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科普|适制普洱茶的原料有哪些?(一)

科普|适制普洱茶的原料有哪些?(一)

2019-03-27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科普|适制普洱茶的原料有哪些?(一)

普洱茶产地划分来看,普洱茶主要盛产于云南的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保山茶区等四大茶区。若依照适制普洱茶制品的原料来看,就茶树树型的大小而言,可分为适制普洱茶制品的茶树分为古树型、中树型、小树型以及台地型四个类别。那么,什么是古茶树、中树型茶树、小茶树、台地茶树?又有何特征呢?

一、什么是古茶树?

多少年树龄的茶树算古茶树?一般来讲,是指生长树龄在百年及以上的茶树,即可称之为古茶树。就适制普洱茶制品的古茶树来讲,若按照古茶树树型的特征来划分,又分为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等三种古茶树。

(1)野生型古茶树

野生型古茶树,亦称之为原始型古茶树,是指在一定地区经长期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古茶树类型。这种茶树的数目较为稀少。其生态环境,多生长于人工干预为零的原始森林之中,且周边环境物种繁多。野生型古茶树的特征表现为:树径较粗,树干较为高大,部分树龄高大千年以上,多属于保护范围类的古树茶资源。

科普|适制普洱茶的原料有哪些?(一)

图为:巴达古茶山野生型茶树王

代表茶树:曾被誉为“茶树活化石”,于2012年“仙逝”的1800多年树龄巴达野生茶树王。

(2)栽培型古茶树

栽培型古茶树,亦称之为进化型古茶树,是指人类通过对野生型茶树进行选择、驯化、栽培,创造出的新类型古茶树。由于栽培型的古茶树,是在长期处于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条件下所形成的,变异颇为繁杂,其形态特征、品质以及适应环境能力和抗性等差别较大。这种茶树的在古茶树一类中,占主要部分,其茶制品也就是普洱茶爱好者、发烧友,茶商茶企挂在嘴边常言的“古树茶”了。

科普|适制普洱茶的原料有哪些?(一)

图为:栽培型茶树王,临沧凤庆香竹箐茶祖“锦秀茶祖”

代表茶树:香竹箐茶祖“锦秀茶祖”,据鉴定该茶树植株树龄达3200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最粗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

(3)过渡型古茶树

栽培型古茶树,介于野生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之间的古茶树,是指既具有野生型特征又具有栽培型特征的古茶树类型。这种茶树的数目也较少,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但鲜为外界人所知。过渡型古茶树的特征表现为是:树姿直立、分枝密,树干较为高大,树龄在1000余年。

科普|适制普洱茶的原料有哪些?(一)

图为:澜沧邦崴过渡型茶树王

代表茶树:澜沧邦崴过渡型茶树王,已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于1997年中国国家邮电部的发行《茶》邮票中的第一枚《茶树》。

二、什么是中树型茶树?

多少年树龄的茶树算中树型茶树?一般是指在1912—1949年间种植的,树龄60至100年之间的茶树。这种属于中树型茶树多属于民国年间种植的茶园茶树,其种植方式多采用种子繁殖的有性系茶园茶树。这类茶树,人工干预较多,如对茶树的修剪,茶园人工除草、翻地等行为,其周边生态环境较好,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中树型茶树茶青所制普洱茶制品、晒青毛茶的品质特征表现为:芽叶较为粗壮,相对于小树茶、台地茶而言,内含物质较为丰富,口感甜润,苦涩度较小树茶轻,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于古树茶。

科普|适制普洱茶的原料有哪些?(一)

图为:小茶树

三、什么小茶树和台地茶树?

