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滇红茶>滇红茶优质原料主要是选用哪些茶种?

滇红茶优质原料主要是选用哪些茶种?

2019-03-26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滇红茶优质原料主要是选用哪些茶种?

茶叶生产上繁育与推广良种,对提高茶叶的单产,改进品质,增强抗性,扩大种植区域,适应机械采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云南适制滇红良种有:

一、云抗10号

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勐海县南糯山茶园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无性系繁殖而成。1985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1987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地州广泛种植,现为云南省的当家茶树良种,四川、贵州等省也引种栽培。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势开张,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形椭圆,叶身稍内折,叶面微隆,叶质较软,叶色绿黄,叶齿粗浅;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两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50kg,最高单产达463kg;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5.0%,儿茶素总量135.7mg/g,咖啡碱4.5%,水浸出物45.5%;制红碎茶香高持久,带花香,滋味浓强鲜,制绿茶色泽绿翠显毫,花香持久,滋味浓厚。

二、云抗14号

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勐海县南糯山茶园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经两次有性和两次无性繁殖而成。1985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茶树良种,1987年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地州广泛种植,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区)也引种栽培。植株高大,树姿特开张,分枝较密,嫩枝有毛;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身较弯,叶面隆起,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6cm,花瓣7~10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87.2kg,最高单产达356.0kg;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36.1%,儿茶素总量142.6mg/g,咖啡碱4.8%,水浸出物45.6%;制红茶,乌黑油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鲜,汤色红浓明亮,制绿茶,白毫显露,香气持久,滋味鲜浓爽口。

滇红茶优质原料主要是选用哪些茶种?

三、云抗43号

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勐海县南糯山茶园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经三次有性选择后进行无性繁殖而成的。1985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地方茶树良种。在保山、思茅、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州均有引种种植。植株较高大,树姿特开张,分枝密而特多;叶片稍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色油绿、叶质软厚、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齿稀浅;叶尖渐尖、叶身稍内卷;芽叶黄绿色、茸毛细多、发芽特密、一芽三叶百芽重147.8g;花冠平均直径3.7cm,花瓣7瓣、子房有毛、柱头3裂。新梢伸育力强,年生长5~6轮,当地3月底开采,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育芽力强,产量高,单产比当地群体良种高81%;抗寒、抗旱、抗病虫力均比当地大叶群体品种强。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35.64%,氨基酸2.94%、咖啡碱4.18%、儿茶素总量12.30%、水浸出物45.83%。红茶良种,制红茶外形乌墨油润,香气高,汤色红明亮、滋味鲜强。

四、云抗48号

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南糯大叶茶中单株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的品种鉴定。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地推广种植。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势开张,分枝密;叶片半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身稍内折,叶面微隆,叶尖渐尖,叶肉中等,叶质较柔软,叶色绿黄,叶齿细密;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5.3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产量较高,5~7足龄亩产干茶81.5kg;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5%,茶多酚40.4%,水浸出物49.5%;制红碎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强鲜爽;制绿茶香气清香,滋味浓醇。

滇红茶优质原料主要是选用哪些茶种?

五、云瑰

由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从普文农场有性群体茶园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而成,1992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地方良种。树姿特开张,分枝角度大(60),树冠宽大,低位分枝多,属长叶重芽型品种;叶片着生状平、微上斜,叶长椭圆形、叶深绿色,叶缘微波,叶面平微内折,叶尖渐尖,叶齿深而明显,叶质较厚软;芽叶肥厚、色绿,茸毛多而短密,一芽三叶百芽重158.1g;花冠直径3.4×2.5cm,花瓣6~7瓣,柱头3~4裂,结实性中等;芽叶伸育快,生长势强,年生长6轮;产量高,比当地有性群体增产73.3%;3月上中旬开采,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89%、咖啡碱4.25%、茶多酚34.10%、儿茶素总量19.03%、水浸出物48.61%;红绿茶兼品种,制红茶香高鲜,滋味浓强度突出,制绿茶香高,味浓醇,抗根结线虫力强,抗旱性强,扦插和定植成活率高。

