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滇红和普洱,云南大叶茶的孪生两兄弟

滇红和普洱,云南大叶茶的孪生两兄弟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滇红和普洱,云南大叶茶的孪生两兄弟

如果现在随便找一个云南人,问问他现在云南最出名的茶是什么茶,他一定告诉你:普洱茶

不仅云南人,全中国乃至世界上知道一点茶知识茶资讯的,多半也是这样认为,为什么?因为普洱茶现在最火呗。

不过,在云南茶历史上出名的茶类中,可不仅仅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元代有了雏形,明代有了名称,清代成就辉煌。

明代,云南有三大名茶,普洱茶当然是一个,朱元璋废除团茶倡导芽茶(散叶茶),云南虽山高路远鞭长莫及,保留了紧压茶的制法和饮用习惯但毕竟受到打压制约,普洱紧压茶类尚未成为主流;大地理学家徐霞客品尝过还记载下来的却是凤庆的太华茶和大理的感通茶,说明他非常认可和推崇的不是普洱茶。感通茶是绿茶,也是大理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太华茶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不知是什么茶类,可见那时,云南更出名的是绿茶。

清代,随着贡茶制度的兴起和繁荣,已“贡”为荣的普洱茶步入辉煌。

清末民初,随着清政府的衰亡,滇茶集体没落,担任茶叶复兴大业的是滇红和普洱两杆枪,最先打响的,是滇红!1939年,冯绍裘创制出滇江名茶,开创了我国“滇红”的历史。1940年以后,滇红茶年有发展,品质不断提高,摘取了省优、部优、国优产品及全国名茶一顶顶桂冠,一次又一次地捧回了金光闪耀的奖杯,成为祖国茶史上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响誉世界。

此后云南绿茶和普洱茶发展路上“此起彼伏”,90年代以前是绿茶的天下,那些时期人们听过最好的云南茶还是获奖的是十里香茶、宝洪茶、回龙茶、墨江云针和翠华茶等绿茶,常喝的是蒸酶和大渡岗。90年代以后,随着港台茶人以越陈越香的概念,以及云南本土发展普洱茶政策的倾斜,普洱茶得到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顺势迅猛发展至今。现今,在普洱茶这股强劲的旋风中,处于低潮的云南绿茶已经甚少有人提及。

这场云南绿茶和普洱茶角逐过程,双方“你方唱过我登场”互有胜负,冷静回顾,却发现任何时期,作为第三者的滇红茶,没有当吃瓜群众冷眼旁观,丝毫不低调,一直稳步持续地发展,即使是现在普洱茶如此火爆的行情之下,亦独占滇茶的半壁江山!

滇红好还是普洱好?这是个适口为珍的问题,最终市场说了算,消费者说了算。2017年“普洱茶”公共品牌价值达60亿元,跃居全国第一,被评为“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滇红茶”不遑多让,公共品牌价值达18亿元,被评为“中国茶叶优秀品牌”。这充分说明品质和市场认可度决定了品牌的高度,滇红品牌能如此长久持续地保持竞争力,和其独特的品饮价值和保健功效密切相关。

经发酵制成的滇红茶中,GABA、茶氨酸(两种成分均可促进睡眠)含量较印度、斯里兰卡茶叶为高,每100克茶叶中两种氨基酸的含量达1.5—2克。经小规模人体体验表明,饮用适量红茶能有效改善女性失眠、血压不稳、抑郁等更年期症状,增加骨密度。云南茶区海拔高,茶叶生长周期长,包括游离氨基酸在内的内涵物质丰富,其口感有“鲜滑”的特征。此外,本地少数民族纯朴、诚实,对茶树、茶园保护意识强,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种茶的支持力度加大,这些因素都使滇红茶具备独有的竞争优势。

无怪乎著名茶叶专家虞富莲教授曾经感叹:云南茶最好的茶叶品牌是滇红!

如果您有机会去逛云南茶叶市场,无论是雄达金实,还是康乐邦盛,你会发现90%的茶店经营的都是普洱茶,绿茶青茶类所占的份额很小,但在这些经营普洱茶的茶店中,很多都有滇红茶售卖,而且所占比重不小!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市场认可度,说明喜欢红茶的大有人在!