什么类型的茶树算小茶树?一般是指在1949—1976年间种植的,树龄35至60年之间的茶树。这种茶树茶青所制普洱茶制品、晒青毛茶的品质特征表现为: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度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中树茶要差。

什么类型的茶树算台地茶树?一般是指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这类茶树占云南茶树资源的主体部分。这种茶树由于施肥和密植等原因,其生长周期快,故产量大,其市场价格远比古树茶便宜。茶青所制普洱茶制品、晒青毛茶的品质特征表现为:苦涩明显,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科普|适制普洱茶的原料有哪些?(一)

图为:台地茶

谈及云南小树茶和台地茶的产量,很多茶友常有这样的疑问:云南的小树茶和台地茶去哪里了?其实,相对了解云茶产业的人士皆知,这类茶树虽占云南茶树资源的主体部分,但并不是这类茶树所产茶青原料皆用于制作普洱茶的成品,比如凤庆茶区的小树茶和台地茶,就多用于制作红茶

特此声明:本文系独家原创稿件,

有用+10
分享

他开普洱茶店凭什么生意红火

误打误撞做起茶买卖

陈诵雎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2006年来到宁波创业。不谙生意门道的他,借助自己对紫砂壶的造诣及对茶道的独特理解,开起了一家普洱茶店,“茶叶搭台、文化唱戏”使得生意越做越活,现日销售额已达到2000元。
他开普洱茶店凭什么生意红火

搭品牌快车生意顺风顺水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考察,陈诵雎最后选定了两家茶厂作为自己的供货单位,一家是勐库茶厂,一家是勐海茶厂。“现在宁波的普洱茶专卖店要么与茶厂联营只卖一家的茶,品种单一;要么什么茶厂的都卖,没有品质保证。”陈诵雎说,勐库茶厂的茶叶是全国唯一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定点检测后贴有“无公害”标志的茶叶,它的原料是勐库地区的“母种”,品质最好。

勐海茶厂是中国最早制作普洱熟茶的,其“勐海味”被公认口感好口味佳。“我销售的两家茶厂茶叶有2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在宁波其他店很少见。”陈诵雎认为独特的进货渠道给他的小本生意打下了良好基础。有了供货保证,陈诵雎投资10万元在江东锦地水岸边的文锦街上租了一个不大的门面,取名“陈宜轩”,开始经营茶叶生意。

借文化增值卖茶越来越火

“谈生意不是我的强项,我的特长是谈茶及其衍生文化。”陈诵雎给自己个人定位很明确,因此在茶店的装潢上也很独特:门口对联上书: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当门是一张老式的八仙桌和一套茶具;墙上显眼处挂满了秦汉时期的瓦当拓片……除了陈列普洱茶饼外,他还在货架上摆了不少紫砂壶。

“我的摆设都跟茶叶相关,这样顾客来了就有很多话题,谈得兴起,就会促进茶叶的销售。”陈诵雎认为,茶文化的核心就是交流思想,因此“顾客来了之后,我总是先请他们坐下来品品茶,慢慢聊慢慢介绍。”他说,坐下来聊天的顾客临走时或多或少都会买一些茶或茶具。

树诚信经营口碑营销突破

开店之前,陈诵雎对宁波普洱茶市场做了调查,他发现,有些店铺出售的茶饼不明码标价,而是看人下菜,对不同人采取不同价格。而陈诵雎却给每一种茶叶都标上了实价。“我标价综合考虑了茶叶品质、区域特点、市场热度等因素。我的茶叶几乎都是按标价卖出的,很少打折,但没有一个顾客对我这种做法有意见,反而回头客很多。”

“普茶”即“濮茶”:普洱两字的由来

云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称,也和该民族先民的名称有密切关系——

“普茶”即“濮茶”:普洱两字的由来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然而,“普洱”地方,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如何解读普洱地名与普洱茶的关系,值得学术界研究。对此,笔者在2001年4月曾有论文在“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和公开发表过,作过一些解读。笔者现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再作综合研究辨析,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

“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

论据有三:(一)远在唐代,南诏已于今思(茅)普(洱)地区设银生节度于银生城(今景东县),普洱设治,名“步日睑”,宋代元代时期,称“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二)佤族学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作过调查,并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语,是佤族(布饶)和布朗族称呼“兄弟”的意思。(三)笔者曾到西盟佤族自治县作过考察,经老县长隋嘎(佤族)证实,也如是说。调查考证发现,佤族布饶人称布朗族为“步耳”,有的方言为“步日”,布朗族则称佤族为“布嘎”,意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饶人都自称为“艾佤”,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称他们为“布嘎”,后面跟来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称他们为“步日”。至今在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中,仍然广泛流传着其祖先居住在普洱(今宁洱)、思茅、墨江一带。1949年以前居住在普洱城边的几家布朗族人还说,普洱城最早是他们的老祖宗建立的,以前普洱城有块石碑上还刻有他们“大王”(指首领)的名字,后来被敲掉了。