六、矮丰

由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在普文农场景东有性群体茶园中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而成,1992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地方良种。分枝低而均匀,树姿开张,树冠紧凑,根颈和枝干基部不定芽多;叶着生上斜内卷,叶长椭圆形、叶面微隆,叶缘波状,叶质厚软,叶尖渐尖,叶齿细浅,叶身平微背卷,叶色深绿有光泽;芽叶粗壮,茸毛特多,淡绿色,发芽密,芽重,一芽三叶百芽重150.00g;花冠直径3.0×3.2cm,花瓣6~7瓣,柱头3裂,子房有短毛,结实性强;生长势强,育芽力强,年生长6轮,重芽型,产量高,比当地有性群体种增产75.5%;3月上中旬开采,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89%、咖啡碱3.86%、茶多酚37.40%、儿茶素总量19.93%、水浸出物48.22%;红绿茶兼制品种,尤以制红茶最佳,香高持久,滋味浓强鲜;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在幼年期旱季要注意防旱。

滇红茶优质原料主要是选用哪些茶种?

七、云抗37号

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景东县引种的勐库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而成,1995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大理等地推广种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叶质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1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78.1kg,最高单产达165.4kg;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9.0%,儿茶素总量144.6mg/g,咖啡碱6.9%,水浸出物46.0%;制红碎茶香气高鲜,滋味鲜浓尚强,制绿茶香高鲜,滋味浓强鲜爽。

八、云选九号

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双江县勐库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而成,1995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主要在西双版纳州、保山市、思茅市推广。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分枝较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61.5kg,最高单产达191.1kg;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5%,茶多酚38.1%,儿茶素总量156.3mg/g,咖啡碱7.4%,水浸出物46.2%;适制红茶,制红碎茶,嫩香高锐,滋味鲜爽,制工夫红茶,不仅甜香,而且滋味浓醇。

滇红茶优质原料主要是选用哪些茶种?

九、紫娟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省级良种,无性繁殖,小乔木,树姿开张,嫩枝茸毛多。花冠直径平均3.77厘米,子房毛多,柱头3裂,果2~3室。叶形长椭圆形,大叶,叶长11.3厘米,叶宽3.7厘米,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脉9~12对。芽叶微紫,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74.7克。发芽期3月9日,在勐海地区春茶一芽三叶展在4月6日。四项常规成分中,茶多酚含量39.31%,咖啡碱含量5.63%,氨基酸含量2.83%,水浸出物含量51.59%。红碎茶感官审评总分87.3分,香气88.0分,滋味86.5分。扦插及移栽成活率高,抗寒性强,抗病虫害强。适宜在云南大叶茶种植地区引种栽培,栽培技术要点参考云抗10号。

有用+10
分享

云南滇红茶 滋味浓烈

  在云南滇红茶是很有名。而名气肯定也是影响着价格的。就像是购买名牌的衣服一样,如果名气比较好,那这个价格上肯定也是比较高的。所以为了让自己比较明确云南滇红茶的价格的话,还是要知道这个滇红茶的名气的,让自己了解滇红茶的。

  云南滇红茶又称云南红茶,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云南红茶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居中国茶叶之首。滇红茶是全发酵茶,滇红茶有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滇红功夫茶的其特点是: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鲜,滋味浓烈,香气馥郁;滇红碎茶特点是外形均匀,色泽乌润,滋味浓烈。

云南滇红茶

  云南滇红茶价格与经历的时间有关。滇红茶的发展经历了较漫长的一个过程;1939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利用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当时命名云“红”;1940年,采纳香港富华公司建议改名滇红;滇红问世后,因产品“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而博得市场赞赏。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云南滇红茶的相关知识,当你通过不断地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云南滇红茶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当然高价的云南滇红茶也是可以给人一种比较值得信赖的感觉的。所以如果你选择云南滇红茶的话还是要了解下年份的。

滇红茶如何区分哪种好?

