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烟香是怎么来的?戒不掉的“瘾”?

普洱茶的烟香是怎么来的?戒不掉的“瘾”?

2019-03-27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烟香是怎么来的?戒不掉的“瘾”?

普洱茶的烟香从何而来?烟香到底好不好?茶圈里一直议论纷纷,十个茶人就有十种看法。

有人认为,因为选取的原料中大多是雨季茶,故导致烟味明显;有人说是在杀青时使用的是柴火,而茶叶本身很容易吸收味道,所以烟味自然而然地渗入到茶饼里;还有一种被称为”烘青说”,即是为了提升茶的香气,在配方中加入烘青,也就有了烟。

关于普洱茶“烟味”的真正成因,大概已经堪称中国普洱茶圈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迷恋这普洱茶的“烟香”,视之为普洱茶最具魅力的气息之一,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很多茶虫都对烟香情有独钟,有人却避之不及,孰好孰坏,且听昆仑细细道来。

说起烟味,目前没有比较官方认证过的科学说法,但昆仑根据自己多年的做茶经验,把其大致分为四种类型:1.烟熏味2.烟焦味3.茶叶本身的香气4.陈化而来的味道。

先说第一种——烟熏味

这种味道在中期茶里比较容易出现,这是因为茶叶在杀青完,揉捻,晾晒,储存过程中,附近有人生火做饭,或者用柴火烤一些东西。这股烟熏到茶叶了,特别是雨水天,在以前茶农家做的茶如果晒不干,又没有烘干设备,就只能下面生堆火烤干。

现在这种烟熏味已经很少见了,一个原因是普洱茶现在的加工条件比以前好很多,茶农加工的时候会很注意环境无异味,基本不会让茶叶吸到烟味,雨水天的时候茶农家也已经基本都有晒棚或者烘干机了,即便没有的现在也会把鲜叶卖去初制所,不会再自己用柴火烤干了,因此烟熏味基本快成为历史。而且如果烟熏味不是很重,散茶时候2-3年会自然褪去,饼茶可能要十来年,对茶叶本身品质不会有太大影响,90年代时勐海茶厂,一批有烟味的7542,歪打正着,成为了日后红遍业界的88青。

再来说第二种,烟焦味

也有人称为糊味,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炒完这一锅茶,下一锅没有洗锅或者没有洗干净就接着炒,上一锅的茶叶碎片在锅里变成了焦片(糊片)混入了下一锅里,这样的烟味不是很重,比较常见,对茶叶本身品质影响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种就是茶叶炒制时候没有掌握好温度,比如入锅的时候锅温太高,达到330度以上,炒茶的人不熟练,翻得慢了,茶叶糊了就会出现;要么就是萎凋的时候没有掌握好,茶青失水过度,炒制的时候还没炒熟茶叶就干糊了,要么是失水不够,炒的时候外面熟了里面没熟,为了不出现红梗红叶又只能继续炒,里面熟了外面又糊了。

如果是做工引起的糊味,那么已经损坏了茶质,损坏了多酚氧化酶,酶是支撑茶叶后期陈化的重要物质,过度破坏会非常影响茶叶后期的陈化,严重的可以说茶叶就废了,新茶时好喝,过几年就苦涩不化,香气滞炖,只能当学费茶了。所以炒茶是个很强的技术活,炒糊了对本身品质的危害非常大。

第三种就是茶叶本身的香气了

也有人叫烟香味,常见于勐海布朗山系的大树茶,临沧一部分地区,缅甸果敢一部分地区,茶叶本身的香气就是带有点糊味,这和做工无关,对新手有点难辨识,老手还是很容易分辨的。原因是这几个地区的茶叶花蔗香浓郁,经炒青、晒青后,其花蜜蔗糖的浓度极高,像蜂蜜一样浓淳。而花蜜蔗香在炒青时受热,经过柴火烟熏,便转成了茶体自带烟味了。而易武茶的烟味很少,其源由应是易武的果香成分高但花蔗香成分少,所以烟熏口感并不明显。这种说法还有待科学验证。

第四种原因,陈化产生说

也有人认为,普洱茶的烟香来自于陈化过程中,茶叶中的多种内含物质与空气接触发生转化后,生成的独特香气,尤其是在干仓存储的环境中。

一些茶人发现,有些生茶在新茶阶段晒青气足,太阳味浓郁,并无烟味,但陈化3-4年后,会产生烟香,而且这种烟香有别于柴火的烟味,是一种很自然的香气。同时会带有阶段性的出现和消失的特点,比如这几个月茶品出现烟香,但半年后再喝又没有了,到明年烟香又会出现。这样的烟香是干净纯粹的、能够溶于茶汤的,闻起来令人产生愉悦感的。

著名的“下关茶烟香”就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云南属于高原地区,日晒时间都很长,紫外线也普遍强烈,但是温度和湿度都不同。下关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的下关风常年呼啸,带走了空气中很多的水分,所以,下关气候相对而言更为干燥,加之长期的毛茶存储必然形成独特的菌群环境,这里的烟香跟勐海、跟版纳和其他地方也都不完全一样。

随着时间的转化,普洱茶中的烟味有可能会变成一种独特的口感,或有跳跃感,或有层次感等。就像是有生命一样,这也是普洱茶好玩有趣的地方。你根本不知道你存下来的茶叶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这个时候你不喜欢,当有一天你重新打开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呈现。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新茶存放多久才能成为老茶?

