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七子饼由来?

普洱茶七子饼由来?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七子饼由来?

普洱茶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不同产地、厂家所产七子饼 也会相应的在茶的口味等方面有所差异。

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为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竟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北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竟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 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有用+10
分享

昔归古树普洱茶口感特点

  昔归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邦东行政村,昔归古茶园位于昔归村忙麓山,而忙麓山正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忙麓山半山一带,树种属于邦东大叶种。

 

  昔归茶近几年在茶界很火,是因为此茶香气极高,冷香之极!昔归古树普洱生茶的茶香比较罕见,号称“云南最具有长韵的普洱生茶”。

  昔归古树茶的特点:

 

  第一,树龄最老的,250年就一棵,正常的,通常的,200年。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这个是仅仅见于史料最早关于昔归茶的描述。

  第二,根本特性这个是大滇飞扬自己的总结,也是昔归茶特点的来源,没有修剪,只采春秋两季。大滇飞扬见过许多许多古树,口感不如意的原因,往往是两条:第一,修剪,第二,过渡采摘;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产量,方便采摘。易武的茶树,就其历史而言,显然比昔归早几百年,但是,稍一长高,超过2米,即把主干砍断,只许向四周发芽生长,不许往高处长。在茶区周游的过程中,大滇发现,即便某些地区的茶树,树龄不够易武老,但往往有出色表现,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修剪。易武高山寨的茶,我认为比麻黑出色,就在于,年份虽短了几百年,但是,没有修剪,滋味更饱满。

  昔归古树茶口感特点

 

  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品饮昔归古树普洱茶

  昔归普洱茶口感饱满纯正和谐。茶汤入口,口腔各个部位均感受到不同信息,但这些感受恰如一曲多种乐器合奏的乐曲,虽声音的声部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但都舒服而极为和谐,细心品饮,恰如欣赏一曲动人的乐曲。

 

  跟老班章茶有得一拼的昔归茶,与班章完全是两种风格,各有千秋。昔归香气霸但不失幽雅,前面数泡,滋味很饱满、强劲,像男人沉稳中带着一丝刚烈,后面数泡,兰韵,冰糖香,像一个成熟女性的柔美和包容。

 

  昔归古树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在试茶的这几泡中,能够感受到它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昔归古树茶相比老班章,霸烈来的并不那么直接,但是却把霸烈和香韵蕴涵于无形之中。

  三泡过后,功力方显。陈化两三年之后的昔归茶,更能形成一种独特的菌香,此种香气在云南所有普洱茶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让人迷恋不已。

 

  喝昔归茶,感觉最深之处就是醒茶时,不光是醒茶,整个房屋都醒了,满屋飘茶香。喝完茶以后,茶香犹存于口中。

最全普洱茶发酵技术大汇集,你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收藏吧!

  我是小小发酵师,古往今来普洱茶的发酵技术林林总总,有些司空见惯,有些你却闻所未闻,今天特此盘点,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1、潮茶装布袋发汗(文献最早见于1910的勐海恒春茶庄)

 

  主要应用于紧茶发酵,压制紧茶前潮水一次(不同于现在的熟茶压制前潮水),压制完毕后不烘干将紧茶装布袋堆积发汗,发酵生黄霉(不知道是什么霉,藏族人喜欢),这很可能沿袭至早期的古六大茶山的普洱贡茶技艺,据清史稿记载,故宫的普洱茶汤色红浓,暖胃,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典故,那时候没有渥堆发酵工艺,此工艺应是当时的主流,所谓的半路潮水半路发酵是子虚乌有,难免太过儿戏,贡茶唉,搞不好小命不保,那里容的你半路瞎搞!

  范和均也有相关文字记载:

 

  “发展紧茶生产,扶持茶农茶工,佛海是藏销茶的重要产地,紧茶是藏胞一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销藏紧茶每年为数可观。紧茶制作并不复杂,每年冬季将来时,把收购积存的乾青毛茶取出,开灶蒸压后,装入布袋,积压成心型,然后放置屋角阴凉处约四十天后,布袋发微热约40°C左右,袋内茶叶则已发酵完毕,解开不带,取出紧茶,在外包棉纸,即可包装定型,俟季节型马帮到来,便可装驮起运。先到缅甸景栋、岗已、转火车到仰光、搭轮到印度加尔各答,转运到西藏边境成交。”

  2、湿水筑茶

 

  以李拂一的文章记载为准:

 

  李拂一在1939年的《勐海茶业概况》: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茶叶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得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

 

  简单说来就是在竹筐里放茶潮湿,用拳头或者棒捣紧,放置一边,任其自然发酵。

  3、泼水湿茶快发酵(温水)

 

  这是港台地区早期的加速普洱茶青饼陈化的办法,耳熟能详,大量的市场湿仓茶就是明证,不再赘述。

 

  4、渥堆发酵

 

  这在早期的范和均的文献记载中照样可以找到踪迹:“潮茶”工艺:“面茶与梭边茶分别潮水,茶叶77斤潮水33斤,翻拌均匀之后,堆松渥放,使其发酵。中部热至华氏102度(摄氏35度)左右,须不时洒水,以免风干,是为被单水……”记录中还有关于“发汗——即后发酵为边茶中之步骤。”

 

  当然广泛的认识是云南的渥堆发酵是改进于广东的温水发酵,大家已经很熟悉,1973年发酵成功,1975年大规模推广,至于谁是谁非,不做定论,你们自己感受下!

