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黑茶储藏>普洱茶储存方法之无特殊控制环境存放

普洱茶储存方法之无特殊控制环境存放

2019-03-23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普洱茶储存方法之无特殊控制环境存放


   普洱茶生茶类存放条件并不严苛,只要有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存放。一般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件: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

 

有用+10
分享

海外媒体聚焦广西探寻广西梧州“茶船古道”千年六堡茶焕生机

海外媒体聚焦广西探寻广西梧州“茶船古道”千年六堡茶焕生机

 

原标题:18国媒体探寻广西梧州“茶船古道” 千年六堡茶焕生机


  中新网梧州9月21日电(记者 黄艳梅 冯抒敏)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及著名的侨销茶,茶中“黑宝石”六堡茶早在清朝中后期就已远销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记者刘金莹近日来到六堡茶的孕育之地广西梧州市,探寻“茶船古道”历史印迹,深入了解六堡茶制作工艺,她直呼很是震撼。


  9月20日至21日,2016年“文化中国 海外媒体聚焦广西”活动走进“百年商埠”梧州市,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等40多家海内外媒体,实地探访了具有千年历史的六堡茶制作工艺及产业发展情况。


  六堡茶属黑茶类,因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通过“茶船古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


  梧州市副市长王腾介绍,梧州是西江沿岸重要内河港口城市,地处西江、浔江、桂江三江交汇处,水路交通发达,是沟通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内河枢纽和往返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对接点,是中国古代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茶马古道”的陆路不同,“茶船古道”通过水路将六堡茶销往海外。梧州六堡茶沿着西江走出珠三角,到达东南亚,乃至日本、北美地区,成为一条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


  梧州市官方介绍,近年来,梧州市全力做强做大茶产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打造六堡茶。目前,六堡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梧州乃至广西的特色优势产业。六堡茶制作技艺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梧州全市六堡茶产量达1.12万吨,品牌价值15.79亿元人民币。


  官方称,梧州市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当地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力争在未来5年,使梧州市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茶产量达到10万吨,产业综合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野生古茶树基地、陈化仓库、标准化生产线……采访团一行来到享誉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梧州茶厂和广西农业化龙头企业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参观。在六堡茶文化馆内,记者们详尽了解梧州六堡茶的历史文化沿革。馆内一块长218cm、高118cm、厚34.5cm、重1005kg的六堡茶“上海世博纪念砖”引来大家争相留影。


  记者们还实地参观企业“送料—分筛拣梗—发酵—风选—称量—气蒸—压笠成型—陈化车间”的传统工艺与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流程,细细品鉴不同年份和等级的六堡茶。


  美国美中时报社副社长陆昱说:“六堡茶历史悠久,浓、香、陈、醇,有独到的风格和味道。茶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我想民众对茶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六堡茶也会受到欧美地区茶民欢迎。”他建议,梧州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借助“茶船古道”历史轨迹和六堡茶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国际化知名品牌。(完)

 

西藏茶文化,倍受外界追捧

西藏茶文化起源于吐蕃时期(7~9世纪),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的两次和亲促进了唐朝文化向藏区的传播,加大了贸易交流往来,为茶及茶文化在藏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在统治阶层内的王室及僧侣当中,茶已经作为饮料出现。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间的混战分裂瓦解,出现众多割据势力,使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西藏正式归入元朝版图。明清时期对西藏进一步强化管理。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班禅喇嘛的名号。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伴随着中央政权的统治,茶与茶文化对西藏的影响一直没有间断。在茶马贸易形成后,饮茶之风在藏区内逐渐形成并迅速漫延至各个阶层,深得藏族同胞的喜爱,并与传统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饮茶文化。总体历程经历了传入、形成与成熟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中原地区与吐蕃没有茶叶贸易的发生,饮茶未成风气;第二阶段中,官方组织了大量的茶叶运销活动,使饮茶之风广泛传播,意味着饮茶习俗的形成;第三阶段中,藏族社会对茶的需求已经达到了“得之则生,不得则死”的程度。传播过程的标志性事件归结如下:

