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甜主要由什么决定?

普洱茶的甜主要由什么决定?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甜主要由什么决定?

普洱茶的甜味物质主要有两大类,糖类和天然含氮化和物(氨基酸),而糖类中的可溶性糖是茶汤甜味的主要来源。那么在普洱茶从采摘→制作→存放→冲泡→品饮等,这一系列过程中,普洱茶的甜,主要由什么决定的呢?

第一、内含物质成分及含量

普洱茶的甜可以大致分为三层甜: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分相对就很饱和浓厚,如果再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刺激人的唾液酶,感觉会有回甘,而有甜的味道,这是第一层甜。

大部分物质在后续的七八泡陆续被析出,这时候较慢析出的植物糖就显现出来,而且显现得多,但是其他物质也同样被大量析出,这时喝后的感觉多为甘甜,而不是直接甜,这是第二层甜。

第三层甜是尾水甜。茶叶在泡到十几泡或者二十几泡的时候,植物糖和内含物已经慢慢被析出殆尽,而在品饮中间过程,物质是被析出得最多的,除了甘甜之外,更多的是伴有苦涩相间的味道,那么到了最后几泡,在唾液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甜味之外,甚至和之前喝茶的感受形成巨大差异,只有了甜而没有了苦和涩。

内质越丰富的普洱茶,不仅一定程度上耐泡,而且会越甜,比如真的冰岛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所以这也是茶品优质的表现之一。

第二、茶树树龄

树龄高的茶树体主要以含碳(C)类化合物代谢为主,含碳化合物总体含量高,鲜叶里糖分及茶多酚含量高,这类茶汤喝起来汤稠黏滑、味甜质厚。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于水的单糖、双糖及可水解的多糖。

因此,树龄越高的茶树木质纤维化程度越高,所含糖分也越多,滋味就越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你比如,有几百上千年的古树单株,虽然树龄高,但是没有经过人为的培育过或干预过,在采摘前几次下来的鲜叶制作成的毛茶或成平后拿来来冲泡,你会发现不仅喝不出甜度来,而且茶汤是麻麻的感觉,所以树龄高只是针对于一般情况下的普洱茶来讲是这个样子的,但特殊的却不会。

第三、转化以及年份

上好的老普洱茶是汤中带甜,汤质润滑饱满的感觉,而好的老普洱除了需要年份造就之外,更需要“好原料+精湛工艺+优良仓储以及好的转化”。

年份分为两种情况来说:

如果年份够,由于茶中与苦,涩相关的成分已经转化,会有“化”的感觉,所谓“化”就去退尽苦涩只剩滑润饱满的感觉;如果年份不够,汤中会有苦涩感。

转化是整个存放过程的重中之重,只有仓储条件优良的普洱茶才能朝着好的方向转化,反之则茶会越来越不好。那么转化得好的,其茶汤一定是非常甘甜的,而转化不好茶汤就会十分寡淡,没任何味道,甚至会喝出霉味和各种杂味来。

作者介绍:叶风,知名茶市评论人,深耕茶行业,对市场走向有其独到见解。

有用+10
分享

湿度是影响普洱茶陈化的最主要因素

  普洱新茶收藏有学问。购买新茶后要保藏得当,否则一两个月后就逐渐变色、香气消失、条索松散、汤色灰暗、滋味淡薄。

  茶叶陈化是茶叶自动氧化的结果,而茶叶自动氧化必须具备湿度、温度、空气和光线四个条件,而这四个条件,既是相辅相成,又互为因果。要把茶叶置于干燥、低温、隔绝空气、避光的环境中,控制好外在环境,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茶叶陈化。

  同时,控制湿度与温度,尤其湿度是茶叶陈化的最主要因素。湿度控制不好,原来组成茶叶色、香、味的成分会减少或不复存在;温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快茶叶中多种成分的自动氧化。