  5、温水发酵(下关沱茶)

 

  下关的边销砖就是这种工艺造就的,以粗枝大叶加一些碎茶加温水翻拌,潮水发酵,待茶叶温度升高,堆子有酸味即发酵完毕,是一种轻发酵方式,除去部分的苦涩味,适合藏区群众品饮,西北地区也适用。

  6、一大波离地发酵

 

  包括木板发酵、发酵箱发酵、竹筐发酵,适用于小堆子,又可以细分为离地敞开式发酵、离地半封闭式发酵,代表企业包括云元谷、天弘。

 

  主要是利用一定的材质,主要是木板,将茶叶与地面隔离,防止底部茶叶的腐烂变质、腐臭、减少堆味的产生,二者从木板散失多余水分,使发酵更加均匀,三者提高发酵茶的卫生状况。

  离地半封闭式发酵

  7、大发酵

 

  此发酵技术由云元谷首创,分为前发酵、离地拼接发酵、渥香、摊凉去火、后发酵组成,前发酵包括鲜叶分级、采摘技术、适度偏轻杀青、适度偏轻揉捻、渥黄;离地拼接发酵包括筛分分级、拼堆发酵,是一个技术综合,将鲜叶到后发酵整个发酵当成一个过程,全面谋划和布局,与单纯的渥堆发酵“小发酵”形成鲜明的特点,是系统化的技术。

  8、大益”黑马“、云南农业大学的发酵罐发酵、发酵室发酵

 

  可以统称为”离地封闭式发酵“,脱离自然环境,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人为控制温湿度、空气,添加菌种数量、种类、组分,在人为的环境中发酵,加快发酵速率,转化速度,缩短发酵周期,使发酵变得人为可控,这是当今普洱茶发酵的最高级形式和最高水平,现由大益7号院和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领衔,代表行业发展方向!

陈皮与普洱茶混搭的秘密

天气渐渐转凉,陈皮普洱茶可以说是秋冬必备,普洱算的上是各种茶叶里最能混搭的了,除了这种陈皮普洱,还有最近比较流行的台湾的橘皮普洱,以及薄荷普洱,这两种以后再慢慢介绍。之所以会这样,个人感觉原因有两点,1:普洱性温,搭配不同,可以更加提升它的保健作用,2:很多人都崇尚普洱的养生功效,无奈其味道很多人接受不了,书面上的解释为霉味,或者烂木味,而我觉得更像是在发木耳时的味道,加入陈皮一类,使之口感,香味更容易被人接受。

在入冬或春寒,比较推荐这款茶,只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质量大多参差不齐,好的茶庄会专门定制,所选用的普洱大多都为十年以上,陪上上好的陈皮。香味醇正,无刺鼻感,茶叶取出后放置,陈皮香味不易消散。

陈皮与普洱茶混搭的秘密

要说有什么缺点,就是茶汤的颜色有些须失色。我们再来扒扒陈皮普洱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可别再被市场上所谓的“正宗陈皮普洱茶”给忽悠了。

不是所有的柑橘皮都能做陈皮

就像“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一样,别以为所有的柑橘皮都能做陈皮。最为正宗的陈皮当然还要数广东新会的大红柑的皮,甚至有着“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说法,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陈皮普洱茶≠陈皮+普洱茶

别以为陈皮普洱茶就只是简简单单的陈皮加上普洱茶,其中复杂的制作工序可不是轻易可以忽略的。大红柑采摘之后,将果肉掏出,趁着果皮的新鲜劲立马装入普洱茶并放在电炉上烤制。烤制过程对火候的把控可是要求非常苛刻的,不能轻也不能重,恰到好处需要的不只是工夫还有耐心。

陈皮与普洱茶混搭的秘密

坑坑点点并不是“我”的错

仔细看的话,陈皮普洱的表面都是坑坑点点的,很多人以为这是做坏了或者是劣质品。正好相反,新会柑的表面并不光鲜,坑坑点点是很正常的。因此,别以为这是缺点,反而可能是正宗的新会陈皮。

陈皮与普洱茶混搭的秘密

市面上很多鱼目混珠的陈皮普洱茶,甚至用橘子皮来冒充,冲泡之后口感还不如单纯的普洱茶纯粹。所以,如果你喝到不好的陈皮普洱茶,可别以为陈皮普洱茶就这样,其实只是你没喝到正宗的而已。

陈皮与普洱茶混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