唐玄宗时期,“茶马互市”出现,开启了藏汉间的茶马贸易之门。宋朝时,新开辟了多条以茶马贸易为中心的通道,繁荣了周边一些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其中的黎州和雅州声名远播;“茶引制”出现,用以管理输藏茶叶。元代增加了“茶由”(零售茶税),强化对茶马贸易的税收管理,并在“茶马古道”沿线实行“土官治土民”制度。明朝增设了以茶马司为核心的专管机构,并与“贡马赐茶制”配套实行。清朝时茶马互市制度逐渐被“边茶贸易制度”取代,茶贸易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各民族间的人口流动随之增多。

至19世纪30年代,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试种茶树成功,随后在英印当局的大力扶持下,茶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开始了向西藏地区的茶叶渗透与侵略步伐。除了清政府及许多藏汉茶商的共同抵制外,藏族同胞长期形成的饮茶口味成为了阻止印茶入侵的一道重要屏障。1865年,英国用印茶仿制西藏同胞饮用的砖茶,但在西藏边境被中国边防官员查获没收。在此后的多年中,印茶始终没有突破藏族同胞的“口味”关,内地茶仍是西藏茶消费主流。在两次侵略西藏战争之后,英国利用不平等条约不断向清政府施压,以获得向西藏输入茶叶的最大便利,遭到来自全国多种力量的不同程度抵制。1911年后,政治动荡,外来侵略加剧,加之印度茶价格低廉,在西藏茶市场中,内地茶逐渐处于劣势,至1925年左右,印度茶占据了西藏茶市场的大部分。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十分关心藏族同胞的饮茶问题,于上世纪50年代开辟了西藏自己的茶园,并针对砖茶质量问题拔付专项资金攻克技术难关,为藏族同胞能饮上放心茶做了许多工作。1988年时,西藏的茶园面积已达3000多亩,1993年自制茶叶26万多斤;藏区群众的茶叶消费量由1955年的人均3.2斤到2008年的近10斤。

在传统西藏社会中,主要流行紧压茶类,而后散茶逐渐增多。紧压茶对西藏的影响最为深刻。有人根据《明会典》的记载推断认为,黑茶约产生于明代中期。但由于传统藏族社会中的茶汤多为红色或褐红色,由此推断紧压茶类应为红茶紧压茶或黑茶紧压茶。而在宋朝入藏的四川边茶则为黑茶类。茶马贸易中出现的输藏茶主要为紧压茶,由1865年英国用印茶仿制西藏砖茶可见,当时西藏流行的茶类就是紧压茶类。在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时候(1985年),中央政府赠送20万份砖茶以示祝贺。20世纪末,内地对藏区的茶叶输入仍以紧压茶为主。

西藏饮茶方式主要有清饮与调饮两大类,清饮为清茶,调饮包括酥油茶、奶茶、面茶、油茶和甜茶。甜茶出现和流行较晚,其它各类的具体出现时间尚未得到考证。

酥油茶与藏族同胞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其原料为茶(将紧压茶捣碎)、酥油和盐。制作时,先将茶加水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与酥油和食盐相混合,用专门的搅拌工具“甲洛”进行搅拌,直到混合均匀为止,然后进行加热与保温即可。

清茶在传统社会中与酥油茶一样普遍,主要流行于社会下层,因为酥油茶需要进一步加工和辅料,对社会下层的藏族同胞而言有一定困难,所以清茶更受他们的青睐。一般的做法是在大壶或锅内多次熬煮茶叶(与高原环境和紧压茶类有关),同时加入食盐(或最后阶段再加入),得到的茶汤即为清茶。有时为了方便,一些家庭一次大量加入茶叶,少加水,并经过长时间熬煮,形成浓茶浆,再把茶浆储备起来,饮用时用开水冲泡即可。在长期的发展中,藏族同胞也拓展了清茶的种类,在熬煮茶叶的过程中加入其它原料,如加入草果、姜片、花椒,此类茶汤有利于感冒的康复;加入红糖形成的茶汤有助于产妇的恢复与保养。等等。