笔者论证:上述这些口碑资料给我们传出了一个信息,布朗人说的“普洱一带”和“普洱城”,当是唐宋设治时的“濮人”居住地“步日睑”、“步日部”。因为唐宋以来的“步日”和明清时期的“普耳”、“普洱”等名称,其来源是佤族语言对布朗族“步日”或“步耳”的称谓。佤族学者尼嘎说,在佤语中,“步”与“普”相同,都是指“人”的意思。笔者认为,“步”、“普”二字与“濮”字之音也相同,也是指“人”。因此可以推断,昔日地名“步日”、“步耳”、“普耳”和“普洱”,都是因种茶民族“濮人”(步日、普洱人)在其居住而得名,代音字的转换只不过是“濮”人族群佤语的同名异写。

“普”是“扑”、“蒲”、“濮”等古代民族称谓的同音异写

论据有四:一、盛产茶叶的思(茅)普(洱)区,在唐代时属南诏国银生节度地,唐樊绰《蛮书》卷四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二、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沿澜沧江居者号“普蛮”,亦曰“扑子蛮”。三、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考证,“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蛮族,自称‘布朗’,以往记录濮、朴、蒲,都是布的同音异写;又布朗族与佤族(自称布饶、布幸)、崩龙族(自称布雷,即今德昂族),语言同一属系,族属亦相关(称蒙克族,亦称南亚语族),古濮人分别名号甚多,当包有今布朗、阿佤、崩龙(德昂)诸族之先民。”四、20世纪80年代,当时思茅地区在文物普查中,于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几个县发现许多新石器,属“忙怀类型”,而“忙怀类型”属“百濮”的文化遗存。

由此可以论证,居住在澜沧江沿岸一带的古代濮人,是思茅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佤族、布朗族的先民。

笔者论证:唐《蛮书》中说的“扑子蛮”,即是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方国瑜教授在论著中没有提到“普”字,笔者认为,“普”也是“濮”的同音异写。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来研究,“蒲”实际就是“濮蛮”,而“扑蛮”、“蒲满”、“普蛮”的“扑”、“蒲”、“普”字均是“濮”的代音字,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指的即今布朗族。后来代音的几个字,在汉语里,“扑”是动词;“蒲”是草本植物名词;“普”是副词,没有特指含义,而“濮”字却是一个古代族群名词,是核心词,是词根,是“普”同音字的真实含义。故“普洱”一词,可说是“濮儿”一词之音,早期的“步日”人、“步耳”人、“普耳”人,即是最早种茶的“濮儿”(步耳)布朗人。在古代,汉人总是把少数民族称之为“蛮”,带有贬义,故在“濮”的代音字后都带有一个“蛮”字,故有“扑蛮”、“蒲蛮”、“普蛮”之称,实际指的都是布朗族人。所以,笔者认为,“普”也是“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

普洱茶历代大事记

普洱茶的文化支撑

普洱茶的悠久历史

“普茶”即是“濮茶”

对此,笔者的论据、论证如下:一,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思(茅)普(洱)区有茶的是唐代樊绰《蛮书》,其卷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这里未指出茶名,只说地界,“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当指产茶的哀牢山、无量山“银生节度”所辖的县,自当包括今普洱(思茅)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蒙舍蛮”中亦有“濮蛮”,或许当时就叫“濮茶”,其用“椒姜桂合烹而饮”之法,至今还保留在佤族饮用的擂茶中。二,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普茶”一词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淛所著《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澜沧布朗族叫“蒸而成团”的圆形紧压茶叫“腊广”。请注意,谢公第一次提到的是“普茶”,没有“洱”字,明代时就叫“普茶”。笔者认为,它指的就是“濮茶”,可说是“濮儿茶”的简称,因是“濮儿”人种出来的茶,便简称“普(濮)茶”,全称为“濮儿(普洱)茶”,所以“普”就是“濮”,“普茶”就是“濮茶”。这个观点,笔者在2004年8月《云南日报》考察组到思茅召开的座谈会上谈过,后被记者写成《学者考辨“濮”与“普”》一文,刊登在《云南日报》上。三,清嘉庆年间,檀萃在《滇海虞衡志》说:“普茶,名重于天下”,“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都只说“普茶”,而无“洱”字。此记载指出了银生府的“普(濮)茶”,早在唐代南诏时期,已销往西康、西藏等地“西蕃”地区了。四,清道光《普洱府志》、光绪《普洱府志》中叙述〈物产〉时,只曰“茶”一字,没有“普洱”二字,因这是当地的府志,茶又是在普洱本地所出的,自不必说地名,而直接记述一个“茶”字。故笔者认为,“普(濮)茶”、“普洱(濮儿)茶”是外地购茶者根据产地族群地名叫出来而传扬闻名的。