普洱茶新茶存放多久才能成为老茶?

普洱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存放十年左右的普洱茶,有人称之为中期茶,存放几十年的普洱茶,有人称之为老茶,但存放地点的温湿度不同,全国各地的转化时间有差异,生茶熟茶的转化期也不可同时而言。

所以讨论成为老茶或者中期茶的存放年限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存放多久更好喝?

所谓的存放时长,对多数人而言要看青味褪去的程度及茶汤整体表现,此外,基于各项客观因素(存放环境、温湿度、转化程度)对茶叶的影响,目前业界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温湿相对可控,普洱茶正常转化的情况下,一般散茶陈化6个月至1年、茶饼1年半以上,此时的茶汤口感或许比较适合多数人品饮。当然,在各项客观因素存在差异的现实条件下,具体存放的年限必然因地制宜,同等时长来说,各地存茶的口感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存放的新茶,有经验的茶客都会定期取一两泡来尝试,通过茶叶的具体表现判断是否适宜饮用。

饼茶的转化表现:在普洱茶制成之后,为便于运输、存放,往往都会经历压制成饼的步骤。茶友们在购入生茶茶饼后,一般来说,其口感表现随时间不同存在如下变化。

1、刚压制好的茶,茶性重、茶气强,香气高扬,但滋味青、苦涩(尤其涩味)突出。这时的普洱茶,只有轻微发酵,适于浅尝。品饮新茶如同尝鲜绿茶,过强的茶气伤胃且茶性相对寒凉,不宜过多饮用。

2、压制成饼一年以后,此时经过一定时期的转化,茶叶发酵程度加深,茶中青味衰减,口感趋于稳定。转化后的茶汤口感厚重感增强,滋味表现出的叶片个性更强(如苦茶苦味凸显,涩味减弱,不如新茶又苦又涩),此时品饮,可更易判断一款茶的真实个性。

3、经过五年以上陈放转化,期间的茶叶已达到中期茶标准,若正常存放,茶叶中已经能够感受到陈味,而茶叶香气(公杯香)也更多呈现出地域、产区特征,只是相比新茶的豪放张扬,中期茶香气更为沉稳内敛,单一的花香可能出现向花蜜香的转变。此时喝到口中的普洱茶才方显存茶的乐趣,转化后的生茶茶性转温,整体平衡度更好。

4、存放达15年及以上,普洱茶即步入老茶标准,其茶气多已淡了,但陈味正浓。无论饮茶经验是否丰富,品饮老茶都能轻易感受到那种经时间陈化的味道。经过多年自然发酵,基本没有了苦、涩等味道,整体表现出的口感爽滑甜蜜、茶汤黏稠有厚度。

5、当然茶叶具体存放的期限还是要根据个人喜好来把握。一款普洱,总有茶友喜欢新茶的刺激,同样也有茶友喜爱老茶的陈化,所谓的茶无定味,只有适者为佳。每段时间去体会和感受一下茶的滋味与转化,完整的一口茶不是简单的一两杯而已。

对普洱茶膏的认识

对普洱茶膏的认识!普洱茶膏的基本面,是茶膏的神经系统。它使得茶膏比它本身更加吸引人。我们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是智慧型社会,是信息型社会。茶膏的内涵知识相对匮乏,是阻碍茶膏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知识真的成了力量,我们应该绝对相信这个事实。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茶膏的劣势是市场关于茶膏的知识太少,也恰恰如此,我们唯一可以用来竞争的就是知识。我们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或者是智慧型社会,市场是自由选择知识的年代,不是单纯选择产品的年代。巨大的知识追求,是驱动茶膏市场化的最大驱动力。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茶膏的错误信息也在过剩。所有茶膏经营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茶膏的宣传,是愉悦消费者,而不是控制消费者。E(情感化)商业时代,茶膏渴望被关注,消费者是在用情感或感受处理信息,我们需要用理性过滤我们制造的过剩。敢于质疑自己,不能自我陶醉,不能像波音飞机那样,由导航仪自动驾驶。

