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方一知专栏:普洱茶三题之茶企公关与事件营销

方一知专栏:普洱茶三题之茶企公关与事件营销

2019-03-27 访问量: 45 茶礼仪网

方一知专栏:普洱茶三题之茶企公关与事件营销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从大老远的北方跑到山高路远的七彩云南,唰唰唰唰十二载春秋问茶,抬望眼,沧海变桑田、换了人间!自从担当茶企外脑,站在企业的幕后,甘认影子推手,多年没有到行业论坛或大型会议上发表宏论。今天,企业外脑方一知就从宏观的层面、实操的角度,谈论普洱茶行业的三个话题,与诸位分享。

之一:茶企公关与事件营销

2006年3月23日上午9时,方一知与朋友散步,路过昆明鸿城广场旁边的报摊,突然被某都市报头版的一行大字震住了——“十二种普洱茶不合格”,特标明:国家工商局昨日公布。而排在第一位的是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出品的“马锅头”七子饼。第一反应,立马与茶马司董事长胡浩明联系,提议危机公关。

那个年代,对云南大叶种研究深度不够,绿茶思维在茶行业肆行。用绿茶标准套普洱茶,12个普洱茶中,就有11个因“总灰分”不达标而被判为不合格。灰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灰尘,是指加工过程中茶叶煅烧后留下的残留物。这是普洱茶界茶人的常识,却是大多数茶友和社会媒体的盲区。在常识与盲区之间,争议与非议从来不断。普洱茶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中,怪现象屡屡出现。换言之,这就是普洱茶的“命”。

普洱茶的保质期现如今已是常识了,在符合什么储存条件下适宜长期保存。可是10多年前却被省外工商部门与媒体所质疑,并下达保质期《责令改正通知书》。于是乎形成了规律,但凡发生行业性的危机事件,一般是普洱茶行业外权威机构、权威人物发威,针对普洱茶的某项弊端,说差道坏、频频发功,而天性好动的媒体呢推波助澜,引无数专家、斗士,大师、枭雄,纷纷闪亮登场竟风流。因此乱象纷纭的势头下,引发了普洱茶市场的震荡和波动。

在企业外脑看来,危机事件是好事而不是坏事。第一,它拉长了普洱茶的市场生命周期。只要有争议存在,就会吸引全社会的注意力,产生眼球经济,为活跃市场带来人气;第二,为茶企提供了数十年难逢的发展机遇。大智大勇的茶企老总会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以此为支点,撬动企业的发展;第三,为普洱茶行业的发展辨析了方向。

为什么说危机事件让普洱茶的发展方向更清晰呢?用企业外脑的第三只眼看,按时间、等级和作用力划分,有的危机事件带动市场走向——向下走,比如2007年4月普洱茶降价风波,有的危机事件推动市场走向——向上走,如十二种普洱茶不合格、普洱茶保质期事件,既促进了普洱茶地方标准和国标的出台,又在普洱茶第一波热潮中起到了助推力、催化剂的作用。普洱茶的启蒙期,马帮进京对普洱茶市场的拓荒及培育功不可没;普洱茶的低谷期,方舟子爆料普洱茶致癌,不只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的一个插曲、一个花絮,是否预示了普洱茶的下一个热点亦未可知,但对普洱茶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仓储环节——的完善,无疑具有推手之功。

倘若把一个个危机事件,放到普洱茶几波热潮的大背景和参照系下,加以观照、思考,你将有所触动,或者会心一笑。恩格斯说过,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真是这样哦。

回过头来,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2006年3月23日下午,茶马司董事长胡浩明召集昆明的媒体记者,发布了旗帜鲜明的观点。胡浩明认为,这一事件也提醒了普洱茶企业还需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接连数天,联动的媒体沸腾了。企业外脑方一知连夜赶写一篇《第三只眼看普洱茶行业建设》,从理性、建设性的角度,看待危机事件和行业机会的关系,被多家媒体转载。

危机变转机,似乎在一夜之间。头天还传言茶马司的人被抓了,跑台湾了——茶马司公司由1997年成立的台联茶叶公司改名而来。几天后,上海国投派人来,为茶马司估值2500万,其中马锅头商标评估500万。方一知趁机火上浇油,建议马锅头产品提价,由十几元提升至99元。方一知又建议,着眼于全局,茶马司搬出金实茶叶市场,把零售空间让利给经销商,把精力转换到销售管理和售后服务上面。胡浩明与方一知共同欣赏一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后来,茶马司收购了景谷茶厂,胡浩明任云南景谷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再后来,胡浩明又出任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会长。不久前方一知去茶马司公司,与胡叙旧:方一知刚到云南时,人生地不熟,胡浩明是给我进行普洱茶扫盲的第一人。所以才有了十二种普洱茶不合格事件营销的机缘。谈起当年上海国投的评估——我噻,那年头,茶企估值2500万,已经很多钱了。12年前40出头,我们芳华正茂,而现在我们老了,——除去胡总具有先天优势,长得高大英俊一点,我们都是一头白霜。(未完,

