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和道教

普洱茶和道教

2019-03-20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道教也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律,而茶之清爽,性俭、提神益思、中正平和、超然空灵,有利信道者修炼达到“收心离境”、“静则生慧”的目的。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的本土宗教,随着汉族明清以来迁入思普区而道教随之传入,已有数百年历史,明代崇祯元年,普洱建立了文昌宫。《景东县志稿》载,景东道教金鼎殿在西区仲古里,清康熙年间由彭道人建盖。清代以来,在景东、普洱、思茅、墨江、景谷、镇沅、江城等地,有道观老君殿、玉皇阁、天神庙、大石寺、三皇宫、文昌宫及道教俗神庙宇阎王庙、城隍庙、财神庙、土地庙、山神庙、龙王庙、药王庙、娘娘庙、五帝庙等。在道教的安坐、养心、朝山、封斋、开斋、朝斗、做娘庙、五帝庙等。在道教的安坐、养心、朝山、封齐、开齐、朝斗、做会、持诵、占卜、符繁、祈、禁咒、服气、念经、超渡、烧香、献饭、谢土、香烟会等活动中,均要用普洱茶

  道教主张修炼养生,“无死入至”、超脱尘世、希求长生不死;所以用各种道术和吃长生不死之药求仙,道教受“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影响甚深,把茶叶视作“灵芝草”,因此在道观宫宇中还有“名山必产灵草(茶)”的口头禅,道教认为饮茶最能养心,养心即可实现人与自然美合而为一,进入“无我”意境,从而就能“长生不老”,延年益寿。道教修炼主要在于修心,修心在于主静。认为“静是产生智慧的根源”。所以,宫观道士以茶作为祈祷、祭献、斋戒以及“驱鬼捉妖”的祭品,并十分流行以茶飨客。

  道家用茶祭天祀祖或当作随葬品已有悠久历史,在思普区,宫观道士的品茶礼仪,传播到民间的以茶拜神祭祖,以茶祭天拜地,均含有道家茶文化的气韵,这里的善男信女常用“清茶四果”或“三茶六酒”祭天拜地,以求神灵保佑,每年时逢清明节、立冬时节,都要用祖先生前的生活必须品“茶、饭、菜”到坟墓前祭祖、烧香,以表后辈对祖先的祭献。昔日在思茅和西双版纳茶区,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诸葛亮诞辰日,思茅商会的茶庄茶人,思普区的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都要在商会、茶山举办“茶祖会”,向茶祖诸葛亮敬香、祭祀、敬茶,向古茶树祭祀,祈祷茶叶生意兴隆,祈祷茶叶丰收,茶农平安。这些说明了道教与普洱茶的关系十分密切。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叶底隐藏着的秘密

普洱茶叶底隐藏着的秘密

1、嫩度、色泽、匀度为叶底三要素。

普洱茶叶底隐藏着的秘密

嫩度:芽头及嫩叶的含量和总体叶质的老嫩。

将叶底其平摊开来,看其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初展还是一芽二三叶等。

辨别叶片整体的老嫰程度,除了眼看外,还可用手来揿压。

手指揿压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起的表示叶质老。

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

普洱茶叶底隐藏着的秘密

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叶肉厚软的为最佳,代表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多为高山优质茶原料;柔软但薄的一般,又硬又薄的最差。

色泽: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

2、观察叶底色泽,最好是数款同比

Ⅰ.颜色要正常,具备该茶类应有的颜色要求。若有爆点(雨天茶)、焦叶、红叶、红梗子、叶片糜烂就不好。

Ⅱ.色泽要亮!亮,并非叶子自己会发光,而是一种鲜活、润泽、饱满、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充满活力的明亮,就像早春雨后刚刚萌发的树芽,那种富有生命力的明亮,是夏、秋的树叶所无法具备的。

普洱茶叶底隐藏着的秘密

匀度看一款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否较统一

匀度相对比较次要,一款茶蒸压的“泡”、“铁”定位,干燥的程度,及您取茶的方式皆要相应考虑。

匀度多与采摘加工管理有关。若茶农采茶马虎,叶底反映大小不匀整。加工时,将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茶不加辨别地混和加工,亦会匀度欠佳。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严谨、不规范、不认真。

叶底的一致性要从叶面色泽是否一致,芽、叶、梗的形态是否有明显的出入,叶面特征即叶形、叶缘、叶脉等是否均匀一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评鉴。

3、叶底开展度

普洱茶经过若干次冲泡后,叶面应该能够渐次展开最后完全舒展。

普洱茶叶底隐藏着的秘密

毛茶制程控制到位且后期储存良好的普洱茶,一般经过六次冲泡即可完全舒展。稍经冲泡即可完全舒展的普洱茶,一般是茶菁过于粗老,揉捻没有到位,这样的茶叶通常耐泡度比较差。

