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黄茶文化历史发展

黄茶文化历史发展

2019-03-22 访问量: 35 茶礼仪网

黄茶文化历史发展

 

 

黄茶历史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不同的观察方法却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

 

有用+10
分享

黄茶知识的全面解析

  什么是黄茶?

 

  黄茶,属发酵茶,从炒青绿茶中发展而来,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即黄茶。黄茶是我国特产。

  黄茶产地

 

  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四川、安徽、广东、湖北等地皆有生产。

 

  黄茶品种

  黄茶按鲜叶老嫩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1、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2、黄小茶: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3、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黄茶中的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采制工艺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

  黄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

 

  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闷黄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

 

  3、干燥

 

  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

 

  黄茶品质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黄茶功效

 

  1、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2、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3、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黄茶不“黄”,雅安黄茶路在何方

黄茶不“黄”,雅安黄茶路在何方

耳熟能详的诗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中的蒙山,指雅安境内的蒙顶山。蒙顶山素有“万茶之源”的美誉,贡茶历史悠久,从唐至清,延绵千百年。11月15日下午,2018年雅安黄茶(蒙顶山)研讨会在雅安举行,围绕保护贡茶珍稀资源,演进黄茶非遗传承,焕新黄茶市场活力等主题,与会专家展开头脑风暴。

蒙顶黄芽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清代的《名山县志》记载:蒙顶茶“其叶细长而嫩,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蒙顶黄芽造形优美、品质优异,独特的“闷黄”工艺造就了独特的“三黄”品质(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蒙顶黄芽这一传统名茶曾陷入衰落、凋敝的窘境。散见于各种文献资料和世代口授心传的“传统工艺”,没有规范的制作标准和指标参数,凭借制作者各自的理解,蒙顶黄芽风格不一、品质风味与历史记载相去甚远。

“黄茶变了样。”四川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说,目前蒙顶黄茶还缺乏一个统一、严格的质量判别标准,因此,消费者在进行购买的时候就无法区分产品的好坏。他提出,要规范蒙顶黄芽的制作工艺,改变口授心记的传统制作模式,逐渐形成蒙顶黄芽的质量判别标准。“蒙顶黄芽的外形应该是扁平挺直、色泽嫩黄油润,茶汤浅杏绿明亮,叶底黄亮鲜活,香型口感要甜香、鲜醇、甘爽。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那就算不上是蒙顶黄芽。”

四川省茶叶学会秘书长陈昌辉则认为,之所以黄茶不“黄”,甚至变为“黑茶”,主要原因在于工艺。蒙顶黄芽的制作技艺主要依靠茶号和茶厂的传统艺人、工匠口授心记、代代相传。但传统制作工艺在如今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加快传统黄茶的创新与开发,实属当务之急。特别是在蒙顶黄芽生产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上,要寻求突破,建立原料基地,界定生产时间,利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从而解决其产品品质标准化和生产批量化的问题。“目前,这个技术已经由雅安跃华黄茶研究所与川农大联合研究中心解决,并获得了发明专利。”陈昌辉说,最终再通过品牌化营销,形成蒙顶黄芽的完整产业链,从而促进蒙顶黄芽的发展。

地黄茶具有滋阴补血的有益效果,对血虚烦躁的患者有益。

地黄茶

[茶材料]

熟地黄15克,酸枣仁10克,冰糖适量。

[生产方法]

将熟地黄和酸枣仁放入砂锅中,加入约500毫升水,用小火煎煮10-15分钟,关火,加入冰糖调味,凉透空气,常饮子茶。一天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