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黄茶产地>蒙洱银针产地在哪里

蒙洱银针产地在哪里

2019-03-21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蒙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蒙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蒙洱银针黄茶中的珍品。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

  蒙洱银针产地

 

  蒙洱银针产于湖南新化奉家山中的蒙洱冲。

 

  蒙洱银针产地环境

 

  蒙洱茶产于海拔1800多米高的雪峰山脉深山区——湖南新化县奉家山蒙洱冲。此地因山高谷深,云雾如海、溪多泉清湿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竹木葱茏,土层深厚、肥沃,施肥全以有机肥为主(农家肥和菜籽饼),昼夜温差较大,风清气润,无任何污染。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里,茶树终日被高山云雾所笼罩,

  因而叶肥汁多,经久耐泡。更为奇特的是采茶之时正值此地漫山遍野的兰花盛开的季节,花香的熏染,使蒙洱茶格外清香,风味更加独特。根据茶树生长的基本特性,历代名茶多产于高山的云雾山区,陈椽教授在《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明确指出名茶必须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所谓“高山出好茶”,并把高山界定为海拔500—2000米高度。奉家镇地处雪峰山脉中段,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树木葱郁,土地肥沃。

 

  下辖奉家、双林、上团等渠江沿岸三个管区,海拔500—1400米,年平均气温20—22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日照短,雨量充足,冬暖夏凉,常年云雾弥漫,根据茶树喜阴喜湿的生长特性,非常合适茶树的生长,而且有史明确记载的产自奉家的明清时代的“蒙洱茶”都充分说明奉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奉家茶叶品质的优越性。

  蒙洱银针特点

 

  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时可从明亮的杏黄色茶汤中看到根根银针直立向上,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芽头茁壮,紧实而挺直,白毫显露,茶芽大小长短均匀,形如银针,内呈金黄色。饮用时,将蒙洱银针放入玻璃杯内,以沸水冲泡,这时茶叶在杯中一根根垂直立起,踊跃上冲,悬空竖立,继而上下游动,然后徐下沉,簇立杯底。茶汁杏黄,香气清鲜,叶底明亮。

有用+10
分享

黄茶的三大类

黄茶的三大类

黄茶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的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大茶

黄大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钓鱼钩,且呈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叶底黄具有浓裂的老火香(俗称锅耙香)。

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的标准为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主要包括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容易“鱼目混珠”。

黄小茶

黄小茶是采摘细嫩芽叶,多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品质不及黄芽茶,但明显优于黄大茶。黄小茶成茶的外形芽壮叶肥,毫尖显露,呈金黄色,汤色橙黄,香气清高,味道醇厚,甘甜爽口。

黄小茶较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等。黄小茶北港毛尖属于黄茶里的一种上等茶叶,是我国的特产,也是古代的皇室专用黄茶。

黄芽茶

黄芽茶是采摘细嫩的单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幼芽色黄而多白毫,故名黄芽,香味鲜醇。

黄芽茶主要包括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其中,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清朝列为皇家御用,是霍山县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

黄茶的分类,两种分法!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主要出产于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以其金黄的色泽和醇香的滋味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黄茶由绿茶发展而来,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黄茶产量虽然不及绿茶、红茶和黑茶,但其中有很多茶以其质优形美,被视为茶中珍品。下面我们来说说黄茶的分类!

黄茶的分类

通常我们将黄茶分为“品种黄茶”和“工艺黄茶”两种类型。

“品种黄茶”:茶树品种形成的黄色的茶。这种“品种起源说”有远溯七世纪的史料为证,唐朝盛产的“寿州黄芽”和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的黄茶就是自然发黄的品种黄茶。

“工艺黄茶”:它的发明较之“品种黄茶”要晚许久,工艺黄茶则是通过炒制过程中采用独特的“闷黄”工艺改变了茶的色泽和内质,工艺黄茶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时间在公元1570年前后。“工艺黄茶”的产生有着诸多偶然因素,在众多茶叶著作中均有体现。宋·黄儒在《品茶要录》中有对茶叶加工黄变情形的描述“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此处说明雨水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含水较多的雨水叶由于干燥不及时,可以引起黄变,成为“黄色的茶”。

“工艺黄茶”起源于绿茶,应勿有悖论。唐宋之时,一般以加工蒸青茶为主,明时开始炒青之法,创“松萝法”,明·闻龙在公元1630年写的《茶笺》中有关于茶叶松萝法加工工艺的描述:“茶初摘时,须拣除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现时大多数特级绿茶的炒制都是效法于此。

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分

黄小茶一般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细嫩原料制成的黄茶,主要有湖南的沩山毛尖及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茶和浙江的平阳黄汤等。黄小茶中有条形卷曲的北港毛尖、平阳黄汤,叶沿微卷呈块状的伪山毛尖,弯曲呈环状的鹿苑茶几种。

而以嫩芽和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的黄芽茶。如外形雄壮圆直呈针形的君山银针,开头形状扁直的蒙顶黄芽,条形略弯形似雀舌的霍山黄芽和条形弯曲的莫干黄芽。

还有采摘较粗大、梗叶相连状若弯钩的黄大茶及广东大叶青茶。

黄芽茶和黄小茶原料较嫩,市场范围较小,所以后来黄茶最先失传的就是黄芽茶和黄小茶的加工方法。

茶叶黄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的特色。黄茶要求叶底黄或黄绿;汤色浅黄或杏黄,达到明亮而不晦涩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使闷堆处理控制合当,若变化不足则黄绿花杂,叶底欠匀;变化过头则黄褐发黑.汤液混浊,都是不符合黄茶品质要求的。

此外,黄茶较之绿茶,由于增加了闷黄工艺,在热化反应及外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内含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滋味变得更加醇和,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

功夫茶黄茶的泡法,这种泡茶的技法不简单!

