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存储:进仓与回仓

普洱茶存储:进仓与回仓

2019-03-27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普洱茶存储:进仓与回仓

普洱茶存储,有进仓与回仓的说法,也有人叫入仓和退仓。

进仓前的普洱茶,多多少少都带有些问题,所以要进仓;进过仓的普洱茶,多多少少都带有些“仓味”,所以要回仓。有仓味的普洱茶,却不一定都进过仓,进过仓的普洱茶,也不乏好茶,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下普洱茶存储的进仓与回仓。

普洱茶“仓”是一门独特的学问。随着对“仓”文化的日渐了解,认为新茶若结构完整,鲜爽味好,根本不需要进“仓”。而某些茶由于在采制、拼配、存放过程产生问题,导致成茶品质出现瑕疵,才需要进仓“调养”,让茶沉淀后展现更好的品质。这里所说的“仓”是指“湿仓”。

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宜的环境是内含物质缓慢的链式转化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内含物质的转化就会因“越轨”而产生“异化”。而所谓“入仓”,就是将普洱

茶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

“入仓”的普洱茶,轻者表面灰暗无光、有“仓味”。重者表面挂白霜(白霉菌覆盖),中间现“金花”(点状或面积更大的黄球菌),最严重的是整个茶体“褐变”,有机物大量损失而过早碳化。其中“仓味”,应该是“入仓”普洱茶最普遍的一种负面影响。入仓普洱茶的氧化速度是不入仓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由这种快速氧化形成的“特殊口感”和“特殊香味”被叫做“仓味”。这种“仓味”有少部分人能够接受,但大多数人都不认同,于是想办法来消除,这个消除的过程就被叫做“回仓”。

“回仓”有多种办法和手段,常见错误方法是用微波炉烤炙或在太阳下暴晒,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将仓茶移至正常的自然环境存放来慢慢消除“仓味”。那么,“回仓”真的有用吗?事实上,“回仓”对于遭受轻度破坏的普洱茶来说,兴许有一点点效果,但决无可能恢复其应有的品质。

不过,有些未入仓的普洱茶也有“仓味”,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存放于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所致,例如东莞、香港、台湾等南方地区。上世纪80年代,台湾商人大量涌入云南,几乎收尽了云南的陈年和近年的普洱茶带入台湾收藏。此后,普洱茶开始大量流行于港台地区,储茶热也在港台兴起。因为港、台、粤属温、湿度较高的地区,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速度要快一些,当时被认为是普洱茶最佳储藏地。其实,在南方地区正常仓储的茶如果不注意在潮湿的季节防潮,存放时间长,很容易受潮,不过这种现象比人为故意做湿仓要轻得多,开汤后有的会有轻微的仓味、尘味或者熟气霉味,汤色比所谓的纯干仓茶要深一些。

其实大家也不需要谈仓色变,仓储有好有坏,并非所有“入仓”茶都是不好的,例如印级古董茶都是入仓茶为主。适度的调控温湿度能令茶品加快陈化,以及提升香气口感。但风险太高,在卫生安全上也有所顾虑,所以一般消费者储存时一定要慎重。

有用+10
分享

感受普洱之韵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尔后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并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甘

  「谁谓茶苦。其甘荠」诗经·邶风谷风。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梅尧臣。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陆游。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苏辙。

  古人多以诗词来赞赏茶的回甘,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东西,如中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却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的茶汤,都能够表现苦尽甘来。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

  润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卢仝。

  现在饮茶的第一目的,已经由最古老时期的治病,而成为解渴去闷。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者吃得太过于咸腻,渴象就会很严重,白开水喝得越多,感觉更加渴,此时如果能饮上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渴象自然解除洧失,舒服且顺畅。

  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燥

  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也会使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品质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时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罶内烤过,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过重火,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带有些燥感。茶叶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不但直接带来难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现,即使拥有最多优美特色茶品,也会立即统统被封杀之!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为口感排序,非常冒险。

 

尤其是含蓄的国人,说一半,留一半,爱给自己留余地,不伤和气。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当然,像西方葡萄酒一样,对茶做数字化的评价体系,圈内也有人在做。


但是,效果一言难尽。


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普洱茶,是个难题。


要简练、要高度概括,要有人人都能接受和感受到的标准,要方便交流。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即便到了今天,普洱茶还严重缺少科学测试,生化分析,品牌认证,质量鉴定


虽然风行天下,但生存基点还很脆弱。


经受不住滥竽充数、行情反转、舆情质疑。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方舟子怼上普洱茶”事件,随随便便一条微博,就可以把水搅浑,掀起骂战。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不明所以的看客,哪有心情听茶圈的人辩解,只知道饮用普洱茶有风险,唯恐避之不及。


所以说,与其让普通人练就火眼金睛,不如圈内人自己出个标准。



「有没有可能为经典品牌排序?

