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的市场前景预测及普洱茶的变化三部曲:绿茶期、韵生期、化境期...

关于普洱茶的市场前景预测及普洱茶的变化三部曲:绿茶期、韵生期、化境期...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关于普洱茶的市场前景预测及普洱茶的变化三部曲:绿茶期、韵生期、化境期...

1、关于普洱茶的市场前景:

随着各种伪概念破灭,大流通市场的弊端与疲弱表现,野蛮的资本暂无法找到入口而实现快速收割,资本企业二元化运作目前也无法有效地实行,在去杆杠的今天,除了国家层面“一带一路”战略层面外,民企或个人在未来需要做的除了产品品格外,再需要的是优化产品通道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一切为可靠可信便捷而进行。

2、普洱茶的变化三部曲:(纯属个人评论)

历史上的老茶,我们无法完全去考证它的真伪性和仓储的优劣性,但是从我们人体本位的需求点上去自我作出选择,前面讲过普洱茶的变化三部曲:

第一:绿茶期(1-6年),多酚类咖啡碱的作用可以给人带来品饮感官上的一定冲击力。

第二:韵生期(6-30年),多酚类降解及咖啡碱部分降解茶氨酸释解,口感略显平和,品喝时可令人产生一定的愉悦感。

第三:化境期(30年以上),营养成分物质渐渐流失,分子裂解,所谓的无味之味(亦为最高品饮值)能感知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

参照仓储条件为中线自然仓条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因清代帝王爱喝成贡品

  中国茶的历史很长,已有很多著作记述。但是,由微生物发酵而成的普洱茶究竟是什么时候被人们发现,什么时候进入历史的?我见到过一些整理文字,显然都太书生气了,把偶尔留下的边缘记述太当一回事,而忽略了实际发生的宏大事实。那么,就让我把普洱茶的历史稍稍勾勒一下吧。

 

  中国古代,素来重视朝廷兴亡史,轻忽全民生态史,更何况云南地处边陲,几乎不会有重要文人来及时记录普洱茶的动静。唐代《蛮书》、宋代《续博物志》、明代《滇略》中都提到过普洱一带出茶,但从记述来看,采摘煮饮方式还相当原始,或语焉不详,并不能看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普洱茶。这就像,并不是昆山一带的民间唱曲都可以叫昆曲、广东地区的所有餐食都可以叫粤菜。普洱茶的正式成立并进入历史视野,在清代。

 

  幸好是清代。那年月,世道不靖,硕儒不多,普洱茶才有可能摆脱文字记述的陷阱,由“文本文化”上升到“生态文化”。历来对普洱茶说三道四的文人不多,这初看是坏事,实质是好事。普洱茶由此可以干净清爽地进入历史而不被那些冬烘诗文所纠缠。吃就是吃,喝就是喝。咬文嚼字,反失真相。

 

  由于清代帝王爱喝,普洱茶也就成了贡品。既然成了贡品,那就会引发当时上下官僚对皇家口味的揣摩和探寻,于是普洱茶也随之风行于官场仕绅之间。朝廷的采办官员,更会在千里驿马、山川劳顿之后,与诚惶诚恐的地方官员一起,每年严选品质和茶号,精益求精,谁也不敢稍有怠慢或疏忽。普洱茶,由此实现了高等级的生命合成。

 

  从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道光、咸丰,这些年代都茶事兴盛。而我特别看重的,则是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9年),主要标志是诸多“号级茶”的出现。

 

  “号级茶”,是指为了进贡或外销而形成的一批茶号和品牌。品牌意识的觉醒,使普洱茶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经典时代”,以后的一切活动也都有了基准坐标。我们今天还能够“叫得应”的那些古典茶号,像宋云号、元昌号以及大名赫赫的宋聘号,都创立于光绪元年。

 

  由此带动,一大批茶庄、茶号纷纷出现,说像雨后春笋,并不为过。

 

  只想带着点儿私心特别一提:元昌号在光绪元年创立后,又在光绪中期到易武大街开设分号而建立了福元昌号,延绵到20世纪还生机勃勃,成为普洱茶的“王者一族”。这个茶庄后来出过一个著名的庄主,恰是我的同姓本家余福生先生。

 

  就像我曾经很艰苦地抗议自己的书籍被盗版一样,余福生先生也曾借着茶饼上的“内票”发表打假宣言:“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号……”,我一看便笑了,原来书茶同仇,一家同声,百年呼应。

 

  这事也足以证明,直到百年之前,普洱茶还不知如何来说明自己。这种现象,从学术上讲,它还缺少“对自身身份的理性自觉”。

普洱茶新茶、老茶、生茶、熟茶冲泡,各有什么技巧?