  茶多酚自动氧化后使红茶的汤色由红润变成暗淡。据透露,除了湿度与温度之外,空气、光线的照射也与茶叶的自动氧化有关。强光线的照射不但能加速茶叶的自动氧化,而且能使茶叶的色素氧化变色,使绿茶由绿变黄,红茶由乌变暗。同时,还会使茶叶中的某些物质起光化反应,使醛类和醇类物质的含量增加。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

揉捻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杀青结束后就进入“揉捻”阶段。揉捻是通过“揉”和“捻”的动作,将近似自然叶片形态的杀青叶,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揉卷成一定形状的过程。工艺的意义在于破裂细胞壁使茶汁释出,使得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有效成分产生聚合,为茶叶的后期发酵准备,同时将松散的茶叶卷曲成条索,有利于冲泡中茶叶内含物质的均衡释放。揉捻的力度、时间、细胞破壁率与普洱茶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后期转化等有密切关系。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

普洱茶的揉捻与其他茶类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六大茶类中除传统白茶之外,都有揉捻的工序,但很多茶类的揉捻工序主要是为了整形,一般采用“轻揉”为主的方式,基本上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且揉捻的时间极短。目的是使茶叶成条率高、破碎率低、保持原茶成色,揉捻之后的干茶,其外表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而普洱茶的揉捻则不同,是采取重力揉捻的方式,并且是多次揉捻完成。主要是因为普洱茶选用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其鲜叶带芽带叶带梗,且叶片的形态多以肥厚、硕大为主。如果采用轻揉捻的方式,根本无法将内质完全揉出。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

普洱茶为什么采用重力揉捻这种方式呢?

普洱茶采用“重力揉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破,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因此,晒青工艺的“重力揉捻”也可称“重力揉搓”,是普洱茶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很多普洱茶的制作者在“揉捻”的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为“复揉”。这种“复揉”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加强,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更为彻底。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

什么是“热揉”和“冷揉”?

揉捻有“热揉”和“冷揉”之分。杀青叶摊晾冷却后揉捻,称之冷揉;趁热揉捻,为热揉。具体操作上,遵循“嫩叶冷揉、老叶热揉”的原则。因为,嫩叶纤维素少,韧性大而角质层薄,水溶性果胶多,在揉捻中易于形成条索,嫩叶冷揉能避免揉捻叶摩擦发热带来的“黄熟”,保持“杏黄明亮”的普洱茶生茶汤色和嫩绿的叶底。鲜叶级别较低的粗老茶,叶质硬,纤维素多,果胶少,热揉可利用叶片受热变软的特性,揉紧条索,减少碎末茶。在机器揉捻没有出现之前,普洱茶的揉捻主要靠手工揉捻。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

手工揉捻

普洱茶的手工揉捻,一般需要经过两次揉捻。初揉在茶叶杀青、摊晾后进行,揉至茶叶基本成条、茶汁渗出后,将茶叶晾至次日清晨,再进行复揉,以确保茶叶中较难揉成型的粗老枝叶也紧结成条索。手工揉捻使用专用篾制揉篱。揉捻的手法要求动作弧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刚柔并进,使茶叶受力均匀,利于成条。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与产品的品质密切相关。揉捻的时间短,力度大,易使梗叶分离,未成条而先断碎,揉捻叶既达不到一定的细胞破坏率,又不易保持条索完整。揉捻细嫩茶叶,力度不宜过大,时间可加长,保障不断碎,既成条,又显毫。相反揉捻粗老茶叶,则需加重力度,否则达不到揉捻成条的要求。揉捻适度的叶子,成条率达85%以上,细胞破坏率在45%以上,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滑润粘手的感觉。揉捻结束后立即进行解块干燥,以免叶色变黄。人工揉捻量小,耗工大,且揉捻效果不均一。批量生产均不使用手工揉捻,普遍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

机械揉捻

使用揉捻机揉捻是目前普洱茶产区普遍选择的揉捻方式。揉捻细胞破碎率在45-60%之间。揉捻程度视原料嫩度及成茶需要,通过压力与揉茶时间来控制。根据揉捻机揉桶直径大小,掌握投叶量。投叶量太少,揉捻加压无效果,很难揉紧条索;投叶太多,致受力不匀,揉捻初期上下翻转受阻,叶片初卷效果不好,往往是底层茶多片末,上层茶多扁条,结果是外形松泡,断碎扁秃茶多。合理的投叶量是用杀青叶将揉桶自然填满为宜。