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

布朗人的先民即是古代濮人,他们应是最早种茶的民族。论据有八:一,云南澜沧邦崴过渡型千年古茶树,最早是由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驯化、培育、栽种成功存活至今的,笔者已有论文在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并公开发表过。更有国家邮电部1997年4月发行的《茶》邮票第一枚《茶树》即邦崴古茶树为证。二,历史悠久的勐海县南糯山800年栽培型大茶树及其茶园,是距今55代人之前被称为“蒲满族”的布朗族先民栽种下的。三,澜沧景迈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是傣历57年(公元695年)由布朗族先民濮人栽种的,首领叭岩冷最先把野生茶称为“得责”,把栽培茶称为“腊”,为傣族、基诺族所借用。据布朗人传说,西双版纳的茶树籽种还是从景迈带过去的。四,勐腊县易武慢撒茶山,是昔日普洱六大茶山之一,据当地农民说,1949年以前,石屏人到此种茶已6代人,茶树在石屏人来前就有了,是“本族人”(昔日汉族对当地布朗族的称呼)栽下的。易武茶山的易武区老人说,这里最早种植茶树的是曼乃寨的布朗族,汉族称他们为“本人”,乾隆年间有大批石屏、临安(建水)茶商到达易武经营茶叶贸易。五,《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载:“布朗族和崩龙族(历史上)统称仆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澜沧县芒堆寨佤族布饶人种茶,昔日土司制度时,“傣族土司专门规定芒堆人上交的贡品就是棉花和茶叶。”六,明代万历年间李中立辑《本草原始》中载:“儿茶出南蕃,系细茶末入竹筒中,紧塞两头入污泥沟中,日后取出,捣汁熬制而成。”请注意,这里的茶名,省略了一个“普”(濮)字,而只称“儿(耳)茶”。现在思普区的濮人后裔布朗族仍保留着古老的“酸茶”制作法,即把鲜茶蒸熟,放在阴凉处晒干水汽后,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埋入土中,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将竹筒挖出,取出酸茶款待宾客。其制作法与明代记载何其相似,笔者曾在布朗族弄养寨亲口尝过这种出土的“酸茶”。七,与印度阿萨姆茶树比较,经茶学专家作染色体茶树核型科学试验分析证实,布朗族先民濮人种育驯化的澜沧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属过渡类型的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八,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1998年主编《中国植物志》时,改变了过去的观点,在山茶科的分类文献里,把“印度阿萨姆茶改名为中文名字,正式命名为普洱茶。”

普洱茶历代大事记

普洱茶的文化支撑

普洱茶的悠久历史

以上论据,已经很清晰地证实了笔者的论点。笔者认为,以往把小叶种称为中国茶的代表,而把印度阿萨姆茶称为大叶种的代表是因各种曲折原因所致,经历了多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之后,已由植物学界权威来改名,做到了“正本清源”,还了本来面目,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普洱茶是大叶种的正宗代表,是中国茶的第一祖先茶代表。