滇红茶如何区分哪种好?

现在的社会,浮躁繁忙,能够坐下来喝杯茶,有时间去品味好茶是一件难得的事,希望大家有这样的习惯,每日一茶,懂得欣赏好茶,领悟生活。

选购滇红茶时,要选到好茶,正宗的茶叶,就要懂得怎么去鉴别。

滇红茶的鉴别要点有什么?

1、滇红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主产云南的临沧、保山、凤庆等地,是我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以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而称着于世。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工夫红茶。

2、滇红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风庆、云县、昌宁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黄,勐海、双扛、临沧、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黄。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唯秋茶多呈金黄色。

3、滇红工夫内质香郁味浓。香气以滇西茶区的云县、凤庆、昌宁为好,尤其是云县部分地区所产的工夫茶,香气高长,且带有花香。滇南茶区工夫茶滋味浓厚,刺激性较强,滇西茶区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鲜爽。

具体辨别方法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看:

1、外形

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

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2、色泽

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

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3、茶香

香气馥郁的质量好;

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

香气低闷的为劣。

4、汤色

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

汤色欠明的为次;

汤色深浊的为劣。

5、滋味

滋味醇厚的为优;

滋味苦涩的为次;

滋味粗淡的为劣。

6、叶底

叶底明亮的,质量就好;

叶底花青的为次;

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滇红哪种好?以上是区分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来源:南茗佳人)

2019年七彩云南大叶金红滇红茶:性温,适合在秋冬时节饮用

2019年七彩云南大叶金红滇红茶100克试用

产品品牌:七彩云南

产品名称:大叶金红

参考价格:¥86.0

规格:100g/盒

疫情期间发货收到影响,翔仔也是等了好久才迎来了今天的品评,实感不易。在这里祝愿伟大祖国战疫胜利、繁荣富强。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属红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制作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以上源自百度百科)

其实我对滇红茶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虽然很早就接触了,但一直没有深入去了解去品饮,家里也有几款滇红茶存货,所以看到这回的滇红茶,就毫不犹豫申请了试用。滇红茶主要以高香、甜为佳,且汤色为红亮,主要以烤香为主,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其香气会越来越淡,一般的最佳食用时间为18个月左右。

废话不说了,上图开喝。

背面有点看不清哈

往下看,祭出我的茶评套装

大爱我的鸟杯,不过茶叶的内袋看起来不是特别高端

选择了滇红茶的通用投茶量5g

可以看到干茶的品相还是不错的、金毫也比较明显

我们来看一下第1-2泡,之前洗茶两道,水温90度,7秒出汤,这里感觉颜色红浓透亮,入口以香气为主,甜度稍淡,前两泡苦涩较重,回甘迅速,但回甘感觉一般

第3-4泡,水温90度,7秒出汤,这两泡苦涩褪去,花香和炒香比较明显,总体感觉还是略带苦味

第5-7泡,水温90度,10秒出汤,苦味已经很少了,花香蜜香占据了主要,但总体感觉香气一般,并不是很高扬,汤色还是一如既往的红浓透亮,回甘还是很好,就是感觉有些普通。

第8-10泡,水温90度,15秒出汤,到了第10泡基本接近尾水了,颜色上变化不大,不是特别淡,但是在口感上,茶基本没什么味道了,还是延续了之前几泡的特点,并无太大变化。

这是两拨叶底,都是挑了一些有特点的叶片放上的,颜色也与实际比较接近了。原料看起来叶子比较粗大,用料等级一般,干茶完整,泡出来还算基本完整,总体说的过去。

总结一下,这款滇红茶是一款值得入手的口粮茶,具备滇红茶的所有特点,性温,适合在秋冬时节饮用。但茶叶用料等级略低,口感上苦涩持久,一直到第5泡还未消散。这款茶还是值得入手的,毕竟价格不高,希望我的茶评对想要购入这款茶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再次祝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作者/翔仔茶评;来源/新茶网

原文链接:https://www.xincha.com/paicha/reports/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