 

爱喝茶的人,一般也爱喝酒。


平时酒友聚会,谈论酸度,谈论平衡度(balance),论余味有多长(精确到几秒),感到非常爽朗。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但是跟人谈论普洱茶的时候,心中有一丝不安。


觉得还是没有落到实处,就像游离了一个个作品来讲美术史,才讲几句,看对方迷茫的眼神,我的心就慌了。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跟葡萄酒一样,普洱茶也有很多品牌,很多经典茶饼,有哪几个是普通人应该知道的呢?


它们的等级如何划分?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一些“经典品牌”的默认排序中,把握住普洱茶的好坏评判体系?


但是,即便像红酒一样论酒庄,给普洱茶的峰峦排序,也遇到了特殊困难。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喝过才有发言权,问题是我没喝过」

 

如题目所暗示,给口味排序,不单单是动了谁的利益问题


那就是,抵达普洱茶世界之巅的人,实在太少,难以构成广泛舆论

 

上好的茶品,隐秘又稀缺,怎么构成让大家服气的评判?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行家之间,甚至都知道哪几位老兄藏有哪几种品牌,说高说低,都有“挟藏品而自重”“隐私心而待沽”之嫌。

 

因此,资深茶客们往往只默默地排序于心底,悄声嘀咕于壶边,说大声了,怕遇冷眼。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这似乎是个死循环,因为游戏规则不明确,大家不敢进来玩。


而因为人少,就更加难以构成广泛的评价体系,况且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


看我写得这么纠结,我家养的猫说:“把老茶客压箱底的宝贝搜罗搜罗,放在一起,像RP(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评论家)一样做个百分制的榜单?”

 

我说,“那钱你出,得罪人的话你来说。”它又不吭声了。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如果真有个构筑完善这个体系的人,他得是一个宏观管理者,既有科学思维,又有敏锐口感,因此对各个品牌都有一种鸟瞰的高度。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但是目前,没有人敢轻言自己已经把普洱茶“彻底整明白”了。

 

如果有天,真出了这么一个评分体系,希望大家能像今天包容异己的声音一样,先听听他们怎么说,再耐心地梳理出一条康庄大道。


普洱茶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是怕动了谁的利益吗?

普洱茶的加工工序是什么?

普洱茶的加工工序是什么?


西双版纳境内古六大茶山的茶从茶树尖到成品,先后要经过采摘、加工和包装。其中,采摘过程又分为采摘和集放;加工过程分为初制和复制两段工序;初制工序一般包括萎晾、挑检、杀青、揉捻、散摊、干燥;复制包括筛选、配料、称量、气蒸、揉包、压制、解袋、再干燥;包装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

采摘工序

采摘——要注意老嫰长短适当,采尖时,至少须留一片新叶并修除旧叶,以促进茶树的光和作用并便于抽芽。

因而,茶树上一芽二叶者最多采一芽一叶;一芽三叶者最多采一芽二叶;一芽四叶者最多采一芽三叶,但叶距较稀者也只宜采一芽二叶。其中以一芽三叶而留一叶者最为适当;一芽二叶的稚嫰者一般暂不采。毛尖已放的茶芽也应采尖,但最多采尖部二叶。

集放——将鲜茶边采边盛放在包内或箩内等。

初制工序

萎晾——将采回家的鲜茶及时摊晾,使它散发并脱去多余水分而轻度萎凋。

挑检——对采摘较老的鲜茶在杀青前的萎晾过程中,剃除较老的叶片和梗,以便茶尖杀青均匀。

杀青——六大茶山普洱茶传统的杀青方式,都是采用锅炒的炒青方式和清代生茶的晒青方式。炒青是以铁锅或锑锅等炒,使鲜叶萎凋;晒青是以强烈的阳光暴晒使鲜茶萎凋。

揉作——对杀青后的蔫茶加以适度搓揉,揉作宜顺时针或反时针定向转揉,不宜压揉、推揉或变向转揉,以揉到有粘黏感而且叶片裹成紧条并成卷曲状为宜,到半干时再揉一道为佳。

散摊—将经过搓揉的茶抖散并摊开,以免成团或受闷而变味。

干燥——使散摊后的茶干燥,它分为日晒、阴晾、热烘、火烤四种。

挑检——主要是挑检出散茶中的黄片。若茶商自己初制毛茶,挑检工序就并入复制阶段的筛选工序。

萎凋——分为阴晾萎凋、日晒萎凋、锅炒萎凋、热风萎凋和蒸气萎凋。其中日晒萎凋为晒青;锅炒萎凋为炒青;热风萎凋为烘青;蒸气萎凋为蒸青。干燥方式也分为阴干、晒干、烘干和烤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