能提升茶的品质吗?

  1|醒茶的目的和作用。

 

  醒茶分为干醒和湿醒。

 

  干醒则是将仓库存储的普洱茶拆封,用其它的方法进行存储1-3个月,去除异杂气、发散茶气的一种方法。

 

  湿醒是泡第一道茶弃之不饮,提高茶叶的温度,让茶叶充分舒展,茶味更好地呈现。有的人把第一道称为“洗茶”,其实,称为“润茶”或“醒茶”更贴切。

 

  为什么要醒茶?

 

  字面意思就是把茶“从沉睡中唤醒”。对生普来说,久存之后需要让其杂味消散,香气“活”起来,其饱满的韵味才能展开来。对于熟普来说,渥堆产生的熟气让人觉得不愉悦,加之包装进行仓储,若一开封便直接冲泡便感觉有点“闷”。

 

  再好的仓储,也需要醒茶。

 

  纯干仓只是理想状态。普洱的存储干湿得当,茶叶不能受潮是底线。干醒是在喝茶之前,改变茶叶的存储方式。茶叶醒得好,口感能提升一个层次。

 

  2|普洱茶如何干醒?

 

  1、茶叶解散

 

  饼茶或其他形状的紧压茶,需要拆除包装,充分解散。从茶饼侧面插入茶刀,上下晃动,轻轻将茶叶撬起,注意沿着茶叶的条索,尽量避免茶叶撬碎。正确的方法撬下来的茶,是呈片状的,茶条完整。

 

  2、通风透气

 

  将解散的普洱茶置于干爽的瓷盘上,放入干燥通风处,为了防止灰尘或杂物掉落,可在茶上盖一张宣纸,透气性较好。茶叶注意隔绝异味,且不可强光直射。这样放2-3天,尘封的味道基本上就消散了,如果是渥堆味比较重的熟普,可加长时间。茶要彻底地“醒”过来,还需要进一步醒茶。

 

  3、茶罐储存

 

  陶罐或紫砂罐透气性好,很适合用来醒茶。过度醒茶也会散尽茶香,需要控制好时间。在空气中已经通风透气过的散茶块,放入茶罐中进一步醒茶,大概存放2-3个月,让茶与空气缓缓接触。茶罐透气性好,导热慢,能保持罐内温度、湿度稳定。

 

  3|普洱茶如何湿醒?

 

  湿醒,便是第一泡的润茶。沸水冲茶后加盖迅速出汤弃掉,避免过度浸泡而使茶浸出物质过多,而致使正式冲泡时茶味变淡。

 

  水温的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嫩度来控制。原料较老的茶,可用沸水醒茶,原料较嫩的茶,适当降低温度醒茶。

 

  时间的控制,可以根据茶叶的紧压程度把握。压得较紧的茶,可以适当延长醒茶时间,让茶叶慢慢展开。一些普洱熟茶黑茶,如果觉得醒茶不够充分可以进行两次醒茶。

 

  醒茶这件事,本身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的。不管是干醒还是湿醒,醒茶醒得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茶的口感,也只有自己尝试、对比过才能知道。

  洱茶茶冲泡技巧解析

 

  1、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2、新熟茶

 

  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

 

  3、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妨试试。历经多年时光的沉淀,有的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我们可通过高温和多次洗茶来尽量排除,选用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4、条索的松紧重实程度

 

  一般而言,较紧结重实的茶投茶量较小,而冲泡水温略高,水温高可以充分醒茶。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就会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对要少。对于有些年头的紧结重实的茶要注意控制冲泡的节奏,通常是“前紧后松”,洗茶慢,出汤快,经过出汤较快的数泡之后,可以缓一缓节奏,让茶休息休息,你会惊喜发现,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5、粗老、细嫩程度

 

  较细嫩普洱茶(如宫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冲泡法”,即每泡茶汤不出尽,以保持其滋味的稳定性;水温也要适当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绝高温、多次、长时间洗茶而导致茶内有效成分的无谓流失,失去品味和饮用价值。粗老茶因内含物减少则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冲泡,甚至煮饮。

 

  6、发酵的程度

 