何谓“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功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下面我们来看看功夫茶黄茶的泡法!

功夫茶黄茶的泡法

第一道:恭请上座。邀请各位茶友上座,耐心等待,准备欣赏君山银针的泡制茶艺。

第二道:美蓉出水。茶艺表演者在冲泡君山银针之前一定要先将双手用清澈透明的泉水清洗干净,茶艺表演者的纤纤玉指在水中来回波动时,恰似芙蓉出水。

第三道:生火煮泉。冲泡君山银针所用之水,水温和水质都是很有讲究的,今天所烹之水是来自君山岛的泉水。水是生命之源,茶是灵魂之饮。茶中有道,水中亦有道,宜茶之水分为“五诀”,即清、活、轻、甘、铡。

第四道:银针出山。“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每年清明节前后大约五天左右是君山银针的采摘期,君山银针需要采摘单一茶芽,经过8道工序,历时72小时制作而成,大概5万个左右的茶芽才能制作成1公斤君山银针。

第五道:银盘献瑞。请仔细观看,君山银针芽身黄似金,茸毫自如玉,芽头壮实,紧结挺直。看茶如观景,鉴茶如赏玉。

第六道:湘妃洒泪。“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相传在四千多年之前,舜帝南巡,然而久去末归,其爱妃娥皇、女英寻其至洞庭山时,却得知舜帝在九嶷山驾崩,二人伤心欲绝,攀竹哭泣,泪染竹竿,遂成斑竹,不久之后,二妃抑郁成疾,不治而亡,葬于洞庭山之上,从此以后,洞庭山便改名为“君山”。毛泽东在《七律-九嶷山》一诗中写有,“斑竹一枝干滴泪”,这就是对二妃忠贞爱情的由衷赞颂。

第七道:金玉满堂。茶艺表演者将4-5克君山银针投入晶莹的水晶玻璃杯中,金黄闪亮的茶芽缓缓降落杯底,形成一道靓丽的景观,恰如洞庭湖中君山小岛的七十二座山峰,同时也象征着各位茶友幸福的家庭,美满的生活,辉煌的未来。

第八道:气蒸云梦。“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渡撼岳阳城”。我们可以借助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这首绝美的诗歌来描述冲水的整个过程,茶艺表演者运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将水冲至七分满。认真观看玻璃杯上方升起的浓浓热气,是不是很像唐诗意象“气蒸云梦”。而杯中正在翻腾的沸水如洞庭湖水一般,惊涛拍起千重浪,恰似烟波撼动岳阳城。

第九道:风平浪静。在沸水冲入茶杯中之后,用玻璃片轻轻盖住杯口,这样是为了保持水温,以有利于银针竖立起来。

第十道:雾锁洞庭。银针冲泡以后,便会呈现出八景奇观,这是一个逐时变幻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静心地欣赏。杯中的热气慢慢地形成一团白色云雾,如同君山岛上长年缭绕的云雾一样。正所谓杯中看茶舞,八景呈奇观。

第十一道:雀舌含珠。因为茶芽中含有空气,因此吸水之后便会产生很多气泡,微微张开的茶芽形状极似雀鸟之舌。

第十二道:列队迎宾。茶芽悬浮于水面之上,排列整齐而有序,寓意着热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第十三道:仙女下凡。茶芽慢慢吸收水分,徐徐降落杯底,恰如天女散花般美艳绝伦。

第十四道:三起三落。茶芽沉人杯底之后,忽而升起,忽而降落,极具变化之能事。能起落的芽头数量并不是很多,一个芽头起落三次,更是实属罕见,“三起三落”,正是“未饮清香涎欲滴,三浮三落见奇葩”。

第十五道:春笋出土。这是君山银针最具观赏价值的一道风景,也是所有考验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茶芽如雨后春笋一样竖立于杯底。

第十六道:林海涛声。茶芽竖立于杯底,芽光与水色浑然一体,叠翠堆绿,妙趣横生,轻轻摇动茶杯,茶芽缓慢摆动,“林海涛声”遂隐约可闻。

第十七道:白鹤飞天。移去杯盖以后,杯中升起一股蒸汽,犹如一群白鹤飞上碧蓝的天空。

第十八道:敬奉佳茗。将冲好的君山银针敬献给茶友。

第十九道:玉液凝香。鼻品君山银针,积淀着厚重的茶文化书香,有联为证:“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藤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阻三过必醉”。

第二十道:三啜甘露。口品茶之甘甜醇美,回想茶芽“二起三落”的现象,问味茶汤“先苦后甜”的滋味,回韵景观“上下浮动”的奥妙,逐渐领悟爱国诗人屈原“上下求索”的探求精神。

第二十一道:尽杯谢茶。“君山茶叶贡毛尖,配以洞庭白鹤泉。人口醇香神作意,杯中白鹤上青天”。醉翁之意不在于酒,而品茶之韵亦不在于茶,茶中有道,品茶是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