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夏茶不好喝?但你买的普洱很可能就是夏茶制作

夏茶不好喝?但你买的普洱很可能就是夏茶制作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夏茶不好喝?但你买的普洱很可能就是夏茶制作

随着春天的离去夏日的到来,天气也变得阴晴不定,不是烈日当头就是阴雨绵绵,或者是倾盆大雨。此时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当然这肯定也包括咱们的茶叶。每年茶叶产量最大的就是夏茶,基本上占一年茶叶总产量的60%以上。那么夏茶的起始时间到底该怎么算呢?大概从5月中开始一直到8月底9月初这段时间我们都算成是夏茶,也就是雨水茶。当然区域不同时间上会稍微有些出入,但差距不会太大,也没有必要纠结这十来天的时间。

雨水茶和春茶相比有什么特征呢?雨水茶到底适不适合制作普洱茶?这是近期茶友们问的比较多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过去讲过,可能大家没有找到相关的内容,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次将这个问题较为详细的讲一讲。前面已经定义了夏茶的含义,这里就不再重复。

夏茶的特征主要有以下这几类

第一,从外形上看

夏茶的茶梗细,也比较长。叶间距就是叶片二叶和三叶之间的间距比较大。茶梗的柔韧性不好,有些偏硬,茶梗的根部不像春茶一样会有马蹄(基本上是没有马蹄的)。叶片的面积较大,叶片长也宽。

有部分茶友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古树茶的茶树体型是比较大的,所以它的叶片也就比较大。这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准确的。叶片的大小其实和树龄及树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和品种以及季节的关系比较大。

举个例子:大家说猪毛粗还是大象的毛粗?如果以直观的想象来判断,肯定是大象的毛粗,可事实是猪毛要比大象的毛粗且长。当然这个例子不一定准确,但它确实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很多东西不是和年龄或者体积的大小成正比例的放大或缩小。

少数商家就利用了部分茶友认知上的误区,将台地茶的夏茶当作古树茶在出售,因为它的叶片大茶梗长嘛。夏茶的叶片除大之外,相对于春茶更薄一些,叶脉也没有春茶的明显和壮实。

夏茶不好喝?但你买的普洱很可能就是夏茶制作

第二,从韵味上看

夏茶的涩味会比较重,当然这是和同一品种的相比较,不能跨种相比,不能昔归茶和老班章相比,那肯定比不了。涩味不容易化开,香气也比春茶弱很多,茶汤入口后茶味比较薄,水味重,有种稀汤寡水的感觉。这是因为夏季雨水充足,茶叶的生长速度很快,茶叶中的内含物也就是水浸出物含量比较少的原因。

第三,从茶底上看

最大的特征就是叶片的活性不好,弹性比较差,轻轻一揉就碎,也比较粘手。

第四,看干茶

夏茶的颜色偏暗,有些发黑,叶片上的绒毛相比春茶要少很多,这里说的是新茶。

只要掌握了以上这四个特征,基本上你就能辨别出夏茶了。

夏茶主要是去了哪里呢?

主要用于制作中低档的绿茶,许多中低档的花茶原料就是用夏茶制作的。还有一部分是用于制作普洱茶熟茶,有部分也用于制作生茶。部分夏茶制作熟茶和生茶时也会拼配一些春茶进去,少量的春茶拼进去以改善口感和香气,将茶的价值提升。

强调的一点:不是说夏茶不能喝,只是它的品质确实没有春茶好,当然价格也就比较便宜,目的只是让茶友们购买到物有所值的茶,仅此而已。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有哪些减肥原理?

  

  普洱茶是云南名茶,分为生茶和熟茶。近几年普洱茶越来越多的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一方面,普洱茶口感特别;另一方面,很多人喝普洱茶是因为普洱茶有保健功效,比如有助于减肥。


  但是也有很多的朋友怀疑喝普洱茶的减肥效果,一些朋友跟我说:我经常喝普洱茶呀,也不见有什么减肥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普洱茶到底有没有减肥的效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普洱茶减肥的原理

  化学作用


  在普洱茶减肥功能广为人知之前,绿茶、乌龙茶有减肥的功效就已经深入人心了,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物质。


  茶多酚能去脂解油腻,叶绿素能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而且这些物质都是纯天然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的。


  既然起作用的是这些宝贝物质,而绿茶、乌龙茶中也含有这些物质。那凭什么普洱茶减肥会这么流行呢?难道只是炒作吗?非也非也!这得从制作普洱茶的原料说起。


  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茶,作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云南大叶种茶是世界上最原始的茶树品种,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的含量要远远高于其它中小叶种茶树。


  物理作用


  研究表明,普洱茶对离体肠段有减少收缩幅度和降低收缩频率的作用,小肠收缩频率减慢,意味着对食糜的消化较不充分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较少。


  并且普洱茶能使肠壁舒张,故每个蠕动波可以把食糜的推进距离增大,因而缩短食糜在肠内停留的时间,这样小肠就来不及吸收食物的营养了。因此,就能达到食物吃得多、营养吸收少的效果。

  因为脂肪的消化周期很长,一般是饭后3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脂肪的消化,饭后喝普洱熟茶有利于减少脂肪的吸收,而脂肪则通过便便排出体外。