  发酵过度的茶叶滋味淡,需用沸水冲泡,并延长浸泡时间,反之则出汤要快,否则就浓如酱汤难以入口。

  7、匀齐整碎度

 

  茶叶较碎,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汤相对的就要快。

 

  8、储存情况

 

  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储存,这样的茶品就是最好冲泡的,浓淡冲相宜,怎么泡都好喝。若储存中略有问题,如稍有杂味,则可适当增加洗茶次数。若是茶品因储存不当发生了变质,就算再贵的茶也都不具备品饮的价值了。

 

  9、投茶量

 

  这是个相对的问题,根据饮者的饮茶习惯、饮茶人数、用具大小等相对而定。一般而言,生茶较熟茶少,新茶较老茶少,细嫩者较粗老者少。对于特别粗老的茶,取出出多的部分,继续冲泡就可以了。所以在决定投茶量时,大可不必小心翼翼。

有用+10
分享

黄刚、粱俊智、黄集斌、沈舫等人谈普洱

  黄刚(北京露雨茗苑茶庄庄主“黄普茶校”创始人)

  普洱茶教育障碍的根源是理论上和认识上还不够统一。各地在围绕普洱茶的干仓湿仓、纯料拼配、台地古树这几个矛盾互相厮杀、打得难分难舍,最后也没有一个结果。不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影响了很多新进入普洱茶的人。

  就像在过去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出现了品牌专营,对普洱茶的基本脉络没有理清楚之前,现在的市场过早细分。

  我认为厂家可以多下点功夫在熟茶方面,在渥堆发酵技术研发上还可以加大投入,因为熟茶做出来就可以喝,可以成为是流通市场上最活跃的分子。

  粱俊智(台湾《普洱壶艺》杂志编辑长)

  普洱茶的兴起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特点,就是国宫民强的时候。经过07年的“跳水”之后,现在正处在一个成熟市场时期,未来会不会再有“跳水”?我相信会有,而且之后很快会有个新兴市场,我经常关注CCTV,只要CCTv讲普洱茶不好,隔年普洱茶就会很好。这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台湾大学曾经对普洱茶进行过检验,普洱茶哪怕是放过严重湿仓的,经过80℃以上的热水洗茶过后,茶汤的含菌量是零。

  冯瑜(广州耘华茶行东主普洱茶类杂志特约撰稿人)

  普洱茶有两个需求:第一,存放、收藏的需求;第二,品饮的需求。“两个需求”的失衡是导致普洱茶07年崩盘的根源。

  普洱茶的原料价格不能“纵比”,不能和以前的价格相比,只能“横比”和时下各类名优茶的原料价格相比。结合云南茶山的海拔和生态状况,以及品种的稀缺性和耐泡度,目前普洱茶的原料价格还是被严重低估的,今后还有上升的空间。

  黄集斌(香港协和茶行东主)

  普洱茶市场还有个混乱的现象就是厂家也要介入销售市场,让我们流通领域的人就很被动,我会比较怀念以前的时代,厂家只管生产,商家只管销售,各尽其职。

  黄庆(普洱文化学者)

  普洱茶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个原创文化。我们现在的茶人都是普洱茶文化的原创者。如果我们注重了普洱茶文化是一种原创文化的话,就不要太顾忌前人留给我们的东西,普洱茶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原创精神。普洱茶的后陈化特点,提供了历史上的茶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崭新局面,普洱茶还有第二次生命,在他们到达每一个藏家手上的时候开始。第二次生命是否精彩,和你的养护有关。这些文化附加在普洱茶上面,就是一个可玩的饮品,我们留给后代享受和创造的空间都还很大,这就是一个原创文化的精髓。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属于普洱茶的营销模式、教育模式,才比较科学。

  陈文品(茶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副教授)

  对于普洱茶发展我想提三个建议——合、分、和。

  合力合作: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强合作,多增加技术创新和交流。

  分流创利:普洱茶是个百花齐放的行业,我认为普洱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消费者对普洱茶有不同的风味需求,厂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作出能被目标消费群体认可的产品,而不要太过趋同。

  和谐合作:茶文化是以和为贵的,六大茶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互相包容、相互鼓励,而不是相互之间去拆台。茶叶产业应该提倡真善美的和谐发展。

