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是其它茶类的终结者

普洱茶是其它茶类的终结者

2019-03-27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其它茶类的终结者

有人说:茶人的最后一站是普洱茶,我也曾说过,普洱茶是其它茶类的终结者,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我看来,有三点原因:

一、饮茶规律造成

从饮茶的规律来看,很多茶友都有这样的感叹:六大茶类喝来喝去,最后喝到普洱茶,其它茶基本就喝不下去了,也就不会选择了。

为什么呢?

因为普洱茶是活性的茶,是有生命的茶,普洱茶从生产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持续发酵、不断成长的一生,其香气、汤色、滋味都在不断地变化、成长,在其从新到老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普洱茶的香气、汤色、口感、韵味会次第呈现出六大茶类的特点:

刚生产出来的普洱茶生茶滋味口感像绿茶,清爽、清润;

陈化个十年八年,像白茶黄茶

再放个十年八年,像青茶;

陈化到三四十年,又像红茶,红亮暖润;

陈化到五六十年后,回归到黑茶本身,红褐透亮,香柔滑顺,沉稳平和。

普洱茶集各大茶类的特点于一身,选择喝普洱茶,可以得到不同茶类的口感体验,基本就选择了喝所有茶。

这也是喝过普洱茶之后就不再喝其它茶类的原因之一。

二、变化让人着迷

普洱茶的香气不如其它茶类的浓、高、扬,但也是很迷人的,它贵在变化:新生的普洱茶香气浓烈、高扬,在时间的作用下,越陈化,香气越沉稳悠扬,就像一个人的一生,从一张白纸一样的婴儿,到懵懂青涩的少年、青春张扬的青年、沉稳持重的中年,到内敛冲和的睿智老者,虽满腹经纶,却笑而不语,但慈祥目光过处,秒杀天下英雄。

普洱茶香气的变化是从高扬走向低沉,内涵的变化是从浅薄走向深厚,韵味的变化是从短促走向悠长,普洱不止是用来喝的,还是用来品的,品普洱茶其实是品岁月的滋味,时间的味道。从这个层面来看,普洱茶实在是喝茶人的最后一站。

绿茶喝的是鲜嫩鲜香,普洱茶喝的是成长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茶的变化是从浓到淡,从好到坏,而普洱茶的变化则呈抛物线,从弱到强,从单纯到饱满,从青涩到张扬,从张扬到沉稳、从沉稳到平和,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越变越好,越来越有韵味。

三、保健功效强大

普洱茶的保健功效,绿茶有的它都有,绿茶没有的它也有。研究数据显示,绿茶中含有100多种营养物质,而由大叶种晒青毛茶加工而成的普洱茶内含的营养物质却有300多种。

在众多功效之中,其消食去油腻的功效是最为突出显著的,这也是作为茶人的最后一站但普洱茶广受现代营养过剩及偏胖人群欢迎的原因之一。

最难得的是,普洱茶有生茶、熟茶和老茶之分,喝茶之人可以通过对自己身体状况及口感喜好的判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品饮、养生保健的普洱茶。

凡体味到上述普洱茶三个特点的茶友,相信已经体味到了“普洱茶是其它茶类的终结者”。(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涨价不是泡沫

  设想一下,今天大家都收藏普洱茶,待若干年后沽出,假若那时市场供大于求,你会卖到你所期望的价格吗?物以稀为贵,是简单的道理,还是奉劝消费者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为妙!

  我直觉一向很好,有错的时候,但对的机会还是多。年前赴云南调研,在临沧参观一家茶场,当时就有预感,普洱茶方兴未艾,将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离开时,主人邀我题字,未加思索,提笔便写下一句:“一片茶叶撑起一个新农村”。

  从临沧飞到昆明,坐车进城,一路看,大街小巷普洱茶广告触目可见。于是与陪同我的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先生提起:普洱茶将成为云南的一大产业。不料焦先生大加赞成。他说云南靠烟叶成就了一个产业,靠花叶也成就了一个产业,普洱茶仅产于云南,独具特色,成就一个产业指日可待。

  英雄所见略同。不同的是,焦先生是实业家,他当机立断,组建了龙润普洱茶公司;而我一介书生,只能坐而论道,在《21世纪经济报道》写了篇专栏,《普洱茶的供求分析》,我指出,普洱茶要成为一个产业,关键在需求。而拉动普洱茶的需求,重点有三:一是引导消费者偏好;二是增加人们收入;三是强化产品特色。

  这是一年前的事。回北京后,事务缠身,平日对普洱茶少有关注。大概因为那篇文章,上周收到请柬,邀我参加在西双版纳举办的首届中国普洱茶联盟论坛峰会。虽一再言明,本人不是茶专家,可办会单位隆重其事,一定让我做主题演讲。盛情之下,只好客随主便。事先没拟稿,一个半小时,谈了我对普洱茶市价的看法。