曾经一段时间,喝惯了普洱茶的我,很难接受红茶的口感,后来发现,周边很多朋友都在喝,市场上古树红、野生红、晒红等新品类滇红茶很受消费者欢迎,我虽有些不屑一顾,但又有些好奇,带着存在必然合理的问题,私底下一问,果然有原因!原来,喜欢红茶的消费者很多是体质本身虚弱,有些是长期喝酒伤了肠胃,还有更多的女性朋友,他们也喜欢多变迷人的普洱生茶,但有受不了生茶对身体的刺激,这时,同是云南大叶为原料的香甜、适口又味重且不伤胃的滇红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替代品!

知道了这个秘密,对红茶便不那么排斥,偶尔也会找几款滇红来试试,金针、金芽、古树、野生、晒红…一一试过,果然不错!每种都有特色,因为有特色就有差异,有差异就有比较的乐趣,有了乐趣就有了喝茶的习惯。

生病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滇红及时对接,延续了我长期以来养成的每天都饮茶的习惯。

有些朋友让我给他们推介一些茶,笔者试着用滇红替代了普洱,居然大受欢迎,看来,意外惊喜的不只是我啊!

好的东西需要分享,同为云南大叶的这两个孪生兄弟,普洱分享的够多了,这次笔者选滇红!(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由藏到炒”,中期茶为何被拒之门外?

2016年,是普洱茶“由藏到炒”的关键一年。各种来头的金融化炒作平台一哄而上,市洋溢着一派虚假的繁荣气氛。

有心的茶友可能留意到,各个平台活跃的茶品基本上都是厂商为炒作量身打造的新品,而市场存量巨大、已达到或趋近品饮期的中期茶却不见身影。面对茶市新一轮炒作“盛宴”,曾被藏家们寄予“升值”厚望的中期茶为何被拒之门外?

这要从普洱茶金融化炒作的模式说起。

当前,国内几个正在热火朝天运作的普洱茶金融平台,大多是采用“机构做庄,厂商配合,散户‘参赌’”的套路。这种零和游戏中,厂商扮演的是筹码生产者的角色,普洱茶仅仅是场上的道具而已。如果“筹码”是新茶,发行价、发行数量、发行渠道、品质完全可控,庄家与厂商都有充分的腾挪空间,可以轻松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而中期茶要上场运作,难度就大得多。

首先,适合炒作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且具备一定规模。这种中期茶往往分散在民间藏家手中,搜集起来比较困难,价格也相对透明,炒作空间有限。

其次,中期茶受制于仓储条件,品质良莠不齐,如果上场运作,质量评估、定价都非常麻烦,而且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

再次,中期茶的真伪鉴别也是机构不愿面对的难题。各大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流通的B货、仿品不在少数,小众品牌产品则大都不成体系,鉴别更是吃力不讨好,谁会愿意干这种傻事?

所以,尽管普洱茶金融化炒作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诸多厂商被裹挟其中,但中期茶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未得到丝毫解决,流通难、变现更难仍是藏家们无法摆脱的梦魇。

对于普洱茶厂商来说,如果希望通过金融化炒作,拉动库存中期茶消耗,显然也不现实。用于炒作的新茶与中期茶本来就不是一个体系:前者的买家是投机散户,后者的目标客户则是品饮型消费者,两个体系的交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普洱茶“由藏到炒”,已经离茶的品饮属性越来越远。庄家、厂商推波助澜,懵懂散户痴迷于纸上富贵,一场热闹大戏只等着鼓声戛然而止那一刻。

当然,一大批散户毫无悬念就要跻身“藏家”的行列。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真正的藏家何必羡慕金融化炒作,敢于“参赌”的散户也应当有愿赌服输的勇气,否则上场干什么?

普洱熟茶的口感怎么样

  很多人都说好的熟茶很有活性,并且极具收藏价值。这是因为普洱熟茶原料是关键,采摘树龄悠久、生长环境生态良好土壤肥沃的古茶树将占尽先机,丰富的内含物质是渥堆发酵的反应基质,可以让熟茶直接赢在起跑线上。好的原料,要成就好的熟茶姑且风险颇高要历尽艰辛,何况本身品质不好的原料,根本不可能做出好的熟茶。那么,普洱熟茶的口感怎么样呢?