     有人戏谑恋人之间的关系是“相爱容易,因为只看五官;相处不易,因为要看三观。”若是三观不合,再高的颜值也没有用。其实对待茶叶也一样,长得漂亮,品质很好的茶,你要是不用合适的手法冲泡,也辜负茶叶的“颜”。想要把茶叶冲泡好,就先要了解茶的个性,知道如何与它相处。

  根据年龄来分,普洱分为新茶、老茶;根据工艺老区分,普洱茶分为生茶、熟茶。虽然都是普洱,但是茶性却差别很大,不能混为一谈。

 

  先说说新生茶冲泡方法。新的生茶还没有经过时间的驯化个性很烈、带着青草气,非常刺激胃,冲泡的用水要用软水,矿泉水和纯净水都可以,投茶量要适当的减少,水温也要降低一些。切记浸泡时间不能过长。

 

  新熟茶,由于多了一道渥堆工艺,很多人说它带有“不愉快”的味道,也就是“堆味”。在冲泡的时候可以先用高温冲泡,第一道茶汤倒掉,让“堆味”减淡,另外冲泡时间上,前面3泡不能太久,避免茶汤变成“酱汤”状,后面的茶汤没有滋味。

 

  至于老生茶和老熟茶,因为存放时间久,在冲泡之前可以适当的醒茶。通常我们可以先干醒再湿醒,干醒是将紧压茶解拆后,放在不潮湿、无异味、无阳光直射的地方。摊放时可以在茶叶上覆盖一层棉纸,避免灰尘掉在上面。摊放的时间要视茶叶的状态决定,干净的茶品,2-3天即可。

 

  水温可用100℃沸水,沸水可以更快激发茶叶内含物质,使茶叶香气滋味更易发散。第一泡茶汤我们通常不喝,这是茶叶湿醒的过程。老茶有时会有仓味,茶叶置入冲泡器皿中后,加入有温度的水帮助叶片舒展。时间不能过长。因为时间越长释放的物质越多,精华就流失越多。我们喝到的茶汤就没那么精彩。

 

  不管是老茶还是新茶,生茶还是熟茶,要将它泡成好茶,还是需要通过实践,多磨合多了解。

老徐谈茶:普洱茶会不会被泛金融化?

老徐谈茶:普洱茶会不会被泛金融化?

前几天发了几条有关股票、外汇的无厘头朋友圈,找我聊股、聊汇的茶友很多。其实股票、外汇包括地产,我只是业余爱好,有亏有赚,总体来说微有收获。更专业,更用心的还是普洱茶。既然今天提起这个话题,我们不妨稍微将这个话题,稍作展开来讨论一下,将来普洱茶会不会被泛金融化?股票、外汇、期货是金融产品,这个大家应该没有异议,那房子是不是金融产品呢?显然这个问题会引起不同的看法。

所谓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房子只是一个长期耐用消费品,或者只是一个金融属性较小的资产而已,可现实是它已经演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全国各地的抢房大战,买到即赚到,朋友见面的话题似乎都避不开房子这个梗,大家都恨不得将手上的现金加上杠杆而且杠杆都很高,全部用于购房,生怕买不到就吃亏。

其实,就我的了解,越想买房的,他手上的房越多。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有两套以上的房,可还想着要买,而且是越涨越买,就有点像买股票,一涨就追,一跌就割肉。便宜时不买,反而越贵越买,这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人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转头来看看普洱茶近十年来的情况,普洱茶2007年的疯狂,那是第一次将普洱茶泛金融化的结果。结局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一地鸡毛。少数人赚了大钱,绝大多数人亏得很惨,致使整个普洱茶市场萧条了好几年,直到最近几年才缓过劲来。可近两年来好像又有一点2007年的苗头了,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名山茶,古树茶。尤其是名山茶,涨得特别凶猛,房价涨和名山古树茶相比,那都不叫事。

老徐谈茶:普洱茶会不会被泛金融化?

以十年为限,全国任何一个城市房子的涨幅你都不可能和普洱名山古树茶相比。这十年来普洱古树茶的平均涨幅至少在20倍以上,敢问那个城市的房子十年来涨了20倍?别拿特殊的例子来说事,如果拿特例来说,冰岛至少涨了100倍,老班章怕也有30~40倍吧,更别说曼松之类的。

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与房子相比,普洱茶是个快速消费品,而房子是一个长期耐用消费品。至少你房子产权证上写了70年的期限,它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当然拆迁除外。它越建越多,越多越建,不断反复循环,而普洱茶如果它确实被喝了,也就是被消费了,那它的价格就是真实的,是真正的市场需求,无论价格高低。如果普洱茶大部分没有被消费掉,而是存在市场的某些地方,坐等升值赚钱,那就有点危险了。如果某天有市场大户向外抛售的话,那就是多米糯骨牌的第一张倒下,结局怕也逃不出2007年的惨状。

那目前市场上的茶叶到底有多少被茶友们消费了呢?这个问题就没法确切的回答各位了,不过可以粗略推算。普洱茶市场现在确实增长的速度比较快,年增速估计不会低于10%,据说5年前常喝普洱茶的消费者约3000万,按10%的增长率计,目前普洱茶的消费者约4800万。按每人平均一天喝0.8泡茶计,也就是6克,那全国一年的消费量目前应该在98000吨左右。

云南一年普洱茶的产量约为12万吨,也就是说82%的普洱茶被消费了,只有18%进入了收藏者或者商家囤货。这个数据应该说是健康的,也是普洱茶的特性决定的,越陈越香嘛,老茶也确实好喝。如果实际情况真如我们所分析的一样,或者差别不大,那目前普洱茶的整体市场是比较健康的,当然除了极少部分有炒作的嫌疑。

随着普洱茶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普洱茶价格整体缓慢上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这要建立在“茶是用来喝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