甜茶主要在拉萨一带流行,由红茶加奶和糖熬制而成。有研究认为,甜茶通过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传递到拉萨。印度很早从中国输入茶叶,1662年曼德尔斯罗在《东印度纪游》中提到印度人饮茶之风“已很普遍”,但没有植茶记载。印度于1834年开始植茶,全面学习借用中国的茶树栽培及茶的加工制作技术,19世纪后成为世界茶叶主要生产和出口地,以红茶为主;1887年茶叶产量已达九千万磅,茶叶生产成为印度的最大产业之一。甜茶在印度起于何时并没有得到考证。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后,在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扎下根。而在17世纪初期,红茶已经在英国的咖啡厅里出现。所以可以推测,英国饮用红茶的方式很可能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往来传到印度,并迅速在上流社会中流行。那么,甜茶在印度出现与印度是否自产茶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印度植茶之前甜茶可能已传至西藏,印茶在西藏支配地位确立后得以真正流行。

现在,西藏茶出现了外销的趋势,主要以速溶酥油茶、奶茶、红茶及绿茶为主,顾客除了到西藏的游客外,还包括从网上购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与商机相结合的过程中,又发展出一些以“茶”的名义出现的“非茶之茶”,倍受外界追捧。

什么样的人要多喝黑茶?

什么样的人要多喝黑茶?

冬天到了,气温骤降,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特别是女性朋友,手脚冰凉,抵抗力开始下降等。冬天可以选择喝茶来御寒,那么,冬天喝什么茶好?


冬季寒冷,适合饮用温性茶,黑茶便是其中一种。

什么样的人要多喝黑茶?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普洱茶就是黑茶的一种,还有湖南的安化黑茶、湖北的青砖茶、四川的雅安藏茶、广西的六堡茶等,喝这些茶都有以下好处。


一、暖胃


黑茶是后发酵的茶类,刺激胃部的咖啡碱已在发酵过程中减少,不会对胃肠形成刺激。


此外,黑茶还富含茶黄素等温性物质,因而喝黑茶有很好的暖胃效果,可帮助身体抵御严寒,增强免疫力。

什么样的人要多喝黑茶?

二、调理胃部


相对于其它的季节而言,冬季是人的运动量较为少而肉类进食量有所提升的时期。


喝黑茶能促进消化、分解肉类食物和脂肪,调整人体的糖、脂肪和水的代谢,对调理胃部有很重大的作用。


三、清理肠胃


人在冬季不仅食欲大增,还会将物质储存在体内,极其容易长胖。


对于喜食大鱼大肉的人来说,多喝黑茶,不但能够消除油腻、清理肠胃,还有利于降脂、保护血管,同时更能防止肥胖。

什么样的人要多喝黑茶?

四、美容


对于女孩子来说,冬季容易手冷脚冷、体寒,常喝黑茶能够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起到活血、暖身的作用。


同时,黑茶含有的茶黄素、茶氨酸和茶多糖,尤其是富含复杂类黄酮,拥有很强的活性,能够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起到美容的效果。


五、降血压、降血糖


黑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使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茶黄素能软化血管,有效清除血管壁内的粥样物质,被称为心血管的"清道夫"。


湖南安化黑茶中特有的茶多糖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因而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降低动脉化的发病率;还可以活化蛋白质激酶,加速脂肪分解,降低机体内的脂肪含量。

什么样的人要多喝黑茶?

适宜喝黑茶的五类人群


一、长期宴席应酬人士


黑茶中咖啡碱的利尿功能是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率来实现的。同时,咖啡碱对膀胱的刺激作用既能协助利尿,又有助于醒酒,解除酒毒。

什么样的人要多喝黑茶?

二、年迈长辈三高人群


黑茶中降血糖、降血压功效,尤宜三高长辈饮用。


三、工作疲劳上班族


饮黑茶可驱散疲劳,清思明目,止咳平喘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什么样的人要多喝黑茶?

四、体脂过度肥胖人士


茶叶中的纤维素等各种大分子被金花菌所分泌的酶类降解,生成一些低分子的可食性寡糖类,这些就是减肥消脂、清洁肠道、刺激有益肠道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膳食纤维。


五、经常性便秘人群


茶汤中的肌醇,叶酸,蛋氨酸等多种化合物都有调节脂肪代谢功能,茶叶中的芳香物质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肉类食物。


©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安化黑茶编辑修改,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留言,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