  我看好普洱茶的商机,曾对朋友私下说过。但想不到,去年年初至今,普洱茶原料的价格会涨五倍,成品茶涨三倍。有泡沫吗?会议期间云南电视台记者访问我。我的答复是,价格升得快,未必就是泡沫。经济学说,价格要由供求定,若不存在行政干预,价格上涨,一定是供不应求。既如此,价格涨多少,当然由市场说了算,旁人不必杞人忧天。

  其实,评论普洱茶的市价,不应就事论事,要纵横比较。从纵向看,今天普洱茶价格大涨,是因从前价格低,有补涨成分。历史上,普洱茶辉煌过,清朝达鼎盛,《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当年盛况,不难想见。可近来百年,普洱茶盛极而衰。我听临沧的茶农说,以往一斤鲜叶仅九毛钱,无利可图,于是不少茶园被废弃。前年秋天,有人发奇想,组织马帮进京,媒体造势,结果普洱茶需求被唤醒,炙手可热,价格自然要涨上去。

  问题是,价格一年涨五倍,正常吗?说过了,判断价格水平,不能只看涨幅,重点要看需求。只要有人肯花钱,你情我愿,就没有什么不妥。而且横向比,眼下一斤铁观音价格过千;一斤普洱茶卖600元,贵吗?单比价格,不贵。有人说,普洱茶品位不及铁观音,不可比。此言差矣。马歇尔说,商品对不同的人,效用不同,效用的度量,就看消费者出价,若你觉得普洱茶一斤600元贵,你可以不买,既然你肯掏钱,那一定是物有所值。

  我有个判断,今后三五年,普洱茶的价格还会涨。据说,目前茶农每年能提供的原料8万吨;而茶商接到的订单是20万吨。不是官方数字,但供需有缺口则确信无疑。经济学逻辑说,价高利大,茶农必会扩大种植,增加供给。而困难在于,茶树的生长周期,一般3—5年,所以我断定,短期内供求局面不会变,价格上涨势头不会逆转。

  更长远地推测,普洱茶价格将稳中有升。仍从供给看,种普洱茶需特殊的气候条件,据专家说,只云南思茅、临沧、西双版纳等少数地方适应种植。受气候条件约束,种植面积有限,今后普洱茶的供应,不会多到哪里去。但从需求看,拉动普洱茶需求的因素却很多,容易想到的,至少有三点:

  第一点,普洱茶可以储藏。类似茅台酒,普洱茶存放年头越久越值钱。韩国中国普洱茶研究院院长姜育发教授告诉我,一饼50年的茶,目前市价达30万人民币。就是说,普洱茶不同于一般茶品,它有投资价值,可作资产收藏。如此一来,普洱茶不仅有消费需求,而且有投资需求。

  第二点,普洱茶可以保健。流行的说法,普洱茶可以减肥、降血脂,对此,虽还没有权威机构出面作证,但只要消费者认可,事实上就成了拉动需求的因素。我不懂医药,普洱茶到底有无保健功能,不敢说。不过我相信,消费者不傻,况且此说法故老相传,至今不见质疑,想必也不是空穴来风。

  第三点,政府扩大内需。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必须扩大需求,很显然,当前政府的扩需重点,是摆在消费上。经济学说,收入决定消费。由此看,政府要拉动消费,必先提高居民收入。欧美国家的经验,随着收入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会改变,肉类食品会增加,血脂会上升,若普洱茶真有降脂功效,需求量必将大增。

  要交待的是,我说普洱茶当下没泡沫,不等于日后不出泡沫。潜在的危险,是来自普洱茶的收藏。不错,普洱茶有收藏价值,但得有个前提,就是稀缺。

普洱茶十八怪到底是什么普洱茶十八怪

大家都听说过普洱茶十八怪吧,今天小编来带大家看一看,普洱茶十八怪到底是些什么怪呢?

普洱茶十八怪到底是什么普洱茶十八怪

普洱茶第一怪:出产云南村与寨。

普洱茶第二怪:最早多由濮人栽。

普洱茶第三怪:古老茶树三千载。

普洱茶第四怪:架着梯子上树采。

普洱茶第五怪:春夏秋季采不断。

普洱茶第六怪:鲜叶凉拌可炒菜。

普洱茶第七怪:初制特殊太阳晒。

普洱茶第八怪:人工发酵陈化快。

第九怪:砖饼沱茶形状怪。

第十怪:常年陈放质不坏。

第十一怪:历久弥香人人爱。

第十二怪:舌底厚韵回甘快。

第十三怪:二十泡后韵尤在。

第十四怪:减肥降脂妇孺爱。

第十五怪:茶马古道达国外。

第十六怪:瑞贡天朝自清代。

第十七怪:发扬光大在当代。

第十八怪:茶经没写好奇怪。

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两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潜意识里仍然是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的偏见;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两年后才能喝。

  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鉴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际),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84饼),小件2件(每件42饼),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两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如发酵技术精湛的邹炳良等做的熟茶,才出厂三两个月,却经常让品饮者以为是两三年的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