  首先,四个阶段在时间刻度上品味熟茶

 

  普洱茶是存在于多维空间中(原料、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等)的物体,而我们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

 

  第一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3至5年

 

  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量不算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并不多,因为那几年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茶上了,而且做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而拒绝普洱者则大多因为“不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叶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存放散堆。

 

  “甜”应该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至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至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勐海系熟茶以重发酵见长,及发酵度达到七成以上,并经相当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后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蔗糖香”、“枣香”的依次排列,愉悦感很强,引人入胜。只是这样的好茶并不多见。

 

  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

 

  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

 

  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到8至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

 

  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

  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

 

  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自然陈化成型的生茶生饼,即使是同样的茶叶,由于存放地点、存放时间、加工方法、发酵程度、保管方法、环境的不同,其变化情况也不同,陈化程度不同,口感也会产生差异。

 

  就“善变”的普洱茶来说,单纯以年代来标准化口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做工好、发酵适度、陈化足的普洱茶,苦涩味转化了,阴天造成的淡淡烟草味消散了,发酵时遇低温出现的少许酸味消失了,品尝时就会感到滑口充盈、无杂味、无生涩刺喉的感觉。过度夸张年份、过度神话部分小区域,会模糊视线,不能客观公正地品评茶叶。

说茶观丨如何选择普洱口粮茶?

说茶观丨如何选择普洱口粮茶?

@茶香庄:口粮茶是指性价比较高的日常喝的茶。口粮茶这一说法常见于老茶客口中,指的是品质较好,口味浓淡满足需要,性价比高、适合作为日常消耗必需品的茶叶。

能否成为口粮茶,有一个关键要素,即茶的品质和价格是否达到平衡。低劣的茶叶就算再便宜,口感不好你也不会天天喝;一两千一斤的茶王,口感很好,但显然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自然也做不了口粮茶。口粮茶背后是性价比的权衡,代表了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观。

@寒潭水清:1. 刚开始也是从下关甲沱、特沱、金丝沱开始,感觉这些一定多试少买,不要一条条买回家存起来,除非真的确定很喜欢那个味道。

2. 感觉沱太难开又太碎,尝试了凤牌的F7811以及他家的邦崴古树、古树砖、冰岛等等,刚开始喜欢了一阵,后来觉得太淡(不是说泡的不够重而是味道比较寡淡不丰富)、偏香甜。

最后,普洱的乐趣就是尝试与惊喜,多试少买。

@明媚晴天: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便宜的茶就是口粮茶,因为价格便宜不等于要向茶的质量妥协。相反,口粮茶可以同时平衡价格和品质。

一款好的口粮茶虽然不是顶级的好茶,但是它可以同时做到物美价廉这两点,让每一个爱喝茶的茶友都能够买得起。符合这个标准的茶不多。

好喝、耐喝、不贵、能存放、适饮期长,这些大俗话看着简单,但落实起来却绝非易事,有的好喝但不适宜长期饮用,有的存放期不够,要不就是不好喝,好喝的往往又容易贵,非我等平民百姓日日消费得起。

@青梅煮马:以普洱茶为例,价格区间在300-400之间,一饼茶可以喝两个月,这样实际算起来还是很便宜的!

@大溪:我自己口粮是20-30年的中期普洱,气足也不寒,秋天备一些10年左右去燥的老白茶。

@小乔:日常口粮茶喝黑茶和白茶寿眉, 前提,拿壶煮着喝。 渴了倒一大杯,全家老小都可以喝。黑茶指的是普洱熟茶,雅安藏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等。

@Vicky yang:只要不追求山头,古树,年份,口粮茶价格都不是很贵,尤其是新茶。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贵的茶自然也有贵的道理,前提是找到靠谱的品牌和商家。

@王炯炯:因为它是消费品啊,定价权么我认为由不同的消费阶层来决定的。有人口粮茶只接受9.9,有人口粮茶能接受万元一斤,而且送礼绝对不是只送脑白金哦......

@炀煌酒业张帅:可以去看下品牌茶,价格不贵!口粮茶。(本文系整理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图来源:图库)

说茶观是新兴的栏目,各位茶友可以积极参与评论,关于茶的看法、独到见解,笔者会积极采纳并放入说茶观专题内!(扶您上墙,是我们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