有用+10
分享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众所周知,越陈越香的特性一直是普洱茶令人着迷的地方。不管是作为投资收藏产品,还是饮品来讲,想要值钱,想要好喝,这个仓储状况,是直接关系到后续转化品质的关键一环。仓储对于茶企自身发展,对于延伸和挖掘品牌、产业的价值,都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仓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环节

普洱茶加工制作特别,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没有破坏其内质活性,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在业内素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美誉,一饼老茶动辄拍出数万乃至数十万元高价已非新鲜事了。

在时间的见证下,面对同一款普洱茶,因储藏于不同的地域、或者在不同的贮藏环境中,会慢慢出现不同的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品性。这从一些中老期茶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因此,仓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一直是广受普洱茶界、消费者以及市场所关心、关注的问题。

而仓储对于普洱茶产品的后期价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像明星茶品“88青饼”,在广州市场来看,正品88青的市场价从5万—8万不等,为何同一款茶价格相差如此大?一位从事老茶交易的商家告诉笔者:抛开商家的个人信誉及稀有性对茶品价格的溢价体现外,最主要还是仓储因素,不同的仓储对茶品品质的影响,同样会造成市场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一样。

正因为如此,在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普洱茶出厂的那一天才是生命的开始,把仓储看做普洱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一饼茶能不能达到其该有的后期转化价值,都得依靠优质的仓储。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二、近20年来,普洱茶“仓储”获得快速发展

早前,内地并没有普洱茶专业仓储的概念,对仓储,仅停留在茶商私人存储和企业的仓库货架上,随着普洱茶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仓储这一环节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

茶叶的原产地、销售地区,都会有茶仓设置,既便于茶叶流通,又可以为茶客、收藏者提供一定的茶叶储存空间。所以,干仓、湿仓、原产地仓,旅行仓、北方仓、大马仓,甚至北美仓等各种关于普洱茶仓的概念,这些年也逐渐出现在众人面前。

虽然茶仓概念划分众多,但目前市面上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消费者,普遍认为储存效果最佳的当属气候环境优越的自然干仓。干仓应该是个很大的范围,从本质上讲是对人的品饮有益的仓储,有助于茶品口感提升,或者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聊到仓储,就绕不开东莞。2003年以后的国内普洱茶热,带动普洱茶的高速发展,也成就了东莞藏茶之都的美称。这近20年的发展,也是仓储走向专业化、系统化的阶段,东莞不仅有着惊人的普洱茶藏量,而在于,其这么多年摸索沉淀下来的普洱茶仓储经验与技术,更显珍贵;同时,也出现了双陈普洱这样以仓储成就核心竞争力的成品普洱茶企业。

从1995年开始至今,“双陈普洱”已经建立起13万多平方米的普洱茶陈化仓库,并创设了一套完整的专业仓储管理流程,其设立的五大仓储系统之间互通有无共,同构成整个生态仓储系统。

手握仓储这张牌的双陈普洱,不仅为其产品品质保驾护航,为其围绕普洱茶的存、养、交易等“后市场”的商业模式上的打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四、仓储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愈显重要

在当下,专业化、系统化的普洱茶仓储成为重要的一个细分发展领域,仓储所带来的产品品质变化、服务模式、产业链延伸方面的改变,将越来越被普洱茶行业、市场、消费者所关注。目前一些茶企也意识到仓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在着力打造普洱茶产业链中的仓储环节,意图为消费者、收藏家、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如前面提到的普洱茶专业仓储开创者双陈普洱,这20多年一直在专注仓储领域的投入,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打造自然科学的存储管理,一些有历史沉淀的普洱茶企如六大茶山、澜沧古茶也在布局完善仓储这块,宣传普洱茶仓储概念。包括一些B2B的普洱茶交易平台也在涉足仓储的建设工作。早前,茶企都忙着上茶山抢资源,占山头、比生产。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五、未来,还要拼仓储!

