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三国时期普洱茶认识

三国时期普洱茶认识

2019-03-20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唐宋时期,普洱地区“茶马互市”的场面成为一时之盛。在明代,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内外各地辐射出了五条“茶马古道”。他们享有“南方丝绸之路”的美称,蜚声中外。到了清代,普洱茶是云南进京的贡品。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记载,蜀相孔明“平定南中,倡兴茶事”。这说明,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开始种茶。

  传说乾隆年间,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路上天气阴雨绵绵,到了京城,人们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谁知用水冲泡后发现茶香四溢,茶色红润如同琥珀,齿间留香。后来,这些普洱茶深得皇帝喜爱。(楠林)

 
 

有用+10
分享

大话普洱:台州喝普洱茶的人有三多

  2010年本人在易武乡麻黑村一茶农家碰到中华牌普洱茶的孙总(昆明葳盛茶业公司下属勐海古茶树茶叶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他对台州喝普洱茶人的印象是三个多,钱多、老茶多、高手多,那是他在黄岩区政府前面的一家中华茶庄开业前后的日子里留下的。

  在黄岩的这些天是他喝所谓普洱老茶最多的日子,也是碰到“高手”最多的日子,就在这几天就碰到“高手”十几位,而“高手”们带来让他品尝的所谓花高价买来的老茶就有几十种。

  其中大多数的茶(霉昧很重)是让他闻一下就不敢喝的“老茶”,可碍于大家的面子,只好呷一小口,然后告诉他们这是做旧的茶,可他们却用好多的普洱茶理论来证明这就是真正的老茶。仿佛就成了他们的学生,更有几个“高手”说孙总根本不懂茶。

  后来孙总只好改变说话的方式,顺着他们说是好茶、老茶。想不到这一招好管用,那些“高手”们也对孙总表示认同了。

说茶观|普洱茶的“老黄叶”为何被称为“黄金叶”?

说茶观|普洱茶的“老黄叶”为何被称为“黄金叶”?

对许多人来说,也许“黄片”是陌生的。在众多的普洱茶爱好者甚至是发烧友中,真正弄清楚“黄片”的也没有多少。所谓“黄片”,说白了就是茶树上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老叶时间长了会泛黄,就称其为“黄片”或者“老黄片”。

@东家APP:普洱茶老黄片又叫黄金叶,最早的关于黄金叶的说法是老茶树上的老叶子,长老了颜色会泛黄。现在的黄金叶指在原料筛选过程中,进入揉捻工序时,嫩的芽叶会卷成条索,有些稍老的卷不起来,仍然是伸展的一大片,按照生产标准拣出来的这部分茶箐,俗称老黄片。如果不把这部分茶菁拣出,会造成茶压成型后条索的观感比较差。

@濮云轩茶艺馆:但很多喝普洱茶的人可能没有真正了解普洱茶黄片,所以对“黄片”产生了误解,粗枝大叶地认为黄片就是用粗老的做茶树叶子做的普洱茶,所以认为黄片不好。但其实黄片并非是用老叶特意制作的,而是从普洱茶生茶成品茶中挑拣出来的。在原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这部分茶菁,俗称为“黄片”。黄片一般是所采摘茶叶鲜叶的第三、四叶。是与芽头、一、二叶一起采摘、加工和制作的,只是因嫩度偏成熟而外形与芽头、一、二叶相比较而言不佳而被挑拣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相反,老黄片恰恰由于叶片偏成熟、组织厚实,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说茶观|普洱茶的“老黄叶”为何被称为“黄金叶”?

@淇昌茶号:普洱茶黄片仅是普洱茶界的提名,黄片这个称谓并不适用于其它茶类,在书本上黄片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过去黄片是指老茶树上的老叶,生长老了颜色泛黄,称之为黄片或老黄片。现在的黄片一般指茶菁的第三等四叶,这些叶子的叶质含水量较少,叶片相对粗大、疏松,在杀青时较易失水变黄,揉捻不易成形,为保证茶叶的感观和卖相而被拣剔岀来的叶片。其实黄片就是粗老揉捻不成形的叶片。

说茶观|普洱茶的“老黄叶”为何被称为“黄金叶”?

