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为什么会锁喉?

普洱茶为什么会锁喉?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为什么会锁喉?

相信很多朋友在喝茶的过程当中都遇到过锁喉的情况,锁喉表现为饮茶后咽喉出现干燥等的不适感。锁喉是很多朋友都不喜欢也不愿意在喝茶的时候遇到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普洱茶为什么会出现锁喉的情况。

1、高冲

很多朋友在泡茶的时候为了提升茶叶的香气,通常会把水线拉得很高,冲泡时注水高冲,出汤时茶汤高冲注入公道杯,或是茶水由公道杯注入茶杯时高度过高,这些都有可能产生咽喉上部紧缩,难以下咽的感受。

2、杀青时温度过高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都要经历采摘、杀青、揉捻等一系列的工序。在杀青的时候,如果锅温太高,也容易致使普洱茶出现锁喉的情况。

3、过久的阳光暴晒

晒青是普洱茶制作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是过度的阳光照射或是未完全干燥前包装整筒日晒干燥,也是会引起锁喉现象的。

4、长时间浸泡茶叶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喝茶的人用一个大杯子,抓一把茶叶,倒水冲泡,然后慢慢喝。茶水太烫、一下子也喝不了一大杯,茶叶长时间浸泡在茶水中,久而久之,口感反而变得不那么好了。

普洱茶是需要茶水分离的茶,如果长时间茶水浸泡在一起,容易出苦涩味,也容易出现锁喉的现象。

5、仓储状况的不同

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存储环境对普洱茶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温高湿或不通风的环境都可能导致存出来的茶叶锁喉。另外,茶品若无包装与容器,直接放置于空气中,产生了氧化反应后也容易出现锁喉现象。

这类茶如果在存放的过程当中受潮严重,茶叶闻起来会有很明显的潮味甚至霉味,这时就不建议饮用了。毕竟没有存好的茶叶无论原料再好也是品质有问题的茶了。

6、醒茶不到位

醒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但事实上,醒茶方面的讲究一点都不少。紧压茶制作以后通常会存放很长一段时间再进行品饮,这时就需要醒茶来唤醒茶叶。如果您在醒茶的过程当中不注意或者不到位,冲泡出来的茶汤就很有可能出现锁喉甚至其它的味道。

醒茶分为干醒和湿醒,一般来说,醒茶以后,新茶可能是一周,老茶可能是3-6个月,即可开始进入美妙的品饮过程了。当然,建议同时醒几个茶,否则,茶不好的话,几个月醒茶的工夫就白费了,实在是痛不欲生。

7、喝茶者的身体状况

同一款茶,每一个人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除去上面那些因素之外,造成普洱茶锁喉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作为喝茶者的你自身身体状况影响。如果您喝茶的这段时间刚好感冒,那么你喝到的茶很有可能是与平常不一样的,出现锁喉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以上的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普洱茶锁喉,具体到某款茶品,还需注意上述导致锁喉因素的轻重程度、不同因素的复合作用,以及冲泡时采用的茶水比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要综合来看待。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怎么泡:解析普洱茶的泡法要点

普洱茶怎么泡?很多人都会说,为什么我泡出来的普洱茶没有在茶叶店的好喝?是店主给劣质品给我了吗?这你可就冤枉人了,只能说是你自己不会泡茶,普洱茶的泡法对于其口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普洱茶怎么泡:解析普洱茶的泡法要点

普洱茶泡法三要素

想要泡好普洱茶,需要掌握三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温、投茶量和冲泡时间。

1、冲泡水温:通常用100℃沸水,至少不能低于90℃。

2、投茶量:茶水比例为1:50,或置茶量为容器容量的20%左右,最好将紧压茶拨开后,暴露在空气中2星期,冲泡味道更佳。

3、冲泡时间:普洱茶的泡法中,冲泡时间对于普洱茶的口感影响也很大,多泡一秒可能就苦了,少一秒可能就淡了,这是个考验经验和技巧的地方。

普洱茶的泡法之外,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普洱茶的泡法对于茶叶口感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像冲泡用具的选择、冲泡用水都对最终的口感有很大的影响。

1、冲泡用水:纯水,矿泉水和山泉水尤佳。煮水时不宜过度沸腾,这样水中的氧气过少,会影响茶叶的活性。

2、冲泡用具:一般冲泡普洱茶我们会选择的就是壶或者盖碗,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瓷壶、陶壶、紫砂壶;饮用普洱茶也可以使用瓷盖碗。瓷盖碗使用方便,造型现代优雅,并且有助于观赏普洱茶的汤色,要注意的是,温度较高,小心烫手。

普洱茶怎么泡:解析普洱茶的泡法要点

冲泡一杯好喝的普洱茶可没那么简单,普洱茶的泡法、冲泡用水和冲泡用具的选择都对最终的口感有影响,各位茶友快get起来。

老班章普洱茶和班章普洱茶有什么区别

老班章普洱茶和班章普洱茶有什么区别

  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种类之一,其名称是根据其产地名称得来。其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受到很大多男士的喜爱,不了解普洱茶的您一定知道班章茶有新老之分,那么老班章和班章有什么区别?