  这里说的可是熟茶,饭后喝。空腹千万不要喝生茶哦,生茶因为没有经过发酵,茶多酚、咖啡碱、鞣酸之类的物质含量很高,对肠胃的刺激性太大,肠胃不好的人空腹喝生茶,容易晕茶。


  微生物作用


  无论是人工发酵,还是自然陈化发酵,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都是形成普洱茶(这里指的是熟茶和陈年老茶)品质、构成普洱茶汤色滋味、实现普洱茶保健功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菌群,主要是黑曲霉、酵母属一类的,能够帮助消化,促进代谢,从而实现减肥的效果。


  还记得小时候吃多了不消化,医生会让你吃一些酵母片,过一两个小时就消化了吧!微生物是世界上数量最为众多的动物,他们的存在是所有生物存在的基础。

普洱茶以前按茶级定价?为何现在基本不分等级?

普洱茶以前按茶级定价?为何现在基本不分等级?

要和大家聊一聊普洱茶为何过去需要分级而现在很少分级,这主要是对生茶而言。熟茶的定价除了按山头之外,同时它也按级定价。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如今普洱茶弱化了按等级这个千百年来的定价传统,而绿茶的定价,等级因素依然很重要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茶的分级是怎么回事。过去在08标准出台以前都是按照绿茶的评级标准来分级,茶叶分为十级,按级论价,分级的标准为看芽头的多少,颜色白不白,显不显毫,茶叶条索是否紧结,粗还是细,其中的黄片,茶梗的多少,以及是哪一个季节的茶等。例如,如果是头春茶,芽头占一半以上,颜色白,显毫,条索紧结,条型细,均匀,无碎茶、黄片、茶梗,这基本上就是一级茶了,收购的价格是最高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宫廷级(当然这是在熟茶中才有的),以此类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后来大家可能觉得这个级分的过细,不适合普洱茶的加工、制作,于是就在这个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简化,将偶数的级去掉,只分1、3、5、7、9五个级别,为什么要这样后面会讲。按级定价,地域、山头不在考虑范围,更别提什么古树茶之类,没那个概念。

普洱茶以前按茶级定价?为何现在基本不分等级?

那么大概什么时候有了山头的概念呢?

据我所知大约是90年代后期才慢慢有了山头的概念,不过那也是一个大概的地区,比如易武。易武是最先有山头概念的茶,然后有了布朗、南糯、悠乐之分,也仅此而已。大概是2000年有了山头这个概念之后,茶叶的定价开始不只是按级了,也有山头的因素影响,这个时期的定价标准就是山头和级别。后来经过2007年普洱茶的崩盘之后,在生毛茶收购时很少人再按级别来定价,级别只是一个参考因素了。

当然,季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季节相同的情况下,山头决定了茶叶的价格。只要你的茶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的采摘,黄片、茶梗少一些,一般来说别超过5%即可,基本没人再提一级、三级、五级的说法了,就是按这个山头的标准市场价收购。

再后来,大约2010年之后古树茶的概念起来,对于古树茶的标准就越来越宽松了,直到现在你能收到真正的名山古树茶已经很难了,基本顾不上一芽二叶还是一芽三叶了,只要黄片捡的差不多即可,别太过分就好。至于茶梗,春茶的茶梗本来就是比较短,也不多,基本忽略不计。尤其是易武产区的,它本来茶梗就相对比较长一点,如果再和茶农说茶梗的事,基本人家也就不会再理你了。

这一路变化下来,茶级的概念到目前来说已经淡化了。但对于熟茶而言,它还是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熟茶的地域特征很弱,你没法将地域特征引入熟茶中,很少有人能通过熟茶区分出老班章的料还是那卡的料做的,亦或弯弓的或是麻黑的,这基本做不到,因此熟茶没办法用山头来定价,沿用了按级、按制作工艺的好坏来定价。当然了市场上也有许多著名山头的熟茶,这个就不做深入讨论了,大家应该懂的。

普洱茶的蜜香是怎么出现的?

关于普洱茶的蜜香:

一、大多数紧压茶在1-5年陈期会表现蜜香

  这将是一个注定要引起争议的观点。如果非要让我加上一个前提,那就是大滇。以我们制茶的实践经验来看,个人所制作的茶,在1-5年期确实大部分都呈现过蜜香。请注意这里的严格表述,呈现过,而不是一直呈现。这就是说,蜜香是生茶在陈化过程中某个阶段必须产生的过程。我简单举个例子,某款茶品,在2011年秋天的时候试喝,有明显的蜜香,而在2010年的时候,喝中茶2007年赢饼,也感觉出蜜香。这款茶,都确实正呈现出蜜香。类似的例子大家还可以去发掘。

  不过这一观点,激怒了另一个观点,即传统上认为,蜜香是景迈茶的专利,或者说是高档茶的专利。事实上,大滇的研究就是从老观点出发的。首先,获得了关于蜜香的样本,即大家所认为的景迈茶蜜香,研究景迈茶的蜜香是怎么出来的,是特定的茶树鲜叶还是工艺因素。结论是:工艺因素居多。

  我们首先从景迈茶搞明白什么是蜜香,然后再搞清楚景迈茶的蜜香是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然后把这种特殊工艺应用到其他茶区,得到相同的蜜香。根据这种特殊工艺的原理,推广到普洱茶的陈化过程,继而,得出了上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