笔者2004年春三次到西盟县参与考察野茶树,发现、调查、论证“西盟县佛殿山野生大茶树群落”,并参与了新闻发布会。西盟县已发现野生茶树群落5处,19平方公里,28500亩,打桩编号的有10株10号,树围从1.3米至2.53米,树高从6米至18米,树干直径从0.54米至0.89米,树幅直径从4米至8.2米,生长海拔从2088米至2107米,茶叶专家认为,从野生茶树群落看,其亲缘关系较栽培型茶树接近,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这里的野生茶树资源很早以前就被本地佤族所利用。隋嘎老县长说,野生茶佤语叫“缅”,栽培家茶佤语叫“腊”;“腊”是从“缅”来的,“缅”是和阿佤祖先在洪水泛滥的远古时期一起来到西盟山的,那时大地被淹没,只剩下竹子、茅草、“缅”(野生茶树)、芭蕉和小红米,会动的除人外,有水牛、大象、小灵雀。阿佤人的祖先靠吃芭蕉、竹子、“缅”(野茶)、小红米活了下来,是“缅”救活了阿佤祖先的命,所以茶叶是阿佤人心中最圣洁的灵物,阿佤人用茶祭“司岗里”祖先,用茶祭太阳神、月亮神,生娃娃道喜、老人去世、劳动干活、腰酸头痛、生疮生病都要用茶、吃茶。佤族是古代濮人后裔,西盟佤族是最早认识野生茶树和利用野生茶树的民族,在该县一些地方,佤族、布朗族有“腊人”,即“茶人”之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普洱”一词实际上是一个佤语布朗族名称,是一个种植交易集散“濮茶”的地名,是一个“普洱茶文化区”特殊地域和出产茶叶的茶名,“普”即是“濮”,“普茶”即是“濮茶”。多年来,在全国茶界,小叶种专家占绝大多数,未能把大叶种普洱茶列入“全国十大名茶”,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全国植物学界权威已改写“正名”,确立了大叶种“普洱茶”在中国茶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应该把大叶种“普洱茶”列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时候了。

普洱茶膏消食解油腻

普洱茶膏消食解油腻!凡是品饮过普洱茶膏的人都知道,在吃完牛羊肉或饱食大鱼大肉之后品饮普洱茶,消食的速度极快。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普洱茶消食、解油腻的原因,是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刺激人的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快速消食这一效果。但真正的原因不是这点。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几个肉片装在金属丝笼内,给老鹰吞下,经过一段时间取出小笼,肉片不见了。于是动摇了在此之前的胃肠蠕动助消化的说法。认识到胃液中有某些可以消化肉类的物质存在。其中就有胃蛋白酶、糖化酶等。这个实验也间接否定了普洱茶内含咖啡碱刺激胃肠蠕动助消化之说。

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其固有的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其他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不仅有糖化酶,还有其他与人体胃肠的生物酶系产生反应的酶类,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对蛋白质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强,增强了人体消食功能。

普洱茶的消食、解油腻的功效也存在一个客观事实,它更多地依赖人体自身的素质。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在食用大鱼大肉之后,配合品饮普洱茶,其消食或解油腻的效果非常明显。而对体质较弱的人而言,其效果未必如此。这主要是因为人体的消化系统还是由“自主”的酶系决定的。普洱茶的消食与解油腻机能只能是辅助作用,不是决定因素。健康的人胃肠道酶系完整且“动力”十足,非健康体质的人一定是胃肠道酶系受损动能较弱。普洱茶可以缓慢修复这种酶系,但仍然取代不了“药品”的作用。

普洱茶因为具备消食、解油腻功效,很多人又将普洱茶直接上升为“减肥”的食品。这也是一种误解,因为肥胖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我们目前把肥胖一般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前者是指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致使脂肪在体内过多积聚,继而转变为体脂藏于皮下使体重超常。其内分泌系统与机体代谢都基本正常。其不正常的是与饮食、运动及相关的生活习惯有关。后者则不同,是因为内分泌产生器质性病变和代谢异常引起的。如胰岛素分泌过多,脑炎、抑郁加上药物等引起的。这类肥胖在根除疾病后会自然消退。

普洱茶对单纯性肥胖会产生一定作用,但却不是唯一作用。减肥者必须砸坚持素食的基础上,配合大运动量,再加上饮用普洱茶,还得有一个好心情,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普洱茶在这方面只能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而非绝对的角色。

相对继发性肥胖,普洱茶不起任何作用。因为继发性肥胖是一种病症,必须经过医院综合性诊断后才能确定一个治疗方案。普洱茶在这方面连辅助效果都达不到,必须靠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