普洱茶膏有其独特内质特征。茶膏的知识和茶膏的问题,支撑着茶膏的研发。茶膏是十万个为什么,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因此,茶膏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内在的知识体系,在于茶膏的思想。茶膏给人的乐趣,不能仅仅是答案,应该是更多的问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我们需要新的发展,新的扩张。

普洱茶的文化,其实就是问题的文化。它的无常,带来的就是无休止的问题。消费者在对问题的探索中,享受着茶的愉悦和乐趣,支撑着普洱茶经久不衰的荣耀。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才使得它具备迷人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茶膏的生产、宣传,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当你接触到茶膏后,你就不得不思考关于它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并沿着问题一步一步进入茶膏世界。茶膏提出的独特与聪明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驱动茶膏的未来。

对普洱茶膏的认识,是在个性化基础上的价值体系为特征的,是创造真实的完全不同的新的价值体系。只有完成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创建,茶膏才完全走向成熟。而这个价值体系的核心,就是不断的提出茶膏的不确定性,然后又不断地降低茶膏的不确定性。茶膏伊始,就把茶膏美化成为无可挑剔的神仙,是极端短视行为。而事实上,初期的茶膏,的确存在太多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内涵。恰恰是这些,消费者才能在不断的追求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普洱茶膏产品的成功,来源于对消费者的塑造。茶膏的成功,不是茶膏本身的成功,而是消费者的成功。茶膏的进步,不是制造者的进步,而是消费者的进步。因此,提供给茶膏受众的信息结构要极具引力。充满智慧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茶膏,会被消费者看重。一旦接触了茶膏的信息,就无法回头。