  沈舫(七彩云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们提出“三个生产车间”的概念,第一车间:茶园,原料;第二车间:生产、加工;第三车间:有科学的、有引导性的、根据茶品特性而提供的储存的技术保障措施,来达成个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生茶、熟茶各类产品的陈化、生产、加工过程。

  黄刚(北京露雨茗苑茶庄庄主“黄普茶校”创始人)

  我们常常拿普洱茶与红酒相比,但是红酒有一个特点就是生产地和存储地都是在一个地方的,拉菲的酒就是在拉菲堡存储出来的,可普洱茶的仓储是五花八门,生产出来卖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经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拿出来是谁也不认识谁,最后做茶的人自己都不认识。虽然是同一批茶,但是存储地环境各不相同,造成了口感的五花八门。可以说仓储是普洱茶另一个深加工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应该把研究仓储当做研究生产工艺的一个方面来重视。我对未来普洱茶提出“三个一点”:能不能把仓储管理更科学一点,让陈化出来的普洱茶口感更具个性一点,让藏品更经典一点。

  王钧(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仓储方面,我们今年提出一个概念“原产地生产、原产地储存”我们在普洱市建立2万平米的存储仓库,叫作“时光仓”,为了建立这个时光仓,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花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搜集数据,成立了我们的专家委员会。广东的收藏模式和我们的“原产地生产、原产地储存”可能是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吧。这肯定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 

普洱茶迷人的挂杯香

普洱茶迷人的挂杯香

我们在泡普洱茶的时候,总是习惯在醒茶以后,嗅一嗅公道杯或者品茗杯,清甜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愉悦,这就是常说的“挂杯香”。那为什么茶会有挂杯香?

什么是“挂杯”?

所谓“挂杯”,最早是葡萄酒品鉴领域的概念,指轻轻晃动酒杯,让酒均匀地在杯壁上转圈,然后停下来,酒液沿杯璧缓缓落下,产生了肉眼可见的流动,流得越慢,在杯璧上停留的时间越久,挂杯越长,说明酒中的糖分也就越高。

用在普洱茶上,挂杯香其实就是指留存于杯中的香气。当然不同的茶挂杯香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新茶的花蜜香会比较浓郁,老茶则陈香馥郁。不同山头,不同品种,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呈现出的香味也不尽相同。

一、自带香气

刚开始喝茶时大家可能都会有疑问: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花蜜香,是因为吸附了附近花草的香味吗?当然不是。有趣的灵魂是自带香气的。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含有芳香物质,成分与其他芳香植物相近,且生长环境越好(高海拔、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等),或是树龄越长,芳香物质越丰富。

二、工艺激发

尽管含有芳香物质,但鲜叶闻起来并不香。当鲜叶采摘后制作,在摊晾和杀青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散失、酶的钝化等一系列过程,茶叶的芳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开始显现香气。

“挂杯”是否能够评判一款普洱茶好坏?

首先,普洱茶的香气讲究香、水融合,水含香、水生香是为高境界。因此,普洱茶的挂杯香不讲求像铁观音茉莉花一般香气逼人充盈满屋,还要从茶汤品评。

另外,一些普洱茶商为了追求高扬的香气而采用高温杀青,香则香矣,后期失去了转化的活性物质,无法长久持续,显现出更丰富的香气变化。因此,挂杯香仅供参考,但不能做主要凭证。

其次,普洱茶的杯中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温水质、冲泡手法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

当然,挂杯香也能反映出一些茶叶的品质,比如香型如何、持续是否长久、有无杂味。

闻“挂杯香”的正确姿势

对于小编来说,每次泡茶最喜欢闻挂杯香了,不仅自己闻,还要让在座的茶友传着公道杯一起感受。这种情况下怎样嗅挂杯香才礼貌而不失卫生呢?