揉捻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作用:奠定后续发酵的基础

四桶揉捻机

“加压”即增加揉捻力量。揉捻过程加压轻重与加压的时间,对茶条的松紧、扁碎有很大影响。揉捻程度的轻重,对叶细胞破碎率与普洱茶内质的色、香、味关系更大。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应该是“轻、重、轻”。揉捻时间长短,应根据这样三条原则:一看揉捻叶的老嫩;二看揉桶直径的大小;三看甩落在揉盘上的叶片,条索紧结程度。揉捻机对机器的使用者有较高的要求,有经验的揉捻师傅会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机器的负荷等因素调整投叶量、揉捻“压力”以及揉捻时间,确保茶叶揉捻到位,保证茶叶品质。

 因此,晒青工艺过程的“重力揉捻”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并且普洱茶的制作在“揉捻”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之为“复揉”。这种“复揉”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补充,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完成得更为彻底。

普洱茶砖文化

我国西藏、新疆、内蒙、青海、甘肃、宁夏及周边地域等各民族每日不可缺的生活必需品,普洱茶更是占有重要位置的日常饮品。此篇文章将专业记载着从清末民初到二00四年,这一百年来的普洱茶砖文化。

普洱茶砖文化

珍藏图片

 

普洱茶未经蒸压前就是散茶,由于贮存及运送便当,所以有紧压茶之称,更分为饼、砖、沱…等不同款式的茶款,普洱茶之所以越陈越香,是由于茶体与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氧化工序,进而刺激性退化,甘醇度提升,加上因时间的累积价值以及饮用者众多使其加速流失的要素,进而成为物以稀为贵的绝品。清末民初的西双版纳乃「瘴疠之区」瘟疫盛行,夏秋时节,外人均不敢涉足,当时所消费的茶品常常要到春冬之际,方可运出叫卖,因而在未运出囤积之时,陈堆陈仓的寄存着,难免受湿气及温度的温热作用,而产生氧化发热,加上茶马古道的运送,在马背上长途迁移,最终也构成了「后发酵工序」,由于长期间「后发酵」也使普洱茶具备了刺激性降低、滋味醇厚、回味甜美、香陈味美、愈陈愈香也愈来愈宝贵的特殊质量。

普洱茶砖文化

 

而砖茶在历史记载中,目前仅存的在中茶公司一九八三年未成立之前可能只要「能够兴茶砖」较具代表了,『如图』:

普洱茶砖文化

 

能够兴茶砖是目前普洱茶友所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茶砖之王,它的主人周文卿先生更是位传奇人物,其与后兴茶庄主人李拂一两位前辈更是改动中国普洱近代史之重要人物。以笔者所喝过之茶砖数以万计中尚未有能与其相提并论的,特别是此砖的陈化十分均匀,就茶质、茶气、茶韵更是印级茶(一九三八年)所无法追上的,可谓为砖中至尊、茶中之王,只可惜目前可能只剩不到几十片,行情直追百年茶王号福元昌了。

 

 

中国茶业公司成立佛海茶厂之后鲜少有砖茶消费,目前在市面上较具知名度的为以下几款:(一)六0~七0年代之勐海消费之文化委员砖,属生茶;(二)七0年代之委员砖,半生熟茶性、六0~七0年代之枣香厚砖,半生熟茶性、七0年代利兴隆茶砖,半生熟茶性、七0年代一系列之七五八一砖、朱砂红、七三厚砖、七三砖、文革黄纸砖、文革白纸砖...等系列砖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九0年代就更不用多加赘述,至少比七0年代多出数百个种类。

普洱茶砖文化

 

普洱茶砖文化

 

普洱茶砖文化

 

普洱茶砖文化
爱喝普洱茶的茶友们,今天的普洱茶砖文化就讲解到这里啦!