布局带有“仓储”环节的普洱茶产业链,消费者可以方便追溯产品来源,有利于确保食品安全和稳定供应。而对企业而言,有利于企业统筹控制各个环节,延展自身的业务与商业价值。

如利用仓储带来大量准确的产销数据与客户资源,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从开发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增值服务来扩大盈利。此外拥有仓储优势的茶企,在身份追溯、年份证明、交易变现等,也是吸引客户的优势所在。

站在市场角度来思考产业,如果企业只是盯着市面上追捧的山头茶概念,那么其实也会错过很多不错的竞争赛道、适合扩张的领域。仓储现在已经成为普洱茶流通环节中必要的一环,甚至可以通过由仓储而完善整个行业体系,达到整合资源,树立品牌,带动普洱茶发展的作用。或许,拥有专业仓储能力的普洱茶企,在全产业链发展的道路上,未来更具有扩张性跟想象空间。

普洱茶冲泡方法的步骤:泡茶之道,静稳缓均

普洱茶冲泡方法的步骤:泡茶之道,静稳缓均

按:“静、稳、缓、均”是石昆牧老师与经典普洱体系所提倡的泡茶准则。行茶之中,保持心静、身缓、手稳、水均,方可成就茶汤的曼妙。今天就来与茶友分享一篇旧文,希望每一位茶友都能有所体会。

2006年9月,与杂志社朋友一起品鉴我制作的六分发酵国际有机茶,此茶将成为云南出版集团10月代表国家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代表团赠品。为使参展领导与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此茶品特色,特办茶会由我指导与解说此茶品制作、口感特性,以及冲泡方法。

普洱茶冲泡方法的步骤:泡茶之道,静稳缓均

茶会中,先由一位十分优雅端庄的女士冲泡,我不知道她的身分,但她的茶汤却出现刚烈、微苦、薄汤现象,此茶品特色荡然无存。我很客气带些玩笑口吻的说:“没想到您是外柔内刚,与外表的娴柔落差这么大。”现场的出版集团伙伴十分讶异地说:“石老师您怎么知道她的个性如此?”我呵呵笑,暂没回应。下一位要学习冲泡的人,是一位带着鸭嘴帽、中国装的男士,相同一泡茶,第一泡几乎汤水分离,我笑着跟他说:“您太紧张了!没事的,轻松一些。”在这同时,我请茶艺馆再准备一份一模一样的茶具,我与他面对面在相同条件下泡同一款茶。在我准备好的同时,他稳定的泡出第三泡。我喝完之后说:“咦!您的个性居然十分俏皮活泼!”出版集团的同仁又惊呼:“您怎么又知道?”我笑答:“因为他的茶汤在我舌面上,很愉快的跳着舞。”“哈哈,石老师您是说真的还是开玩笑?”我笑笑说:“开玩笑吧!”

此时,我冲泡出一二三泡茶出来,茶汤所显现的,完全与他们二位不同风格。甚至有人还怀疑是不是同一款茶,有没有拿错!

“静、稳、缓、均”是泡茶的手法与准则,“滑、柔、甜、香、重”是我主观认为茶汤应有的特色。茶汤,能适切显出泡茶者的个性与情绪反应。

从冲泡茶的各种方式,“顺、逆、急、缓、高、低”领略其中不同的滋味,许多生活领悟均在其中。商业社会每个人都在赶时间,赶着过日子,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喝杯茶。目的不在喝那杯茶,而是该好好了解自己的心,正在想什么。如果您能领略茶汤所告诉您的信息,您就能了解您自己要的是什么,甚至您自己的身体状况。(本文来源:经典普洱,

决定普洱茶汤味道的主导物质“茶多酚”

一般茶汤呈味成分的含量也要达到一定的量值,才能对人的呈味器官起味觉作用。

这个量值称为“味阈值”

如花青素在茶汤中含量超过味阈值时,茶汤就有苦味。据测定,在150毫升的茶汤中含有15毫克的花青素,茶汤就会产生明显的苦味。一般夏、秋茶花青素含量最高,所以带有苦味。

茶叶中虽有咸味物质(无机盐类)存在,但未达到咸味的味阈值,所以显示不出来,茶叶中的这种咸味物质只能起助味的配料作用。

由此可见,呈味成分的量是决定茶汤滋味的重要因素,同时各种呈味物质的协调配比也有一定的关系。
茶汤滋味一般是涩味感觉比较明显,其原因首先是茶叶茶多酚的含量占各种化学成分总量的15%~20%,因此成了滋味的主导物质

其次是氨基酸与咖啡碱的含量,一般也在2%~4%之间,也是主导物质。

加上其他各种呈味物质的配比,就出现了茶汤的浓强、清鲜、醇和、爽口等各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