久经冲泡而叶面却很难完全舒展或只有小幅度展开的普洱茶,生茶则意味着或揉捻过度或杀青温度过高或后期储存过程中过于高温高湿,而熟茶则反映出发酵过度甚至可能已经形成了“烧心”现象。

看完这辑,您是否也跃跃欲试,当即就将您喝净的叶底摊开,实战一番,从此莫要小瞧了那位茶会中默默在一旁抠茶渣的茶友,自然也莫撇开茶品口感,单凭叶底孤行呢!(

詹英佩专栏: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九)

詹英佩专栏: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九)

图为:普洱县困鹿山的古茶树

接作者上文《詹英佩专栏:史书为何记载普洱不产茶(八)》。万亩茶山发展不起来,但普洱却是一个做商品交易的好地方,普洱周围有许多盐井,盐茶交易是传统贸易,大宗贸易。普洱上去是景东,景东上去是大理,且景东有汉人的官府,有朝廷的机构收茶税,车里宣慰司在普洱设交易市场最为合适,这里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是大理地区和车里地区的连接地,从《明·滇志》和谢肇淛的《滇略》中可看出明代车里宣慰司管辖普洱时普洱已是茶叶集散地交易地。

景东明万历年间已有关卡收茶税《明·滇志》记载:“景东府收茶税银一百二十五两解司,鹤庆府收茶税银一百三两解司”。《明史》也记载“云南茶征银”。证明普洱、景东间有茶叶运输交易,普洱至景东至大理至鹤庆至丽江的运茶大道是畅通的,朝廷已开始管理云南茶。

还有一个历史背景我们应该注意到,明代中央朝廷对茶叶的管理非常严格,车里宣慰司与明中央朝廷的关系又很融洽,车里宣慰司在普洱设茶叶交易市场应该是得到中央朝廷的许可或认同,景东府对普洱的茶市有监控和扶持的职能。

明万历末年(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中第一次说到普洱茶“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在这里虽然谢肇淛并没有直接说明“普茶”的原料来自普洱,也没有说明这“普茶”就是普洱当地加工的,但我们可以肯定那“普茶”一定含有普洱当地的原料,那蒸而成团的加工方法1620年时普洱人已经会做。

谢肇淛是1620年写的《滇略》此时寸车里宣慰司管辖普洱、思茅已有230多年,车里宣慰司在明代一直都在发展茶叶(勐海的古茶园大部分为明代所种)车里的官员们自然也要在普洱发展茶叶,否则《明·滇志》如何会记载“车里之普耳山,其山产茶。有车里头目居之”普洱勐先困鹿山还有少量明代古茶园可以作证。

多年来有一个重要的线索为人们忽视,细查云南的史料、史书,说普洱不产茶的全是清代的书和文章,而明代的书说到茶时都说普洱产茶。

普洱种茶的事应该是从明朝末年1628年中断,明崇祯元年(1628年)缅甸军队攻入车里(景洪)随即又攻入普洱,明王朝此时已衰落,援助不了车里,车里被缅甸人控制,元江傣族土司那氏与缅甸军队在普洱一带展开争夺战,普洱在战乱中渡过了32年,普洱自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划归车里到1628年止,车里宣慰司共管辖普洱、思茅244年。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带清军入滇一年以后就将普洱和车里划归元江,顺治十七年(160年)年元江改土归流,连普洱在内全由外省来的流官管理,流官们整天忙于平息少数民族起义,哪里还顾得了发展茶叶的事。

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坐镇云南的吴三桂又与康熙皇帝翻脸,云南陷于一片战火,谁还管普洱种茶不种茶。(未完,本文节选自《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

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推荐

爱茶品茶的人肯定知道沉香普洱茶,沉香普洱茶是茶中极品,本文就给爱茶之人带来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价格以及开沉香普洱茶茶饼的步骤。

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

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推荐

2006年沉香,特级沉香饼,经过2-3年的陈化,口感已甘甜滑润。要再放两三年,喝起来就不会燥,口感上会更润,协调性更好。

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推荐

饼形周正,选料级别高,由于采用春茶发酵,毫量多,较一般熟茶芽叶较肥状。口感上香、浓、耐泡,前后里外绝对一口料。

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推荐

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近看条索,选料相当精准均匀,干净。芽毫部分喝起来香、润,深色条索喝起来厚、滑。

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推荐

冲泡后汤色红浓透亮,茶汤表面泛金圈,入口甘甜清凉、汤水绵化,无杂味,香气柔和,八道后渐进佳境,甜味增,香气香气溢鼻。

2006年的沉香普洱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