@评鉴普洱:所谓的老黄片,就是茶树上的老叶子,在加工后叶面发黄,叶片粗散,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级别分拣出来的这部分茶箐,俗称为“黄片”。老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比较赖泡,口感柔和香甜,用他做的熟茶砖皂香味比较浓,因为粗纤维含量比较高,泡出来的味道又香又甜,性价比高,深受很多老茶人喜爱。因为陈年的普洱茶砖叶面红里透着黄,黄里透着红,和金砖一样漂亮,所以被行业内称为“黄金叶”!(本文系整理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普洱茶走上平稳的发展之路,实在来之不易

  很多人说普洱茶近五年的历程,就是从“疯狂炎夏”一头扎进了“冰河期”。自2005年浩浩荡荡的“马帮进京”,普洱茶开始被大家认知。 2007年几大媒体的报道博弈,时而抨击得一文不值,时而褒奖得赛过仙丹,普洱茶变得和茉莉花茶、龙井茶一样家喻户晓。人们开始关注它的健康价值、收藏价值、品饮价值,同时“炒作”、“做仓”、“拍卖”等等这些词也伴随着普洱市场起伏跌宕。

  在这场浩瀚如潮的商业战争中,有人挣得盆满锅满,有人赔得倾家荡产。2008年云南普洱茶产量比2007年减产46.7%,很多人上千万的库存一夜间缩水60%;2009年普洱茶几乎一蹶不振,高位买进的茶不敢放货等待市场回暖,低位的茶也没人敢收怕继续砸在手里。普洱茶走进了无比尴尬的境地,茶厂的囤货急于出手,工人的工资发不出,茶农的茶钱结不了,很多小厂关门歇业。而后几年的普洱市场虽然缓慢回升,但再也没有达到2007年的高位。

  的确,2007年的普洱市场是疯狂的,那种疯狂差点毁掉这款有上千年历史的好茶。但是也是这场风波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用普洱。2008年底,大益普洱5000万拿下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的投放权,更是茶界的开山之举,很快“茶有益,茶有大益”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那场几乎毁灭普洱茶的风波之后,2010年普洱茶的销售区域比2005年时扩大了一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普洱茶的销售点,消费群体也增加了近四成。以前只是在广东、福建、港澳、少数民族地区大行其道的普洱,现在上了大型超市的货架,白领钟爱其保健功效,“泡茶馆、喝普洱”变成了品位生活的象征。

  如今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面对普洱茶都很理智,不再盲目地囤货,不再叫嚣价格,不再跟风投资。市场的良性循环就这样开始。2011年老班章春茶的收购价格又一次回到了每公斤1000元左右,如果说2007年这个价格是被炒作出来的,那么今年这个春茶收购价就相对实在一些。首先是因为人工成本上涨,茶界春茶收购价普遍走高;其次,五年间的通货膨胀挤掉了普洱茶里的人为水分;再者,市场需求量增加,普洱茶已经变成广泛被大众熟知和喜爱的茶品了。普洱茶经过了五年时间的沉淀,2007年的高位茶也被市场消化掉了。但是那场风波的余震在很多茶人的心里回响着,媒体也不忘拿普洱茶作为前车之鉴,警醒现在火热的金骏眉和湖南黑茶。

  普洱茶走上这条平稳的发展之路,实在来之不易。究其蜕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第一,重视科学生产力。曾经的普洱茶市场充斥着“湿仓茶”、“包装作假”、“噱头茶”等,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哄抬价格,消费者也在这种风潮中迷失了方向,追求“仓味”忽略普洱的健康本质,要知道很多“湿仓茶”中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超标对身体有害。

  第二,大力发展品牌化,不一味追捧“老茶”和“古树茶”。笔者曾经在《也谈茶叶的陈放》一文中阐述了“老茶”的价值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不能单单以年份定优劣。而对“古树茶”的肆意鼓吹更不利于普洱的远期发展,“古树茶”确有独特的韵味,或醇厚或茶气悠远,但这都是品饮价值,其内涵物质就一定比台地茶、野生茶高出多少吗?茶学界都没有人敢妄加断定。如果说因为产量稀少所以价格略高,也应有度而行。

  第三,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显然很多大企业很重视维持市场的平衡性。比如2011年大益7572熟饼(357g),虽然不同批次生产,不同地区售卖,不同等级零售,厂家都有统一的参考价格,基本都维持在每片65—85元之间。这在2007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漫天要价,茶叶每倒一手价格就翻一番。

  普洱茶本是健康产业,加之独特的品质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它的路走的并不顺利,如今刚找到良性循环的道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规范。合理地引导市场,才能慢慢消除人们心中对普洱茶的芥蒂。

上一篇健身普洱茶 下一篇品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