  班章茶有老新之分。新班章是1988年后,勐海茶厂在班章建设茶叶基地之后生产的茶品。从2001年起,市场上出现了勐海班章茶。

  班章是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班章村委会的简称,下辖六个寨子三个民族。

  此地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老班章”所产的茶叶,滋味厚重、浓烈、霸道,初饮如伟岸的汉子,风骨刚健,气势雄浑,回味则有刚中有柔、强中有媚的风情。有茶人称赞老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王中之王,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老章班正山古树春茶饼,白毫显著,叶芽肥壮,是绝佳的收藏品,因产量少而一饼难求。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班章茶,百分之九十九是假冒的,或者是以次充好,这些茶叶在制成毛茶之前就早已被骨灰级藏家或大茶商收,是不会大量流入市场的!

  老班章和班章有什么区别?看看它们的特点就知道了。

  老班章普洱茶的特点

  外观: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

  汤色:3年内的老班章汤色金黄明亮,3年之后金黄开始向黄红转变。

  滋味: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

  香气: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滋味:茶气足,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

  叶底: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老班章茶叶底黄绿色。

  班章普洱茶的特点

  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除芽头显白毫外,芽叶色泽墨绿,油亮;

  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班章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叶底:叶片相对细长,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厚实;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

带您了解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制作始于唐代,据吴任臣《十国春秋》所记,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生产,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凡八枚”。后来,云南土司采用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借鉴唐代制茶工艺,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初创普洱茶膏雏形。

虽然最初的普洱茶膏存在制作简单,质量较差的问题,但毕竟相对普洱茶而言,已经是一种进步。而且这种进步很快就通过滇藏的茶马互市传播到了西藏,并迅速的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活佛级衣衫的僧侣乃至宗教领袖都成为茶膏的特贡者,民间禁止流通,使茶膏一进藏区就成为贵族所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清朝皇室的注意。由于满族蒙古族都是非常偏爱藏传佛教的,加上对西藏宗教领袖生活的关注,使得清朝皇室开始接触和认识普洱茶膏和普洱茶。

1729年(雍正七年),清朝宫廷在云南普洱地方设立普洱府,为流官制,管辖六大茶山等地,统管茶叶交易,不准私商贩茶。同年,雍正皇帝给云南总督鄂尔泰发圣旨,责成他亲自监督,选取最好的茶菁,制成普洱茶团、普洱女儿茶及茶膏,进贡朝廷作为贡茶。

云南每年向清宫进贡普洱茶的定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前后计有200年左右.皇用贡茶储存在清宫内的"茶库”里(在今故宫东面的永和宫东).普洱茶、女儿茶和茶膏也是清朝的国礼茶清皇朝每年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清官皇家饮用或分赠皇亲国威外,同时也作为中国高级特产选作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茶。

乾隆年间,由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种种问题,因此作为贡品茶膏的制作,被迁入清宫御茶房(原址在乾清宫东庑),并由御茶房对普洱茶膏的制作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进,一跃成为宫廷制品。宫廷普洱茶膏也正是定名。

自此,由宫廷制作的普洱茶膏成为茶中珍品。由于宫廷普洱茶膏出品量极低,自始至终,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能够得到它的途径只有一个:即皇帝每年都拿出一部分宫廷普洱茶膏赏赐给身边的有功大臣和封疆大吏。

那些得到赏赐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饮用,而是把它当作高级药材来存放,只在自己和家人偶感身体不适时,才拿出来品饮,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清朝皇室及王公大臣对普洱茶膏格外看重,除了它出品少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自身具备的三大奇点,也就是后人常说的普洱茶膏的三奇:

一、原料奇:清宫御茶房严格执行原料制办细规,除指定茶山、制定茶树外,并将采摘细分为“天叶”(古乔木最上端的叶片)、“地叶”(古乔木移栽的矮树叶片)、“大叶”(“古乔木中端的叶片”)。也有称“天普”、“地普”、“良普”。

二、加工奇:正宗的普洱茶团需经八十六道工序,而普洱茶膏则需一百八十六道工序。加工周期长达七十二天。

三、品质奇:汤色——宝石红(浓)、玫瑰红(淡);

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

香气——沉香、味薄。

也许,正是因为普洱茶膏所具备的三奇,即从选料到如此考究的做工,加上普洱大叶种茶特有的药效成分,使得普洱茶膏的药理作用极为明显。清代著名药理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对皇宫所致普洱茶膏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加。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在其卷六(木部)又写道:“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尔茶膏首次作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馈赠,并由此流入海外。

1925年,清朝皇室解体,普尔茶膏的制作也随之终止,其制作方法也神秘失踪。虽然后来民间也间断出现过一些茶膏制品,但基本上都是沿用清代以前云南土司大锅熬制的方法,与清宫御茶房的制作有着非常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