首先,将公道杯口向下倾斜,置于鼻底,可用手轻轻扇动,切勿直接正对杯口大口呼吸。

其次,好味道一起分享。嗅完以后不要急着把公道杯放回去,递给身边的人一一体验。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作者雨婷说:“如果静坐茶桌,我会以艺演绎茶本味。若是暴走茶山,我会淋漓记录茶源,用客观带回真实。茶艺是茶的表达。茶源是茶的根本。学茶以来,幸运的是能走遍茶山,寻得茶源。行走在茶路上。始终保持初心习茶艺,保持热情走茶山。只愿能呈现出客观的语言,真实的文字,抓心的图片。”今日和你共享作者茶山行系列图文之《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突然想起写这个系列,说是知识分享,其实更像是自己的回忆。所有现在脑子装的,记得住的,没有一项是从书上看来的。印证了那句话,实践是真理的来源,没有之一。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先从踏进茶这个行业开始回忆,06年进大学,师从云南茶学院老师,习茶,三年不断学习,看书,只是表皮罢了,见到真茶,连分辨都难,更别说去尝滋味,闻香气。机缘下,网上看到茶叶公司招聘茶艺兼主持人,不明就里的就去应聘,便被老板录用了。接着紧锣密鼓的就去茶山,那时的我,刚19岁,揣着是高级茶艺师名号就自信满满的去茶山了。结果,茶树什么样都不知道,拿着公司文案准备的稿子一通背,说的云里雾里。

第一次去茶山,2009年春季,我们一行四人从昆明直接去了临沧,这个大叶种茶树的发源地,看之不尽的茶树,走不尽的茶山,但是对于地理位置知识的盲区,只晓得跟着车走,上车背稿,下车讲稿。当时对于普洱茶的认识,和现在很多喝茶人相同。茶树什么样,不知道。产茶区有哪几个?不知道茶叶怎么做出来的,不知道。一系列的知识和疑问,都是在茶山行的时候,在茶寨里,跟着茶农,渐渐明白过来的。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2009年,第一次茶山行,短短一个星期。因为全程要拍摄制茶过程,跟着茶农采茶,晾晒,跟着他们炒茶晒茶,在收干茶,最后试茶。仅一个星期,脑子里,也有一副清晰的普洱茶图。七天的茶寨生活,彻底明白茶叶制作,再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机械过程。

普洱茶的采摘,一般是在早晨9点左右开始,一来9点太阳光柔和,会适当降低叶片含水量,有利于茶叶制作时香气的产生,二来是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后续加工。采摘的标准,多为一芽二叶,这是叶片生长的成熟状态。或是一芽一叶,采摘细嫩,做成茶商要求的定制茶(一芽二叶,叶梗的长度适中,在茶叶生长的时候,叶梗传输养分水分,一些多糖类物质会留有在茶梗中,茶叶冲泡出的茶汤便会相对柔甜。所以并不是全芽尖就是高等级茶)。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采摘后会有一个摊凉的过程,主要是利用流通的空气,带走茶叶中的水分,茶叶中一些低沸点的芬芳物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臭气,会在摊凉的过程中散发,有利于下一步的制作。一般茶农就用竹席,把新鲜的叶片撒在上面,放在自家后院晒不到太阳的地方。摊凉一般进行两小时,新鲜的叶片会慢慢的萎缩,变柔软。

而后进行制茶的主要步骤,炒茶,专业上叫做炒青,茶农用大生铁锅,架在两头通风的水泥火炉上,用柴生火,待到明火可见,倒下鲜叶,只要几分钟,鲜叶与铁锅接触之时清脆可听的噼啪声,伴着清新又带有熟香的炒茶香,溢满四周,茶农的手不断翻动,鲜叶和锅壁碰触又离开。叶片更加柔软,香气更加浓郁的时候,茶农迅速翻炒几下,把鲜叶捧出铁锅,抖散在簸箕里。一捧又一捧鲜叶在铁锅内炒制完成。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就在屋檐下,茶农的家人各自开始揉茶,来回快速揉搓茶条,让原本经过高温柔软的茶条更加紧结。茶农反复把揉搓在一块的茶条抖散,又揉合,再次抖散。直接放在屋前的空地,接受正烈的阳光直晒。

现在回想6年前的经历,我想我是幸运的,在结束学院派的习茶后,能马上去到茶叶原产地深度习茶。这是雨婷亲历的习茶过程,我把6年的亲历写成一个系列“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与你分享。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