藏家藏普洱茶藏心态

藏家藏普洱茶藏心态

73青饼和8582青饼​  在茶人看来,收藏老茶,不仅是品尝它的陈年旧味,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茶文化向来就不仅仅是追求口腹之欲的,人与茶相融为一体,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人与天地自然的神交,实可谓养身、养性、养心也!​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记者走进海南藏家张鹏先生居所的第一感觉,他将自己的居所起名为“善缘居”,穿过堂前一段延绵回转的碎石小道,周遭仿佛寂静了许多,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剩下的只有空灵曼妙的琴音,缕缕升起的茶香,以及陈列着各种茶品和茶具的博古架。​  这是百年前的普洱“宋聘号”,那入口即化的震撼口感,相信品味过的茶人一生都难以忘怀;这是60年代的千两茶,同一壶茶可泡上数十道汤色不改,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这是80年代的8582青饼……”张鹏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藏品,从其目光中,可以看到这些藏茶的来之不易。​  说到藏茶的故事,张鹏笑了笑说道:“自己作为一个爱好者,一直以来秉持着一颗平常心去进行选茶、藏茶,并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故事。​  藏茶既提升口感还升值​  中国茶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而当下最受藏家追捧的多为黑茶,黑茶也是一直以来最具有收藏价值的茶。相比较而言,绿茶、黄茶等越新越香,口感也越佳,因而没有太多的收藏价值,然而黑茶却是愈久弥香。黑茶在加工过程的后期进行了发酵,通过对茶中特有的微生物的培养,产生一定的氧化酶并与茶叶中的茶多酚发生氧化反应。至此,茶内的微生物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茶多酚的氧化反应也不断地进行。所以黑茶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茶中的微生物群会自然地朝着益生方向发生变化,其保健功能和口味随此进程不断提升,口感也越来越好。​  张鹏认为,黑茶能够被当作收藏品,是因为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茶不同于古玩、陶瓷、书画等传统收藏物,无法让人直观或把玩,只能开汤饮用,是一种味觉和身心上的双重享受,且黑茶的口感极佳又有益于健康,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另外,茶是一种消耗品,品饮的过程亦是减少的过程,人们收藏的老茶都是无法复制、不可再生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稀缺性。​  此外,黑茶和红酒的经济价值也颇为相似,年份越久价值越高。从近年来的趋势看,高端黑茶的价格年均增幅已经超过了20%,这一收益远高于其他很多行业,甚至比房地产的收益都要高,资金增值保值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也使得黑茶的收藏价值一路走高。​  普洱六堡成为藏家首选​  黑茶包括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南千两茶等,广受茶人的追捧,藏家们对黑茶之中普洱茶的收藏尤其青睐有加,被誉为“可入口的古董”。普洱茶收藏最疯狂的时间是2007年,当时2003年1000元一饼的优质普洱在2007年售价超过两万元,价格翻了二十倍不止,甚至出现了经销商排队拿货的现象。​  当时很多人并不了解普洱的收藏价值,甚至不理会茶叶的好坏,盲目尽收。一边是降血脂、减肥、降血糖、暖胃、醒酒、生津止渴等民间相传的神奇功效吸引着老百姓的热捧,一边是陈年普洱不断飙升的身价引发着投资者的兴趣,成千上万的茶友都加入到了普洱茶的收藏大军之中,令普洱茶价格疯狂飙升。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年底,普洱茶市崩盘,普洱茶的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跌入谷底。如今,普洱茶市场价格逐年攀高,但人们对茶叶的收藏却变得更加理性,择优而藏,这也使高端的普洱茶变得奇货可居。​  张鹏介绍,从年代上分,普洱应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号级茶,它是从清朝开始生产,当时普洱茶都是一些商号生产,所以称为号级茶。一直到1937年日本占领了缅甸,茶路被阻断,云南的茶叶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号级茶的生产就此中断。创始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宋聘号,是公认百年老茶中的极品,为普洱茶收藏家的顶级追求。在这期间的普洱茶都是在传统工艺下制作的,选料也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它们储藏的年份够长,很适合开汤饮用,但因存世量极少,故极为珍贵,往往重金难求;其次是印级茶,解放初期,普洱茶由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统一产销,上面都盖有“中茶”印记,所以叫印级茶,这些茶到文革后期停止生产,代表作如“七子红印、黄印”等。印级茶不仅是极具收藏价值的珍品,也是各路藏家茶友竞相收藏的主要目标,因为优质的普洱茶在存够年份之后,其品质完全能够达到上乘品鉴的价值。三是从文革后期到现在生产的普洱茶,也有部分具有相当不错的收藏价值,如“73青饼”、“8582青饼,”选材用料上也是十分精良,加之已有30年的陈韵,亦属十分难得。​  在大家品饮、收藏普洱茶的同时,广西六堡茶也渐渐重回到饮茶爱好者的视野里,犹如一匹黑马迅速发展,因其涨幅较大,又起步不久,升值潜力巨大而越来越受到广大藏家们的喜爱,成为一些藏家们的首选。六堡茶史上最辉煌时期主要是经著名的“茶船古道”自桂到粤港澳及南洋,故在历史上称其为“侨销茶”。东南亚地区气候多湿热,而六堡茶因具有显著的祛湿功效,成为当地居民不可或缺的饮品。​  张鹏说道,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六堡茶曾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国内流通的六堡茶甚少。现今国内存有的传统工艺制作的老六堡大多是回流的,存量也很稀少,故而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老六堡也是价值不菲。但真正能够认识老六堡的人并不多,曾经就有经验不足的茶客将二三十年的老六堡误以为是五六十年的老普洱的事例发生。部分的六堡茶在长期存放之后,表面会生成非常多的金花,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  收藏新贵武夷岩茶​  在六大茶类中,不可不提的另一种茶类,即为乌龙茶系列的“武夷岩茶”,武夷山岩茶四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各具特色,很多饮茶爱好者都知道武夷岩茶“大红袍”名满天下,有“茶中之王”的美誉,乾隆皇帝就曾给大红袍“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的高度赞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饮茶爱好者发现岩茶与黑茶一样,亦具有“越陈越好”的特性,将其纳入了收藏的范畴。那武夷岩茶是否真的就适合收藏?最具收藏价值的品种又是什么呢? ​  张鹏说,岩茶一年是茶,三年是宝,十年是药,其收藏潜力十分巨大。存放的武夷岩茶,其口味每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传统炭焙制作的正岩茶,无论存放多少年都不会出现返青现象,不用再复焙,口味也是越藏越香,愈久愈醇,可算是收藏中的珍品。武夷岩茶依产地不同具体可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山中心地带三坑两涧所产的茶,其品质高,香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岩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则指崇溪、九曲溪、黄白溪溪边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其品质又逊于半岩茶。​  茶的收藏心经​  茶,作为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随着保健养生理念的普及以及消费市场的扩大,有很强的收藏前景。但一款茶是否值得收藏,是否“干净”是最基本的,在藏茶界有‘三不选’之说,第一,有异味的茶坚决不选;第二,有霉点的茶坚决不选;第三,饮之锁喉的茶坚决不选。那么藏茶具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  张鹏表示,真正的好茶,闻着、喝在口里,都会有一种让人愉悦的茶香气,这点很容易分辨。有异味的茶往往是在制茶过程中或存放时出现了问题,都不再适合收藏,而霉变和锁喉的茶内滋生有各种有害菌,不仅失去了存放的价值,甚至对健康有碍。而成就一款好茶,必须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优质的茶箐,精湛的加工工艺,合理的仓储,可谓缺一不可。藏茶需在通风、干燥、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下存放,由于海南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因而藏茶更需谨慎。最好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既可保证茶品有较好的转化,又不致发生霉变。其实,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藏茶决不应仅仅是以获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能有一颗“平常心”,通过茶的收藏,增加自身内在的修养,心态健康了,或许您的收藏之路会给您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